荊楚楷模丨80後女教師紮根偏遠山村十餘年,此生為師,青春無悔

2021-01-07 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曉夢 通訊員 王甜甜

千裡追夢,舉家南遷;三尺講臺,十年堅守,為農村孩子點燃希望之燈。

這是一位80後女教師投身教育、紮根鄉村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李晶,吉林省農安縣人,現為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教師。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妹妹、愛人、父母也相繼來到拾回橋鎮,投身農村教育,成為鄉親們口中的最美「姐妹花」、最佳「夫妻檔」。

近日,李晶獲評2020年11-12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紮根農村教育 千裡追夢青春

「老師是最有文化、最值得尊敬的人。」小時候父親的話一直在她耳邊迴響,從那時起,當一名老師成了李晶心中的夢想。

2009年,李晶大學畢業後,積極響應湖北省「農村教師資助行動計劃」,投身到條件非常艱苦、師資缺乏的十堰山區學校胡家營小學,開始了她三年的支教生涯。就是在這裡,李晶更堅定了她要當好一名老師的信念,「到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一名鄉村教師。」2012年,李晶順利通過湖北省農村義務教育新機制教師招聘考試,來到沙洋縣一所偏遠鄉村學校——拾回橋鎮老山小學任教,實現了當一名鄉村教師的夢想。

老山小學位於拾回橋鎮西北邊陲,距離集鎮11公裡。90多名學生大多來自雲南、河南、恩施地區的移民家庭。全校僅有8名教師,都已年過半百,她是學校唯一念過大學的女老師。

李晶和學生們在一起

學教育技術專業的她,不僅承擔著4個年級3門課程的教學任務,還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鄉親們都說,李晶是一名多才多藝的老師,孩子們都很喜歡她。

因為父母外出打工,她的學生很多都是留守兒童,因此除了學習,李晶還會格外留心關愛學生們的生活。學校有一個菜園,學生們課餘都喜歡跑到那裡「種菜」、李晶就陪他們一起種菜,澆水、施肥;學生們喜歡在草地上捉迷藏、翻跟頭,李晶就陪他們一起在草地上遊戲,開展有益的課外活動……「我只是一名平凡的教師,沒有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只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孩子的心。」在村小的講臺上,李晶迎來送走了一批批學生,她用堅守照亮了鄉村孩子們前行的路。

甘貧樂教鑄師魂 以愛前行灑陽光

投身農村教育,李晶放棄了很多,背負了很多,也收穫了很多。

十多年來,李晶在離家的火車上流過淚,在去家訪的山路上摔過跤,在與家長溝通中遭受過冷遇,在寒冬裡為貧困的孩子買過鞋襪,給家境困難的學生拉過贊助,為孤苦伶仃的孩子捐過款,為內向憂鬱的孩子解開過心結……在艱苦的環境下,她用自己的方式呵護孩子們的成長,她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

有一年教師節,學生們看到電視上的學生給老師送花。班上一個孩子也給李晶送花,把一棵白菜當成「花」送給她。「雖然不是真正的花,但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李晶說,每到這個時候她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李晶在家訪

李晶有一個學生叫小譚,小譚的爸爸和爺爺都因病去世,媽媽也離開了,與快90歲的太奶奶及60多歲的奶奶一起生活,李晶主動當起了小譚的「愛心媽媽」。在享受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困難學生生活補助」政策的基礎上,她向學校積極爭取,給予小譚額外幫扶;通過各種途徑,為小譚籌集到3000多元學習資金;她還從為數不多的工資裡經常給小譚買衣服和課外書。小譚畢業的時候,向李晶深深地鞠了一躬,對她說:「老師『媽媽』,謝謝您!請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此時,她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選擇成為一名鄉村教師是正確的,值得的!

