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接受、接受,接受到底是為了什麼?

2021-01-09 老友手札

文:老友手札 普通心理諮詢師

「接受、適應、改變、從自己找問題……做你們這行的是不是除了用這些敷衍我,就不會其他的了?」

有時候想想,諮詢師把這些詞掛在嘴邊的機率確實蠻高的,也難怪有些朋友在接觸了多位諮詢師之後會有這樣的質疑,以及對這些詞的厭惡。

心理輔導與心理幹預都是要解決問題的,如果總是重複著這樣的詞彙,初聽確實會帶來一些好的感受,可聽得多了難免讓人煩,並且也會因為「接受、接受、接受,每次你都在說接受,我也知道要接受,可到底怎麼接受、我哪兒沒接受,你倒是告訴我啊」,而慢慢滋生出了質疑。

很多朋友都認為「心理諮詢師張張嘴就能賺錢,真是輕鬆的工作」。如果見誰都是重複「你要接受」、不斷的照本宣科,那確實是一份輕鬆的工作,但真正的諮詢並不是只包含「你要接受」,同時也大概率有「在你身上有哪些『不接受』的表現」、「你可能是因為什麼而不接受」、「如果我們要改變,就需要改變哪些因素,而眼前我們可以怎麼做」,以及「如何去試著接受」。

而談到「不接受」的原因,可能你會馬上想到「不想」、「不願意」與「接受不了」。

沒錯,對於一些朋友來說,他們「做不到接受」的原因,確實是因為「現在某些東西在他的人生中佔據了重要的位置」。就比如:

兩個相愛的人,因為現實因素而被迫分開了,雙方都很無奈最終迎來的結局是離散,所以,雖然兩個人和平分手了,可在各自獨處的日子裡,過去的細節、對方的體溫、美好的回憶都在不斷的拉扯著兩個人,並使得他們想要和對方聯繫,卻又最終放下手機、使得他們雖不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卻又難以面對現實。

對方、與對方的種種在各自的世界裡均擁有異常沉重的份量,這時候兩個人連「不去回憶」都做不到,何況是接受分開的現實呢。

但與這個例子相關的,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現在對父母的怨恨已經嚴重影響到你了,你確定不打算做一些改變麼?」

「老師你說的我都明白,但是想起來過去他們是怎麼對我的,我的心臟就開始抽疼。我也知道這樣下去不好,可我不想放,我希望仇恨能一直激烈著我往前走、往前走,然後總有一天我要站在他們面前說『沒有你們,我只會過的更好』。」

「你的心情我很理解,我也明白這些情緒其實也在支撐著你,但是,就這個問題我還是想和你有更多的探討。」

可能你並沒有經歷過類似的情況,但是我想你一定經歷過「本來挺想要的東西,可過兩天沒感覺」的狀況。是的,有些東西存在的時候會帶給我們動力、會支撐我們去追求,而有些朋友之所以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放下,其實也是因為「他們擔心接受了之後,自己就沒動力繼續了」。就好比,我是因為不想被人說醜,所以才瘋狂的減肥、塑形、美顏,現在你跟我說讓我接受自己、接受這樣的自己,難道我要一輩子醜下去嗎?

確實沒有誰願意一輩子醜下去,所以,我也支持做一些改變。

「那你不就自相矛盾了麼?」

前面提到了「因為本來就很重要,所以不願意接受、不願意放下」,接著提到了「因為想利用這些東西自帶的『動力』,而不願意接受、不想放下」。但我想你也看到了,那些「自帶動力」的東西本身也帶有「重要」這個屬性,同時,兩者也存在著「接受、放下其實就代表著失去」的含義,如失去彼此(重要的那部分)、失去動力。

但我覺得這裡的思維太局限了。

即便選擇了接受,這份重要還在、這個人也還在,不是麼?

即便選擇了接受,我們也還可以去改變,不是麼?

