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實名註冊志願者達1.69億人,青少年志願服務機制尚待完善...

2021-01-19 雲南網

原標題:我國實名註冊志願者達1.69億人,青少年志願服務機制尚待完善—— 如何引導更多青少年投身志願服務

「當過科技館講解員、活動場所引導員,還在兒童福利院、敬老院做過社會實踐。」從高中至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2017級學生吳芸誼做了七八年志願服務工作,她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穫了快樂與成長。

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實名註冊志願者總數達到1.69億人。「青少年是志願者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育人角度出發,如何進一步調動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我們的制度和機制仍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宋志強表示。

青少年對志願服務有較高參與度

12月5日,「志願服務、你我同行」國際志願者日慶祝活動在中國宋慶齡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辦。宋志強在會上發布了《青少年志願服務調研報告(北京地區)》。

2019年初,為推進志願服務青少年實訓基地建設,該中心組織專家團隊,對北京市東城區、海澱區等7個區23所學校3348名中小學生開展志願服務問卷調查,走訪志願服務工作負責人,對學生家長和志願服務組織進行了問卷調查。

「正確的主體認知是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基礎。調查發現,超九成受訪中小學生對志願服務有不同程度了解,近八成受訪者參加過志願服務活動,近一年人均志願服務時長20.72小時。從服務動機看,他們更看重能力提升、社會融入、自我實現等發展性、社會性、精神性、非功利因素。」宋志強說。

「公益服務」被清華附小寫進了辦學綱領,明確學生在學期間參加志願服務要求,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標,突出實踐育人作用。這幾年,該校2017級(8)班學生經常走進社區、走上街道,參加義務勞動、奉送愛心粥等活動,傳承和弘揚志願精神。

調查顯示,家長對中小學生志願服務有很高支持度和積極性,多方共同推動志願服務成為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生動載體。

志願服務應以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為目標

校內劃分志願服務基地,校外分年級開展博物館系列實踐、社區服務等,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學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從身邊人幫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人少了,相互關懷的人多了,同學間的隔閡少了,孩子們懂得了關愛關心,收穫了溫暖溫馨。」該校團委副書記於冉說。

儘管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很高,但社會上仍存在一些質疑聲。

「有人說要讓青少年爭當星級志願者,過於強調服務時數,尤其是對於兒童少年來說,不能以時間作為衡量標準。另外,不能否認義務性,全社會要高度重視志願服務在加強大學生思政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育人功能。」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教授陸士楨說。

如何進一步明確青少年志願服務的原則和思想?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許蓮麗在發布《青少年志願服務行為指南》時表示,青少年和兒童志願服務的根本追求是「人的全面發展」,是通過志願服務的實踐體驗,引導學習集體意識、公共意識、服務意識和責任擔當意識,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愛心,養成良好道德行為習慣。

陸士楨說,要堅持服務學習原則,引導青少年在服務社會中提升綜合素質,包括責任感、對社會和他人的愛心和文明社會行為。對此,許蓮麗有一致觀點。她認為,要遵循志願服務基本特徵,堅持自願性和義務性相統一基本原則,明確參加志願服務既是享受教育權、實現自我成長,也是履行義務、為社會作出力所能及貢獻的過程。

構建青少年志願服務社會支持體系

近年來,教育部陸續出臺了《關於深入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的意見》《學生志願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文件,要求地方和學校做好專項經費、綜合考評辦法等條件保障,建立多方協同推動大中小學生志願服務工作機制。

然而,宋志強通過調查,發現青少年志願服務仍面臨一些制約因素,如針對性、系統性培訓課程缺失,校外資源對接機制不完善,社會政策支持不足等。

「推進志願服務常態化、制度化,青少年志願服務的教育是基礎,青少年志願服務實踐活動課程建設勢在必行。」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力建學院黨委副書記項麗娜說,培訓課程是實施青少年志願服務項目開發與組織的重要載體,要開發高質量、多層次、切實可行的課程,推動高效完成志願服務項目建設。

項麗娜坦言,志願者精神持續閃光,推動志願服務常態化,不能僅靠自發的善舉,還應依靠制度保障。「可定期開展優秀志願者、志願服務項目、志願服務組織等評選活動,對獲評者給予表彰和獎勵。」

「構建青少年志願服務社會支持體系,針對性的培訓是基礎,專業化的機構是關鍵,社會化的環境是支撐。」宋志強表示,要強化青少年志願服務課程開發、實訓基地建設,打造全國性青少年志願服務聯盟,促進志願服務專業化、制度化和社會化發展。此外,要注重傳統文化生成和當代中國特色。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07日第3版 (餘闖)