父母舉家南遷 支持姐妹工作

相隔千裡,李晶經常通過電話向家人和朋友描述農村教育的現狀,講述自己在老山小學的經歷和感動,敘述鄉村孩子們的淳樸與渴望……在她的精神感染下,她的工作逐漸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李晶的妹妹李雙,2011年從吉林師範大學畢業後,在長春市內一所學校任教,她一度為姐姐的選擇感到不值。然而,當她看到姐姐和孩子們一起留下的那一張張照片、一篇篇日誌、一句句暖心的話語時,深深地打動了她。在姐姐的影響下,李雙毅然放棄了長春優越的工作,報考了湖北農村教師崗位,並順利通過考試,和姐姐一起成為紮根農村教育的東北「姐妹花」。

姐妹倆先後都來到沙洋工作,家裡的父母放心不下。沙洋與老家相隔2000多公裡,往返探親極其不便,父母對女兒的思念與日俱增。2015年春節,李晶父母決定舉家遷至沙洋。聽到這個消息,姐妹倆既高興又內疚:為了支持倆姐妹的工作,解決她們的後顧之憂,父母主動放棄了舒適的居住環境,離開了祖輩生活的東北老家,不遠千裡來到沙洋。環境的不適應,語言的不暢通,父母都毫無怨言,只為支持姐妹倆的工作。

在李晶無私奉獻、堅守基層教育精神的鼓舞下,她的愛人李建偉於2018年報考了荊門市教師崗位,也如願成為了一名教師,在沙洋縣拾回橋小學任教。

當地的鄉親們常說,在全市鄉村教師中,李晶和李雙是最美「姐妹花」,和丈夫是最佳「夫妻檔」。紮根基層,投身農村教育,默默為農村孩子播灑愛的陽光,他們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書寫了最美的青春詩篇。

人物素描

李晶,女,34歲,中共黨員,吉林省農安縣人,現為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教師。她大學畢業後投身農村教育,在三尺講臺上默默耕耘十餘年;她千裡追夢,舉家南遷,投身最需要教育資源的鄉村,為農村孩子點燃希望之燈。曾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全國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荊楚好老師」提名獎、荊門市「最美教師」、荊門市「優秀農村教師」等多項榮譽。

同事眼中的她

李老師事業心很強,對工作特別認真負責。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因學校裡的老師大都年齡偏大,她是學校裡最年輕的老師,所以操作電腦、準備課件等這些教學事務也都是她在幫忙。不僅如此,李老師為人也很熱情,每天都笑呵呵地給周圍的人傳遞著正能量,對待學生們很有耐心,學生們都很喜歡她,我們也很佩服她。

——同事 代家良

記者手記

放棄親友的熱情相邀,遠離城市的繁華喧囂,這對一名風華正茂的大學生而言,是一條艱難抉擇的路,但李晶卻把這當成實現自我人生價值的一種方式。

在平靜與淡然中,在感動與收穫中,李晶堅持了十多年。這十年是堅守的十年,也是成長進步的十年,更是奉獻與擔當的十年。在和孩子們的相處中,她更加堅定要當好一名鄉村教師。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妹妹、愛人也先後投身鄉村教育。父母為了支持姐妹倆的工作,舉家南遷,免去她們的後顧之憂,不得不說,這是一對深明大義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培養出這樣優秀的女兒,是必然也非必然。

鄉村孩子的希冀與夢想要通過學習知識來實現。鄉村教師的責任與擔當激勵著李晶,鄉村教育的沃土與希望也召喚著李晶,她說:「此生為師,青春無悔。」在鄉村教育的路上,還有無數像李晶一樣甘心付出、一心撲在孩子們身上的好教師,讓我們一起向這些教師致敬!

