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記者 宋宇晟)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

  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

  但他真的叫嬴政嗎?

《大秦賦》劇照。劇方供圖

  秦始皇叫什麼?

  在《大秦賦》的開頭,秦始皇自稱「嬴政」;而到了《國家寶藏》中,憤怒的燕太子丹稱秦始皇為「趙政」。

  一個人怎麼出了兩個名字?難不成秦始皇曾經化名?

  在史料典籍中,這位始皇帝的姓名還真就不止一個。

  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這裡用的是嬴政。司馬遷的《史記·秦始皇本紀》用詞則是:秦始皇「名為政,姓趙氏」。而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成稿的柳詒徵《中國文化史》裡,秦始皇則被稱為「秦政」。

  就這幾個名字來說,「嬴政」應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說法。

  這個說法很好理解。在大多數人印象中,秦王一家都姓嬴,秦始皇的名字又是政,他自然就應該叫嬴政。

  那麼,像趙政、秦政這樣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有什麼歷史依據呢?這不同的姓氏是否和歷史上秦始皇的生父爭議有關?

《大秦賦》中的呂不韋。劇方供圖

  周代的姓氏制度

  這還要從周代姓氏制度說起。

  首先要說明的是,當時人的姓與氏並不相同。宋人鄭樵認為,氏所以別貴賤,姓所以別婚姻。

  在周代,姓與氏都是貴族特有的。而日常生活中,姓的用處並不廣泛,大概只有貴族婦女用得到。

  至于姓的具體用法也有多種:有在「姓」前冠以「字」的情況,如孟姜,「孟」是字,「姜」是姓;也有在「姓」前冠以夫家國號或氏的情況,如欒祁;而女子死後則往往在「姓」前冠以諡號,像文姜中的「文」就是諡號。

  周代的男子不稱「姓」,他們的稱呼是「氏」+「名」,但某一國的國君是以國稱之。

  舉例來說,晉國國君雖然和周天子同為姬姓,但因為被分封至晉國,所以踐土盟書對晉文公重耳的記載是「晉重」。其中,晉是國名,「重」是其名重耳的省稱。

  因此,西周初年的周公旦雖然也姓姬,但當時的人不會把他叫做「姬旦」。所謂「姬旦」的說法顯然是後世所為。

  以此類推,秦國國君雖是嬴姓,但應稱秦某。所以,秦始皇稱「秦政」是合理的。

《大秦賦》中的秦始皇。劇方供圖

  三代之外的趙政

  這裡有個細節,按照周禮,王族公族等只包含各代國君的近親三代。

  以公族為例,公之子為公子,稱公子某;公子之子為公孫,稱公孫某。到這裡還都屬於公族。

  但如果你是公孫之子,就不再計入公族,而需要另立支族,就要取另外的「氏」。

  這種情況下,氏逐漸多了起來:有的公孫之子以公子(也就是他爺爺)的字為氏,像鄭公子發字子國,其子公孫僑字子產,子產之子以「國」為氏;有人則乾脆用世代相承的官職作氏;還有以世邑、居地等為氏。

  商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史記·商君列傳》載,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

  也就是說,商鞅本是衛國庶出的公子,因此商鞅也曾被叫做衛鞅。從他以公孫為氏來看,應還屬於衛國公族,其姓為姬。而後世之所以稱其為商鞅,則是因為他被秦孝公賜予商於十五邑。

  很明顯,在那個年代,同一個人的氏是可以不斷改換的。

  秦始皇也有類似的經歷。他出生在趙國時的身份是秦昭襄王的重孫、王子柱之孫、王孫異人之子。他恰好在三代之外,需要另立支族,取一個不同於國名的氏。

  至於為何以趙為氏,史家有多種說法。

  有人認為,按以居地為氏的原則,可稱趙政。所以,高誘在注《淮南子》時說,「始皇生於趙,故曰趙政。」還有說法認為,秦之嬴姓先祖有一支曾因分封在趙城而稱趙氏。趙政之「趙」來源於此,是溯及先祖。

