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補伊朗史!薩珊王朝篇(上)

2021-02-13 四季寶和安耐曬

خوش آمدید | مرحبا

我們來啦!

基於《中東國家通史 伊朗卷》(王新中、冀開運著,主編彭樹智,商務印書館2002年出版)

    

  前言:當西方羅馬帝國的奴隸制出現所謂「三世紀危機」的時候,安息帝國也於公元三世紀頭二十五年結束之時壽終正寢了。實際上,內亂外患早已使安息帝國積弱不振,有野心的地方勢力自然不會坐失良機。

  薩珊王朝的上篇會講該王朝比較重要的幾位國王,以及帝國的政治結構。

阿爾達希爾

  在波斯帝國的發源地,即安息帝國的法爾斯省,從塞琉古王朝起,就一直存在著半獨立的地方小王朝。從發行的錢幣來看,他們仍然堅持祆教信仰,並宣稱是波斯帝國統治者的後代。

  薩珊王朝的名字來源於其創立者阿爾達希爾的祖父薩珊。薩珊出身貴族,是法爾斯省伊斯塔赫爾城的安娜希塔(水神)神廟祭司,他通過聯姻拉攏當地小王國,從事推翻帕提亞人統治的活動。

  公元208年,其子帕佩克利用安息衰落之機,控制了法爾斯省大部分地區,基本擺脫了安息王朝的統治。

  阿爾達希爾徵服了克爾曼和波斯灣沿岸地區,在鞏固了法爾斯省的統治後,又北進伊斯法罕、西取胡澤斯坦等地。公元224年,阿爾達希爾打敗了安息王阿塔巴努斯五世大軍並殺死了他。納克希·魯斯坦銘文的高浮雕生動體現了安息王被阿爾達希爾踏在馬下的形象。此後,阿爾達希爾入主安息都城泰西封,薩珊王朝由此開闢。到阿爾達希爾去世時,幾乎整個安息帝國的領土都歸入薩珊王朝的版圖。阿爾達希爾不僅統一了伊朗,還奠定了新帝國的基礎。

沙普爾一世

  公元240年,阿爾達希爾之子沙普爾一世繼位,徵服了花剌子模和裏海西南岸的吉蘭,之後又與羅馬進行了幾次大戰。

  公元244年,沙普爾一世在泰西封附近的安巴爾大敗羅馬軍隊,羅馬皇帝戈爾迪亞陣亡;公元258年,雙方會戰於艾德薩,羅馬皇帝瓦勒良被生擒,大量羅馬戰俘被送往胡澤斯坦,在那裡修築水壩和橋梁。直到今天還有一座水壩被稱為「班迪愷撒」,意思是「皇帝水壩」。

  由此,沙普爾一世鞏固了在薩珊西部和西北部的統治。

  沙普爾一世還修建了許多城市,其中畢沙普爾是他的新都,為羅馬俘虜所建,風格具有明顯的希臘藝術特點。

  沙普爾一世在位的三十年(240~270年),帝國進一步鞏固擴大。

沙普爾二世

  沙普爾二世並不是沙普爾一世的兒子。在沙普爾一世退位以後的四十年,薩珊王朝先後更換了六位國王,薩珊與羅馬也發生過幾次戰爭。在公元283年,羅馬甚至攻下了薩珊都城泰西封。298年,薩珊被迫與羅馬議和,承認底格裡斯河為兩國邊界,割讓部分城市給羅馬以及亞美尼亞,尼比西斯為兩國唯一通商城市。這個條約維持了兩國40年的和平。

  四世紀初,薩珊帝國的祆教祭司、貴族與王權之間的關係有所改變,本來順從王權的他們,變得嘗試著儘可能控制和操縱王權。多個不合祭司和貴族們心意的王被他們廢掉。沙普爾二世一出生就是國王,他也是由大貴族擁立的,而實權由大貴族掌握。

  沙普爾二世在位總共七十年(309~379年)。傳說他年少時便聰明異常,為左右嘆服。成年後,他就親自領兵出徵,驅趕騷擾薩珊的阿拉伯人。337年,他利用亞美尼亞內亂之機,佔領了亞美尼亞。在美索不達米亞,沙普爾二世屢敗羅馬軍隊。350年,他又轉赴伊朗東境,抵禦匈奴人入侵,並與匈族締約結盟。363年,沙普爾二世又打敗圍困泰西封的8萬羅馬大軍,羅馬皇帝朱力亞努斯受重傷死於營中,其後繼者被迫議和,薩珊收回了297年納爾塞喪失的土地和權力。

