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一起玩桌遊(二) —兩人遊戲

2021-02-14 胡姬花語

    上一期我提到了生兩個孩子的好處是家裡玩遊戲不會「三缺一」,遭到了我只有一個娃的好朋友的質疑,說我故意氣她。今天這一期就介紹一些適合6歲——12歲的、兩個人玩的遊戲(我這裡排除了象棋、圍棋、軍旗等「競技體育」項目哈)。

    不過,陪玩的爸爸媽媽們提個醒:兩人遊戲相對於多人遊戲而言,一決勝負的氣氛太強烈,太有勝負心的孩子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心裡壓力。

1、Blokus

最早看到這款遊戲,是在望京的一個餐館。等菜期間,鄰座的兩個小兄妹(8歲和6歲的年齡)在認真地玩著。回來後我也買了一副。

這是一款棋盤遊戲,正方形的棋盤上有很多方塊凸起。兩個玩家分別拿兩種不同顏色(我們家的是綠和藍)的「棋子」。與其說是棋子,不如說是各種不同形狀的、由大小相同的小方塊組成的、不規則的「小塊」(Blocks)。儘可能地把自己的小塊放到棋盤上並且為對方放置小塊塊製造障礙。放在棋盤上的小塊塊得正分,剩在手裡的小塊塊計負分。看最後的得分決定勝負。

我覺得這個遊戲的命名可能就是因為棋子是「blocks」,遊戲策略是Block the way of the other player.

遊戲人數:2人。適合年齡:遊戲標註的是5歲以上,我覺得可能要到6歲多才能比較有策略的、守規則的玩起來。遊戲時間:20分鐘。

圖片上的是Blokus To Go版本,就是可攜式的、兩個人玩的。我買的就是這一款。還有Junior版本,以及多人版本。另外,這款遊戲還出了3D版的。我覺得比平面的更難一些,而且不限於兩個人玩了。以後再介紹吧。

2、Where Are You

遊戲場景是兩個玩家的房子(House),兩個房子是一樣的格局,兩層樓,有客廳、廚房、浴室、臥室、門廳,家裡的成員有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你、姐姐、弟弟和寵物狗(貓),這些人(動物)可以都在家、可以都不在家,也可以有些在、有些不在。在家的人可以都集中在一個房間,也可以分散在不同房間。每一輪一個玩家可以問一個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只能是「是或不是」。一個一般疑問句,不能是特殊疑問句。比如,可以問「你的狗在客廳嗎?」但不能問「你的狗在哪裡?」。對方必須如實回答。你的任務是通過問最少的問題確定對方家裡有哪些成員在家,並且處於什麼位置。

遊戲人數:2人。適合年齡:遊戲標註的是5歲以上,我覺得要想比較有邏輯地問問題和做猜測,要到6歲。遊戲時間:20分鐘。

3、  PENTAGO

最新購入的一批遊戲。 是變異版的五子棋。一人執黑子,一人執白字,先連成5個棋子的一方獲勝。和傳統五子棋不同的是棋盤。這個棋盤被分成4個單獨的3x3的小棋盤,所以一共只有36個棋子(黑白各18個)。每個小棋盤可以360度旋轉。每一方在放置自己的棋子後,可以選擇將其他的三個小棋牌中的一個旋轉90度。因為增加了旋轉其他棋盤的功能,遊戲的難度比傳統五子棋要大。傳統的五子棋我可以贏我兒子,但是這個贏不了他。我的空間想像力、空間感實在是差!以後有很多遊戲都能暴露了我這個弱點。

遊戲人數:2人。適合年齡:遊戲標註的是3歲以上,我覺得至少要6歲。除了從遊戲難度考慮,還要從安全性考慮,棋子是小小的圓球(marbles),太小的孩子會吞進去的)。遊戲時間:10分鐘。

4、Davinci Code (終極密碼)

 

這款遊戲在我兒子9歲之前我總能贏他,所以他很長時間以來拒絕和我玩。但是9歲之後的某一天,他突然同意和我玩這款遊戲並且贏了我。從此之後,我的優勢不再。

 

