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2020-12-23 騰訊網

在公元三世紀到七世紀這段時間,位於中亞地區曾存在一個強大的帝國。它西鄰羅馬帝國,東鄰貴霜帝國,並無時無刻不在擴張,從這兩大帝國手中奪去了不少領土。他們是波斯人,信奉一個名叫「瑣羅亞斯德教」的宗教—世上最古老的一個神教。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薩珊王朝盤踞亞歐貿易的要道上,因此十分富裕。而且,它擁有極多元的種族和文化,曾是知識和學術的中心,是當時推動知識傳播的先行者。

公元前四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而毀滅,昔日屬于波斯人的領土如今落在希臘人手中。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這塊土地落入他的部將塞琉古手中,並建立了希臘化王國—塞琉古帝國。直至公元前一世紀,塞琉古帝國被安息人推翻,這塊波斯土地從此落入了安息帝國手中。安息帝國是個高度希臘化的國家,而且興起後一直與西方的羅馬帝國對峙。雖然與羅馬帝國偶有衝突,但很長時間中安息帝國與羅馬帝國始終保持著彼此間的和平,為了方便貿易,兩國的邊界也沒有確切地訂明。

真正取代安息帝國中亞霸主地位的不是來自羅馬帝國的入侵,而是來自帝國內部的崩潰。位於伊朗南部地區珀西斯,一個波斯部落首先起兵反對安息人的統治。這個波斯部落的首領名叫帕伯格,是個波斯貴族,其父是位瑣羅亞斯德教祭司,名叫薩珊。不久後,帕伯格的兒子阿爾達希爾率兵佔領多個安息帝國的城市。阿爾達希爾是個軍事奇才,他最終成功打敗了最後一位安息國王,並在泰西封的王座上宣布了波斯帝國的重建,成為阿爾達希爾一世。這個新的波斯帝國被阿爾達希爾以其祖父之名命名,也就是薩珊王朝。

阿爾達希爾一世作為一個波斯人,他內心最希望的便是重建昔日舊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光輝。他新建立的薩珊王朝,有很多地方跟隨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傳統做法。例如,他使用波斯國王的傳統稱號「沙漢沙」,即「萬王之王」的意思。而且,薩珊波斯人還在昔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國王傳統墓葬之地上刻上了自己國家的輝煌事跡,以加強薩珊王朝與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歷史聯繫。

與安息帝國相比,薩珊王朝是個完全不同的國家。在阿爾達希爾一世接近二十年的統治中,他加強了中央集權,並定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使多年信奉此教的阿爾達希爾家族成為帝國合法的王位繼承人。而且,由於薩珊王朝建立的初衷是要恢復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榮光,於是奪回王朝昔日領土便是薩珊波斯人的最大目標。因此,羅馬帝國雖然能夠與安息帝國和平共處下互惠互利,但卻成為了薩珊王朝的眼中釘。尤其羅馬人繼承了希臘人的文化,讓他們想起了波斯帝國曾被希臘人徵服的屈辱。

公元241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的兒子沙普爾一世繼承王位,他將成為羅馬帝國的夢魘。他自稱為「伊朗地區和非伊朗地區的君王」,可見他是個非常有野心的波斯國王。沙普爾一世持續地對羅馬帝國用兵,侵擾其東部邊界。當時羅馬帝國正處於三世紀危機的混亂時期,薩珊王朝藉此取得了不少軍事上的勝利。例如,薩珊王朝在公元244年成功在一場戰役中殺死了羅馬帝國皇帝戈爾迪安三世。繼任的羅馬帝國皇帝「阿拉伯人」菲利普只好與波斯求和納貢。薩珊王朝的文獻有一段這麼形容:「他們(羅馬)給了我們500000第納爾(貨幣單位),成為了我們的附庸國。因為這次勝利,我們把沙普爾形容為沙普爾就是勝利。」

在往後的二十年,沙普爾一世繼續侵擾羅馬帝國位於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領土,羅馬帝國屢戰屢敗。在公元260年的埃澤薩戰役中,波斯軍隊俘虜了羅馬帝國皇帝瓦勒良。這事震驚了羅馬帝國朝野,因為皇帝被俘一事在羅馬歷史上是從未發生過的。而在波斯一些遺留下來的繪畫裡,瓦勒良被沙普爾一世當成上馬用的腳踏,受盡屈辱和折磨,不久後便因禁至死。然而,薩珊王朝對羅馬帝國戰事的高峰,也僅此而已。他們在公元262年被羅馬軍隊重創,丟失了不少曾佔領過的土地。此後,沙普爾一世未再對羅馬帝國展開入侵了。

