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鄉村教師提名丨樂清教師陳曉雯:一支豎笛開啟鄉村孩子的音樂之路

2021-01-19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王湛

在溫州樂清市大荊鎮第六小學300多名學生的眼裡,教音樂的陳老師像母親一樣溫柔。

1999年,陳曉雯在自己的家鄉大荊鎮成為了一名音樂教師,2015年,她主動申請調至更偏遠的大荊鎮第六小學支教。大荊鎮距離溫州樂清市區50公裡,學校所在的新坊村位於一處被大山圍成的山谷中,再往北便是台州溫嶺。

三年支教期滿後,看見學生們的音樂熱情與潛能逐漸被發掘,陳曉雯放棄了調回離家僅50米遠的集鎮學校的機會,決定留在這兒。

8塊錢一支豎笛

成為山裡孩子學音樂的起點

2015年,陳曉雯來帶大荊鎮第六小學以後,發現自己是學校300多名學生唯一的音樂教師。

「這裡的孩子音樂基礎十分薄弱,對於唱歌,沒有高音概念,更是從未接觸過樂器演奏。」陳曉雯說,這裡的不少學生父母都在外打工,為生活奔波的家長們從來沒想過讓孩子去學音樂。

為了點燃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陳曉雯在音樂課上,請學生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礦泉水瓶、紙杯、紙箱、鍋碗瓢盆為材料製作打擊樂器。

她還將平時學校上下課鈴聲換成了重新剪輯的德育校園歌曲和經典古典音樂,在課間、午休、放學後定時播放音樂,一段時間後再更新更換,營造音樂氛圍。

進行一定程度的音樂啟蒙後,陳曉雯開始讓學生接觸有高音的樂器。陳曉雯自掏腰包,給學校幾百名學生每人買了一支豎笛。當有學生學會演奏簡單的曲子後,她便鼓勵學生自學,讓自學能力強的學生當小老師,中午去各個班級互助式豎笛教學,很快的,學校每個學生都學會了演奏豎笛。

豎笛成為了大荊鎮第六小學學生們接觸音樂的「敲門磚」,陳曉雯趁熱打鐵,在校門口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名叫「樂樟Show舞臺」,面向校內外各界人士公開展演。

「變化最大的是家長,」陳曉雯說,「家長的想法徹底改變了,他們發現自己家的孩子也能像演奏家一樣有模有樣的演奏。後來只要學校一說學生需要樂器,家長都會第一時間想辦法買。」

陳曉雯成立器樂社團,讓學生擔任小老師,全校的學生就能通過選修的方式到樂器班上課學習。

利用午休和放學的時間,她在校組建了「一個不能少」藝術特長團隊,包括有32個孩子的合唱團,有18個孩子的軍鼓隊,有32個孩子的舞蹈團,還有41個孩子的廣播操隊。

目前,大荊鎮第六小學一半學生都能演奏兩件或以上樂器,甚至有學生能演奏8種課堂小樂器。

從山裡走出的音樂教師

只想回到家鄉帶出更多熱愛音樂的學生

陳曉雯本就是大荊鎮人,「我的爺爺、爸爸、媽媽都是鄉村老師」,這也在她心中種下了一個教師夢。

後來,她走出鄉村,通過自學風琴進入專業學校學習音樂,每天堅持練習八小時鋼琴,畢業後,帶著裝滿專業書籍的行李,毅然回到了家鄉。

「參加工作後,我才明白什麼叫『夢想豐滿,現實骨感』。畢業後,我成為樂清市大荊鎮第二小學的音樂老師,如此看來,我的夢想也算實現了一半。然而,現實卻是這樣——在大荊二小學從教這幾年間,我當班主任,我教過語文、思品、常識、音樂、美術,甚至連數學都教過,」陳曉雯說,「在主課教師不足的情況下,我沒有辦法從事專職的音樂教學,成為了一名『雜食』教師,不得不去嘗試和挑戰那些陌生的領域。」

