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遊戲產業,有許多曾經頗有潛力的遊戲續作最終被棄之不用,如《寂靜嶺》,《使命召喚:羅馬戰爭》等。
製作一部3A級遊戲的過程是坎坷而艱難的,經營風險也很高,甚至當一款遊戲取得成功,也不能挽救一個工作室衰落的命運。
因此在遊戲產業,3A大作通常知名遊戲的續作為主,包括《光環》、《使命召喚》等系列永遠不會過時,就是由於這個原因。開發系列遊戲一般會遵循一套嚴格的樣式,向玩家重複提供一些他們所想要的內容,僅僅只是做出部分改進。
偶爾也有個別工作室冒險越界一下,結果是,要麼廣受讚譽並獲得成功(比如《生化危機4》),要麼被人嫌棄而遭遇慘敗。多年來,許多看似前途光明的系列遊戲被宣布發布續作,發布了酷炫的演示視頻和試玩撩粉,最後的命運卻是胎死腹中。
這類事的發生有多種原因。可能最初的遊戲機制不再有效,開發者決定另起爐灶。也可能偏離既定規劃太遠,所以他們決定走穩健路線。下面我們一起看看,有哪些曾經頗有潛力的遊戲續作被棄之不用。
1. 《凱恩的遺產:死日》
自從2003年的《凱恩的遺產:嗜血狂魔》之後該系列就再沒有新作問世,遊戲的結局也形成了巨大懸念。據悉曾有一部名為《黑色預言》的新作緊隨其後投入了開發,但隨著《嗜血狂魔》銷量不及預期,它也很快被雪藏了。
直到2013年,人們才聽說有一款新的《凱恩的遺產》遊戲正在開發,不幸的是它在完成了一大部分內容後也被棄用。《死日》的主角名為該隱,他的靈魂與一個名為Asher的人類連接在一起,而後者正是該隱受僱刺殺的對象。在這個糾結的雙主角設定裡,我們要踏上Asher為被謀殺的妻子復仇之路。其中包括《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裡那樣的戰鬥系統。遊戲甚至運用了真人動作捕捉技術和人聲配音,遺憾的是,發行方對預計銷售的悲觀令本作最終取消開發。
2.《寂靜嶺》
《寂靜嶺》遭取消可能是史上最令人心碎的事件。它的試玩內容《P.T.》展現了前所未有的新意,直到今天仍然為人稱道。原本它可能重新創造一個旗艦級別的系列遊戲,而且它將兩個領域的天才——吉爾莫·德爾·託羅和小島秀夫——跨界組合在一部作品裡,幾乎曾是賺錢的保證。
遊戲為何遭取消?背後的原因仍模糊不清。小島秀夫和科樂美分手可能是之一,但僅憑新作《P.T.》獨當一面都可能成為生存驚悚遊戲的裡程碑。我們不知道具體情節,但以影星諾曼·瑞杜斯為原型的人物,以及前期試玩露出的各種暗示,包括被謀殺的一家人,還有一名叫麗莎的鬼魂追逐著玩家等。
《P.T.》畢竟只是個遊戲試玩,對遊戲的主體《寂靜嶺》我們仍然一無所知。目前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存在著,但最壞的事情是遊戲復活無望。下一部《寂靜嶺》是否會依舊精彩?恐怕答案已經不再重要,因為它永遠不能超越《P.T.》所創造的期望值。
3.《生化危機5》
正如之前的《生化危機》二代和四代,系列的第五部推出之前也經歷了痛苦的打磨和返工:遊戲最初的玩法是單人遊戲,主角克裡斯來到非洲追蹤威斯克,並在遊戲過程中還要小心躲避該地區迅猛的殭屍和各色變異怪物。
同時,最初《生化5》策劃階段的故事也極為不同,克裡斯探索會一些完全不同的場所,如廢棄的油輪、布滿舔食者的村莊等。希娃作為遊戲的配角,會在遊戲中偶爾幫助克裡斯。在一個主要場景,傭兵巴利·波頓也會在主要情節中出現並向主角伸出援手。另外,《生化4》中的商人會再度出現,向玩家兜售裝備。
本來,新作似乎有條件成就又一款精彩激烈的單人遊戲體驗。可是這款遊戲在當時卻陷入了涉嫌種族歧視的漩渦,以及白人身份的克裡斯在黑人聚居的小鎮上大開殺戒的畫面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卡普空顯然是害怕了,而其後果是故事遭改寫。遊戲重心轉移到合作通關,希娃成為為聯合主角。儘管大改後的新作不失優秀,但遊戲原有的基礎內容被根本改變了。
4.《使命召喚:羅馬戰爭》
在《現代戰爭》推出以後,《使命召喚》一躍成為當時最酷的遊戲系列之一。不過隨著新作年復一年的上市,不難發現《使命召喚》的品牌魅力正在削弱。
這個系列無疑需要一些變革,而開發商的方案是以一款完全不同的《使命召喚:羅馬戰爭》重新喚起玩家的熱情。顧名思義,新作的情節隨著歷史上羅馬軍團的歷次戰爭展開,既包括第一人稱視角又有第三人稱視角。玩家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歷史戰役,包括攻城、指揮艦船,甚至還有競技場單人肉搏的場面。
此外,《羅馬戰爭》還有騎乘大象作戰踐踏敵人一類的創意。雖然這些小細節獲得了動視的認可,但該遊戲最終被放棄的原因卻諷刺般地和它可能受到追捧的原因一致——它與《使命召喚》系列其它作品風格差異實在太大了。最後獲批准開發的《使命召喚:高級戰爭》則是一個更保守安全的傳統射擊遊戲。
