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波斯第一帝國的衰敗?
阿契美尼德王朝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霸主,居魯士和大流士已經徹底掌握了戰略性寬容的秘訣。這讓他們建立了一個包含已知世界絕大部分的龐大帝國,從非洲火熱的沙漠一直延續到冰雪覆蓋的中國。但如果歷史以居魯士和大流士為榮,那麼也應該將大流士的兒子薛西斯定為惡棍。
事實上,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衰落可以追溯到薛西斯的暴虐統治。這一時期以波斯的幾次大規模軍事挫折為標誌,並首次預示了希臘的崛起。
我們對於薛西斯的了解主要來自於希臘人。他們告訴我們薛西斯殘酷鎮壓了整個帝國範圍內的叛亂活動,搗毀廟宇和神殿,屠殺牧師,甚至奴役國民。除了殘暴和狹隘以外,薛西斯生活頹廢放蕩。他的後宮佳麗不能滿足他的欲望,所以他染指了很多其他女人,包括自己的弟妹、兒媳和侄女。希臘文獻表明,薛西斯還堅持推行帝國的波斯特徵。他提升波斯神阿胡拉-瑪茲達為至高無上的神,這是他之前的阿契美尼德國王們從未有過的舉動。在埃及和巴比倫,居魯士和大流士給予了當地人足夠的自治權,尊重當地人的風俗習慣。但是薛西斯卻讓這些國家處於被奴役狀態。
當然,希臘古典文獻對薛西斯的描述很可能有失偏頗。畢竟,薛西斯曾經發動過針對希臘的大規模戰爭,並短暫佔領了雅典,摧毀了雅典衛城的神殿。但古代統治者在鎮壓叛亂時常常採用這些手段,所以很難說薛西斯是否比以前的阿契美尼德國王更暴虐。根據某些當代歷史學家的研究,在戰略允許的情況下,薛西斯繼續沿用了阿契美尼德寬容的政策。在波斯統治面臨著更嚴重更廣泛的威脅時,薛西斯採用的是鐵血鎮壓措施。
無論如何,薛西斯成功維護了波斯帝國的完整。然阿契美尼德王朝後期叛亂四起,尤其在小亞細亞更為嚴重。大約在公元前400年,阿契美尼德失去了對埃及的統治,過了60年才由阿塔薛西斯三世重新收復。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倒數第二個國王。作為一個徵服者,阿塔薛西斯三世的統治風格更像薛西斯,而不像居魯士或者大流士。狄奧多羅斯記載說:在攻陷了埃及主要城市之後,波斯人大肆搶劫了當地的神廟,搶得了大批金銀,並帶走了神廟中的文字記錄。最後,阿塔薛西斯三世被宮中的一個太監毒死。從很多方面來看,此時阿契美尼德王朝面臨的眾多問題在之前的王朝中也是存在的。
大流士三世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於公元前336年即位。與此同時,一個新王朝正在希臘興起。公元前338年左右,馬其頓國王菲利普統一了希臘的城邦。在菲利普去世六年後,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徵服了昔日所向無敵的阿契美尼德王朝。
為什麼阿契美尼德王朝滅亡了呢?古希臘文獻將之歸因於該帝國末期國王們越來越殘暴的統治和鎮壓,導致更多的國民叛亂,促使他們轉而擁護亞歷山大。根據古典歷史學家們的觀點,當亞歷山大抵達埃及時,人們曾興高採烈地迎接他的到來。在以弗所祭祀了本地的阿爾忒彌斯神廟以後,亞歷山大向希臘的沿岸城市發布了公告,他命令推翻各地的寡頭政治,建立民主制度;他恢復了每座城市原有的法律……所有城市馬上派遣使者向國王表示臣服,發誓效忠。
和居魯士圓柱一樣,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這些描述包含著相當程度的對亞歷山大歌功頌德的成分。很難想像,亞歷山大在各地都以解放者的身份受到熱烈歡迎。說到底,他還是一個徵服者。但可以肯定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這個國家越來越狹隘、動蕩、充滿暴力,也正好符合了本書的論點:隨著波斯的統治變得越來越狹隘,也就越來越難以維持這個龐大帝國的政治穩定,同時也就更難管理這個帝國內的不同民族的國民。
這就是帝國統治的一個雙刃劍和最難破解的問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高度的寬容使居魯士和大流士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同時也為自己的繼承者播下了狹隘的種子。作為世界上第一個超級強國,阿契美尼德王朝面臨著所有世界霸權國家都會面對的問題,但是它從來沒有被解決過。
波斯人將前所未有的、數量龐大的不同民族團結在自己的帝國中。他們之所以獲得這一巨大成就,是因為居魯士和大流士執行了十分明智的政策。既沒有對它的國民實施波斯化,也沒有壓制他們的宗教、語言、社會結構和希望。在開始階段,部分被徵服的人民與波斯人結成了極為密切的關係,包括文化、地理和語言上的,所以波斯人很容易就吸納了他們。例如,米堤亞人徹底融入了波斯徵服者當中。但是,隨著帝國的不斷擴張,越來越多的不同民族和文化被納入進來,波斯最高統治者卻仍然保持著自己原有的、完整的社會結構。
雖然阿契美尼德王朝通過軍事方式實現了統一,但是沒有像現代社會那樣形成統一的政治身份。也就是說沒有共同的宗教、語言或文化將這個鬆散的帝國緊密聯合起來。由於居魯士大帝奉行的獨特寬容政策,「希臘人認為他是說希臘語的希臘人,埃及人認為他是說埃及語的埃及人,其他地區的人也有類似的觀點」。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臣民普遍對帝國沒有任何特別的忠誠感,也沒有作為其臣民的驕傲感。在公元4世紀,羅馬帝國的臣民對自己的臣民身份表現出了自豪感。沒有形成可能團結各民族人民的阿契美尼德身份,所以其臣民也就不會為了某種共同的東西去支持或者維護這個國家。
所以,在帝國的核心層面上就存在著強大的分裂力量。隨著對抗的不斷加劇,那些在波斯寬容政策下保留並強化的不同民族的身份認同感最終阻礙了帝國的統一。因為缺少能夠將帝國不同民族團結起來的強大凝聚力,中央集權的統治慢慢失去了控制能力。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末期,分裂性叛亂一直不斷,只有通過軍事鎮壓手段才能維繫帝國的存在。當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徵服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各個王國後,他向各地的精英力量明確表示他們的地位和生活不會改變,而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臣民則完全承認了統治者。
更多精彩內容
《寬容、狹隘與帝國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