相關焦點

  • 如何引導更多青少年投身志願服務
    我國實名註冊志願者達1.69億人,青少年志願服務機制尚待完善——如何引導更多青少年投身志願服務「當過科技館講解員、活動場所引導員,還在兒童福利院、敬老院做過社會實踐。」從高中至今,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會計學院2017級學生吳芸誼做了七八年志願服務工作,她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收穫了快樂與成長。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實名註冊志願者總數達到1.69億人。「青少年是志願者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從育人角度出發,如何進一步調動青少年參與志願服務的積極性?
  • 「志願北京」平臺實名註冊志願者已達442.4萬人
    今天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記者從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了解到,全市通過「志願北京」平臺實名註冊的志願者已達442.4萬人。今天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等單位主辦的「匯聚志願之光·點亮美好生活」國際志願者日主題宣傳系列活動在朝陽區創享空間舉行。活動現場,各志願者組織展示了服務冬奧、垃圾分類、應急救援等志願服務主題宣傳,吸引了不少居民。
  • 服務時長超1億小時!廣州363.4萬人實名註冊志願者
    並為2020「志願100」廣州青少年志願服務先進典型頒發榮譽證書。廣東省社工與志願者合作促進會會長、教授譚建光現場分享了志願服務「十大發展趨勢」,並建議用精心服務、精準服務、精細服務、精緻組織等四個「精」提高志願服務「顯示度」。「我們希望進一步加強灣區志願者聯動,構建灣區志願服務互認機制,打造人才聯合培育平臺,建設項目研發樞紐中心。」澳門大學助理教授、澳門社會保障學會理事長陳建新說。
  • 廣州實名註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的20%,志願服務隊伍同比增長49.1%
    記者獲悉,廣州實名註冊志願者已達本市常住人口的20%。活動現場,廣州市志願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魏曉麗介紹了,2020年上半年度廣州青年志願服務工作的推進情況。廣州青年志願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數據顯示,截至8月16日,全市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已超過318.5萬人(其中35歲以下的青年志願者佔81.5%),累計開展志願活動數近13萬個,累計志願服務時長約6185萬小時。註冊志願者人數約佔廣州市常住人口總數的20%。全市共計組建志願服務隊伍近1.4萬個,與去年同比增長49.1%。
  • 參加志願服務,可直接網上註冊加入志願者了
    》,明確了如何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的註冊等工作。據悉,到2025年底,濟南市青年志願者協會基本建成承載40萬實名用戶數據、涵蓋500家志願服務組織、累計志願服務總時長超500萬小時的青年志願者(信用)資料庫,並將青年志願服務時長作為信用時數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不斷推動志願服務和信用積累成為青年風尚,助力青年成長成才。
  • 滬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478萬人,發布3854條疫情防控志願服務信息
    市文明辦、市志願者協會和上海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共同研究的《上海志願服務發展新情況》今天發布,《新情況》表明:截至今年6月30日,在全國志願服務信息系統「上海志願者網」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為478萬人。上海實名認證註冊志願者的註冊率達到18.0%,比2018年上升了1.4個百分點。
  • 北京市累計實名註冊志願者已達442.4萬人
    12月5日是第35個國際志願者日。今日,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等9部門在京舉辦了一系列主題宣傳系列活動。北京商報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截至目前,北京市通過「志願北京」平臺累計實名註冊志願者442.4萬人,註冊志願服務團體7.8萬個,發布志願服務項目42.7萬個,記錄志願服務時間4.8億小時。據悉,隨著《北京市志願服務促進條例》修訂工作進入最後審議階段,在應急救援、心理疏導、法律服務等領域,一批專業志願者隊伍正在不斷發展成熟。
  • 建立激勵機制推動志願服務蔚然成風平果註冊志願者佔常住人口二成
    在現場,一群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引人注目。他們維持秩序、引導觀眾、服務賽場和舞臺。在平果,無論是大型活動現場,還是街頭小巷,都能看到志願者的身影。該市通過文明實踐中心成風化人,同時出臺激勵機制,在禮品兌換、就業錄用、升學讀書、評優評先、公共服務等方面給予獎勵,引導市民群眾廣泛參與志願服務。
  • 上海註冊志願者認證可分星級 你是幾星志願者?
    截至2020年12月底,「上海志願者網」實名註冊志願者人數超512萬,佔上海常住人口比例超過21%;全市志願服務組織達2.6萬多個,累計發布志願服務項目達36萬多個,志願服務總時長4.57億小時,人均服務時長89.25小時。Q3問:近年來,上海在志願者激勵保障方面已經做出了一定成效,此次《實施辦法》中將本市哪些現有實施開展志願服務的做法予以體現?
