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偏遠鄉村教師朱小丹的情感獨白:來到這裡,我一點兒也不後悔

2020-12-26 熱愛生活的秋秋老師

2020年9月10日,是我們的第36個教師節,致敬師者!

01

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師恩,9月10日是教師節,對所有老師說一聲:謝謝您,辛苦了!

眾所周知,教師節是在1985年1月最終確定的,它的日期引起了許多爭論,冰心建議定在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

但,葉聖陶建議定在每年秋季學生入學。最終確定在9月10日,是為了讓學生們在新學年剛開始就謹記老師的辛勤。

達州,這是秋秋大學畢業的第8年,致敬我生命中有幸遇見的每一位嚴師,師恩難忘,傳授我知識,教我明理懂事!

這也是秋秋第8個教師節,朝讀課時,我去到教室收作業,孩子們突然膽大了起來,有倆男同學把我攔在了教室門口,說不能進去。

裡面其他同學,在填寫賀卡和折一些手工小製作,驚喜要等會揭曉謎底。

當我收到孩子們的禮物時,我很感動,因為是普通鄉鎮上,大多是孩子們自己製作的,看著不那麼精美,但足夠用心。

然後,我想逗逗這群可愛純真的孩子,我對孩子們說:

就算你們精心給老師準備了禮物,但秋老師該兇的時候,一點兒也不會因此手下留情!

但,孩子們說:我們送你禮物,又不是想你對我們溫柔點,你說我們的時候,都是我們不對,我們喜歡你!

看著我上一屆送畢業的學生,在教師節來臨的前一天晚上,踩點給我送祝福,讓我印象深刻,很是開心。

他們已慢慢適應初中的學習和生活節奏,我滿心歡喜!

孩子們越來越成才,就是我最大的心願。教育路上,和孩子們在一起,幸福感滿滿!

02

在這個特殊而光榮的日子裡,秋秋帶大家走進堅守偏遠村小7年之久的80後鄉村教師朱小丹。

感受她樸實無華言語中,對鄉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鄉村女教師,最真切的詮釋。

我是朱小丹, 1989年出生於簡陽,2013年9月,通過公招考入達川區橋灣鎮中心小學石土村教學點。

當時,學校還有上百個孩子,但除了基本的教學設施,一切都很簡陋,地勢太高,導致用水成了難題,山路崎嶇交通不便。

面對這樣艱苦的環境,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但是,看到孩子們一張張對我表示歡迎的笑臉時,堅定了我留在這裡的信念。

地勢太高水上不來,就去農家裡抬;什麼東西壞了,有工具就學著自己修;缺少教學設備,就用手寫用手畫……真誠地與學生交往,給學生以真誠的關心和幫助,成為學生心目中真正的良師益友。所帶班級在期末統考和抽考中均名列前茅。

在工作之餘,不斷加強與家長的聯繫,深入學生家庭家訪,全方位了解學生。多次去為村上患有精神疾病的孩子義務送教,為他送去學習資料。

03

在我和孩子們的世界裡,雖然每天都是平凡和普通,但也時常給我留下一次次深刻的記憶印記。

有一次,為了給班上21個孩子送上一份難忘的畢業禮物,我選擇加班加點。白天,我照常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班級事務。

晚上,就在電腦上為孩子們做屬於他們自己的相冊,看到孩子們拿到相冊時的欣喜,我倍感安慰!

幾天後的一個早上,當我踏進教室時,迎接我的是一個大大的蛋糕和孩子們唱的生日歌,那一刻,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心中無限感動!

對於他們來說,要買一個蛋糕,是多麼的不容易,需要攢好幾天的零花錢!這是一群多麼質樸的孩子啊!

在自身業務素質提高的同時,不忘發揚傳幫帶的精神,先後指導多名青年教師,促進了青年教師的成長。

紮根石土地小學的七年中:

遠離家鄉,父母需要幫助時,不能及時給予援手;遠離孩子,連「媽媽接我放學」這樣小小的願望都不能滿足!遠離丈夫,把照顧孩子的重擔落到了他一個人身上。

對於家人,我心中是愧疚的!但是為了這些質樸而可愛的孩子們,又是值得的!

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我們的教育事業是常青的。我的生命在學生身上延續,我的價值在學生身上體現。我心無悔,我心依然!

來到這裡,我一點兒也不後悔!我無悔於我的生命,更無悔於我的選擇。教書育人的路還有很長,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我願心香飄處皆是愛,去溫暖每一個幼小的心靈!

04

朱小丹老師的話語雖樸素,但言辭間真誠有愛,用8年時間,書寫自己青春教育事業的芳華,讓人尊敬和佩服,向她學習。

同時,秋秋在此,對全天下老師們道一聲:

節日快樂,桃李滿天下,也願自己在教書育人路上繼續深耕,不辜負每一個孩子!