相關焦點

  • 荊楚楷模李晶|此生為師,青春無悔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曉夢 通訊員 王甜甜千裡追夢,舉家南遷;三尺講臺,十年堅守,為農村孩子點燃希望之燈。這是一位80後女教師投身教育、紮根鄉村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李晶,吉林省農安縣人,現為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教師。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妹妹、愛人、父母也相繼來到拾回橋鎮,投身農村教育,成為鄉親們口中的最美「姐妹花」、最佳「夫妻檔」。
  • 宜都這對夫妻榮獲宜昌楷模
    1、夷陵區樟村坪鎮董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餘丙華2、伍家崗區市政環衛處環衛工人 李文慶3、當陽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行長 童微波4、宜昌市勞動就業管理局人力資源市場管理科副科長 高蓓(女)5、宜都市賀炳炎紅軍小學支教教師 於小平、伍輯燕夫婦
  • 荊楚楷模向宏佳:紮根邊遠地區二十四載 甘做深山紅燭照亮未來
    距五峯縣城以西100多公裡有一個採花鄉,這裡偏遠艱苦,孩子們常要翻山越嶺走上10多裡山路去上學,學校少有外來老師。今年46歲的向宏佳,出生在五峰灣潭鎮鎖金山村,父親向興順曾是上世紀60年代的民辦教師,家中姨父、舅舅、姐姐均是教師。1996年師範學院畢業後,向宏佳義無反顧回到家鄉,到邊遠的採花中學任教英語。
  • 【荊城正能量】「荊楚楷模」(荊門)8月榜單發布!
    據了解,我市「荊楚楷模」評選是由市委宣傳部、市委政法委、市文明辦、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市發改委共同組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集推薦評選、表彰宣傳、道德實踐為一體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層層設榜、層層評選、逐級推薦、逐級發榜,在我市樹立一批道德楷模。
  • 達州偏遠鄉村教師朱小丹的情感獨白:來到這裡,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02在這個特殊而光榮的日子裡,秋秋帶大家走進堅守偏遠村小7年之久的80後鄉村教師朱小丹。感受她樸實無華言語中,對鄉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鄉村女教師,最真切的詮釋。我是朱小丹, 1989年出生於簡陽,2013年9月,通過公招考入達川區橋灣鎮中心小學石土村教學點。
  • 回放丨青春無悔人生出彩 各界青年代表座談學習陳瑩麗
    連日來,浙江日報、浙江在線、浙江新聞客戶端相繼刊發《美麗的「紅蠟燭」——追記樂清90後鄉村女教師陳瑩麗》等系列報導,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7月28日下午,為進一步樹立典型榜樣、弘揚良好師德師風、積極傳播正能量,浙江團省委圍繞「青春無悔、人生出彩」為主題,召開各界青年學習樂清90後女教師「愛崗敬業」精神座談會。
  • 有一種愛叫嫁給你此生無悔!
    小Q從小是個調皮的孩子,不愛讀書,小H是個乖乖的女,很愛學習的人。小Q是獨生子,及萬千寵愛在一身,小H是家裡的老五,父母精力有限沒法只疼她一人。兩個的成長曆程是完全不相同,來自不同背景的兩個人,卻能夠一步步走在一起,靠的是彼此的信任和支持。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兩個人竟然能夠走進婚姻的殿堂。而這一路他們堅持了四年,其中艱辛只有他們才懂。
  • 快來打CALL~2020年永州市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開始啦!
    在這收穫的季節裡,我們即將迎來第三十六個教師節。寒來暑往數十載,薪火相傳一輪迴。有一群人,勤勤懇懇,將芳華歲月奉獻講臺;有一群人,兢兢業業,用美好年華培育夢想。因為老師,我們在青春的舞臺上絢麗綻放,在知識的海洋裡肆意暢遊。2020年永州市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開始啦,快來為你喜愛的老師打CALL吧~。
  • 「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蔡文:愛崗敬業勇拼博 竭忠盡智敢擔當
    2020年12月,獲得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消防救援總隊授予的首屆「荊楚楷模·最美消防衛士」稱號。在接到上級增援命令後,蔡文作為突擊隊員立即前往武漢新洲抗洪救援。到達新洲災區現場後發現,村落已成一片汪洋。「很多房屋被淹得只剩房頂,村民們趴在房頂上呼救,看得我們很揪心。」蔡文和隊友帶著一艘衝鋒舟,爭分奪秒展開救援。在救援過程中,他救出的村民,最大的年紀超過80歲,而最小的一名嬰兒僅21天。由於天色太暗,淹水區域水下情況複雜,加上水勢湍急,搜救工作非常艱難。
  • 「三育人」先進個人、「師德楷模」,他們是南郵教師的榜樣!