我不覺得這兩者是矛盾的,但可能因為在我們的認知中「接受了就代表著『再也不見』、『老死不相往來』」,所以我們才如此排斥、可能因為我們本就是一個對自己缺乏控制力,沒辦法給自己支撐、給自己動力的人,所以從小到大都是依附於「基於疼痛產生的動力」來讓自己有所改變,而從沒「主動改變過」,所以才覺得「接受了就等於不改變了」。

當然,這裡其實還應該再稍微延伸一下。

在中國式的感情中兩個人分手或者離婚之後,基本上就成為了仇人,這多半是因為兩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存在著太多的矛盾、隔閡與辜負,所以雖然分開了,但只要一聯想到對方,我們就聯想到了曾經種種的不好,而後繼續將一些不好的東西放在對方身上。

我其實蠻理解這種狀況的,但是很顯然,無論是感情中的哪一方,分開之後都需要各自處理好上一段感情對自己的影響,這樣自己才能輕鬆、才能在再次面對對方的時候免受過往的折磨。

而無論是因為問題分開,還是被迫分開,兩個人都需要處理好這段感情和分開本身對各自的影響,但有時候我們確實太過任性了,所以想通過「不接受這個結果」來避免自己面對這些。

可說實話,即便是分開了,那未來也還有可能再次在一起,生活中分分合合的例子又不是沒有,但對於那些不願意面對、不願意放下的朋友來說,感情與分開本身對他們的影響會持續存在,以至於再次在一起的時候,會將影響映射在相處中,讓「久別重逢」變得特別辛苦。

同時,我覺得「接受是改變的第一步」。

當我們利用仇恨、誘惑、欲望等為動力的時候,我們確實會收穫前進的動力。可無法避免的是,當我們沉溺在仇恨中,自身也會變得醜惡、當我們持續追求誘惑與欲望的滿足,便會逐漸失去自我,成為它們的奴隸。

所以你看,當我們選擇藉助這些動力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把人生的掌控權交了出去。而我想,你並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往這個方向發展。

當然了,因為一開始掌控我們的本來就是本能與欲望,所以這種模式延續到二十幾歲、三十幾歲倒也不奇怪。故而不能輕率的就把「沒有握住人生的主動權與掌控權」的責任放在自己身上,但隨著我們的成長,還是要一步步的去把這些拿回來,因為這是利於自己發展的。

就比如:

我是為了避免自己「醜」,而努力變美,那本質還是認為「自己丑」。雖然通過努力確實會帶來一些「美」,但「認為自己丑」的內在會讓我們十分敏感與自卑,他人稍有不同意見,我們就可能遭受非常大的打擊;而接受自己、接受自己就是這樣,卻會讓自己內心相對平和,能夠平和的面對生活中的不同意見,這樣自己不敏感、不自卑,始終都是輕鬆的,不也挺好的嘛,再者,只要自己肯努力就能變美,那為什麼不將「輕鬆」與「努力」結合起來,非得「用醜來激發自己」呢?

因為不願意面對消化「分開」所帶來影響的苦,所以我們選擇「不接受」,而這裡其實也同樣,我們為了不去面對「接受真實自己」的苦、不允許自己暫時醜、不允許自己有醜的時候,同樣選擇了「不接受」。

可這些苦,只有吃下去才會變成動力、墊腳石、鎧甲與輕鬆。而一個不被這些拖累的「自己」,才能夠更好的掌控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你覺得呢?