  沙普爾二世在軍事上非常成功:西南制服阿拉伯諸部落;東敗匈奴並與之結盟;西擊羅馬,收復前人失地;北方完成對亞美尼亞的佔領。

  沙普爾在位時期,由於基督教成為了羅馬的國教(313年)、兩國的敵對以及祆教與基督教在教義上的差異,使得沙普爾二世在宗教上以迫害基督教徒著稱,這樣的迫害一直持續了40年(339~379年)。

  沙普爾二世時薩珊王朝在位時期最長的國王,他統治的時期時薩珊王朝國力強盛的第一個高峰。

卡瓦德

在沙普爾二世即位之前就可以看出,祭司和貴族試圖幹涉王位繼承。在沙普爾二世死後,他們直接操縱了王位繼承,根據自己的利益和好惡廢立國王,在手段上無所不用其極:

阿爾達希爾二世在位不到4年就被廢黜;

大貴族立沙普爾二世之子沙普爾三世為王,在位僅五年。在一次出獵時,大貴族蓄意謀殺,砍斷營帳繩索,把國王壓死在營帳裡;

沙普爾三世之子白赫蘭四世在位11年,在兵變中被箭射死,大概率是對他不滿的大貴族所為;

白赫蘭四世之子耶茲德格德一世,在420年巡視戈爾幹時被一匹烈馬踢中胸部而死。這顯然是憎恨他的大貴族們為掩蓋其謀害國王而編造的謊話。

……

  馬茲達克運動發生在卡瓦德在位時期,正是在中央與地方、王權與教權衝突激烈之時發起的。

  馬茲達克派的創始人是法爾斯省法薩城的祆教高級祭司查拉杜士特(與祆教先知瑣羅亞茲德同名)。他宣稱自己對《阿維斯陀》有了新的理解,作出了正確的解釋,對祆教進行了改革。

  他宣稱:最高存在(神)為人類在地上留下維生的手段,由他們平均分配,誰都不應該比別人多得。不平等產生於暴力,實際上沒有哪一個人應該比旁人佔有更多的財富、婦女和財產。因此,必須把富人所有的物質財富和婦女拿過來分給窮人,以恢復原始的平等。

  馬茲達克的說教不僅團結了被壓迫的廣大群眾,而且在當時複雜的階級關係和動蕩不安的形勢下,馬茲達克也得到了國王和部分貴族的支持。

  卡瓦德希望這個運動能夠摧毀世家大族和祆教祭司的勢力,藉此免除他們對自己的威脅;一部分大貴族支持馬茲達克運動,是因為大貴族之間的矛盾。

  在馬茲達克運動的影響下,卡瓦德頒布了一些法令,限制貴族特權,禁止一夫多妻,徵收貴族特別稅以改善窮人處境等。這樣的改革激怒了大貴族和祆教祭司,他們發動宮廷政變,立卡瓦德的弟弟扎馬斯普為國王,並把卡瓦德投入專門囚禁王族的監獄「永忘堡」(誰若提到被關者的名字就要被處死,故名「永忘堡」)。後來卡瓦德在妹妹(或妻子)和大貴族西雅瓦什的幫助下逃到懨噠。499年,在懨噠的幫助下,卡瓦德復位。

  卡瓦德第二次在位期間,國內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他在利用馬茲達克運動達到削弱大貴族和震懾祆教祭司的目的後,便開始疏遠、限制最後屠殺馬茲達克派教徒。他還殺死了救命恩人西雅瓦什,以討好祆教祭司和以前受壓制的貴族。

  為了保證自己鍾愛的王子胡斯洛能夠繼承王位,卡瓦德在529年以召開神學會議的名義把馬茲達克派的領導和大批信徒殺害,馬茲達克派也被宣布為邪教。

胡斯洛

  531年,卡瓦德死,胡斯洛繼位。

  胡斯洛的當務之急就是要恢復被馬茲達克運動破壞的社會秩序,實現國內穩定。為此,他要求在馬茲達克運動中被奪佔的動產和不動產歸還原主;對失去父母的世家貴族子女由國家收養,女子嫁給本階級門當戶對的男子,男子則留在宮中接受教育,以備日後擔任國家要職。由此,胡斯洛培養了一批聽命於國王的新貴族。