陳曉雯不願意放棄音樂教育這門「看家本領」,連續好幾年,幾乎每個工作日晚上,都加班至凌晨,陸續組建合唱團、舞蹈隊。

不會跳舞,那就看著錄像一遍又一遍學,沒有專職的體育老師,那自己帶著孩子們跳廣播體操。「因為排練廣播操,我的左腳掌已經變形,一生要與矯正鞋為伴」,陳曉雯說。

「我小時候看父母教書,晨光熹微他們就得出門,萬家燈火他們才回來。那時,教書二字,於我而言,是無盡的等待,不安和焦灼。」陳曉雯說,也正是因為那樣,自己深知成為一名鄉村教師並沒有想像中的簡單,在職業道路上即使遇見一些困難,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

「在鄉村學校,我仍然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從大山裡走出,在外求學的陳曉雯深知音樂對自己的重要性,那麼其他孩子呢?有人打開他們的音樂之門嗎?她想當那個人。

陳曉雯提起一位學生小翔,「他從出生就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老人普通話說得不太好,他沒有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連說話都不太流利。」

在一次音樂課以後,小翔卻主動唱歌給陳曉雯聽,「我告訴他,這是老師聽過最美妙的歌聲」,從那兒以後,小翔越來越愛唱歌,還自學豎笛、口風琴、尤克裡裡,成為班級裡的豎笛小老師,「他臉上的笑容也越來越自信,後來還代表學校登上了市級舞臺」。陳曉雯想,也許這就是在大山裡教音樂的意義。

這些年,一步一個腳印做出一些音樂教育成績的陳曉雯有許多次調入城中優質學校的機會,但她都放棄了。

教鄉村孩子學音樂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城裡的孩子,陳曉雯表示,自己已經在大山裡做出了一些成績、一些規模,如果因為工作調動而中斷,要重新開始,她寧願選擇在山裡紮根。

家離學校往返10公裡,通常天蒙蒙亮她就得出門,有時傍晚學生排練晚了,她開著車一個個把學生送回家,回家時天已經黑透了。

「留在鄉村教書,不能太計較個人的得失,包括金錢,不能給多少錢做多少事,我現在建立起一個小團隊,首要的理念便是:不論得失,先努力做,盡力做。」向陳曉雯要學生表演的照片,她分分鐘就能找出好幾十張,但要找自己的照片,她翻遍了手機也只找出一兩張來。

執教22年,陳曉雯帶出了不少學生,好些學生畢業後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回到家鄉教書,薪火相傳。10年來,她一直堅持帶「徒弟」,將自己的教學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

「堅持」,陳曉雯這樣形容和自己一樣守在大山裡的鄉村教師們,「我們的孩子和城鎮上的孩子相比,基礎更薄弱,也更內向,教學過程中要花大量的時間磨,工作量很大,同時還要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展。」

