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西)中關係的歷史背景之菲中交往歷史中的趣事

2020-12-18 美加地產

導語:

菲律賓是「亞洲近代第一個共和國」,這個群島國家海岸線離中國島嶼最近距離尚不足200公裡,其9,500萬人口中,至少有1,500萬人帶有華裔血統,佔1/6,是東南亞華裔血統人口比例較高的國家之一。至今仍具有鮮明華人特徵、保持華人語言、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且自認為是華裔的菲律賓人,也有100萬以上,這一切都表明,菲律賓和中國之間存在著很深的歷史淵源。

一、 中國歷史上最早到達菲律賓的國家力量是東吳

菲律賓在漫長歷史時期內,其境內7,000多個島嶼上雖有人居住,但並未形成國家形態,而最早到達菲律賓群島的國家力量,是中國三國時期的東吳。公元226年(吳孫權黃武五年),東吳官員宣化從事朱應、中郎康泰浮海巡撫東南亞,前後歷時數十年,抵達過越南、柬埔寨和南洋群島等地,也曾到過今天菲律賓境內的臣延、耽蘭和杜薄等地。由於康泰回國後著有《吳時外國記》(俗稱「扶南傳」,扶南即柬埔寨),這本書雖然早已亡佚,但裴松之注 《三國志》時有所引述,《晉書》中也有提及。此次「出訪」的目標是扶南,菲律賓各地僅是順風路過,因此中國此時對菲律賓,也只能說是「到此一遊」,去過而已。

二、 菲律賓第一個國家的第二代東王葬在中國山東

蘇祿國東王墓,坐落在山東省德州市城區北部的北營村,安葬著蘇祿國的一位國王和他的王妃及兩位王子,是中國境內僅有的兩座外國君主陵墓之一(另一座是位於南京的渤泥國王墓),也是我國唯一的駐有外國王室後裔守陵村落的異邦王陵。

蘇祿國是菲律賓歷史上第一個國家,位於今天菲律賓的蘇祿群島,中世紀時被西方稱為香料群島,還以盛產珍珠聞名。在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前,該國是當地社會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

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蘇祿國是中國通往「東洋」和「南洋」的交通樞紐,更是中國海上貿易的重要節點。在明代已有一支擁有眾多船隻的中國商船隊,經常去往蘇祿等地。從中國運往蘇祿的有絲綢、瓷器、鐵器之類,從蘇祿運回中國的有香料、珍珠、藥材等。

公元1405年,鄭和下西洋開始。其間,鄭和曾三次遣使訪問菲律賓群島諸國。史料記載,鄭和親自與蘇祿東王會面,兩人一見如故。蘇祿東王對國力強大的明王朝十分傾慕,於是決定帶領蘇祿另兩個國王一同前往中國朝貢。據相關專家考證,1417年鄭和親自訪問蘇祿,就在同一年,蘇祿三王訪問明王朝,這實際上是對鄭和訪問蘇祿的回訪。

雖然蘇祿群島直線距離與中國福建不過數千海裡,但為了趕上太平洋夏季西南季風的航海便利,蘇祿國王的帆船必須向西,途經爪哇、蘇門答臘、馬六甲,再從越南折返至廣州,最後到達泉州港,這條俗稱的「東洋航線」長達上萬海裡,路途艱險。

1417年,蘇祿東國首領巴都葛·叭答剌、西國首領馬哈剌叱葛剌麻丁、峒國首領叭都葛巴剌卜三人,率領眷屬陪臣組成龐大的友好使團,歷經三個多月航程,於七月到達泉州,稍作休整後,一路北上經過京杭大運河,八月才到達北京。這是明代中國政府接待的陣容最為壯觀的外國使團之一。

不幸的是,歸國途中,蘇祿東王在德州病逝,並以王禮葬於此。雖然此後經歷朝代更迭,但中國政府對蘇祿王墓地祭奠從未中止。

如今,「蘇祿國恭定王」的陵墓仍矗立在山東德州市北的長莊鄉北營村,東王后裔如今繁衍為安、溫兩姓(分別為二王子安都祿、三子溫哈剌之後),已傳承至第21代,被劃為回族(因蘇祿人篤信伊斯蘭教),大部分聚居於北營村,世代守墓,一部分則散居江蘇、河北、天津等地,已很難看出他們與普通中國東部回族的區別了。

