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源達祖村:瀘沽湖畔的木楞房

2021-02-18 非遺天下

瀘沽湖的三分之二在四川鹽源縣境內。不僅如詩如畫,風光旖旎,它獨樹一幟的遺風民俗尤惹人矚目。達祖村的建築群依山傍水而居,民居均為木楞房,當地也稱為「木欏子」。這是一種純木結構房屋,建築全釆用「井幹式」構造,顯得更為自然也更加原始。

四川的納西村莊:達祖村

人們一般都將麗江作為納西族的代名詞,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四川也有部份納西族聚居的區域;長期以來,瀘沽湖總與有著奇特的「母系走婚」習俗的摩梭人聯繫在一起。其實,在瀘沽湖畔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納西族村莊——達祖村。這是四川境內為數不多的納西族集中居住的村落之一。

瀘沽湖位於川滇交界外的四川省鹽源縣,它宛如一顆潔白無瑕的巨大珍珠鑲嵌在這裡,不僅旖旎風光如詩如畫,其獨樹一幟的遺風民俗尤惹人矚目。當地人稱瀘沽湖為「謝納咪」,有大海、母湖之意,如果從高處鳥瞰,它如一隻展翅的飛燕,這是四川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

達祖村屬鹽源縣瀘沽湖鎮木垮村達祖社,除了十一戶漢族和通婚進入的十多個其他民族的人外,均為納西族人,一般將之稱為納西村。據說達祖村的先人是明代從雲南麗江遷徙而來的士兵,主要是由拉黑、釀財兩個大的支系組成,他們是鹽源縣唯一的納西族自然村。過去這裡雖處鹽源左所土司屬地的包圍之中,行政上卻屬於木裡土司的轄區,所以被稱作木裡的一塊飛地。1956年劃歸鹽源縣管轄。


達祖村過去被稱為大嘴村,在約瑟夫·洛克《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的記載中,此村最早名「大賊」。關於村子的由來有這樣的一個故事:昔日瀘沽湖的北岸這片所謂的木裡領土最早歸屬於麗江區,這個區域定居的都是派到那裡守衛的兵士,居民便是這些士兵的後裔。當納西王國消亡後,他們再也回不了麗江,於是首先在白角壩駐紮,作為木裡土司的手下。

這些留下來的納西人後來為自己尋找一個定居之處,因為納西人喜歡定居在有青岡樹的地方,他們用青岡樹葉子墊豬廄,腐爛的樹葉和豬糞又可用作田裡的肥料,而白角壩只有少數青岡樹,他們要另找一個青岡樹多的地方,因怕追兵和強盜來犯,最終還是選擇了橫嶺背後達祖挖古山這個地方定居。後來他們又將自己的勢力範圍由山上向湖邊擴展,大致形成了沿續至今的居住範圍。

納西民居的原始形態

納西人有崇尚自然的文化傳統。其民居特色鮮明、構築因地制宜、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致。傳統的納西民居大多為土木結構,比較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後院、一進兩院等幾種形式,門窗、照壁還飾以各種圖案。有建築學者認為歷史文化深厚的納西族有著屬於自己的建築發展歷史,其民居是從古代的「洞穴居」、「樹巢居」、「井幹式的木楞房」的發展到近代的「三坊一照壁(照壁:遮擋大門的牆壁,中國傳統聚落中常用以闢邪,在北方稱為影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的古城民居模式。


俄國人顧彼得上個世紀四十年代曾從下關來到麗江城,他的回憶錄記述了初到麗江時所暫居的一處據有「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等特色的納西民居:房子是舊的,但它完好寬敞,兩層的房子蓋有三方或四方的邊房,或者更多。不管大小,建築式樣都是一致的,下半截用土砌成,按照主人的愛好,外麵粉刷成白色、橘黃色或淡藍色,用黑色或藍色線條勾畫出優雅的鑲邊。房子中央是石板鑲成的院子,有三條石頭鑲邊的高出地面的花壇。每方樓下的中層有四至六扇雕刻精美的合門。其他房間有雕花窗或花格窗。