如果自己身上有什麼特別的特質,那只有「堅持」二字,「每個孩子應該得到一樣的愛和信任。我想,山區的孩子更需要我。」陳曉雯說,自己會一輩子留在鄉村學校。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讓更多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
    讓更多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訪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仲奎趙老師給學生輔導作業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有幸獲得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我很驚喜也非常激動!」
  • 江蘇睢寧魏集鎮小學教師榮獲2020馬雲鄉村教師獎
    中國江蘇網1月7日徐州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李莉萍 陳士洲 夏爭春) 為樹立鄉村教師陽光活力的榜樣典範,弘揚鄉村教師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1月5日下午,受馬雲公益基金會的委託,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魏集鎮中心小學校長曹礪為郭永教師頒發
  • 蘭考縣小學教師馬敏傑榮獲2019年度馬雲鄉村教師獎
    1月6日晚,三亞海棠灣,一年一度的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再度舉行,100位鄉村教師在這裡走上紅毯,成為矚目的明星。2019年是馬雲鄉村教師計劃面向河南的第三年,前兩年,分別有5名教師獲得該獎項。今年,河南有11名鄉村教師走上這場夢的舞臺,每人可獲得10萬元獎勵支持。
  •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我的最好禮物」——訪2020年度馬雲鄉村教師...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給我的最好禮物」——訪2020年度馬雲鄉村教師計劃提名教師趙建琴每日甘肅網1月8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白銀市靖遠縣的趙建琴老師從教23年來,不斷給自己重新定位,由大孩子的「知心姐姐」變成了小孩子的「老師媽媽」。
  • 胡彥斌《燃》致敬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 音樂課分享快樂真諦
    2020年1月6日,內地實力派唱作歌手、優秀教育企業家胡彥斌現身三亞出席「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從事音樂教育的他更為此次公益活動傾情創作並獻唱了五周年推廣曲《燃》。在寫這首歌之前,胡彥斌亦做了充足的準備,不僅查詢了相關資料、做了對應的調查,更與馬雲基金會的秘書長積極了解了當下鄉村教師的真實情況,充分展現出了一個音樂人孜孜不倦的專業態度。堅持做「鄉村教師」這份職業,不僅僅是情感上的寄託,更是對「教育」這件事本身的熱愛。
  • 晨光彩虹公益攜手馬雲公益基金會,與鄉村教師再度相約三亞
    上海2020年1月8日 /美通社/ -- 2020年1月6日,2019馬雲鄉村教育發展年會暨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在三亞香格裡拉酒店順利舉行。郭彥彤會長代表晨光彩虹公益,受邀出席活動,與企業、公益、教育、體育、娛樂等各界相關人士共話公益,一起助力鄉村教育創新發展。
  • 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菲:讓鄉村教育綻放新時代光彩
    紮根鄉村 用一根網線連通大千世界寒來暑往,王菲漸漸適應了從瑜伽教師到鄉村教師的身份轉變,適應了蒼蠅群飛的旱廁和偏遠不便的交通。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王菲漸漸察覺在現有教學條件和鄉村傳統教育模式下,師生群體獲取信息和教育資源的渠道落後且單一,如何擴寬信息和資源分享渠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師與學生的交互能力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就這樣,王菲和幾位同事一起開啟了網際網路教學探索之路。
  • 2020貴州最美鄉村教師︱張巧:鄉村孩子更需優質教育
    2020年9月中旬,貴州省教育廳會同省委宣傳部組織開展的2020年貴州省最美鄉村教師評選活動推薦名單公布,經審議,共推薦安順市黃果樹旅遊區白水鎮把路小學梁定細等10名教師個人和貴陽市南明小學「組團式」幫扶從江縣大歹小學支教隊1個教師團隊為2020年度最美鄉村教師。
  • 鄉村教師眼裡的鄉村教育 和我們以為的有啥不一樣?
    中新網三亞1月10日電 (左宇坤)說起鄉村學校,人們腦海中的印象,往往都是塵土飛揚的操場、石頭蓋的教室、破了洞的木桌椅……現實是這樣的嗎?日前,在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期間,四位鄉村教師接受了記者的採訪。通過他們的描述,搭建起了一個和我們想像得不太一樣的鄉村教育生態。王菲、張曉琴、孫向兵、袁輝(從左至右)四位鄉村教師接受採訪。