  但不管怎麼說,以趙為氏都和秦始皇的生父是誰沒有太大關係。

資料圖:2019年,「平天下—秦的統一」展覽中的文物。

中新社

記者 張遠 攝

  秦始皇的N個名字

  如此看來,趙政是秦始皇在趙國且秦昭襄王在世時的叫法。

  而當秦昭襄王去世後,王子柱成為秦王,是為秦孝文王,趙政的稱呼就已不符合身份了。

  作為秦孝文王的王孫,他已在三代之內,當稱「王孫政」。

  秦孝文王只當了三天秦王就去世了。此時已改名子楚的王子異人即位,是為秦莊襄王。「王孫政」的稱呼再次改變,成為「王子政」。

  而秦莊襄王子楚去世後,「王子政」又成了「秦王政」。按照國君以國稱之的規則,也可稱「秦政」。

  這就是秦始皇名字的變化。但其實,如果以戰國末期的視角來看,恰恰最為今人熟知的「嬴政」二字,不會作為秦始皇的稱呼。

  秦始皇所處的時代,已出現姓氏合流的現象。到西漢時,姓氏之別已漸漸消失。

  《隋書·經籍志二》載,秦兼天下,剗除舊跡,公侯子孫,失其本系。

  可見,秦滅六國後,原先與宗法制綁定的姓氏制度退出歷史舞臺。在後世史家看來,「嬴政」這一說法恰是舊姓氏制度殘留下來的尾巴。(完)

  參考資料:

