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史記》中的10句名言,與大家共同學習傳統文化。
一、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史記.秦始皇本紀》
點評: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但可惜的是,很少人聽老師的話,所以才前僕後繼,重蹈覆轍,不斷上演歷史的悲劇。
二、家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良相。——《史記.魏世家》
點評:人只有在貧窮落魄的時候,才會想起賢良淑惠的妻子;國家只有在動蕩不安的時候,才會渴望有才能有德行的宰相。
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李將軍傳》
點評:桃李不會說話,不會宣傳自己,但因為它們的果實甜美好吃,惹人喜愛,照樣吸引了很多人過來摘取果實,所以在它的下面,便走出了一條小路。
四、差之毫厘,謬以千裡。——《史記.太史公自序》
點評:俗話說:「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有時候就因為一點點的疏忽大意,卻鑄成難以挽回的大錯。所以古人經常勸誡我們,做人要謹言慎行,如履薄冰,不可有稍微的馬虎大意。
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史記.留侯世家》
點評:藥雖然很苦,讓人難以下咽,但它卻有利於治病;有些話雖然很難聽,讓人難以接受,但確實有利於我們的言行。
六、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
點評:俗話說「無利不起早」,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忙忙碌碌,風風火火,你方唱罷我登場。為的是什麼?是為了財富和利益。這個雖然說起來很俗氣,但確實也是人之常情。
七、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點評:要麼就不鳴叫,要是鳴叫,就一定使人震驚。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不要太冒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一旦行動起來,才能有更大的成功機會。
八、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史記.滑稽列傳》
點評:鳥兒在將死的時候,它的叫聲很悲哀;人在將死的時候,說的話也是最真最善的。人在走到生命的盡頭時,往往就回歸本性的善良,不再有私心了,願意將自認為最美好的東西奉獻出來。
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史記.李將軍列傳》
點評:當領導的人,如果自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別人也會遵守奉行;如果自己行為不端,即使發出命令,大家也不願意服從。
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淮陰侯列傳》
點評:再聰明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諸葛亮還有過好幾次失敗的戰役呢;再愚蠢的人,也有算對的時候,瞎貓還能碰到死耗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