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看到宋丹丹的育兒方法,我就明白了

2020-12-22 初語媽媽

文/初語媽媽

有多少的家長在養育孩子之前都會自覺地在心裏面構建好教育孩子的藍圖,想著要給孩子安排哪些學習計劃,讓孩子獲得哪些技能。

家長的這些構思確實能夠督促孩子變得優秀,但是與此同時,家長們有多對也就有多錯。是的,家長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所能給予的最好教育並不是過多約束的愛意,而是恰當好處的「放養」模式。

案例分析:

趙婷,一個普通的中國女孩,在第七十七屆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躍成為受萬人矚目的明星導演。在此次電影節上,她成為了第一個斬獲最佳影片金獅獎的中國女導演。慢慢深入地了解她之後,她的另外一重角色更讓我們感到意外——她是著名藝術家宋丹丹的繼女。很多吃瓜群眾也頓時能夠明白她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成就了,原來她也是一個有著強大家庭基礎的人。

然而,趙婷所有光輝的背後,並不是倚靠繼母的成就基礎,反而是繼母對於趙婷的「成全」。在一次採訪的時候,宋丹丹告訴大家,因為當時她與丈夫都是重組家庭的,為了家庭的和睦性,她不敢過多的約束趙婷的發展;然而為了給到趙婷來自家庭的愛,宋丹丹尊重趙婷的想法與意見,讓其自由追求自己想要的未來,獨立進行自己人生的抉擇,就連趙婷每年三十萬的高昂學費,宋丹丹也幾乎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積蓄來支持她。宋丹丹對於趙婷的無條件支持與尊重成就了她的未來,趙婷的野性和獨立最終促使她成為了一名優秀的亞裔女性。

孩子與自己有無血緣關係,這其實影響到其監護人對於孩子的教育方法。在現實生活之中,我們確實並不難發現,那些沒有明顯親子關係的孩子,在相對寬鬆的教育方式底下,更能夠成為小有成就的人;相反,那些有濃厚血緣關係的親子,孩子們在受到過於濃烈的愛的教育之下,往往難以走向成功。對於這些家庭來說,家長們對於孩子的一些安排很有可能是出現了問題。

家長們在生活中往往會給到孩子哪些錯誤的安排呢?

1. 讓孩子過早地上幼兒園

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當然是要從小說起。有一部分的家長總想著讓自己的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因此他們總是自以為是地為孩子爭搶學位,讓孩子儘早地融入集體生活。然而事實上家長的這種做法只會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孩子幼小的時候,是存在很大的心理需求的,這個階段的幼童往往需要來自父母更多的安全感,也就是說,孩子們並不是要儘早學習,而是需要父母的陪伴。家長給予到孩子更多的時間過渡到集體生活,轉換個人角色之上,孩子上幼兒園才是真正實現了上學的意義。

2. 張羅著為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或者興趣班

許多家長為了能夠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又或是讓孩子獲得各方面的藝術技能,往往就會把孩子該放鬆度過的假期塞滿了各種形形色色的輔導性趣班。孩子們在上課的過程之中確實是可以接受更多的技能知識的教育,但是這些輔導班也是限制了孩子的發展。孩子貪玩、好動的天性被抑制,由此就很容易變成一個死板或者是一個處於象牙塔之中的人。

3. 為孩子的未來鋪路

對於一些家長們來說,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沒有完成的夢想,直到現在自己的心裡也還是存有遺憾,因此,他們總會把自己的希望投注於自己的孩子身上。舉個例子,假若當年的家長想要從醫而事實上他卻走了經商的道路,那麼為了實現這個他自認為美好的願景,他就會不斷地指引自己的孩子往這條路發展,並且本能的忽視孩子「不成熟」的想法與意見。家長這樣的一種做法約制了孩子的無限可能性,並且很有可能讓孩子失去人生在世自我實現的價值。

與此相反,家長的放養式教育,究竟會對孩子產生哪些積極方面的影響?

1. 保護了孩子的天性

與專制型的家庭教育相反,在放養式家庭環境底下,孩子們能夠獲更多自由的時間與空間。就好比如宋丹丹對她繼女的教育,讓趙婷去尋找內心真實的自己,無論趙婷追求什麼,她都會尊重、支持趙婷。所以說,放養式教育順從了孩子的個人特點,保護了孩子本該擁有的自然和純真。

2. 有利於成就孩子的獨立

家長恰到好處地放手, 能夠有效地擺脫孩子對於家長的依賴性。隨著孩子的成長趨勢而言,獨立自主是孩子長大成人的目標。專制的家庭教育會讓孩子失去自我獨立的能力,與其在家長的庇護下生活,家長還不如放手讓孩子自我拼搏。

3. 順應了孩子的心理需求,給了孩子成長的空間

一般而言,放養式教育是能夠體現出來家長對於孩子的尊重之情。當孩子感受到來自家長的尊重時,孩子才會從家庭教育之中學會如何正確尊重他人。同時,在這種寬鬆的家庭環境長大的孩子,他們想問題的時候才不會過於極端。