  《史記》《日知錄》《中國姓氏制度的沿革》《生死秦始皇》《考古發現與古代姓氏制度》《秦始皇以趙為姓》《春秋戰國時代的姓氏制度》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當真叫嬴政嗎?那趙政是誰?_新聞中心_中國網
    最近,不論在電視劇《大秦賦》還是在綜藝節目《國家寶藏》中,秦始皇都成了熱議的話題。說到秦始皇,你可能會脫口而出兩個字:嬴政。但他真的叫嬴政嗎?劇方供圖秦始皇叫什麼?在《大秦賦》的開頭,秦始皇自稱「嬴政」;而到了《國家寶藏》中,憤怒的燕太子丹稱秦始皇為「趙政」。一個人怎麼出了兩個名字?難不成秦始皇曾經化名?在史料典籍中,這位始皇帝的姓名還真就不止一個。西漢揚雄在《法言》中說,「嬴政二十六載,天下擅秦」。這裡用的是嬴政。
  • 大秦賦中嬴政稱呼有誤,秦始皇應該叫什麼?
    目前,大秦賦正在熱播,在劇中秦始皇叫做嬴政,這種稱呼受到過一定質疑,有人說秦始皇應該叫趙政,甚至有人稱他為呂政,那麼秦始皇究竟叫什麼呢?接下來宿管阿姨來為大家解開秦始皇姓氏之謎。01嬴政之說首先來說說嬴政這個稱呼,西漢末年的揚雄所著的《揚子法言》中,第一次將秦始皇稱呼為嬴政(或問:嬴政二十六載
  • 秦始皇應叫趙政而非嬴政?呂不韋竟用了這些手段讓他坐上秦王!
    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中國第一個皇帝,可以說是秦始皇鑄就了千秋功業,是最著名的一個皇帝,現在的熱播劇《大秦賦》中稱他為嬴政,這個說法不準確,秦始皇是嬴姓趙氏,按照先秦的姓氏制度,女子以姓為姓,男子以氏為姓,所以秦始皇你不能稱他為嬴政,而應當稱她為趙政。
  •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叫扶蘇和胡亥? 秦始皇的祖上,是三皇五帝中的帝顓頊的孫女吞了玄鳥蛋生的(扯蛋),屬於無父之人(其實很可能是母系社會遺風),所以開始是沒有姓的,就叫大費。後來因為和大禹一起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因此改名柏翳,舜賜他姓「嬴」。
  • 秦始皇叫嬴政,為何他的兒子叫做扶蘇和胡亥?原因很簡單
    秦始皇是歷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在39歲的時候一統六國,建立了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縱觀秦始皇的功績,是非常多的,到了上千年之後的明朝時期,這個朝代的思想家李贄將秦始皇譽為「千古一帝」。有人問,為什麼秦始皇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嬴政姓嬴而兒子卻是「扶」「胡」兩種呢?
  • 大秦賦:秦始皇趙政如何通過鐵腕手段,剷除嫪毐,歷經艱辛親政的
    13歲的秦王趙政登上了秦王的寶座。13歲的趙政做了秦王以後,他因為年齡小並不能夠扶正,這個時候就把全部的權力交給誰呢?他的母親趙姬和相國呂不韋,由他們兩個來主持朝政,主要的工作是由呂不韋來處理,大事是由趙姬來拍板,因為需要等趙正長大,舉行加冠以後他才能夠親政。
  • 秦始皇名叫嬴政,而他的兒子卻叫扶蘇和胡亥?這是什麼原因
    中國文化可以說有幾千年沒變過,而且在發展過程中也產生了許多歷史故事,但是姓氏也是最早存在的,一般小孩出生時基本都是隨父姓,這樣的傳統也有幾千年沒變過,雖然秦始皇不一樣,因為他姓贏,而秦始皇的兒子叫扶蘇跟胡亥,這就讓人疑惑,到底是為什麼?
  • 秦始皇的出生地是趙國邯鄲,那秦始皇的祖籍又是哪裡呢?
    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是陝西?是山西?是河南?是山東?還是甘肅呢?河南為什麼還有他的兩個祖籍?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值得我們來探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被尊為祖龍。祖龍者,龍之祖也。他姓嬴氏趙名政,故有嬴政、趙政之稱。趙政出生於趙國的邯鄲,即邯鄲是秦始皇的出生地,那麼秦始皇的祖籍在哪裡呢?
  • 《大秦賦》:嬴政還是趙政……先秦姓氏藏著啥?
    今天就來說說,先秦姓氏那點事兒。首先,我們現代一說起姓氏,就寫王、李、張……在先秦,姓和氏是不一樣的。有啥不一樣?先記住一個口訣:「姓別婚姻,氏別貴賤。秦始皇嬴姓,但不能叫他嬴政。嬴姓,「女」字旁。明顯是姓。男人有姓但不能加名字前,女子才有名字前冠姓。那為何文獻都這般記載?
  • 秦始皇,究竟做錯了什麼?
    鮑魚能掩蓋屍臭嗎?誰能想到,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屍身,竟要與鮑魚為伍。秦直道平坦寬闊,而大隊伍卻繞遠道,遲遲不進鹹陽。直到扶蘇就死的消息傳來,人馬已在外徘徊了一個多月。胡亥得到確切消息後,立刻被擁立為新主,遵制稱為秦二世。秦二世號令隊伍日夜兼程返回都城——此時他死去的父親已經面目全非。終於,始皇帝在死後兩個月,入土葬於驪山的陵寢之中。