  • 隆回鄉村教師袁昭:帶著鄉村孩子在希望的路上奔跑
    袁昭:帶著鄉村孩子在希望的路上奔跑文 / 陽瓊 陽義文「一路狂奔,管它四季晴雨寒風。三尺講臺,只為帶著孩子們在希望路上奔跑。」這是隆回縣六都寨鎮中心小學教師袁昭的真實寫照。近日,筆者慕名前採訪,了解到了這位普通鄉村女教師的一些感人事跡。
  • 2019馬雲鄉村教師頒獎明星雲集,張斌跨界搭檔宋小寶,實力站C位
    今晚,2019馬雲鄉村教師頒獎典禮在海南三亞進行,來自全國24個省、自治區的100位鄉村教師獲獎。連續五年在三亞頒獎的馬雲鄉村教師典禮現場也是群星雲集,多達1500多名企業家、明星全部自費來到現場進行見證。
  • 貴州7名老師榮獲馬雲鄉村教師獎!有你認識的嗎?
    1月20日,馬雲基金會公布2020年馬雲鄉村教師計劃獲獎名單,貴州7名老師獲得馬雲鄉村教師獎。1月20日上午,馬雲通過視頻連線形式,與全國100名鄉村教師「雲」見面,在線上講話中馬雲表示,等疫情過去了大家再見面。據悉,過去五年,馬雲基金會均是在三亞舉行「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典禮」,今年受疫情影響,頒獎典禮首次由線下改為線上舉行,在線上頒獎典禮舉行前期,老師們收到了馬雲鄉村教師獎獲獎證書。
  • 鄉村教師,用青春點亮孩子的未來
    高玉賢是通化縣大都嶺鄉江沿小學的一名教師,從1990年參加工作就在這裡任教,現在高玉賢任江沿小學四年級的班主任,負責教語文和數學。「我們一個人都得負責教好幾門學科,別的鄉村小學也是這樣。」高玉賢說。教師們雖然身兼數職,但在教學質量上卻絕對不會有一點含糊。村小教師都能寫上一手好字,鋼筆字、粉筆字、毛筆字樣樣精通,缺少教學用品的時候,他們用毛筆手寫「生字卡」教孩子們識字,時間長了,也就練出了一手好字。
  • 專訪全國十大最美教師王菲:紮根淄博鄉村13年 教育是信仰
    汗水與心血充盈的13年教育徵途中,王菲也收穫了鮮花與掌聲,比如2018年「馬雲鄉村教師獎」,比如9月10日,教育部公布2020「最美教師」榜單中,她與張文宏等人一起入圍等等。消息不脛而走,激蕩著「王菲們」的心。這種激蕩讓他們為之興奮的同時,也把「教育是信仰」這顆種子深深地植入魯中這片教育沃土。
  • 百名鄉村音樂教師走進清華感受「愛的音符」
    百名鄉村音樂教師走進清華感受「愛的音符」 2014-05-28 17:08:3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北京5月28日電 「愛的音符·百名鄉村音樂教師走進清華」項目27日在清華大學正式啟動,來自甘肅、青海、四川、湖北、湖南、安徽等6省的百餘名鄉村音樂教師開始為期一周的學習培訓。
  • 民辦教師、中師生、特崗教師,三代鄉村教師撐起農村基礎教育的藍天
    從新中國成立到現在,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的中小學講臺上,活躍著三代鄉村教師群體,他們是:民辦教師、中師生和特崗教師。 民辦教師 從上世紀50年代至2000年,民辦教師群體一直存在。廣大民辦教師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尤其在鄉村學校,作出了重要貢獻。
  • 「鄉村老師有多重身份」,馬云為何力挺鄉村老師?稱呼就是答案
    「鄉村教師必須得振興」這是馬雲常說的話,而他自己也賣力地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設立了「鄉村教師獎」,還比如,他一直自稱為「馬老師」,而不是「馬老闆」。眾所周知,馬雲之前大學畢業後當了六年的英語老師,後來才創辦了家喻戶曉的阿里巴巴。
  • 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 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很棒
    誰能想到,在沒有專職英語教師的偏遠鄉村小學,孩子的英語也可以學得這麼棒?這緣於今年9月份啟動的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1440課時在線英語和音樂課視頻中的小男孩正在做臨港-U來道真縣鄉村小學遠程教育項目在線英語課的口語練習。
  • 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教師王維超:堅守鄉村教育36年
    宿遷網訊  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他是54歲的鄉村教師王維超,是「宿遷市最美教師」之一。在宿遷市洋河新區鄉村中學的崗位上,他堅守了36年,用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守護著鄉村教育,照亮了孩子們的讀書路。18歲那年,王維超得知泗陽縣招聘鄉村代課老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應聘了,如願以償成為桃果源中學一名數學老師。
  •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鄉村女教師趙言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0-09-07 17: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