最後,放養式教育並不代表了放任式教育,不論家長運用哪一種教育方式,都應該要注意其中的底線與度量。

教育實踐中,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1. 培養孩子規則意識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孩子適應這個世界,教會孩子懂得與理解規則具備重要性,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第一步,另外也是學會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2. 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習慣往往能夠成就孩子的優秀,好習慣的養成能夠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教育與自我反省。這其實也是家長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的一條有效教育。

3. 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榜樣

「少說話,多做事」同樣也是適合用於教育孩子的方法上。道理都是抽象、艱澀難懂的,能夠科學有效地教育孩子,家長就應該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今天的話題就到這裡,大家贊同放養式教育嗎?

相關焦點

  • 孩子不聽話,用嚇的就好?「恐嚇式育兒」帶來的危害,家長要知道
    假期回家的時候在我身邊發生了這樣一件事,鄰居家的小孩下午放學一直沒有回家,本以為是貪玩結果到了晚上仍不見蹤影。家裡人開始四處找人,最終在西邊不遠處的橋洞裡找到了。孩子父親氣急敗壞的想要教訓他一頓,被大家攔住了,紛紛勸慰道:孩子找到就好!有人問孩子為什麼不回家,躲在這裡做什麼?孩子怯懦的回道:「我爸說這次考試再不及格就把我腿打斷。」
  • 日本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學,為什麼家長不接送?看到處罰明白了
    日本家長從來不接送孩子,為什麼這麼放心?看到人販子處罰明白了相信大家都看過《蠟筆小新》、《櫻桃小丸子》等日本的動漫,在這些動漫裡,日本的孩子不僅可以獨自出去玩,父母也會讓他們獨自外出為自己跑腿,而日本的父母也不會擔心孩子的安危,不像是中國的父母,就連孩子下個樓都要擔驚受怕好久,就怕孩子被人販子拐走,這是因為日本的法律是非常嚴格的
  • 別大聲斥責孩子!斯託夫人告誡:「自然法則」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很多時候,孩子犯錯,家長留給孩子的只有一頓斥責,但是,很大一部分家長知道斥責孩子是不好的,斯託夫人就給我們提到了一個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自然法則」,這是來自斯託夫人的告誡。《湯姆叔叔的小屋》這本書相信很多家長是非常的熟悉的,這是一本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今天我們要看的重點人物斯託夫人。
  • 看到日本小學的教育,我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真希望中國能引進
    1、日本皇室、貴族的孩子也要自己背書包,從小學會整理 在日本,孩子從上小學開始書包都是自己背,就算是和父母或長輩一起走也是如此,大人看到了都不會主動幫助孩子背書包,就連皇室或者貴族也不例外。
  • 睿智的家長用「南風」教育孩子,普通的家長用「北風」教育孩子
    ,南風效應一直是被大家推崇的教育方法,這種把尊重對方作為教育基礎的方法,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南風效應中,寒冷的北風採取了嚴酷的方法,希望逼迫行人脫掉外套,然而事與願違,人們迫於嚴寒,把衣服包裹得更加嚴實,而和煦的北風則用它的溫暖使人們主動解開了衣襟。
  • 育兒專家:要孩子以後獲得成功,家長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
    現在很多家庭當中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對孩子教育方面越發的嬌慣,什麼苦都不願意讓孩子吃,什麼事情都想要替孩子安排好。這也導致了很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一些挫折,就會覺得受不了,想要回到家長的庇護之下。育兒專家表示:家長們如果想要孩子出息,獲得成功,一定要記住「三不慣三不管」,這樣才能夠更加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 「三腳凳」理論告訴你:育兒的本質與孩子無關,與父母自身有關
    我想能夠被治癒,大概是因為看到了這極具衝擊的3點關於育兒觀:"三腳凳"理論告訴你:育兒的本質其實與孩子無關,而與父母自身有關"三腳凳"理論是什麼?教育專家伊莉莎白講:兒童教育就好比一把三腳凳。"父母要努力把自己變好,而不僅僅是說要努力把孩子教好。這兩者是完全不同的,教育孩子不是用嘴巴來教育的,只有"言傳身教"才是最好的育兒方式。其實我小時候很痛苦,因為我覺得自己性格特別不好,脾氣也不溫和,有時候會和父母不停爭吵。
  • 培養孩子抗挫力,就要打罵教育?被打出來的孩子有什麼下場?
    文/小庚庚爸爸對孩子的家庭教育能影響孩子的一生,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喜歡使用打罵教育。每當看到孩子調皮搗蛋,不聽教誨,並且總是屢教不改時,相信很多家長都特別的頭疼。就是因為孩子不聽話,過於調皮任性,有的家長甚至會動手打孩子。
  • 豪門媳婦郭晶晶談育兒心得:什麼是精英教育?這是聽過最好的答案
    從她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想像的豪門教育不是錦衣玉食,不是一擲千金。真正的精英教育,不是靠金錢堆砌的。★真正的精英教育應該是什麼樣的?01、高質量的陪伴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郭晶晶說:「照顧孩子這件事,不能假手於人,只有我能將最好的留給孩子。」