我是@熱愛生活的秋秋老師 ,一枚地地道道的達州姑娘。

專注優質情感文寫作!愛生活,愛工作,聊實事,講故事,有愛有家,心中有正念,傳播正能量!期待您的關注。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請動一動您發財的小手評論加轉發!

相關焦點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 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很棒
    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1440課時在線英語和音樂課視頻中的小男孩正在做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在線英語課的口語練習。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
    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圖說:老師線上教學。項目計劃第一年選取道真縣20所鄉村小學試點,為25名優秀的縣鎮教師提供100多節網上示範課和10多天教育專家現場培訓,再由縣鎮優秀老師通過線上支教的方式,為鄉村小學開設960課時在線英語課和480課時在線音樂課,讓鄉村小學課程實現「從無到有」,讓當地師資力量實現「從弱到強」,逐步實現縣內小學優質教育資源的內部循環。圖說:老師線上教學。
  • 補齊偏遠農村學校優質教師不足的短板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周尤 戴娟)本次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重慶理工大學校長杜惠平提交了《關於解決偏遠農村學校高質量均衡發展難題的建議》的提案。他以西部某區為例,該區連續5年抽測的115所學校中,排名最後10名都是偏遠農村學校。
  • 鄉村教師,用青春點亮孩子的未來
    陳世鳳今年55歲,1984年剛剛畢業的她到快大茂鎮灣灣川小學任鄉村教師,2016年灣灣川村小併入鎮中心小學,陳世鳳也來到這裡繼續任教。在鄉村,像陳世鳳這樣堅守了幾十年的教師非常多,他們陪伴著村小走過了艱苦的日子,帶領著孩子們奔向光明的未來。村小的教師們都是全能的。
  •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期待各界支持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27號)》提出:「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實施底部攻堅,全面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鄉村教育質量。」小規模學校是偏遠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辦學形式,直接影響到鄉村兒童能否公平享受教育。
  • 興國:錨定鄉村教師建設新思路,不一樣的大山堅守
    村小、教學點等鄉村小規模學校是基礎教育的「神經末梢」,也是大山深處文明與秩序最直觀的模樣。鄉村教育發展的關鍵是造就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教師隊伍,但就當下情形來看,鄉村教師流失嚴重,成為鄉村學校最普遍的問題,教師難以紮根鄉村,成為了鄉村教育最薄弱突出的問題。
  • 過來人的真心建議:別為了教師編制去異地偏遠地區,去了回不來!
    教師編制,好幾年前在大家眼裡還是一個非常不值錢的東西。很多外行人會覺得,當老師能有什麼前途呢?從一進行開始,一眼望得到頭,幾十年的在這裡的生活是千篇一律,沒有變化的,而且收入也低得很,那你當老師又有什麼意義呢?
  • 陽穀:改善鄉村教師生活條件,讓鄉村教師吃上暖心飯,睡個安穩覺
    ,與會人員現場觀摩了陽穀縣鄉村教師周轉房及生活用房的建設情況。陽穀縣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魏緒洪分享陽穀縣的經驗和做法「2018年起,我們通過深入一線調研,發現基層學校尤其是偏遠學校存在配套設施不完善、同時因為工作環境惡劣、生活不便原因,造成部分鄉村教師紛紛辭職或離崗,勉強留下的也是心灰意冷,沒有積極性,沒有獲得感,給我們陽穀縣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帶來極大挑戰。」魏緒洪在現場會上介紹說,針對縣域內農村教師「招不來、留不住、教不好」的嚴峻局面,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陽穀縣採取了推動教師周轉房建設、利用現有校舍改造建成教師周轉房、大力實施「四小」工程建設三項主要措施。
  • 鄉村教師眼裡的鄉村教育 和我們以為的有啥不一樣?
    中新網三亞1月10日電 (左宇坤)說起鄉村學校,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往往都是塵土飛揚的操場、石頭蓋的教室、破了洞的木桌椅……現實是這樣的嗎?日前,在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期間,四位鄉村教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通過他們的描述,搭建起了一個和我們想像得不太一樣的鄉村教育生態。王菲、張曉琴、孫向兵、袁輝(從左至右)四位鄉村教師接受採訪。
