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集中營裡10000名孩子最後只剩下100人-玩藝家

2021-03-05 玩藝家

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不能和父母和大人們在一起。 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

在浩劫中,一萬多個孩子最終只留下了一百多人,但他們留下了4500張畫和一本叫《先鋒》的雜誌,這些記錄歷史,讓人感動的畫作,收藏在捷克的「捷克猶太人博物館」。上世紀90年代,雜誌得以出版,書名叫《我們也是一樣的平常孩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畫,就是來自這些孩子,簡單稚氣的畫面,卻蘊含著所有的夢想和希望。


▲《特萊津的房子》 哈娜•科赫諾娃

1941年12月4日,哈娜從布拉格被遣送到特萊津。那時她剛滿十歲。1944年,她被轉送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那裡她被納粹殺死,還沒到她13歲的生日。年齡小的孩子很難在集中營倖存下來,因為納粹覺得他們還不能幹活兒,活著對納粹「沒有用」。這張畫是哈娜用水彩顏料畫在一張比較光滑的紙上的。她不可能用水彩紙,因為在集中營沒有水彩紙。可是,她還是畫出了水彩的感覺。她是一個有藝術感覺的孩子。她畫著特萊津的房子,忘記了現實的醜陋。她虛化了眼前的世界,把視野和心靈都推向遠方,遠方——有家的遠方。

▲《特萊津》 魯特·薩赫苔洛娃

魯特是個女孩,她出生在1930年8月24日。1942年3月19日,在她十一歲半的時候,她被遣送到特萊津。一1944年5月18日,她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在那裡,納粹殺死了她,她還沒到十四歲。這是一張上色的剪貼作品,用了當時作廢的表格紙,貼在一張發亮的黃色紙上。這張剪貼作品的構圖、變化和虛實處理都很好。這是藝術化的特萊津景觀。

▲《有著架子床的房間》 埃麗卡• 陶西戈娃

  

埃麗卡是個小女孩,7歲的時候被遣送到特萊津。在她留下的十六張畫裡,其中一張還題寫著是送給她的藝術老師弗利德的。在距她10歲生日還有12天的時候,她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這張畫裡,埃麗卡記錄了自己的生活,也畫出了一個小女孩的憧憬。她們的居住環境始終是擁擠的,埃麗卡卻把架子床「推「得遠遠的,也把現實生活遠遠地推開。

她在畫面前留出了很大很大的空間,在這個她留給自己的空間裡,小埃麗卡放上了特萊津所沒有的鮮花,她讓蜜蜂圍繞著花朵。美麗的花瓶上,刻上了她對生活愛的印記。 


▲《帆船》 莉莉•博巴肖娃

  

莉莉是個女孩,現今查閱不到她的具體情況。可是,這是一張令人印象深刻的畫。每次看到它,總能讓人想起一個特萊津孩子對藝術教師弗利德的回憶。弗利德在教她畫畫的時候對她說:「你要用光明來定義黑暗,用黑暗來定義光明。」這張畫似乎在告訴我們,特萊津的孩子們,從集中營猶太民族最傑出的的人那裡,究竟學到了一些什麼。


▲《特萊津的住處》 哈娜·格龍費爾多娃

哈娜是個很小的女孩,她出生在1935年5月20日。1941年12月14日,被遣送到特萊津時她才6歲半。當時她住在特萊津第六街區。1944年,她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只有9歲。這張畫就是在她死去的那一年畫的。畫的右上角註明了姓名日期等,字跡老練,可能是因為她太小,由老師來替她寫的。 


▲《夜空》 海倫娜·曼德洛娃

  

海倫娜是個女孩,她於1930年5月21日出生在布拉格。1941年12月17日,她被遣送到特萊津時才11歲半。她住在L410的二十八號房間。她是藝術家弗利德的學生。1943年12月18日,她十二歲半的時候,被殺死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海倫娜的鋪位也許是在窗邊,能夠透過窗戶看到特萊津的夜空。她和她的同伴們,許多人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裡,唯有窗外的夜空讓她暫時忘卻可怕的現實。這是一張上色的剪貼作品,用了當時作廢的表格紙,貼在一張發亮的黃色紙上。這張剪貼作品的構圖、變化和虛實處理都很好。這是藝術化的特萊津景觀。