遊戲牌分黑白兩色,各13張,從數字0—11,另加一張萬用牌。黑白兩色的牌不是按顏色分給兩個玩家,而是混在一起用的。寫著數字的一面衝自己,對方只能看見牌的背面(沒有數字,但是知道牌的顏色)。最先猜出對方的全部牌的人獲勝。

 

遊戲人數:遊戲標註的是2—4人,我的體驗是2個人玩最合適,因為牌的張數有限,而且需要比較多的思考(比較燒腦),人多了太亂。適合年齡:遊戲標註的是10歲以上。8歲應該可以玩了。遊戲時間:15分鐘。

 

5、Sequence

 

這個遊戲是撲克牌和五子棋的結合。遊戲道具是兩副撲克牌和3種顏色的小圓片(Chips,很像賭場的籌碼),還有一個畫滿了撲克牌的大棋盤。根據你手中的撲克牌放置你的籌碼到棋盤上對應的位置,比如你手上一張紅桃7,你就可以放置一個籌碼到棋盤上對應畫著紅桃7的位置(有2個可供選擇的位置)。哪一方的籌碼首先連成5個獲勝。

 

這款遊戲主要是靠運氣並沒有太多的策略(當然因為同一張牌還是有兩個位置選擇的,選哪裡還是有點策略)。弔詭的是,這款遊戲我和兒子玩的時候勝率極高。所以兒子也不太樂意玩這個。這就是我前面說的兩人遊戲對抗性太強,小朋友往往「勝則驕、敗則餒」。

 

遊戲人數: 2—3人(或組),最多只能3方玩。 適合年齡:7歲及以上。遊戲時間:20分鐘。

 

 