除了向西擴張外,薩珊王朝還有向東擴張。他們奪取了很多屬於貴霜帝國的土地,如巴克特裡亞、粟特和健馱邏等等。為了管理如此大的帝國,沙普爾一世創立了一套薩珊王朝特有的管理制度。制度最頂端是國王,國王會任命總督管理不同地區,並設有祭司、戰士、平民和工匠四個階級。

沙普爾一世為王朝奠定的基礎帶來接近四個世紀的安穩。在西方,與羅馬帝國外交上大體相安無事;在東方,薩珊王朝也成功把邊界擴張至接近中國。可是,在其他地區,薩珊王朝卻遭受了不少的挫敗。例如,在伊朗東部地區興起的白兇人便在公元五世紀時佔據了薩珊王朝北部大片領土。

薩珊王朝與安息帝國一樣,統治著極多元的民族和文化。這是由於除了本身統治的土地有著多個種族的人定居外,也因為薩珊王朝本身便坐落在絲綢之路貿易的要道上。來自四面八方的商旅都會途經薩珊王朝,這些人來自中亞、印度、阿拉伯半島、埃及、東地中海、高加索、希臘和羅馬。他們除了帶來商品外,還會把自身文化傳入薩珊王朝。這不但使波斯人更為富裕,而且也獲得了不少其他外來文化的影響。

公元六世紀,薩珊王朝的軍事和文化在國王霍斯勞一世的統治下達到極盛。他改革了行政制度,確保帝國有足夠和迅速的能力調動軍隊應付潛在的軍事危機或內亂。整個國家被他劃分為四部分,由直屬他的將軍管理。

宗教方面,雖然瑣羅亞斯德教是薩珊王朝的國教,但這不代表其他宗教在國內被完全禁止。佛教、猶太教和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仍然十分普遍。拉比猶太教的一本重要經典《巴比倫塔木德》,便是在薩珊王朝統治時期所著成。

不過,這種宗教寬容並不是必然。瑣羅亞斯德教既然是國教,那麼其他宗教必會被政府所壓制。在三世紀時,一位名叫摩尼的宗教領袖,其創立的摩尼教教義雖然基於基督教和瑣羅亞斯德教教義的影響,但他仍然在瑣羅亞斯德教的祭司鼓動下被政府折磨而死。而且,當基督教在公元380年成為了羅馬帝國的國教後,薩珊王朝便隨即把基督徒視為敵人,基督徒被迫害的情況變得十分普遍。雖然如此,一些不承認羅馬教廷的基督教派,聶斯脫裡派基督徒,則被允許在薩珊王朝的國土裡繼續存在。

薩珊王朝在其最後的日子裡對文明進步仍有相當多的貢獻。在六世紀時,學術發展十分蓬勃。霍斯勞一世在貢迪沙布林建立了一所學院,供逃離羅馬帝國迫害的聶斯裡派基督徒一處容身之地。這些基督徒帶來了大量珍貴的古希臘和古敘利亞文獻,這些文獻記載了當時的藥理、這些等學問,並隨即被霍斯勞一世下令翻譯成波斯文。

在王朝存在的最後一個世紀,即七世紀時,由霍斯勞二世帶領的波斯軍隊仍與東羅馬帝國屢有衝突。波斯軍隊成功佔領了不少屬於東羅馬帝國的城市,例如耶路撒冷、羅德斯和亞歷山卓等等,而且曾一道逼近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不過,這些軍事勝利卻為薩珊王朝帶來了極大代價。因為常年戰事,使薩珊王朝和東羅馬帝國雙方都耗盡國力。

公元628年,東羅馬帝國反攻薩珊王朝,霍斯勞二世被殺,成為了薩珊王朝國運的轉折點。在王朝南方,阿拉伯人開始崛起,他們攻擊波斯城市,然後在三年後佔領了泰西封。公元651年,阿拉伯人推翻了薩珊王朝最後一位國王伊嗣矣三世,薩珊王朝至此滅亡。從此,這個地區陸續伊斯蘭化,波斯遺民帶著瑣羅亞斯德教信仰逃到印度。幸運的是,阿拉伯人除了繼承薩珊王朝的領土外,還繼承了薩珊王朝對學問和知識的重視。他們好好保存了留在薩珊王朝故土的大量學術文獻,並把這些知識傳播到其他地方。