  通過上述措施,帝國形勢基本穩定。為了進一步在經濟和軍事上加強王權,胡斯洛又進行了重要改革。

  其一是賦稅改革。根據新的賦稅制度,土地稅在不同作物收穫後徵收不同的固定稅額,代替過去按照水土條件估定的稅額。為了保證國家有估定稅收和對地方稅收的監管,還對全國土地進行丈量、清點椰棗樹和橄欖樹的株數以及調查20-50歲的人丁數,以此作為納稅的基本依據和資料。

  另一項重大改革是軍事改革。胡斯洛建立了一支由國家供給薪餉、配備馬匹和武器的騎兵隊伍,實際上是培植了一個直接聽命於國王的軍事貴族階層。為保障邊防,他把一些好戰的部落和被徵服的劇名安置在帝國邊境,組成防禦遊牧民族的邊防軍的第一道防線。他還在戈爾幹築長城、建碉堡,以抵禦突厥;在高加索重修了著名的達爾班達關隘。為了加強王權,防止軍權過度集中,他撤銷了全國軍隊的大將軍一職,設立四大將軍負責的四大軍區。

  中央最高行政權力也被分散,由弗拉馬塔爾(首相)、艾斯太貝德(百吏長)和賦稅長三者掌管。

  胡斯洛還非常重視農業。繼位之時,他下令調查因水利灌溉工程失修而遭損壞的田宅,以牲畜資助其舊業主誠徵家園;他重視興修水利,在胡齊斯坦和迪亞拉河流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奈拉旺運河系統。他還在各地修橋梁、道路、興建城市、大力改進帝國內的交通。

  上述改革加強了王權,增加了帝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安定了國內形式,使薩珊王朝進入了最鼎盛的時期。

胡斯洛二世(胡斯洛之孫)

  胡斯洛二世在位期間,薩珊主要是與拜佔庭王國之間發生戰爭。胡斯洛二世曾一度奪取了拜佔庭帝國在亞洲和東北非的所有領土,再現了古波斯帝國的輝煌。但拜佔庭很快捲土重來,大敗薩珊軍。正當胡斯洛二世想把失敗歸咎於諸將時,他被將領們和大貴族聯手殺死。

  胡斯洛二世雖然有開疆拓土之功,他在位時薩珊帝國的版圖最大。但他對內卻殘暴、貪婪。他對拜佔庭的勝利與當時拜佔庭的內亂有關,實際上他從未親臨敵陣;相反,每當大敵當前,他都會提前逃走。他以炫耀豪華,奢靡無度聞名於中古阿拉伯和波斯文學。他在國內的倒行逆施造成了帝國的衰落。

耶茲德格德三世

  632年,大貴族擁立躲在鄉間避難的胡斯洛二世的後裔耶茲德格德三世為王,帝國在他的統治下得到最後一次統一。實際上,這次統一隻是假象,大小貴族已經割據一方,據地為王。帝國已經支離破碎,一盤散沙。

薩珊王朝的政治

薩珊王朝中期(309~531年),世俗貴族政治經濟實力進一步加強,成為影響王權的重要因素。王位的繼承常常由祭司、武士和文士三個等級的代表選舉產生,使薩珊王朝形成了一種類似於等級君主制的政治體制。