與上述納西民居不同的是,瀘沽湖畔的達祖村的建築群依山傍水而居,民居均為木楞房,當地也稱為「木欏子」。這是一種純木結構房屋,建築全釆用井幹式構造,顯得更為自然,也更加原始。房屋四壁由削過皮的原木兩端砍上砍口壘制而成,屋頂蓋板,俗稱房板。達祖村人的蓋房板技巧特別,滴雨不漏。

木楞房在當地取材容易、建造簡單且方便適用。《申甸縣誌稿》卷下云:「住宅,多蓋閃片,亦有樓房,惟樓下必關牲畜,其房屋建築苟簡,間架狹隘,每每各廂獨立,不相聯絡,牆垣門戶不講整齊,不求堅固,亦有桌几。惟尋常多席地而坐,聚餐多在火塘周圍」。達祖村納西族木楞房有以下特點:正房進深較大,可聚會、歌舞,朝向一致,多坐北朝南,壘木為屋,壓以巨石,基本上是木結構的,保暖性強,利於防震,但也容易發生火災。


木楞房的空間形態起初僅為簡單的院落,後受外來文化影響逐漸演變為較為規矩的四合院形式;分為正房、廂房(經堂)、花樓、門樓(也稱草樓)。正房均顯回字形平面,供家庭集體活動用,是議事、炊事及祭祀的場所。廂房或稱經堂常為二層,樓上多供奉佛像,樓下住單身男子或為客人住房;花樓主要供女子居住;門樓樓上放草,樓下大門兩邊是畜廄。房屋的大門一般開朝東方或北方,其井院較大,有紅白喜事就在井院舉行。

正屋結構複雜:屋後設夾壁,儲存食物,並作為老人居室;正屋右側為家庭主婦的起居室;正屋內一角設灶臺,灶臺項角有一神龕,上面放置神像、供品和花瓶;灶臺下方設火塘,安有三腳架,火塘右邊是主位,左邊是客位,不能混亂;房中有兩根大柱子,分左、右兩柱,要選自同一顆樹杆,左柱(靠近門口)是男柱,為樹根部分;右柱為女柱。在舉行成丁禮時,男的在左柱旁舉行,女的在右柱旁舉行。在民居中,柱子、火塘和神龕均為全屋最神聖的地方。

古樸的井幹式民居

四川民居從古至今一直遵從著「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基本原則,因材設計、就材施工是這一原則的具體表現。四川氣候溫和,降水豐沛,河流眾多,除川西北高山屬高原高寒氣候區外,其它均居亞熱帶溼潤氣候區和半溼潤氣候區,適合不同種類的樹木成長。故木材的運用,在四川建築史上歷史悠久,木質建築類型繁多,民居中尤以「幹欄式」與「井幹式」最為典型。

「幹欄式」與「井幹式」,雖一字之差卻體現出這兩種木質建築大相逕庭的風格,簡而言之,前者重點在「欄」,指用木柱作底架和基座,建築懸空;後者重點在「井」,即以木頭平行疊置出房屋四壁,形如「井」字。中國商代墓槨中已應用井幹式結構,至漢代仍有應用。目前所見最早的井幹式房屋的文獻都出自漢代。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銅器中有雙坡頂的井幹式房屋,《淮南子》中也有「延樓棧道,雞棲井幹」的記載。

井幹式是一種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結構。這種結構以圓木或矩形、六角形木料平行向上層層疊置,在轉角處木料端部交叉咬合,形成房屋四壁,形如古代井上的木圍欄,再在左右兩側壁上立矮柱承接脊檁,構成房屋。井幹式結構需用大量木材,在絕對尺度和開設門窗上都受很大限制,因此通用程度不如抬梁式構架和穿鬥式構架,只在東北林區、西南山區尚有個別使用這種結構建築的房屋。

瀘沽湖一帶由於地處山地,加上系高烈度地震區,交通不便,當地民居均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故盛行井幹式結構建築物。其中,尤以摩梭和納西族民居建築最為常見。瀘沽湖一帶的木欏子房均用原木疊壘成井字形的圓圈,井幹作牆承重。屋頂使用大懸山人字坡頂,達祖村一直沿用大懸山木瓦房頂,獨具一格,與整個民居渾然一體,使房屋外觀簡潔而古樸。