相關焦點

  • 薩珊王朝伊朗歷史
    薩珊王朝統治時期的領土包括當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敘利亞、高加索地區、中亞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區、阿拉伯半島海岸部分地區、波斯灣地區、巴基斯坦西南部,控制範圍甚至延伸到印度。古典時代晚期的薩珊王朝被認為是伊朗或波斯其中一個最重要及最有影響力的歷史時期。薩珊王朝統治時期見證了古波斯文化發展至巔峰狀態,影響力遍及各地,對歐洲及亞洲中世紀藝術的成形起著顯著的作用。
  • 歷史筆記——薩珊王朝
    波斯第三帝國:薩珊王朝再鞏固一個概念便是「波斯」是指代伊朗高原等附近的地區,在這個地區由本土人建立的帝國一般都稱為波斯帝國,它由不同的家族不同的皇室將領導統治,一般分為三個王朝。但我在一些講述波斯歷史的書籍上看到,一般大家說的波斯帝國指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名字不好記?
  • 伊朗歷史圖說薩珊王朝
    點擊上方「一品波斯」,每天給你一份美麗心情薩珊王朝(226年-650年)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的首次統一
  •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一):早期歷史
    薩珊王朝(一):早期歷史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波斯語:ساسانیان‎;英語:Sassanid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國
  • 伊朗薩珊王朝遺址薩姆南商隊客棧
    伊朗Ahavan薩珊商隊客棧(波斯語:کاروانسرای ساسانی آهوان)位於薩姆南通往馬什哈德公路的50公裡處,古代絲綢之路著名歷史建築,屬於伊斯蘭之前的歷史建築,建於薩珊王朝王朝(波斯語: دوره انوشیروان ساسانی)。
  • 你了解薩珊王朝的歷史麼?
  • 波斯的榮光——神秘國度伊朗
    的治下,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當時世界上版圖最大的帝國,也是第一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國。中國這段時間經歷了魏晉南北朝和隋唐。薩珊王朝之後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被阿拉伯各王朝統治,750年後伊朗的土地上先後出現的十個王朝,有點像中國的五代十國,直到12世紀蒙古人佔領成為蒙古帝國的一部分,經歷,伊利汗國
  • 美術刀劍鑑賞-​公元7世紀薩珊王朝的銀裝鐵劍
    公元7世紀薩珊王朝的銀裝鐵劍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
  • 薩珊王朝篇(上)
    阿爾達希爾  在波斯帝國的發源地,即安息帝國的法爾斯省,從塞琉古王朝起,就一直存在著半獨立的地方小王朝。從發行的錢幣來看,他們仍然堅持祆教信仰,並宣稱是波斯帝國統治者的後代。  薩珊王朝的名字來源於其創立者阿爾達希爾的祖父薩珊。薩珊出身貴族,是法爾斯省伊斯塔赫爾城的安娜希塔(水神)神廟祭司,他通過聯姻拉攏當地小王國,從事推翻帕提亞人統治的活動。  公元208年,其子帕佩克利用安息衰落之機,控制了法爾斯省大部分地區,基本擺脫了安息王朝的統治。
  • 精羅震怒 羅馬vs薩珊波斯
    鼎盛時期的薩珊波斯帝國 薩珊波斯軍隊薩珊波斯帝國堪稱羅馬立國以來最強大的對手。薩珊波斯軍隊 薩珊波斯軍隊輕重騎兵,遠程力量,重裝步兵,人數眾多,一應俱全,戰鬥力高,極難對付。個人認為,薩珊波斯堪稱羅馬建國以來最強大的對手,也是唯一可以與鼎盛時期的羅馬帝國打的互有勝負的國家。 三 羅馬——薩珊戰爭(節選)阿爾達希爾一世在上臺後,野心膨脹,致書羅馬,要求其退出亞洲,將古代波斯帝國的疆土全部歸還。遭到斷然拒絕。(胃口真大),以此為導火索,長達4世紀的羅馬——薩珊戰爭開始。在帝國時代,雙方互有勝負。
  • 伊朗與波斯帝國:古代的貴族語如今是官方語,波斯為何改名伊朗?
    在伊朗的歷史上所出現過的王朝有很多,它們是阿契美尼德王朝、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薩珊王朝、伊爾汗王朝、帖木兒王朝、薩法維王朝、愷加王朝、巴列維王朝,但在這之中沒有一個王朝是叫做"波斯王朝"的。如果將伊朗、波斯與中國、漢族的概念來做類比,今天的"伊朗人"相當於"中國人",而"波斯人"相當於"漢族人"。