等級君主制政治結構

查看往期

惡補伊朗史!阿爾薩息王朝篇

夢境|老房子

忌日快樂 The old guard

相關焦點

  • 薩珊王朝伊朗歷史
    過往的封建地主自行配備他們的軍事裝備、人員及僕人,而庫思老一世則發展出一支由中央政府及官僚體制供養及配備的武士,加強了軍隊及官僚與中央政府的關係。拜佔庭國王希拉克略在613年親自帶領大軍進行反擊,他們在安條克城外被波斯將領沙赫爾巴拉茲(Shahrbaraz)及沙欣(Shahin)擊敗,波斯軍隊更是所向披靡,耶路撤冷及亞歷山大港先後在614年及619年淪陷,整個埃及在621年落入薩珊王朝手中。此時的薩珊王朝人口和版圖均達到頂點,分別為1970萬人和560萬平方公裡。
  • 歷史筆記——薩珊王朝
    波斯第三帝國:薩珊王朝再鞏固一個概念便是「波斯」是指代伊朗高原等附近的地區,在這個地區由本土人建立的帝國一般都稱為波斯帝國,它由不同的家族不同的皇室將領導統治,一般分為三個王朝。但我在一些講述波斯歷史的書籍上看到,一般大家說的波斯帝國指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可能是因為名字不好記?
  • 伊朗歷史圖說薩珊王朝
    點擊上方「一品波斯」,每天給你一份美麗心情薩珊王朝(226年-650年)是波斯在公元3世紀至7世紀的統治王朝,亦是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的首次統一
  • 伊朗薩珊王朝遺址薩姆南商隊客棧
    伊朗Ahavan薩珊商隊客棧(波斯語:کاروانسرای ساسانی آهوان)位於薩姆南通往馬什哈德公路的50公裡處,古代絲綢之路著名歷史建築,屬於伊斯蘭之前的歷史建築,建於薩珊王朝王朝(波斯語: دوره انوشیروان ساسانی)。
  • 你了解薩珊王朝的歷史麼?
  • 【古伊朗君王譜】薩珊王朝(一):早期歷史
    薩珊王朝(一):早期歷史 薩珊王朝或薩桑王朝(波斯語:ساسانیان‎;英語:SassanidEmpire),也稱波斯第三帝國
  • 波斯文化最豐盛、最璀璨和最後的國度—薩珊王朝
    這個帝國便是被稱為波斯第三帝國的薩珊王朝。薩珊王朝盤踞亞歐貿易的要道上,因此十分富裕。而且,它擁有極多元的種族和文化,曾是知識和學術的中心,是當時推動知識傳播的先行者。 公元前四世紀,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被亞歷山大大帝徵服而毀滅,昔日屬于波斯人的領土如今落在希臘人手中。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這塊土地落入他的部將塞琉古手中,並建立了希臘化王國—塞琉古帝國。
  • 美術刀劍鑑賞-​公元7世紀薩珊王朝的銀裝鐵劍
    公元7世紀薩珊王朝的銀裝鐵劍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是最後一個前伊斯蘭時期的波斯帝國,國祚始自公元
  • 薩珊印章珠
    冠冕和髮飾都是肩像上最下功夫的地方,這裡的印珠主人不是皇帝,因此沒有皇冠上那麼誇張的設計,但是已經比較繁複了。注意腦袋後面除了幾條拉下來的辮子,還有兩條小綬帶,這是代表祝福、好運、庇護的標記,薩珊印珠上的很多聖物和官員都有這個標記。  另外這裡的印文和上面的假貨對比顯得圓滑、老練了很多。
  • 薩珊印珠簡介
    幾千年的兩河流域到古絲綢之路的各個古國家都在用,也有叫它:西亞印珠,滾印,薩珊印珠等等,長久的收藏,我還是感到叫它古絲綢之路印珠比較親切。印珠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下則可見於薩珊王朝、印度和拜佔庭羅馬,綿延數千年,其設計風格變化巨大,文化價值自然也不言而喻。
  • 你真的懂薩珊印珠?——薩珊印珠「冷」知識十條(下)
    現在伊朗官方管的還比較嚴,但是薩珊王朝疆域遼闊,包括伊拉克、敘利亞、亞塞拜然、阿富汗等等,這些地方就,哼哼……是不是有種西亞大地上空無數薩珊怨靈飛舞的感覺……扯遠了,這樣就造成了兩個問題:首先,這些「傳世
  • 你真的懂薩珊印珠?——薩珊印珠「冷」知識十條(上)