  • 秦始皇本名不叫嬴政,原來我們錯喊了2000多年!
    最為人們熟知的當屬秦始皇陵的內部構造是否如《史記》所言有江河湖海及璀璨星辰,歷史上無數人對這位「千古一帝」的陵寢念念不忘,但無論是率天下義士的項羽還是舉兵十萬的黃巢,最終都因為沒有找到入口而悻悻作罷。當然,秦始皇的謎團除了陵墓以外,其生父也是眾說紛紜。然而,謎團也許只有以後時空穿越後親自查驗方能一窺究竟。而今天要說並不是謎團,但很多人卻錯了數千年,那就是秦始皇的名字。
  • 央視邀請富大龍演繹秦始皇嬴政,這是在打誰的臉?
    央視邀請富大龍演繹秦始皇嬴政,這是在打誰的臉? 央視邀請富大龍演繹秦始皇嬴政,這是在打誰的臉? 央視邀請富大龍演繹秦始皇嬴政,這是在打誰的臉?
  • 秦始皇還有後人存世嗎?專家:若遇到4個姓,那或許是始皇后代
    秦始皇作為質子出身在趙國,又名趙政。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後來趙政父親秦子楚在呂不韋的幫助下回到趙國並被安國君封為太子,8歲的嬴政才得已回國,並且改為嬴政。公元前237年,嬴政十三歲,因他父親公子異人去世,他被立為秦王。由於他年紀尚小,秦國朝政被呂不韋和其他權臣把持。公元前239年,嬴政二十一歲時,按照秦朝禮法,他必須親政。
  • 歷史未解之謎:嬴政到底姓什麼?姓嬴還是趙?亦或者秦?
    隨著歷史熱播劇《大秦賦》的完結,越來越多的網友一直在網上爭論著一個共同的問題,即一統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的秦始皇到底叫什麼?應該叫嬴政,還是趙政,亦或者是秦政?然而不管是上面哪一種,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名未錯,區別只在姓氏上面。造成這種認知差別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先秦時期姓和氏規定不同,文化差異頗大。
  • 本為生死之交,卻反戈相向,高漸離和秦始皇之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叫高漸離,比較擅長擊築,有人稱我為擊築名家或音樂家;我刺殺過秦始皇,有人說我是最具俠義的刺客。當時一起在趙國做人質的還有秦國的趙政(又叫嬴政)。我們三人迅速成為了好朋友,特別我和趙政,稱為生死之交都不為過。因為有一次趙政在病重的時候,是我的母親用乳汁餵養他,他才得以活下來。而平時我總喜歡擺弄樂器,趙政很喜歡這些聲音,漸漸地克服了對死亡的恐懼,我們的友誼逐漸超越了生死。
  • 秦三世子嬰到底是誰?他和秦始皇是什麼關係?
    但是歷史一直有一個疑惑,那就是這個除掉趙高,最後投降被項羽所殺的秦國最後一任國君子嬰究竟是誰?在秦始皇的族譜裡他究竟排什麼位置?我們能用來分析的史料,主要的就是《史記》了。根據《史記》的記載,子嬰很可能是秦始皇的孫子了,但也有可能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或者是秦始皇的侄子。
  • 大秦賦:嬴政的子孫為何都死絕了?現在還有姓嬴的人嗎?
    正在熱播的《大秦賦》,相信很多朋友都在追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電視劇的終結篇,《大秦賦》講述了秦始皇嬴政統一天下的過程,原來,嬴政滅六國是這麼不容易,他每滅一國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集合了秦人的智慧和勇氣,稱嬴政是千古一帝也是實至名歸。
  • 秦始皇有三個名字,一個跟父親姓,一個跟母親姓,一個跟呂不韋姓
    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不論是普通百姓還是精英人傑,甚至在古代也是如此,比如眾所周知的秦始皇,他一生中就有過三個名字,或者是歷史對他的三種稱呼。第一種稱呼「嬴政」嬴政是秦始皇的本名,也是世人對他正式的稱呼,可是在東漢之前的史書中,從不用「嬴政」來稱呼秦始皇,要麼是秦王政,要麼是公子政,或者是其他的,這是為什麼呢?
  • 關於秦始皇的影視劇你看過幾部?嬴政扮演者,誰更有「千古一帝」的...
    秦始皇,作為一個頗受爭議的帝王,不可否認的是他的政績和對中國的大統一做出的貢獻。秦始皇嬴政作為題材拍了不少影視劇,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秦始皇的扮演者,誰是你心目中的「千古一帝」呢?
  • 秦始皇為何容不下生母趙姬?
    於是,子楚和趙姬就生了一個兒子,他就是後來的秦始皇。秦始皇帝者,秦莊襄王子也。莊襄王為秦質子於趙,見呂不韋姬,悅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鄲。及生,名為政,姓趙氏。司馬遷說這個孩子生於邯鄲,取名為政,姓趙氏。所以,許多史學家就叫他趙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