(未完待續) (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教練,我想玩桌遊」——和紙片人一起玩桌遊是種什麼體驗?
    這群人平時除了一起打電動、結伴旅行、埋頭工作,還熱衷於玩桌遊,伊月房間裡的那面桌遊牆就是最好的證明。上面有《卡卡頌》、《七大奇蹟》、《璀璨寶石》等桌遊玩家耳熟能詳遊戲,而主角團實際上玩過的還遠不止這些。
  • 為了和家人一起玩遊戲,國外玩家自製了《Among Us》的桌遊
    在這個你兒時和小夥伴玩過的遊戲幾乎都能被搬到線上的時代,有人已經著手把線上「桌遊」搬到線下了。國外玩家 FragdPeas 將最近在Steam上頗火的太空狼人殺遊戲《Among Us》「搬」出了網絡世界,做成桌遊。
  • 有哪些重開率高還可以和老婆兩人一起玩的桌遊?
    在桌遊之路前行,有人生的另一半陪伴實在是讓人羨慕。當雙方已經玩過一定數量的入門桌遊之後,那麼必然不會再滿足於此。故在此推薦幾款桌遊,這些遊戲均為易學難精的優秀作品,如果喜歡可以去體驗一下。就算遊戲擁有深厚的戰略性與趣味性,但遊戲的規則卻相當簡單易懂。圖標和效果都寫在每張卡牌上,玩家一眼就能看懂。此外,《七大奇蹟》系列自基礎版以來,每張卡牌的插圖都是精美絕倫的,此次二人版本《七大奇蹟:對決》也不例外。細膩而又精緻的繪畫能夠輕鬆地吸引玩家的眼球,在小小一方紙牌上,史實與遊戲被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讓玩家的代入感大增,讓人忍不住一次又一次地體味這個藝術品。
  • 兩個人就能玩的桌遊——對決,給你不一樣的遊戲體驗!
    在常人的理解裡,桌遊是一群人的遊戲。但是很多時候卻湊不到那麼多人一起玩,遊戲人數一直都是最困擾桌遊玩家的事情。三個以上的同好難尋,但抓一個身邊的朋友來玩相對來說還是容易的。所以陸續有不少優秀的兩人桌遊面世,甚至經典多人版的桌遊也為了適應玩家需求推出了兩人重置版。Duel,譯作對決,通常就用於經典桌遊的兩人重置版。
  • 我帶女兒玩桌遊比上課外班還管用
    一提桌遊就容易想到狼人殺、三國殺、D&D,和一幫損友party上開局互坑的場景...其實兩歲往上的小朋友也能玩桌遊啦。只要你選好桌遊的話,帶孩子玩桌遊是一件非常有趣有益的事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適合孩子玩的桌遊和怎麼陪孩子玩桌遊。
  • 桌遊那麼多,那些高智商俱樂部的孩子們在玩什麼?
    移動棋子,用三推二,三推一或者二推一的規則將對手的棋子推出界外。需要玩家比較好的邏輯性和統籌規劃。我們曾經在《小迷宮大世界,把玩迷宮的樂趣帶回家》這篇文章裡介紹過它的原始遊戲The Amazing Labyrinth。他需要玩家有一定的空間感,並能提前幾步思考。這個系列是我非常喜歡的家庭遊戲,從5,6歲到成人都可以享受到樂趣。兩人玩時感覺更需要腦力。
  • 你可能錯過的啟蒙桌遊——飛行棋和大富翁
    最近在「一起玩吧」的桌遊群裡, 有的家長說 :「孩子玩飛行棋感覺鍛鍊不了什麼, 就是純粹好玩呀
  • 寓教於樂,八款鍛鍊孩子思維邏輯的桌遊(下)
    5、《隻言片語》(Dixit)適合年齡: 6歲及以上《隻言片語》屬於一款零基礎就可暢玩的聚會類桌遊。這款遊戲的神奇之處在於,大人們在一起聚會遊玩時可以玩得很high,加入小孩子也絲毫不會影響趣味性,甚至會更有意思一些。遊戲玩法主要以推理互動為主,兼具表演性質。玩家們開始時都會隨機抽取一些繪製著精美圖畫的卡牌,只有自己才可以看到。
  • 如何跟那麼小的孩子講財商?玩一玩桌遊,就能說透「富人思維」
    小胖小時候,我給他買過很多桌遊,他都不玩。 四歲半之後,突然有一天他自己翻出來這些桌遊,拉著我一起玩,從此就一發不可收拾。 (說這個是想說,做家長要耐心一些,孩子不喜歡別強迫,等一等,咱種個豆苗也不會三天兩頭的把它刨出來看看長沒長對吧?)
  • 還在玩狼人殺?經典桌遊玩法大科普
    提到桌遊,很多朋友可能第一反應都會想到《狼人殺》,畢竟這款桌遊在直播和綜藝節目的推動下火遍網際網路,並煥發了新的生機。然而在桌遊圈的「高級玩家」看來,《狼人殺》不過是一款可玩性並不高的初級桌遊,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的桌遊,玩法可謂五花八門。
  • 暑假別讓孩子只知道看ipad了!這些高顏值又「練腦」的桌遊3歲就能玩