  • 西方古代印璽——薩珊印珠
    印珠是一種刻有圖案、或刻有圖案和文字、抑或只刻有文字的、圓筒式或圓柱式的印章,近東、兩河流域及中亞史前至晚期青銅文明的標誌之一。印珠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簡單而優雅的Halaf印珠,最晚到薩珊帝國覆滅、阿拉伯統治時期中亞仍然在沿用章印;空間上則東到地中海,西到印度,北至高加索地區,南到埃及、利比亞和印度河谷。在這麼廣大的範圍內,小小印珠記載了多個文明在多個歷史時期的宗教、圖騰、文化和歷史,的確是很具有研究價值的東西。
  • 薩珊印珠簡介
    印珠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下則可見於薩珊王朝、印度和拜佔庭羅馬,綿延數千年,其設計風格變化巨大,文化價值自然也不言而喻。其實:在古印度現在的巴基斯坦的哈拉帕就發現了最早的印章,哈拉帕印章,據現在6000到5000年,上面的文字比中國的甲骨文還早。關於印珠的分類,有很多方法,但是迄今為止並沒有非常科學的。
  • 伊朗5000年史:從埃蘭文明到伊斯蘭文明,波斯帝國時期最強盛
    伊朗是文明古國,追溯伊朗的歷史,埃蘭(前3200年–前639年)是波斯地區最古老的文明,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裡斯河東岸建國。他們和達羅毗荼人的關係十分密切,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在公元前27世紀至前六世紀期間屢次被滅及復國,最後於前639年被亞述所滅。
  • 波斯鳳凰神鳥斯摩奇
    在波斯神話中,有一種神鳥,它們沒有腿,一生都會在天空中翱翔,永不落地,此鳥名為Huma。其中最聰明的神鳥叫 (斯磨奇)即波斯鳳凰,也叫不死鳥。 波斯 (斯磨奇)是波斯第二帝國薩珊王朝的皇家標誌。
  • 薩珊印章珠
    印珠文化的時間和空間範圍非常大,最早可以到公元前4000年的兩河流域,簡單而優雅的Halaf印珠,最晚到薩珊帝國覆滅、阿拉伯統治時期中亞仍然在沿用章印;空間上則東到地中海,西到印度,北至高加索地區,南到埃及、利比亞和印度河谷。在這麼廣大的範圍內,小小印珠記載了多個文明在多個歷史時期的宗教、圖騰、文化和歷史,的確是很具有研究價值的東西。
  • 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安善是埃蘭東部的城邦,今位於蘇薩和帕薩爾加德之間,距帕薩爾加德車程163公裡的Tal-e Malyan,在設拉子的西北。安善曾是米底人的附庸,後乘勢崛起。波斯人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國,這一年成為波斯帝國的起始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公元前52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篡位,另立新都波斯波利斯,並一統天下。
  • 驀的世界: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
    安善是埃蘭東部的城邦,今位於蘇薩和帕薩爾加德之間,距帕薩爾加德車程163公裡的Tal-e Malyan,在設拉子的西北。安善曾是米底人的附庸,後乘勢崛起。波斯人公元前550年,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國,這一年成為波斯帝國的起始年,阿契美尼德王朝建立。公元前522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篡位,另立新都波斯波利斯,並一統天下。
  • 你真的懂薩珊印珠?——薩珊印珠「冷」知識十條(下)
    只不過中國人的首飾佩戴習慣不同,波斯人還把這類做成戒面,我們則不戴戒指。但文化上其實並不遙遠。最常見的巫術印是蓋約馬德,前面說過了。冷知識九:薩珊印珠的使用地域有多廣?薩珊王朝穩定控制的地方包括兩河流域、伊朗、安納託利亞東部等。這些地方沒啥可多說的。
  • 波斯喪鐘---卡迪西亞戰役
    有關中古伊朗的歷史的資料相對西方不是很多,尤其是介紹帕提亞和薩珊王朝的資料,這與古代伊朗人不注重自身歷史的記述有很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