    我們今天講一些關於它的「冷」知識,您不一定了解,甚至在市場和書上也不一定能學到的知識。如果看完後你覺得學到了新東西,那麼我們的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你覺得好玩一樂,我們也足以欣慰;如果你覺得都懂沒啥稀奇的,那麼您是高手,歡迎聯繫筆者交流(筆者微信:sandrowjw)。冷知識一:什麼是薩珊王印?薩珊的國王用什麼印珠?
  • 西方古代印璽——薩珊印珠
    最簡單的可以按印珠的外形分為:柱印(實際上大家習慣叫滾印了)、章印、Scarab(古埃及特有的章印)、印記石(Intaglio,其實不是珠子了,而常見於古代羅馬/希臘的戒指和項墜)等。印珠的歷史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和兩河流域,簡單而優雅的Halaf印珠,最晚到薩珊帝國覆滅、阿拉伯統治時期中亞仍然在沿用章印;空間上則東到地中海,西到印度,北至高加索地區,南到埃及、利比亞和印度河谷。在這麼廣大的範圍內,小小印珠記載了多個文明在多個歷史時期的宗教、圖騰、文化和歷史,的確是很具有研究價值的東西。
  • 文物故事會 凸釘玻璃碗是如何從薩珊王朝到絲路重鎮固原的
    經科學檢測,其材質為鈉鈣玻璃,屬波斯薩珊王朝玻璃製品。鈉鈣玻璃成分十分複雜,通常含有較多的雜質成分,如鐵雜質,故玻璃常常帶有淺綠色。除此之外,它還有比較好的化學穩定性和熱穩定性。玻璃碗上凸起的凹球面裝飾,在薩珊時期的伊朗高原上,一度很流行。自20世紀50年代末以來,伊朗高原西北部吉蘭省古墓中,出土了大量這類碗及殘片。
  • 杜維善是古幣收藏家,他將珍貴的薩珊王朝金幣,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當時的人們都意識到,如果能與杜家攀上親家關係,絕對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於是乎,全上海灘的媒婆們,幾乎每天都在杜公館門內進出,爭相為杜公子介紹心儀的姑娘。她們巧言善辯,拿著上海灘巨富之家姑娘們的照片,簡直是誇出了花來,令杜月笙本人挑的眼花繚亂,甚至自己都有些拿不定主意。
  • 世紀對決26 6世紀:拜佔庭現羅馬榮光,薩珊再造巔峰,大隋一統華夏
    577年,北周滅北齊統一了北方,581年,北周丞相楊堅廢帝自立,建立了大隋王朝,自此華夏大地重新看到了再次統一的曙光。在華夏大地南邊,南梁於502年代替南齊開始統治南朝,統治時間維持了約半個世紀後,557年,陳朝取代南梁成為了南朝的統治者。但最終,三十年後,589年,隋朝南下滅陳,至此,華夏大地在歷經近4百年的混亂紛爭後終於再次復歸統一。
  • 絲路錢幣見證歐亞王朝更迭
    ■上海 姚旭東  薩珊王朝(226—651)又譯薩桑王朝,位於今伊朗一帶。薩珊王朝崛起時,瓦解了當時已趨末路的貴霜帝國,後又長期與嚈噠及拜佔廷爭霸。  波斯薩珊是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時期「絲綢之路」上與中國交往最為頻繁的「絲路古國」。薩珊王朝曾十多次派遣使者前來長安,長期留居在中國內地的波斯人多達數千人。在許多史籍中,波斯人往往被描繪成帶有傳奇色彩的異域人物,波斯商人以能識別珠寶出名,常致巨富。
  • 精羅震怒 羅馬vs薩珊波斯
    時間進入公元3世紀,上一講講過的著名暴君卡拉卡拉於217年藉口帕提亞國王阿爾達班五世違反合約,率軍遠徵帕提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甚至把安息先王的陵墓掘開,開棺暴屍。結果,在半路上撒尿時被衛士殺死。近衛軍擁立馬克裡努斯繼位,馬克裡努斯提出與帕提亞人和談,撤軍,遭到拒絕。波斯軍追擊,與尼西比斯追上羅馬軍隊。
  • 無眼者:薩珊印上的「神」與「王」
    阿胡拉馬茲達、密特拉和阿納西塔是薩珊波斯時期拜火教的「三巨頭」,最受人們崇奉(想知道他們是誰?【注】:「良知」一詞借用了國內一些拜火教藝術史研究書籍裡的翻譯。更確切地說是對宗教教義和「善」的一種信仰。這裡就容筆者直接用「燈」作為神名吧(正好前兩天在看《火星異種》)。這裡的「燈」當然指的是善者的「燈」(hu-den),對「惡」的信仰也是「燈」,只不過是「壞燈」(dush-den)。
  • 惡補體能短板 提升綜合實力
    強化體能惡補短板,從東京奧運會備戰周期伊始,中國體育就提出了這樣的發展思路,並一以貫之,取得一定成效。東京奧運會臨近,中國體育面臨巨大挑戰,強化基礎體能訓練、惡補體能短板,成為各項目國家隊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