    N多仙媽跑來問我,孩子天天在家憋著沒事幹,睜眼就要ipad、要電視看,可咋整?讓娃看吧,擔心電子產品損害眼睛。徹底不讓看吧,熊娃一哭二鬧的技能搞得我們既心疼又為難。下死命令不準看了,可是娃一句句:「哎,好無聊呀,不看電視幹什麼?」一句話堵到你心梗!放心,我最近找到的兩款神器,準保能幫你把娃從動畫片手裡搶回來!
  • 益智燒腦,0-3歲的寶寶,有哪些桌遊可以玩?|低齡兒童桌遊最全推薦
    1.小小釣魚手這款桌遊融合了手眼協調、顏色識別、邏輯思考等鍛鍊點,正符合2-3歲寶寶的成長需要。遊戲中孩子除了要能扔骰子、釣魚、拼圖,更需要思考兩次映射關係:第一次是骰子上顯示的顏色和對應小魚的關係,第二次是小魚的顏色和對應沙灘玩具拼圖塊的關係。作為孩子的第一個遊戲再合適不過。
  • 周末玩什麼:借《桌遊模擬器》,聊聊哪些桌遊宅家也能玩
    我想這也多虧了我們的前同事忘川老師遊戲選得好——可能也是考慮到遊戲環境的問題,忘川老師為我們選擇了更少操作而更多「嘴炮」的遊戲。《犯罪現場》就是其中之一。我不是第一次玩《犯罪現場》了,之前跟同事們在周末的線下桌遊聚會中就玩過,是一個玩起來輕鬆、撕起來熱烈的好遊戲。
  • 桌遊上新丨好玩的紀念碑谷遊戲出「桌遊版」啦!逃離亞特蘭蒂斯,來自比利時大廠Smart Games
    更關鍵的是,它應該用一種有趣的遊戲方式,鍛鍊孩子專注力、邏輯思維、洞察力、探索求知力等,幫助孩子智力全面開發,怎麼玩都不膩。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款來自比利時桌遊大廠Smart Games的新款桌遊,是那種孩子玩不膩的神奇玩具,也是訓練思維的利器——「逃離亞特蘭蒂斯」。
  • 「桌遊移植」想在手機上玩桌遊,難度有多大?
    很多玩家都曾抱怨桌遊雖好玩,但十分難開,不知道去哪裡「領取朋友」一起愉快玩耍。阿宅們更是懶得邁出家門參與線下聚會,希望能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上,隨時隨地開一局。那麼怎樣能順利地將桌遊移植到手機平臺,難度有多大呢?
  • 沒有煙花,但這10款荷蘭最流行的益智桌遊,讓宅家跨年玩出花!
    然而今年這個問題的答案和往年很不一樣。調查顯示,今年聖誕假期70%荷蘭的荷蘭家庭都會選擇玩桌遊。一半的荷蘭家庭表示,自從疫情以來他們每個月都會玩1-4次桌遊。對父母們而言,和孩子玩桌遊可以創造高質量的親子時光,促進家庭關係。而對孩子們而言,和父母一起玩桌遊,不僅可以益智健腦,還可以享受到來自父母的更多關注,更可以減少看電腦手機的時間。
  • 桌遊新生!那些在移動端也可以玩的桌遊
    [摘要]哪一款你最喜歡的桌遊在iOS遊戲領域中獲得新生了呢?你最希望哪一款老遊戲能被改變成為隨身攜帶的手遊呢?快來分享吧~幾乎每款iPad遊戲都有它們自己的紙質或塑料制桌遊版本,但這幾款優秀的作品更是會讓你的桌遊架子蒙灰。
  • 放學後桌遊俱樂部:萌妹子幹啥都好看,我已經買了四款桌遊了!
    本作形式上的女主,藍發妹子武笠美姬,是一個性格極度內向的女高中生,害怕與陌生人接觸,這樣的她偏偏遇到了性格極度熱情的同班同學雙馬尾妹子高屋敷綾,這樣的兩個人又在瞎逛的時候,發現了性格極度傲嬌的同班班長大野翠,一路尾行人家到了一家桌遊店,根本不知道桌遊是個什麼玩意兒的兩人,就此掉入了桌遊這個無邊無際的大坑,一下子就打了12集的桌遊(其實也沒有啦)。
  • 沒玩過桌遊,你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遊戲玩家
    以至於暴雪在開發星際和魔獸中借鑑了這款桌遊的世界觀與遊戲設定。在遊戲玩法上也是大同小異,都是需要事實計算來完成戰鬥,不過電腦遊戲有電腦計算這些數據,而桌遊要通過骰子和設定書來完成這些工作,但本質上並不差太多。
  • 糕媽每天陪年糕玩什麼?這個小遊戲強烈推薦給大家
    每天回家,陪娃的老母親都會有這樣的困惑:除了陪看書、看動畫,還有什麼是可以陪孩子一起做的、更有趣的事嗎?當然有啊!比如在我們家,桌遊就是一項喜聞樂見、大小通吃的活動。雖然聽上去很高級,但其實我們小時候玩的七巧板、跳棋、大富翁都是桌遊。只不過,現在的桌遊進步多了,比起我們當年玩的更有趣、更豐富也更有挑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