感謝朋友你的閱讀。

相關焦點

  • 阿瓦雷茲接受的VADA隨機藥檢,到底是什麼機構? | 藏書人
    VADA到底是什麼組織?都有哪些拳手加入了?請看藏書人為您分解。儘管已經遭到WBC和內華達州體委的禁賽處罰,但阿瓦雷茲的藥檢問題仍在持續發酵。直到他今天公開表示願意接受VADA全年藥檢,似乎才有了收尾之勢。此前,戈洛夫金陣營指責阿瓦雷茲迴避藥檢,雙方唇槍舌劍相互攻訐。
  •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18183首頁 QQ音樂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我們慢慢開始接受自己的平庸是什麼歌 來源:網絡
  •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表白什麼意思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只談戀愛不結婚在有些人看來可能是一種很渣的行為,但這確實是現在更多年輕人喜歡的一種情感模式,因為婚姻要面對太多瑣事了,那麼,你能接受只談戀愛不結婚嗎?撒尿、拉屎夠俗的了吧,難道你為了保持自己的好心情就拒絕做這些事,讓自己羽化成仙麼?你能接受只談戀愛不結婚嗎網友1:能,只是爸媽不能接受。我媽還說我是個渣女,說我耍流氓,讓我不要亂搞……我?網友2:這不是浪費我現在的時間,浪費我未來結婚對象的時間嗎?網友3:喜歡就在一起,不喜歡就分開,結婚幹嘛,人生又不是交易,哪那麼多理論。
  • 濃眉願意接受詹姆斯的領導,而且如影隨形!帕金斯:你就應該接受
    帕金斯說道:「你讓戴維斯這樣的傢伙嘗過血的味道(贏得總冠軍),而且他又被歷史最偉大球員之一的詹姆斯教導和指點,並且他願意接受這樣的關係,接受詹姆斯的領導。你可以看到,無論詹姆斯去哪,戴維斯總是如影隨形。我認為,你就應該接受。」帕金斯接著說出「接受」的理由:「為什麼不呢?
  • 接受命運也接受自己,是最好的心藥 | 每周一本書
    司馬牛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說,出言緩慢就是仁。司馬牛不理解了,這麼簡單?出言緩慢就是仁?孔子說,說出來話容易,要做到卻很難,能不多想想再說,一邊想一邊說,慢慢說嗎? 孔子這話,就是「君子訥於言而敏於行」的意思,不過說給司馬牛聽,也是有一定針對性,因為司馬牛為人,話多又快嘴,所以孔子專給他說這個。朱熹註解說:「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發,蓋其德之一端也。」 想說什麼話,先忍一忍再說。
  •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怎麼辦?
    1、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進行賞識教育,就是平時對於孩子做完一件事情之後讚不絕口,很少批評,孩子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慢慢的把外人的表揚養成了一種習慣,突然一下子被批評肯定是接受不了的。2、孩子比較小,他沒有理解了批評的真正意義,只是單純的認為打人不喜歡他,自己不夠優秀。
  •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是什麼意思
    女生不拒絕也不接受正常來說,在第一次約會的時候就接吻確實是有點快的,對於大部分女孩來說可能不太能接受,因此還是建議男生們稍微多給女生一點時間,儘量不要在第一次約會就接吻。第一次約會能接吻嗎看雙方感情的發展,不過最好不要第一次約會就接吻。
  • 鏡報:孔蒂心率過快接受治療,因此沒接受賽後採訪
    國米主帥孔蒂賽後沒有接受媒體採訪,媒體透露這是因為孔蒂情緒過激心率過快,並接受了隊醫治療。在比賽最後階段國米前鋒勞塔羅-馬丁內斯被紅牌罰下,孔蒂對這次判罰很不滿。賽後他和國米教練組成員以及球員們試圖找裁判抗議,顯得情緒非常激動,國米經理奧裡亞利上前攔住了孔蒂,才沒有導致矛盾升級。
  • 坦然接受離開
    我們都知道,學會接受離開很難。可是,有些人不必強留,有些關心也不必強求。接受任何人的漸行漸遠,也要接受任何人的分道揚鑣。愛情也好,友情也罷,留不住的沙就揚了吧。重感情的人總是容易受傷,以為只要自己多付出一點,對方習慣了自己的存在,那就一定不會離開。
  • 接受逆境,成就人生
    接受逆境,成就人生。 什麼是逆境? 逆境,不會因為你一時做對了什麼,就可以逃脫;也不會因為你一時做錯了什麼,就受到懲罰。只有接受逆境,才能克服命運帶給你的痛苦。
