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南越國是秦末至西漢時期位於我國南嶺地區的一個政權。南越國開國君主是趙佗,一共歷經了5位君主,享國93年。秦朝末年,南海郡尉趙佗趁秦亡之際,封關絕道,兼併了嶺南的桂林郡、象郡。在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建立了南越國,定都番禺。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南越國成為漢朝的藩屬國,元鼎四年(公元前112年)秋,漢武帝劉徹發動對南越國的戰爭,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滅亡了南越國。全盛時期的南越國疆域包括廣東、廣西大部分,福建小部分,海南、香港、澳門以及越南中北部大部分。南越國是嶺南歷史上第一個完整的王朝政權,它奠定了今日嶺南的基本範圍。今天我要跟大家講的是,在廣州越秀區發現的南越國王墓。
上世紀80年代,廣州越秀區一支工程隊在象崗山進行基建施工,工程隊準備將小山坡挖平修建公寓大樓。就在工人們緊張施工的過程,突然挖到了硬東西,當工人們清理砂土後發現是一塊大石板,於是幾位工人拿來鐵鍬將大石板撬開了一道縫隙。從縫隙中往下面,只見一個幽深的大黑洞,工地工人們在一起議論紛紛。有人說是當年挖的防空洞,也有人說這是地質運動偶然的巧合,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外星文明留下的痕跡。後來工地負責人趕到現場,一看不要緊,憑藉前幾次工地挖出古墓的經歷,以及從文物工作人員身上學得的考古常識,他感到此事非同小可,於是迅速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
廣東省文物局聞訊後,立即派出考古專家趕往現場,考古人員藉助手電筒光往洞內探看,只見洞內空間非常大,石壁造型粗礦,可見角落中放置一尊巨大的銅鼎。考古專家心頭一下子緊了起來,可以初步斷定這裡絕不是普通的晉代或明代古墓,而是漢代以前的貴族墓葬。要知道整個廣州地區還從未發現過漢代以前的墓葬,如此巨大的墓室更是前所未有。因為事關重大,工作人員緊急聯繫了廣州文管會主任,此人是經驗豐富的考古學家,身兼廣州博物館館長之職。當他接到電話後,一個念頭閃電般穿過他的大腦:難道從古至今眾說紛紜的越王墓現身了?
根據考古專家介紹,南越國開國君主趙佗在世幾十年,一直在周密安排死後之事,為放置死後墓葬被盜,派大臣在都城番禺外的大山中開鑿了幾十座疑冢。趙佗之孫趙胡即位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為他舉辦了一場充滿隱秘而聲勢浩大的國葬。首先派人駐守番禺四圍山嶺,然後由完全相同的4支送葬隊伍高舉幡旗,護送著一模一樣的四方靈柩從番禺城四門出發,到達不同的安葬地點。這種空前絕後的送葬方式果然迷惑了眾人之眼,再加上趙佗生前的幾十處疑冢,沒有人知道偉大的國君到底葬在何處,更不知道那些豐厚的陪葬珍寶藏在何方,從此留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傳奇的墓葬之謎。
考古人員清理墓道的過程中,隊員們發現此處的防盜措施做到了極致,整個墓道中堆滿巨石,最重者達2噸,只有動用大型起重機才能繼續開展清理工作。經過近一個多月的瘋狂發掘,墓葬逐漸呈現,經初步測量,墓道呈長方形斜坡狀,長約10.5米,寬約2.5米,深度為3.2米,至墓室前方4米左右,墓道開始變為豎坑,豎坑中堆積著大量青銅器、陶器等隨葬品,並且發現了「長樂宮器」字樣的印戳。長樂宮是西漢時期太后居住之所,若非僭號稱帝的南越國國王,其他人是根本不可能也沒有這個膽量使用這一字眼的。同時隊員們還發現了2個殉葬人,一切跡象都明確指出墓主人有著無比高貴的出身。
據統計墓葬中共計出土文物多達10434件,包括金銀器、銅器、鐵器、玉器、陶器、漆木器、玻璃器等。其中出土一件「絲縷玉衣」是我國歷史上迄今唯一的一件,且從未見於文獻和考古發現鍾,比中山靖王劉勝的金縷衣與還要早。這套玉衣由頭、上衣、左右袖筒、左右褲筒、手套和鞋10部分組成,全長1.73米,共用近2300塊玉片。最重要的是專家在墓中發現一枚刻有「文帝行璽」的金印,金印高1.8釐米,寬3釐米,重約148.5克,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上面用小篆體陰刻「文帝行璽」四個字。根據出土金印以及史料記載,墓主人是南越國第二任君主文帝趙昩,而按照秦漢禮制規定,只有皇帝才能稱「璽」,顯然南越王趙昩僭越了。
南越王趙昩墓的發現,不僅震撼了嶺南大地,而且驚動全國、聞名世界,在考古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在南越國僅有短短93年的歷史,而開國國君趙佗在位67年。如今在象崗山發掘的第二代國君趙昩之墓,他在位時間為僅僅10餘年,第三代國君趙嬰齊之墓已經在三國時期被吳國孫權派兵搜尋挖掘。至於第四代國君趙興和第五代國君趙建德,一共在位時間也不過3年,因此他們並沒有時間去為自己準備豪華的墓葬。如今象崗山發掘的第二代國君之墓已經如此龐大,隨葬品眾多精美,那麼開國之君趙佗之墓一定規格更高,隨葬品更加豐富。但是遺憾的是,關於趙佗墓的位置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相關閱讀:
江蘇特大發現!古墓出土逆天文物,專家:中國技術領先世界1600年
一個不起眼的小墓,為何能挖出近30億稀世珍寶墓主到底是何人
一山村最後一脈明朝皇室後裔,村民說:要世代守住皇爺的百箱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