    李子全教授強調了教師在人類進步和靈魂塑造中的重要作用。南郵的教師群體愛黨敬業,尤其在新冠疫情來臨之際,迎難而上,堅持「停課不停學、不停教」,充分體現了我校廣大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學校將今年確立為「師德師風建設年」,開展各項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為教師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 心有大愛育桃李,這位女教師的故事,看後感動所有人!
    晏老師的故事在萍鄉市湘東區麻山鎮中學,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女教師,從教30年,精心教書育人,哺育一片芬芳桃李。她把責任和愛心打磨成一塊塊堅硬的基石,也為山區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鋪出了一條充滿溫馨、充滿愛意的陽光之道,學生們親切地稱呼她「好媽媽」。
  • ...書寫無悔人生!萊西教師李霜紮根鄉村教育 收穫甘甜的教育之果
    李霜老師的父親也是一名教師,老一輩教師的忘我工作熱情,嚴謹的工作作風、良師益友的師生情意從小影響著她,引導著她。任教二十幾年來,李霜老師紮根農村基層學校,敬業愛崗,無私奉獻,把滿腔熱情傾注在無限熱愛的教學工作中。三尺講臺,三代傳承「教育的根是苦的,教育的果實卻是甜美的。
  • 他們用實際行動書寫無悔青春
    為進一步激發高校畢業生服務基層、奉獻基層、紮根基層的榮譽感、自豪感、責任感,近日我市評選出了2020年重慶市「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他們分別是鄧巧林、郎克清、鄧躍虎、鍾美林、陳偉、孫林凱、黃興亮、熊亮、周亞紅、豆亞霖。
  • 五峰「深山紅燭」向宏佳紮根深山24年
    他先後獲得全國德育先進教師、全國百佳鄉村英語教師、湖北省農村優秀教師、宜昌楷模等30多項榮譽,近日獲評2月至10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12月3日,記者從五峯縣城出發,驅車3個小時,翻越3座大山,前往採花鄉採花中學尋訪向宏佳。在經歷了一路的冰雪、泥濘與顛簸後,我們見到了向宏佳。
  • 青平:學習楷模精神 創造無悔業績
    黨員幹部學習7名先進楷模,就要以先進模範為鏡,向先進典型看齊,充分領會楷模的精神實質,切實將初心融進靈魂,把使命扛在肩上,只爭朝夕、頑強奮鬥,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楷模是指引我們前進方向的標杆。他們的精神光照千秋,他們的事跡催人淚下。
  • 民建隨州會員黃文博獲「荊楚楷模」榮譽稱號
    民建隨州會員黃文博獲「荊楚楷模」榮譽稱號信息來源:民建隨州市委會 發布日期:2020-11-2711月27日,《湖北日報》第六版刊登題為「凡人善舉傳遞人間大愛,平民英雄綻放時代芳華」荊楚楷模專版,民建會員、隨州博裕生態養殖有限公司董事長、隨州市曾都區百興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文博光榮上榜
  • 《光明日報》關注時代楷模張桂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
    其動人事跡經本報等多家媒體再度報導後,在全國特別是雲南、四川、貴州、甘肅、湖南等省的教師、學生及幹部中受到了廣泛關注與讚譽。 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導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 十年後,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
  • 《光明日報》聚焦時代楷模張桂梅:「儘自己最大努力為別人點亮一...
    那時,本報以《張桂梅:最美的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最美鄉村教師張桂梅回家》《張桂梅:念念不忘做家訪》等為題,多次報導過張桂梅老師的事跡。十年後,剛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張桂梅老師,再度感動國人。已經63歲的張桂梅,現為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 「致敬勞模 傳遞榜樣力量⑧」李德清:堅守偏遠村小三尺講臺,一幹就...
    這所偏遠的村小,見證了一個男人13200天的堅守和執著,也陪伴他從一個毛頭小子化繭成蝶到蒼蒼白髮的老者。他先後被評為廣元市最美鄉村教師、四川省師德楷模、四川好人和全國模範教師。今年11月,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故事】李德清同志自參加工作以來,一直紮根在天星鄉中心小學校木瓜村小。
  • 電影《此生有約》|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
    電影《此生有約》海報老子《道德經》中講到:「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無私故能成其私」。意為天地永遠都存在,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他不是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才永遠都存在。因此,有道的人凡事都讓別人佔先,反而能贏得愛戴;凡事把自身的安危置之度外,生命反而能得以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