  • 博阿滕回應罰款事件:為了兒子,什麼罰款我都願意接受
    博阿滕說:」只要有道理,我接受這世界上所有的罰款。我知道,我外出卻沒有知會俱樂部,這個事情我肯定是做錯了,但當時我只想著我的兒子。」「當時他的身體情況不好,當兒子給父親打電話的時候,無論如何我都還會去。為了兒子,什麼罰款我都願意接受,畢竟那是我兒子啊!有哪個父親會在這樣的時候不去看4歲的兒子呢?真讓人難過。
  • 改變不能接受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死氣沉沉是什麼意思,搜了一下瀏覽器,形容氣氛沉悶,沒有生氣。態度決定一切,一切皆有可能。一條魚腥了一鍋湯,這條魚是有多麼厲害,可想而知。所以千萬別做這條魚,如果有這條魚,那你只能不喝這鍋湯,或者不得不喝這鍋湯,這就得看你有多大本事了。有些人臉色難看的不得了,不知道還以為誰欠了他多少錢呢?
  • 肺栓塞 陳雅火昆再次接受搶救
    肺栓塞 陳雅火昆再次接受搶救  新聞回放  磐石市第五中學高一一班學生陳雅焜出了車禍,目前在吉大一院重症監護室接受治療,還未脫離生命危險。陳雅焜在病房內堅強地與病魔抗爭著,很多陌生的網友紛紛加其母親的微信,發紅包、轉帳捐款,奉獻愛心。
  • 電視問政《一問到底》 市水利局接受「大考」
    電視問政《一問到底》 市水利局接受「大考」 2020-12-26 17: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無論發生什麼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禮物。我們給予,我們接受
    無論發生什麼都欣然接受。一切都是禮物。我們給予,我們接受1:平安夜鐘聲敲響了祝福,漫天的雪花洋溢溫馨,聖誕老人的笑聲充滿快樂,我在你的手機裡裝滿溫情。10:可能每個人都會遇到一個愛而不得的人吧,相比於最初得不到時的哭天搶地,後來的我們漸漸變得平和,開始接受生命裡的不可得;不發生點爛事,永遠看不清身邊人的模樣。11:沒關係,我們到此為止,雖然我曾經無比嚮往能夠一直陪在你身邊,可是我知道愛情是不能強求的;在人生的道路上,從來沒有全身而退,坐享其成,不勞而獲一說。
  • 華春瑩:為什麼在美國不可接受的事情,香港就必須接受?
    為什麼在美國不可接受的事情,香港就必須接受?為什麼在美國都不允許的「自由」,要求香港必須允許?在香港發生的事情,事實經緯是清清楚楚的。香港特區政府和警方已詳細介紹了有關情況並闡明立場,香港媒體也進行了大量報導。有關人員的行為涉嫌違反香港國安法,目的是要癱瘓、顛覆特區政府。危害國家安全行為與民主自由無關,所謂政見不同與企圖嚴重破壞政府依法履行職能之間是存在清晰界限的。
  • 為何關羽寧願接受曹操封的漢壽亭侯,也不願接受劉備封的漢壽縣侯
    但這裡需要說明的是,如標題所示,關羽曾欣然接受了曹操封賞的漢壽亭侯,卻始終不願接受劉備封賞的漢壽縣侯,那麼這又是為什麼呢?其一,正統與非正統在正文開始前筆者先需要解釋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關羽身上的漢壽亭侯爵位,其實並非是曹操直接封賞的,因為封侯必須得是天子同意。
  • 拜登身邊兩人接受調查!弟弟詹姆斯正在接受FBI調查,兒子亨特接受...
    海外網12月11日消息,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的弟弟詹姆斯(James Biden)正在接受美聯邦調查局(FBI)的調查。消息在當地時間10日被美媒曝光。兩名熟悉調查的消息人士透露,賓夕法尼亞西部地區的相關部門正在調查一家已破產的美國醫療保健公司,並詢問詹姆斯·拜登在該公司中的角色。就在前一天,拜登的兒子也被曝出正在接受調查。
  • 不接受投降,那就打到接受我投降為止的義大利軍隊
    毫不客氣的說,二戰中義大利軍隊裝備同樣是世界一流,並且在墨索裡尼當政期間,為了重建古羅馬的雄風,在二十年的時間裡對國內軍事要求非常的嚴格,早在1939年,義大利的軍費就達到了英國的
  • 你能接受自己的失敗嗎?丁俊暉:接受失敗,也要追求更好的自己
    ,可是到了現在的這個階段,也許我們真應該學著去接受生活中的一些失敗,就像丁俊暉一樣,他雖然也曾經奪得過13個排名賽冠軍,但他也經歷過低谷與落寞。尊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為自己的夢想全力以赴,接受自己變得更強,同時也接受自己的失敗。這是運動員的職業精神,同時也是我們每個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