木欏子中間設兩根大木柱子,分為男女兩性,柱子必須源出同一根樹。摩梭人一般將靠近入口處柱子視為女柱,選用樹根部份,靠近後室的柱子為男柱,納西族與之相反。在火塘的使用上,兩者也存在差異,瀘沽湖一帶民居一般建有兩個火塘,摩梭人使用下火塘,這也是每日祭祖的聖地,而達祖村納西族多使用上火塘。

瀘沽湖的井幹式民居由金、簷二柱與木欏子牆體共同支撐屋頂梁架,屋面結構為架上架檁條,檁上放青岡木扒杆,扒杆上置橫條並鋪杉板,杉板搭接相錯並用石頭壓之以防風吹。所以整個房屋不用一根鐵釘,堅固牢實,也拆卸方便。

四川納西族的木楞房的形式、格局及其延續與納西人的生活環境、農耕社會的生活方式是分不開的,人們的日常生活、自然環境、技術工藝基本決定了其結構和型制;而同時,其房屋的空間結構與宗教信仰、婚姻形態和家庭組織也是密切相關的,民族原初的意識形態賦予了建築更多的文化色彩和象徵意義。

據當地人介紹,蓋新木楞房先要請人算二十八星宿,由達巴再算十二屬相,然後確定砍伐木料的吉日,一般選在雞日和猴日,因為雞猴棲息在樹上,這一天砍的房料也吉祥。由於以原木築壘房子,所以需要木料很多,僅正房一棟就需要中柱兩根、梁5根、原木92根、黃板700塊,青岡木500根。加上其他房屋木料,所砍木料是很多的。這些艱巨的勞作必須由集體力量才能完成。建房中在立中柱時,一般要將一些金銀與穀子、玉米等糧食數粒,用布包好,放於柱下。這也是遺留下來的古風民俗。

建築是一門藝術,更是承載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符號。瀘沽湖畔的納西民居,並不單純只是一個建築符號,它是一列穿越時空隧道的火車,一把打開歷史謎團的鑰匙,承載了族群歷史與文化的基因,如架設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一道溜索。歷史如忘川之水,不舍晝夜。只有那些淳樸的木楞房,以其獨有的定力和恆久,堅持在風雨之下,堅守在湖光山色之中。


本文編輯:凡夫

四川經濟日報社新媒體中心旗下的

微信公眾號「非遺天下」

新浪微博@四川經濟日報-非遺天下

http://weibo.com/feiyitianxia100開通啦!