  • ...代表、政協委員建言: 志願者權益亟待保障 志願服務體系亟須完善
    本報記者 柳 旭  疫情防控中廣大志願者勇於擔當、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無數人,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一些代表、委員圍繞保障志願者權益、弘揚志願精神、完善志願服務體系等話題發表了寶貴見解。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律師協會副會長周世虹建議,在為志願者提供專業培訓的同時,也應提供必要的防護用品,以及餐飲和交通保障,並為志願者購買保險,讓他們能夠全身心投入志願服務工作。  「要完善我國志願者保險制度。」
  • 湖北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 885萬名註冊志願者活躍荊楚
    李年邦還有一個身份,「三峽蟻工」環保公益組織的志願者。像李年邦一樣,我省註冊志願者已達885萬人,志願服務組織達3萬多個。志願服務不僅成為越來越多湖北人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更成為湖北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
  • 實名註冊志願者620萬 重慶每6個人就有一個是志願者
    12月21日,重慶市志願服務聯合會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選舉產生第三屆理事會。重慶日報記者從會上獲悉,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級各類志願服務組織約3.8萬個,實名註冊志願者達620萬餘人,平均每6人就有一個是志願者。
  • 藤縣已有實名註冊志願者16.9萬人
    今年以來,藤縣紮實開展「做新時代文明人」活動黨建創新工作,組織實施「學、德、禮、樂、美、愛、興在藤縣」七個工程,讓志願服務成為社會新風尚,讓新時代文明實踐落地開花。目前,全縣已形成一個較完善的志願服務工作體系,註冊志願服務隊共467支,實名註冊志願者達16.9萬人。
  • 潮評|弘揚志願服務精神,凝聚文明向善力量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志願服務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早已跨越國界、跨越民族、跨越性別,成為一種具有重要精神導向的價值理念。在我國城市或鄉村,都能看到各行各類的志願者的身影。我國的志願服務主要是由政府組織倡導的志願活動以及成千上萬的較小規模、自下而上的村社基層組織這兩方面的力量所推動的。
  • 昆明:構建「1+X+N+Z」體系推動志願服務持久發力
    構建「1+X+N+Z」體系推動志願服務持久發力昆明實名註冊志願者已達118萬餘人志願者進行環境衛生保潔。截至目前,昆明市社會志願服務工作指揮部發動全社會各界力量積極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中,如今像李春香這樣的實名註冊志願者已有118萬餘人,累計志願服務時長達1167萬小時,在全社會營造了「人人參與、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文明城市氛圍。
  • 遼寧提升志願服務管理水平 強化志願者註冊指標
    參加培訓的代表們來自遼寧各市、縣(區)團委及部分高校團委、志願服務基地等50多家單位。培訓會上,遼寧省青年志願者協會副會長孫昌增圍繞推進遼寧省青少年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志願服務保障工作進行了講解,「志願遼寧」平臺法律顧問潘相宇給大家演示了平臺信息系統的使用辦法。
  • 廣東註冊志願者1400多萬人 志願服務時長6.4億小時
    信息時報訊(記者 黃豔 通訊員 廖培金)截至2020年7月,全省慈善組織1283家,公募慈善組織148家,慈善信託34單,信託資金6.73億元,註冊志願者1419萬人,志願服務時長6.4億小時,各項指標數據均位居全國前列。
  • 廣東(「i志願」系統)志願服務發展指數正式發布
    發布會由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省文明辦、省發改委、省文化與旅遊廳主辦,由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省志願者事業發展基金會、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承辦。 目前,全省共有註冊志願者超1311萬人,持註冊志願者證用戶超360萬人,平均每10人就有1人是實名註冊的志願者,廣東志願服務事業整體發展水平領跑全國。
  • 以志願精神服務社會(暖聞熱評)
    【人物】見義勇為的地鐵志願者餘濤宏【故事】餘濤宏是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大一新生。前不久,在參加地鐵志願服務時,他看到一名乘客在自動扶梯上摔倒,便第一時間從樓梯上衝下來,及時按下了緊急暫停按鈕。他快速反應扶起摔倒的乘客,避免了一場事故發生。
  • 重慶實名註冊志願者已有620萬 佔全市常住人口19.7%
    12月6日,大渡口區春暉路街道新華社區開放志願者註冊,45位市民現場註冊成為志願者。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文明辦獲悉,目前我市已有實名註冊志願者620萬。在大渡口文體支路路口,新山村街道機關幹部劉梅在這裡進行文明勸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