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015年關鍵詞:「笑哭」,誰的啼笑皆非?》,IT之家編輯酌情修改。
《牛津詞典》日前公布了2015年度熱門詞彙,出人意料的是,此次入選的並非是可以發音的詞語,而是一款在網絡廣為傳播的表情符號「笑哭」——官方解釋為Face with TearsofJoy(喜極而泣)。據悉,這是由牛津大學和SwiftKey(一款輸入法應用)共同評選得出的。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引發熱議。除了表示驚奇,也有人表示理所當然——「用這個表情根本停不下來啊」,「這個表情當選年度詞彙,也有我的一份功勞……」
▲時下中國的很多80、90後們紛紛表示對「笑哭」表情符號有特殊好感。
據統計,2014年的英國,「笑哭」的使用率佔所有表情符號的4%,到了2015年這一比例迅速攀升至20%,在美國這一比例也高達17%。而時下中國的很多80、90後們也紛紛表示對「笑哭」有特殊好感。作為聊天必備神器,表情符號在網絡社交中成了一門全新的語言形式。但在眾多備選表情中(1000多款)為何獨獨「笑哭」脫穎而出呢?
其實「笑哭」古已有之,早在明末清初,著名畫家八大山人就以笑之哭之的「書法籤名」流傳於世——獨特的藝術風貌將作者心中的佯狂與哀痛表露出來,達到一語雙關的作用。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我發一個笑哭,你卻問我為什麼哭?」不錯,開懷大笑再配上兩滴神奇的眼淚,綿羊也好,鱷魚也罷,無辜有趣之餘,更夾雜了眾多無言的戲劇意味。
在很多網友看來「笑哭」是一劑萬能妙藥,無論遇到何種情況,都能將自己心中的難言表達得恰到好處,在交流時起到無聲勝有聲的奇效。有時生活中的突發往往等同常態,嚇死寶寶的一覽無餘極可能是有意為之。換句話說,無奈和尷尬也許正是當下人們的普遍情緒和精神狀態。
回首2015年初,一位90後CEO面對電視鏡頭時說出了本年度的第一句流行語「我的內心是幾乎崩潰的」。隨後,網絡熱詞頻現江湖:「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偏偏要靠才華」、「人醜就要多讀書」、「裝作聽不到的樣子」、「然並卵、城會玩、日了狗、上交國家、壁咚……」凡此種種無一不戳中社會的痛點。上網有人管,聽音樂有人管,但吃啥沒人管,生病不管,養老好像也沒人管!有時想想也是醉了……《港囧》不再僅有囧途,而是我把青春餵了狗;李家的城小步快跑一路去了歐洲,與其挽留不如目送。
什麼?雙十一變身老闆娘的奶茶妹妹懷孕了?!這算啥……知道其他幾場慘烈的大戰麼?滴滴快的和好了!58趕集成親了!美團大眾抱娃過日子了!就連曾經的日不落帝國也要進口中國核電和高鐵,中國足球?呵呵,暫時忘了世界盃吧!話說亞投行召集兄弟開業在即可喜可賀,TPP暗度陳倉另起爐灶卻不得不防;安倍阻撓閱兵不值一提,可享譽世界的德國製造也能摻假卻著實不該……
套用狄更斯《雙城記》中的一段話:「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是失望之冬;人們在面前有著各樣事物,人們面前一無所有;人們正直登天堂,人們正在直下地域。」「黑暗、地獄」未免危言聳聽,但不可否認,對於真正的努力和追求,夢想的遠方從來沒有坦途。
回首2015,有人播下希望的種子,有人埋下悔恨的禍根。人們對未來憧憬,人們在等待中收穫黎明。此時看看窗外,穹頂之下,霓虹微明,笑哭之間,寂靜無聲。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IT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