我們致力傳播非遺文化的研究、保護與傳承,人文、地理、藝術領域的熱點話題。

歡迎關注,歡迎分享。

合作QQ:799807488

聯繫電話:028-86696397

相關焦點

  • 瀘沽湖攻略
    瀘沽湖湖水碧清澈,藻花點綴其間,湖中各島婷婷玉立,林木蔥鬱,翠綠如畫。坐在豬槽船上,看早晨的日出,聽一曲摩梭姑娘的山歌,格外愜意。參加甲搓舞篝火晚會瀘沽湖是女兒國,又是歌舞的王國。瀘沽湖畔的摩梭村寨,每晚都要舉行篝火晚會。傳說摩梭人會跳 72 種舞蹈,現在最為流行的就是甲搓舞,意思是「美好的時辰而舞」。
  • 「瀘沽湖畔明月夜,摩梭人家打魚歸」,一生很短,來一次瀘沽湖吧
    「湖是風景中最美麗、最富於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觀看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美國有瓦爾登湖,而中國能與之媲美的,私以為非瀘沽湖莫屬。千百年來,瀘沽湖與摩梭人相存相依,無獵奇的冒險者踏足,亦無詩文傳世,這是一個隱逸的存在。它與摩梭人一樣,本應該是恬淡、孤傲,與世無爭而又自得其樂的。直到這裡開發成旅遊景區,蝴蝶煽動翅膀,變化正悄悄開始。
  • 探秘瀘沽湖畔的走婚制
    當下,並不是所有摩梭人都實行走婚,一些在外學習工作的人可以選擇世俗婚姻登記制以娶妻生子,或是選擇回到瀘沽湖畔實行走婚制。需要提醒各位看官的是:走婚並不是豔遇哦,摩梭人的走婚以感情為基礎,在情感與道德的約束之下,大多數摩梭人都是固定單偶走婚且一生只有一位對象。走婚與我們的婚姻其實只有一紙之差。
  • 遊記:走進瀘沽湖之旅
    抵達瀘沽湖接近下午5:00,瀘沽湖門票70,問清楚了是四川和雲南的通票。一進門就有個大姐纏上我們,讓我們到她家去看看,她家就在草海邊上。走婚橋是摩梭男女約會的地方,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這座橋可以一直通到我們昨晚住的那邊離開走婚橋我們來到下一個景點女神灣。
  •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一起環遊瀘沽湖暢享婆娑世界
    待微風把樹葉揚起,待樹葉被暖陽曬得黃燦燦時,瀘沽湖黃彤彤金燦燦的秋天就要到來了。這世間最美的一件事,不過是與你一起踏上一趟去瀘沽湖的旅行。上一期帶大家去了美麗的天空之城,有小夥伴說,金秋來了,那定是瀘沽湖最美的時間,沒錯,真是難免讓人心心念念啊。
  • 瀘沽湖景區怎麼玩最好?瀘沽湖二日遊攻略環湖路線
    環湖路線:以大落水為起點順時針環湖一圈:大落水—裡格島—女神山—尼塞村—小落水村—達祖村—大嘴村—情人灘—女神灣—走婚橋草海—瀘沽湖觀景臺—大落水。1、大落水。又稱大洛水,是瀘沽湖周圍最早開發的村莊,分為上落水和下落水。靠近湖邊的地方有很多豬糟船,遊客可以付費乘船,還可以到湖上的兩個小島上去。
  • 購票須知|四川瀘沽湖關於恢復景區門票價格的公告
    四川瀘沽湖景區 關於恢復門票價格的公告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四川瀘沽湖景區自2020年4月10日開放以來,景區實行半價優惠政策,現四川瀘沽湖景區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恢復景區門票收費標準,詳情如下: 1、2021年
  • 雲南麗江瀘沽湖自駕攻略:國慶假期去瀘沽湖邂逅吧!暢旅阿詩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親愛的客棧,當時他們就是在瀘沽湖拍攝的,這麼美的風景,你是否感到心動了呢?今天暢旅阿詩瑪給大家準備了一份雲南瀘沽湖最詳細的旅遊攻略——雲南瀘沽湖旅遊攻略。瀘沽湖旅遊指南第一環湖篇除洱海外,瀘沽湖也是雲南環湖的最佳地點。
  • 瀘沽湖旅遊跟團還是自由行比較好?麗江到瀘沽湖二日遊環湖怎麼玩?
    環湖路線:以大落水為起點順時針環湖一圈:大落水—裡格島—女神山—尼塞村—小落水村—達祖村—大嘴村—情人灘—女神灣—走婚橋草海—瀘沽湖觀景臺—大落水。瀘沽湖海灣內一個美麗的小島,小島三面環水,有「水中女兒國」的美譽,是全瀘沽湖最美的地方。這裡有很多湖景房可以選擇,越靠近湖,價格越高!網上的絕大多數照片都拍攝於這裡。