▲《檢查蝨子》 赫爾加·維索娃

赫爾加是個女孩,1929年11月10日,她出生在布拉格。12歲的時候,她被遣送到特萊津。在那裡,她是孩子們羨慕的對象,因為她是和爸爸媽媽一起被送來的。赫爾加有很高的藝術天賦,在來到特萊津的時候,她也已經有了很好的繪畫基礎。因此,她沒有參加兒童的繪畫課,而是獨自練習繪畫,經常寫生。


▲《逾越節聚會》 多麗絲•維塞洛娃

這張畫是用蠟筆也鉛筆畫的。在特萊津留下的兒童畫中,有不少孩子,畫過家庭的逾越節聚會。


▲《院子》 巴維爾• 松嫩申

巴維爾是個男孩,他出生於1931年4月9日。1942年4月8日,他從捷克的布爾諾(Brno)被遣送到特萊津,那是他11歲生日的前一天。

1944年10月23日,他被送往奧斯威辛集中營,被殺死在那裡。他在特萊津用墨水和水彩顏料,在一張用過的紙上,畫了《院子》這幅畫。這不僅是一張特萊津現實場景的描繪,他也畫出了自己對特萊津封閉、壓抑的感覺。

  

1944年9月,弗利德的丈夫巴維爾與其他5000名男囚徒,一起接到了將在28日被遣送的通知。弗利德立即來到決定名單的委員會,要求與丈夫同行。被拒絕之後,她再次堅決地要求把自己補進下一批的遣送名單。朋友們都勸她留下,她也有充足的高尚理由留下――孩子們和工作需要她。可是,她愛自己的丈夫,她要和巴維爾在一起。她的要求被批准了。離開前,她做的最後一件事情,是和Willygroag一起,小心地包好所有孩子們的畫作,抬上閣樓,藏在一個安全的地方。

巴維爾離開9天之後,1550名囚徒,都是婦女和兒童,被裝上運牲畜的悶罐車送走,日夜兼程。兩天以後的中午,她們到達奧斯維辛。第二天一早,1944年10月9日,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被送入毒氣室謀殺。其中,就有46歲的女藝術家,弗利德・迪克-布朗德斯。

二戰剛剛結束的1945年,8月底的一天,倖存下來的L410宿舍的管理員Willy groag,提著一個巨大的手提箱,來到了布拉格的猶太人社區中心。箱子裡是4500張弗利德的孩子們的繪畫。那些畫作的主人,絕大多數已經被謀殺在納粹的毒氣室裡。

在集中居住區時期,弗利德停止了在自己的畫作上簽名。可是,在她的要求下,這4500張畫作,每一張,都有孩子自己的籤名。

他在特萊津用墨水和水彩顏料,在一張用過的紙上,畫了《院子》這幅畫。這不僅是一張特萊津現實場景的描繪,他也畫出了自己對特萊津封閉、壓抑的感覺。


曾經有個特萊津的孩子,用詩寫出了同樣的感覺,那首詩的名字是「閉封之鎮」。

一切都傾斜了,像一個蹣跚、佝僂的一老婦人。

每個人目光閃閃,都盯著唯一的期待和一個問題「什麼時候? 」

這裡沒有很多士兵,

只有被擊落的鳥兒在報告戰爭消息。

你會相信自己聽到的任何一點傳聞。

屋子更擠了,

氣味的身子挨著身子,

有著亮光的閣樓在尖叫著,經久不息。

詩留下來了,作者卻沒有留下名字。他給我們描述了特萊津囚徒痛苦的生活和內心,我們卻不知道他自己的故事。


另一個女孩,阿萊娜森科娃,寫出了特萊津女孩站在窗前的更多思緒:

我要獨自離去

我要獨自離去,去到一個地方,

那裡的人不一樣,他們更為善良,

那個地方很遠,誰也不知道在哪兒,

在那裡,一個人不殺死另一個人。

也許,我們更多的人

一千倍的堅強,

就能達到這個目標

在為時太晚之前。

這首詩的作者阿萊娜,於1926年9月24日出生在布拉格。1942年12月22日,她16歲的時候,被遣送到特萊津。1944年5月,她被解救,回到了布拉格。

在很長時間裡,人們無法理解和接受:在集中營之中,繪畫依然美麗。這些被冒著生命保存下來的猶太兒童的圖畫,曾被久久冷落,沒有人懂得弗利德,也沒有人懂得這些兒童畫的價值。Willy groag說:「隨著時間的流淌,他們懂了。」