  • 「孩子不聽話,我不要了」:你還在用「拋棄式育兒」來教育孩子嗎?
    雖然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依然沒有動搖媽媽的決定,她只是冷冷地看著孩子,並沒有任何妥協的意思。孩子邊哭邊偷偷的看著媽媽,旁邊的圍觀者有人心疼孩子,讓媽媽安慰一下孩子,可是沒想到這反而讓媽媽的情緒瞬間失控:這麼不聽話的孩子,我不要了,說完轉身就走。
  • 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教育孩子最好的辦法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幾乎所有的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接觸最好最棒的教育,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在長大後出人頭地,可是你們知道吧,即便是在最好最棒的教育下也不可能保證你的孩子在以後能夠出人頭地,畢竟孩子們在優秀教育下受到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
  • 教育專家反對家長給孩子背書包,家長:那麼沉的書包你來背試試?
    所以我們經常能看到在各個學校的門口等待接孩子放學的家長們,一看到自己的孩子出來後,第一件事就是伸手接過了孩子的書包,生怕晚一秒都會累著孩子了。 近日,育兒節目《親愛的小課桌》裡面迎來了四位「老師」,他們負責接孩子們放學,其中陳宥維在接到了小朋友後,很貼心地幫他背起了書包。
  • 看到日本的教育,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家長們學習借鑑
    日本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共有以下7點1、學會自已背書包大家都知道日本孩子背書包的照片在網上非常火,其實這就是日本孩子真實的情況,東西是孩子自己整理收納的,家長並不會給予幫助,只是在旁邊看著孩子整理,皇室孩子不例外。
  • 《三十而已》透露的真相:孩子的教育歷程,就是家長的一場修行
    上周我又三刷了《三十而已》,這部劇的吸引我的並不是顧佳她們3個女人30歲的故事,而是顧佳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其實說起育兒這件事,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心得,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但是顧佳的教育方式確實有另一種意境,網友們對這種方式也是很贊同。
  • 從犯罪心理轉行育兒,被家長「奉若神明」的李玫瑾語錄,管用嗎?
    雖然說得頭頭是道,但家長要是真的實施起來,結果卻是治標不治本,這些方法對兒童的影響也被質疑。育兒本應是幫助孩子健康的成長,讓孩子成長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而李玫瑾教授的種種理論都在將孩子變為一個為家長所控制、利用的工具和附庸。這也是現在她的育兒方法最令人詬病的一點。
  • 「打罵」教育孩子,是家長最無能的教育方式,孩子犯錯後應這樣做
    雖然打罵教育對於父母來說省時省力,但是對於孩子的發展來說真的有好處嗎?育兒專家李玟瑾教授曾表示,打罵教育會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創傷,並導致孩子出現愛無能。並且總是打罵孩子,也能體現出家長的無能。案例:信奉打罵教育的家長,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孩子?
  • 你掉進孩子教育的坑沒?優秀家長注重孩子的習慣、品質、獨立教育
    ,孩子家庭教育的主體,我們怎麼教育孩子才能避免掉入育兒路上的「大坑」呢?雖然廣告只有短短的46秒,卻發人深省,觸動人心,很多人會禁不住的發問: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卻有這樣的舉措?這就是榜樣的力量,父母和孩子朝夕相處,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無形中孩子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影響著孩子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
  • 哈佛校長:最好的教育,是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家長都該看看
    對於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再也沒有比哈佛校長更有發言權的了。那麼什麼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呢?哈佛校長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有遠見的父母,都應該讓孩子掌握這3種能力。一、「見世界」的能力哈佛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說,一定要讓孩子每年去一個陌生的地方。
  • 李玫瑾:當孩子有「以下」行為,該打就得打,6歲後很難改正
    育兒事.無小事!事事需謹慎, 教育事無小事,事事皆育人! 育兒是一門「藝術」需要父母長期的學習,終身的修煉. 沒有什麼最好的教育, 只有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才是最好的教育!
  • 宋丹丹兩個孩子,巴圖從小學習成績差,繼女卻變成了她的驕傲
    01「孩子不上學之後才發現優點」,宋丹丹稱兒子從小學習成績就很差宋丹丹曾經帶著兒子去了《嚮往的生活》這個綜藝節目,讓大家看到了母子倆平時的相處方式大家發現宋丹丹雖然和兒子關係非常好,但也動不動就吐槽兒子,稱自己兒子並沒有什麼出息。宋丹丹稱每次給孩子開家長會,都沒有讓她笑過,在觀眾眼裡可能這都是一些玩笑話,但對於巴圖而言想必還是非常失落的。此刻的他也只能苦笑不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