  • 陳婭希:做有故事的人,做有溫度的事瀘沽湖
    湖水湛藍山湛清,瀘沽湖邊訪拜神靈。焚香,唱誦,轉經筒。少數民族姑娘們裙角飛揚,步步生蓮。   「瀘沽湖」,這充滿異域色彩的詞語,輕輕淺淺便拼湊出我的童年記憶。   初入瀘沽湖,你會驚詫於紅褐色的木楞房、花團錦簇的裙擺、明豔的廊道,也會沉醉於這迷人的景色:   雲朵如棉絮一般,漂浮於蔚藍的天空中,又投影在碧波裡,天水一色,美不勝收。   在「詩和遠方」細細整理思緒,陳婭希不甘於只做有故事的人,更想做一些有溫度的事。
  • 《親愛的客棧》火了這家民宿,它被稱為上天送給瀘沽湖的禮物!
    他們圍坐在瀘沽湖旁......潮汐之畔,朝夕相伴。一、一段緣,一份情「當你下定決心做一件事的時候,全世界都會來幫你。 而這一次,我的親身經歷告訴我,不只是全世界,甚至連老天都會來幫你。」詩莉莉酒店的創始人許鑫明說。許鑫明與瀘沽湖的緣分在2014年就慢慢鋪陳開來。
  • 神秘而美麗的瀘沽湖與格姆山
    據有關史料記載:「在滇西北群山之中,有一塊高原盆地,由於地殼的運動,使盆地中裂斷隔,集水為湖,方圓一百華裡,其形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又名左所海。湖水由東流入雅礱江,最後匯入金沙江。」瀘沽湖畔的摩梭人 (納西族的一支)稱瀘沽湖為「亨拉美」,意為「母海」。瀘沽湖由四川、雲南共管,以湖心為界,湖東屬四川鹽源縣,湖西屬雲南寧蒗縣。
  • 2020麗江到瀘沽湖怎麼去有多遠?
    現在麗江到瀘沽湖景區的交通越來越發達,很多遊客朋友們去瀘沽湖,首先選擇先到麗江古城或者束河古鎮遊玩,之後乘坐納西媽媽家的瀘沽湖往返專線車,或者跟純玩團到達瀘沽湖景區。目前麗江到瀘沽湖景區已經開通新路,再也不用走崎嶇山路十八彎前行。很多遊客朋友會問麗江本地人納西媽媽,究竟麗江到瀘沽湖怎麼去?有多遠?怎麼玩?更實惠,安全,有趣?
  • 瀘沽湖的秋天,就是這麼美!
    相比紅葉,我想瀘沽湖畔淡淡的金黃更讓人沉醉,更氣勢蓬勃。▼我欣賞瀘沽湖秋天的風高雲淡,我沉醉於你的淡雅脫俗,瀘沽湖的秋天,一個讓人不能在沉迷的季節。瀘沽湖的秋天,沒有絢爛的五彩叢林,只有清新素雅的格桑花。
  • 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瀘沽湖
    ◎ 瀘沽湖◎ 瀘沽湖·格姆女神山◎ 摩梭神話傳說  摩梭人還崇拜石祖,世界上大多數民族都有圖騰崇拜,如女媧、王母娘娘等,也有男性祖先崇拜。而瀘沽湖畔的摩梭人原始母系氏族社會至今仍以女性始祖崇拜為主,以女神崇拜為主。
  • 桃花潭畔 查濟村人踏歌來
    央視網消息(記者 何川)2020年11月9日,「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走進安徽涇縣桃花潭畔查濟村桃花潭畔的查濟村,李白流連不已的唐風古韻有幸延綿至今。村人說汪倫埋在不遠山中,桃花潭畔而今只有石獅靜臥。
  • 攝影遊記:獨駕萬裡行之瀘沽湖
    於是我一人開車,遊覽了廣西崇左的德天中越大瀑布、雲南普者黑、大理古城、麗江古城、束河古鎮、香格裡拉、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翻越小涼山到瀘沽湖,翻越大涼山、經西昌到登峨眉山,觀樂山大佛、遊大足石刻、恩施大峽谷,重慶天坑,到達奉節白帝城,再穿越神家架、登武當金頂,返回河南洛陽,行程6600公裡,拍攝景區和沿途風景。
  • 瀘沽湖:神秘的女兒國,神秘的愛情,神秘的景致
    圖文:走吧網吧鐵 夏群自從退休後,突然心生想去瀘沽湖旅遊的願望。瀘沽湖畢竟是一片纖塵不染的樂土,是一方滌蕩心靈的淨地,更是一個離夢想很近的地方。那如寶石般美麗的瀘沽湖,那帶有「女兒國」神秘色彩的摩梭人,無不時時觸及著自己的好奇心。
  • 不是想去就能去,瀘沽湖景區開始營業,對這幾類人群會進行勸返
    一個月前,稻城亞丁關閉了42天後重新迎來遊客,如今,瀘沽湖景區也開始迎來一批批遊客。去過瀘沽湖的遊客談起自己旅行目的地的時候,說它是四川的,也有說它是雲南的,其實這兩種說法都對,瀘沽湖位於四川省鹽源縣與雲南省寧蒗縣交界處,為川滇共轄,湖東為鹽源縣瀘沽湖鎮(原左所區),湖西為寧蒗縣永寧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