文/ 林達

轉載自《新京報書評周刊》


相關焦點

  • 納粹德國集中營裡1萬名孩子最後只剩下100人,卻留下了4500張畫,都是他們的希望
    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在希特勒自殺身亡和納粹德國衰敗之後,他把照片藏在鐵盒裡埋在慕尼黑附近的幾處場所。他定期回去查看,讓它們保持乾燥。圖為一排爐子前的植物和鮮花。據說當年美國士兵搜查他住的房子,他用一瓶白蘭地酒轉移士兵的注意力,中止他們搜查存放照片的袋子,之後他立馬把它們埋了起來。他不顧一切地保存這些照片甚至把它們從地裡挖出來轉移到一家瑞士銀行的金庫裡。圖為4000名蘇軍被行刑隊槍殺地點。
  • 那些從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出於人道主義關懷,英國收容了1000名納粹集中營的兒童倖存者。其中的300人被安置到英國溫德米爾。生怕這又是一個納粹集中營。孩子們小心翼翼觀察,發現他們所在的地方沒有電柵欄,沒有探照燈,沒有火葬場,取而代之的是柔軟的草坪,溫暖的燈光。他們不用幾百個人擠在一間房子裡,取而代之的是舒服的單間。
  • 納粹德國集中營孩子留下的4500張畫:我用一生去學習像小孩子那樣畫畫
    1939年,一個叫做特萊津的捷克小鎮被德國納粹改為集中營,有9萬多名猶太人被關押在此,其中有一萬多名還未成年的孩子。他們被單獨關押起來,不能和父母、大人們在一起。一位叫弗利德的藝術家,放棄了可以出逃的機會,決定和集中營的孩子們在一起,他們一起畫畫,自己辦雜誌。
  • 納粹集中營,遠不止奧斯維辛,納粹殺人方法讓人毛骨悚然
    奧斯維辛如果有選擇能力,它絕對願意只做一個波蘭境內默默無聞的小鎮。 但是納粹的慘絕人寰讓它用聲名遠揚,在蘇聯紅軍解放它之前的四五年,110萬猶太人在此被屠殺。
  • 納粹德國「人類之泉」計劃揭秘,納粹為什麼對這些孩子感興趣?
    大家知道,納粹的核心理論就是種族理論,即認為他們發明出來的「雅利安」種族是高貴的種族(納粹口中的「雅利安」種族是個偽概念,具體可參考桃花石雜談之前的其它文章)。因此在其意識形態裡,保證「雅利安」種族的發展壯大是具有核心地位的。
  • 德國軍官的小孩,誤入納粹集中營,被殘忍殺害
    今天的故事發生在納粹統治德國的那段恐怖時期。八歲的布魯諾因為父親的升遷,面臨著舉家遷徙的情況,雖然他不想走,但是也沒有辦法改變這個事實。和小夥伴們告別之後,布魯諾跟著父母姐姐經過長途旅行,來到了他們看上去不怎麼樣的新家。父親因為剛剛調任,匆匆離去,而布魯諾在跟女僕瑪利亞收拾房子的時候,也被看上去十分嚴肅的軍官科特勒嚇了一大跳。
  • 二戰結束76年,德國的納粹審判仍在繼續
    據「德國之聲」報導,德國伊策霍(Itzehoe)檢方在一份聲明中稱,這名女性1943年6月至1945年4月是斯圖特霍夫集中營指揮官的秘書和速記員
  • 二戰德國集中營:2名猶太女孩被活埋,朱老總之女如何機智逃生?
    德國的飛機、大炮、坦克等納粹殺人武器傾巢出動,跨過蘇聯南部的國界,大舉入侵蘇聯。此時朱老總之女朱敏恰好在白俄羅斯明斯克城郊的夏令營療養,她沒有逃脫納粹的魔爪,被關入德國集中營。到莫斯科後,赤英的名字伴隨著朱敏度過了難忘的學習生活,也伴隨著她度過了永遠都不希望再想起的德國集中營生活。
  • 另一個「辛德勒」,納粹集中營的指揮官居然是猶太人?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集中營給整個猶太民族歷史留下慘痛的記憶,對當時被關押在集中營裡的猶太人來說,殺氣騰騰的黨衛隊看守絕對是夢魘。然而,在二戰結束後的拉脫維亞,發生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撲朔迷離的事件,一個集中營的黨衛軍指揮官,居然自稱他是猶太人。一個猶太人,穿上了黨衛軍軍官的制服,管理著一個關押猶太人的集中營,太不可思議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國際兒童節的由來如此沉重,只因二戰德國納粹的一場屠殺