5.《怪形2》
PS2主機遊戲《怪形》由約翰·卡朋特執導的同名經典影片改編而來,玩家隨著布萊克上尉暴揍各色外星人並拯救同伴。雖然遊戲存在一些頗有野心的內容,比如高度還原了電影的精髓,讓你永遠也不知道身邊的是同類還是偽裝的外星殺手,但也僅此而已。
總的來說,遊戲版的《怪形》仍不失為一款有趣遊戲,更重要的是它賣的還不錯。在續作中,遊戲又加入了來自電影的角色麥克雷迪(MacReady),從積雪覆蓋的小鎮、石油鑽井平臺殺出生天,最終登上一艘巨型航母。遊戲圖形經過大幅改良,並加入了新的異形怪物,它們會像「討厭的粘人精」沿著天花板爬來爬去,想用它們的腸子絞殺玩家。早期的演示視頻效果不錯,新怪物看起來也會成為玩家的夢魘。但可悲的是,這款遊戲在開發商Computer Artwork關張的時候一併被取消了。
6. 《槍神2》
吳宇森《槍神》改編而來的同名動作遊戲篇幅精悍但令人上癮,玩家將扮演周潤發在影片《辣手神探》中的角色,四處射擊,借著暴力美學慢動作鏡頭擊倒一大片敵人。故事雖顯老套,沒有重玩的價值,但對吳宇森粉絲來說仍是不錯的解饞零食。
雖然遊戲在市場上反響良好,但廠商Midway為了擴大品牌的吸引力,想增加另一個男主角並做成系列,新遊戲的副名為《Gun Runner》,發哥和另一個來自Midway的遊戲《致命車手》的主角範·迪賽爾聯袂出演。
《槍神2》著重於遊戲的合作玩法以及環境破壞效果,只要你樂意,整層樓房可以輕易被你摧毀,對熱衷破壞的玩家顯然是一大福音。遊戲還有駕駛的部分,由一位玩家駕駛,另一位玩家持槍射擊迎面衝來的敵人。早期的遊戲原型儘管令人喜愛,Midway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迫於資金壓力最後結束了開發。
7.《掠食2》
原版《掠食》開發過程十分糾結,開發始於1995年,經過幾輪沉浮最後於2006年問世。幸運的是遊戲獲得了成功,其特有的基於傳送門的遊戲機制廣受讚譽,打造一個系列的想法似乎已經成熟。
於是續作的開發被提上了日程,主角是一名外星人世界的資深獵手。故事線緊扣初代,同時也表現出開放世界的廣度。當遊戲宣布時,一段精彩絕倫的CG演示博獲大批粉絲的青睞。可是,隨後的開發工作即變得沉寂,還傳出謠言,說遊戲將被取消。
這一恐懼終於在2014年得到證實,開發商承認《掠食2》沒能達到預期水準。在2017年,人們迎來了《掠食》的重啟,但除了有外星人這一點外,後者跟原版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8.《恐懼反應3:魔域(微博)》
《恐懼反應》是一款PS1獨佔的高度風格化遊戲,融合了動作和恐怖要素。可惜的是,彆扭的操控模式讓這款遊戲減色不少。即便如此,它還是聚集起一批熱愛主人公的粉絲,Eidos曾想趁熱打鐵,在PS2上推出續作。
新作的開發副標題定為『地獄』,主人公依然是Hana Tsu-Vache,我們的傭兵主角團隊再次受到惡魔的追殺,早期放出的演示中充滿了的恐怖元素,比如Hana的幻覺,以及惡魔醫生的瘋狂手術等。
在最初的計劃中,新作試圖讓遊戲的操控機制更加友好,並維持前兩作的電影化風格。《地獄》一開始進展還算順利,直到Eidos忽然改主意,決意中止開發,又過了好幾年,他們才最後確定取消這款遊戲。
自此看起來,整個《恐懼反應》系列也就走到了盡頭。然而,最近一次Kickstarter眾籌活動成功地籌集到一筆資金,準備從原版權方手中買下這個品牌,開發一款衍生作品《恐懼反應:賽德納》。
9. 《半條命2:第四章》
讓G胖會數三幾乎與世界末日來臨無異,沒錯我說的正是《半條命3》。而回到《半條命2》這款遊戲,距離它的最新一章發布過去了已近十年,新章節的故事也已經毫無消息了。玩過《半條命2》的人,都會對萊溫霍姆這個「殭屍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該處遊戲畫風突變,變成了一次扣人心懸的恐怖生存之旅。而據報導,曾今的《半條命:第四章(重返萊溫霍姆)》便是以該地為主要故事場所。
Valve原本已經批准Arkane工作室對該遊戲進行開發,進行沙盒玩法的嘗試,儘管他們已經完成的一部分內容令人印象深刻,但還是因創意原因慘遭取消。因為廠商覺得,用於《重返萊溫霍姆》的創意早已消耗一空(如獵頭蟹殭屍、陷阱等),所以整個設計不太有新意。也許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在那個時期,任何《半條命》的新遊戲都無疑會成為大熱,並且,花多幾個小時探索一下那個驚悚小鎮好像也蠻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