  • 鄉村教師職稱晉級機會真來了,但必要準備不做好,後悔都沒處哭去
    但是但是,自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但但是,自2018年,國家印發《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將提高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特別是工資及職稱評定向鄉村教師傾斜作為改革的重要內容,各地也積極落實貫徹,制定出一系列惠及廣大鄉村教師的政策,提高教師工資水平和晉升職稱的機會。
  • 縣管校聘來了,把不優秀的教師「發配」到更遠的鄉村合適嗎?
    老師不穩定,教育就難落實,一天到晚擔心今天在這裡教書,明天還不知道會發配去哪裡?天天想著出路。三、縣管校聘,讓教師「急功近利」,過分追求學生成績選擇教師職業的人大多看中教師行業的不折騰,穩定,可以專心做好這點事,現在這個優點沒了,教師為了成績,必然急功近利,受害的最終是學生。
  • 鄉村女教師上直播 易直播在教師節的溫暖致敬
    十年前,為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國家教育體系均衡發展,教育部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簡稱特崗計劃)。該計劃在不改變教師管理事項的前提下,於現有的教師編制內設立特別崗位,由國家公開招募高校畢業生擔任特崗教師。
  • 荊楚楷模丨80後女教師紮根偏遠山村十餘年,此生為師,青春無悔
    這是一位80後女教師投身教育、紮根鄉村的故事,她的名字叫李晶,吉林省農安縣人,現為湖北省沙洋縣拾回橋鎮老山小學教師。在她的感召下,她的妹妹、愛人、父母也相繼來到拾回橋鎮,投身農村教育,成為鄉親們口中的最美「姐妹花」、最佳「夫妻檔」。近日,李晶獲評2020年11-12月「荊楚楷模」月度人物。
  • 教師編制:別給自己找退路了,你知道就是偏遠地區競爭也很大嗎?
    所以這次乾脆不難為自己,想要去報考一個邊遠一點的地方,她想著,只要是遠,沒有多少人願意去,這總好辦了吧!但聽到這裡,小編也只想搖搖頭。如果人總是抱著這種心態考教師編制,那是哪裡都沒有她吃上一口飯的機會呀!
  • 阿卡索「百萬教師TESOL公益培訓項目」將在偏遠地區進行試點
    若從源頭出發,通過提升中國英語教師們的教學技能,不僅能更好地輔助「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改進,還能助力貧困偏遠地區鄉村教師隊伍的建設,更重要的是能從根本上促進我國英語教育資源的均衡發展。 阿卡索「百萬教師TESOL公益培訓項目」面向我國偏遠地區的英語教師,阿卡索歡迎和鼓勵這些英語教師能夠在阿卡索公益項目的幫助下提升能力,並取得專業的國際英語教學資格認證。
  • 馬雲鄉村教師提名丨樂清教師陳曉雯:一支豎笛開啟鄉村孩子的音樂之路
    1999年,陳曉雯在自己的家鄉大荊鎮成為了一名音樂教師,2015年,她主動申請調至更偏遠的大荊鎮第六小學支教。大荊鎮距離溫州樂清市區50公裡,學校所在的新坊村位於一處被大山圍成的山谷中,再往北便是台州溫嶺。三年支教期滿後,看見學生們的音樂熱情與潛能逐漸被發掘,陳曉雯放棄了調回離家僅50米遠的集鎮學校的機會,決定留在這兒。
  • 甘肅10年招聘4萬多名特崗計劃教師助力鄉村教育
    新華社蘭州12月12日電(記者白麗萍)記者12日從甘肅省教育廳獲悉,2010年至2020年,甘肅省通過實施國家特崗教師計劃,累計公開招聘4.02萬名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中小學校任教,為鄉村教育持續注入新鮮「血液」。
  • 視頻|歌聲嘹亮山鄉 達州3000餘人齊唱《再唱小白楊》
    四川在線記者 袁城霖 達州觀察 卓峻帆 攝影報導「那曾經的小村莊,早已改變了模樣,我那通達之川,通向大道康莊.」10月30日下午,達州市通川區北山鎮中心學校,2000名師生圍著操場中央的「通川有禮 詩鄉北山」八個大字整齊站立,手中舞動小紅旗,齊聲合唱《再唱小白楊》,歌聲在校園上空迴蕩
  • 專訪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菲:紮根淄博鄉村13年 教育是信仰
    如果說那張辦公桌見證了王菲無數躬身而作的片段的話,那麼離此不遠教室內的三尺講臺上,則播灑了她的心血與汗水。汗水澆灌出花朵,芬芳了這個初秋。對於此次獲評2020「最美教師」,作為一名鄉村教師代表的她說,這同樣是一種莫大的肯定。
  • 廣西平南:振興鄉村教育 助力鄉村振興
    筆者從平南縣教育局獲悉,為了更好決勝脫貧攻堅,今年該縣計劃招考鄉村教師1761名,共有4375名報考。&nbsp&nbsp&nbsp&nbsp在決勝脫貧攻堅戰中,平南縣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總目標,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從思想、經濟、政治等方面加以關愛,讓這些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目前全縣有6877名教師堅守在鄉村一線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