    戒嚴持續了三個月,期間有404人被判處死刑,另有5千多人被送往集中營。   軟的一方面,海德裡希命令重新統計捷克德軍佔領區存儲的農牧產品,結果查出大量非法囤積食品,這些食品被沒收後直接送到各個德國在捷克接收的工廠食堂中去,由工人食用。海德裡希在捷克推行食堂制度,政府保證食堂的食品供應,工人在食堂就餐不需要任何食物票證和金錢。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到納粹德國迫害的猶太人到底有多慘?
    當然,在華沙某個街角擦皮鞋的猶太孩子,也許真的是羅斯柴爾德家的遠房親戚,或者也可能是摩根家的,或者洛克菲勒家的遠親,但是既然他在那裡擦皮鞋,就說明他沒撈到遠親一毛錢的好處,跑過去虐待他,殺死他,對這些財團也毫無傷害。
  • 惡有惡報,二戰結束後納粹集中營中的女看守,被執行死刑全過程
    納粹集中營的女看守奧斯維辛集中營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布痕瓦爾德集中營坐落在德國東部城市魏瑪附近,此處囚禁了大約25萬人,其中5.6萬人被納粹分子以各種方式殺害,其中包括德國共產黨主席臺爾曼。
  • 黑暗時代:讓波蘭恨之入骨的納粹德國佔領期
    1939年10月,有2名德國士兵在華沙附近的瓦弗鎮小餐館遭到暗殺。兩個小時後,德軍一個營趕到瓦弗鎮和華沙附近的阿尼恩鎮。他們把毫不知情尚平民挨個從屋子裡拽出來,趕入附近的火車隧道,以機槍掃射的方式屠殺殆盡。至於餐館老闆,也被絞死後掛在杆子上曝屍示眾。
  • 波蘭克拉科夫|直面人性的陰暗:奧斯維辛集中營大解析
    奧斯維辛集中營,位于波蘭南部,離華沙遙遠,反而和斯洛伐克和捷克的邊境更近,就是這樣一個遠離城市中心的地方,卻是現存最完整最大規模的納粹戰俘集中營,上百萬肉體曾在這裡湮滅,人性的陰暗、生存的麻木,脆弱的希望和無聲的吶喊在這裡交織燃燒,剩下玻璃裡一箱箱靜物等待被剝取最後的價值。
  • 令人髮指的納粹女性集中營人體試驗
    長期以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學家都知道納粹拉文斯布魯克集中營,但是對該集中營所發生的事情卻一直沒有得到全面的了解。因為在戰爭結束前,所有關於關於拉文斯布魯克集中營的文件都被焚毀了。 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該地區一直處於蘇聯的控制之下,一些歷史學家也沒能對其進行深入的研究。
  •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在奧斯維辛集中營擔任警衛的納粹德軍人數大約為7000人,其中包括170名女納粹成員。一號營:奧斯維辛集中營。1940年4月27日由納粹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裡希·希姆萊下令興建,是最先建立的集中營,也是整個奧斯威辛地區集中營最主要的行政管理中心。首批波蘭政治犯於1940年6月運抵奧斯維辛,到1941年3月有10,900名囚徒,其中大部分是波蘭人。在這裡,大約70,000名波蘭境內知識分子、蘇軍戰俘和德國境內同性戀者及罪犯被殺。
  • 納粹集中營「美容師」,羅伯特·萊伊
    達豪集中營寬大鐵門上的「勞動帶來自由」納粹德國惡魔在二戰期間大量設立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及滅絕營、
  • 在納粹德國的集中營中,一位戰俘譜寫的震驚世界的音樂傑作 | 時間盡頭
    梅西安就在敗退的法軍中被德軍俘虜,運載到納粹德國的集中營那裡有一位喜愛音樂的管理員認出了梅西安這位德國軍官下令給梅西安準備紙筆,並給他一間不受打擾的空房,讓他可以繼續創作。梅西安在被俘前,才剛寫了一首曲子的標題「在時間盡頭」。
  • 納粹德國二號叛徒希姆萊
    海因裡希·魯伊特伯德·希姆萊(1900年10月7日一1945年5月23日),是納粹德國的一名法西斯戰犯,歷任納粹黨衛隊隊長、黨衛隊帝國長官、納粹德國秘密警察(音譯為蓋世太保)首腦、警察總監、內政部長等要職,先後兼任德國預備集團軍司令、上萊茵集團軍群司令和維斯杜拉集團軍群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