三、 呂宋島的最高行政長官竟然是位華人

唐、宋、元三代,中國官方對菲律賓群島的興趣似乎並不大,一直到明初這種局面才開始改變。1405(明成祖永樂三)年,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前往渤泥途中經停呂宋,在當地見到許多福建僑商,並應僑商請求,任命福建晉江籍華僑商人許柴佬為呂宋總督,此後直到1424年,呂宋島的最高行政長官都是這位華僑商人。 從理論上講,這17年是菲律賓和中國關係最直接、最密切的時期,因為此時呂宋最高行政長官是中國人,最高行政機構法理上直屬中國明朝中央政府。但實際情況卻遠沒這麼誇張:鄭和許下的不過是「紙上富貴」,既沒有給兵,也沒有派員,而許「總督」所能依靠的,不過是聽命於己的一些商人、同鄉和夥計,所能控制的不過是商埠周圍一小塊地盤,廣大島嶼上絕大多數土地、人口他們既不能統治、管理,也無法徵收賦稅,甚至彼此間都未必知道對方的存在。1424年明成祖去世,明朝對外政策發生劇變,耗資巨大的「下西洋」因內部激烈爭議暫停。

四、 蘇祿蘇丹國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被乾隆拒絕

1644年清朝取代明朝統治中國,此時的蘇祿蘇丹國已經是江河日下。1521年,麥哲倫探險隊於地理大發現首次環球航海時抵達菲律賓群島。於是四十多年以後西班牙人佔領了菲律賓,菲律賓之名,就是由當代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而來。

1726年,蘇祿蘇丹遣使「朝貢」,重建了和中國的「藩屬」關係,1753(乾隆十八)年,蘇祿「老蘇丹」上《請奉納版圖表文》,請求將本國土地、丁戶編入中國版圖,這是因為蘇祿被西班牙百般欺凌,強弱不敵,希望依託中國,尋求庇護。

可是此時的乾隆皇帝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對海岸線以外並無興趣,甚至認為華僑都是「漢奸」,死不足惜,殖民者殺死華僑對中國有利,在這種思維定勢下,他顯然不會對純屬「外人」的蘇祿請求有絲毫積極回應。蘇祿希望成為「中國固有領土」的請求最終被婉言謝絕,但雙方的「藩屬」關係依舊維持。

1851(清鹹豐元)年,西班牙人佔領蘇祿古都和樂,蘇祿和中國間的航路就此被切斷,這一年也是中國太平天國金田起義的年份,此後中國自顧不暇。所謂「藩屬」關係,也只剩下民國時清朝遺老所編「清史稿」中雲山霧罩的幾筆了。

五、「第一號」民族英雄菲律賓國父黎剎是華人後裔

黎剎是菲律賓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由於他在菲律賓民族獨立解放運動中的卓越貢獻,被尊稱為「菲律賓國父」,每年的12月30日是菲律賓的法定假日「黎剎日」,訪問菲律賓的外國領導人也大多會到黎剎紀念園獻花。黎剎雖然出生在菲律賓,但其祖籍在福建晉江羅山鎮。

執政長達21年的馬科斯總統,也稱自己爺爺是來自福建。阿基諾夫人當總統,1988年訪問中國時,還專門到福建尋根祭祖。自然她的兒子後來當總統的阿基諾三世,身上也有華人的血脈。

菲律賓現任總統杜特爾特,多次聲稱其外公是華人,自己身上流著中國人的血,並說「我甚至希望退休後能夠到中國居住,就像我祖父曾經打算過的那樣。」

菲律賓最富有的人前十名全部有七位都是華人,2%的華人掌握著菲律賓80%的財富。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華人是推動菲律賓歷史、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下周我們將為您帶來菲言非語第三篇:菲(西)中關係的歷史背景之西屬菲律賓殖民政權的建立

相關焦點

  • 黃溪連大使:期待菲華僑華人凝心聚力譜寫中菲合力抗疫新篇章
    黃大使向各位僑領致以親切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通報了中菲關係最新進展,並介紹了中國國內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等情況。黃大使表示,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1周年,又是中菲建交45周年,按慣例原本計劃舉辦一系列慶祝活動,但由於菲國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中國駐菲大使館遵照菲政府防疫規定,通過舉辦線上國慶招待會等新的方式與大家相聚,共同慶祝祖國生日和建交45周年。
  • 王毅:南海問題是中菲之間繞不開的議題,但絕不是解不開的死結
    談及此次訪菲,他表示,此次訪菲是又一次交心之旅和合作之旅。南海問題是中菲之間繞不開的議題,但絕不是解不開的死結。菲律賓是此次王毅周邊之行的收官之站,對於當前及今後一段時期中菲關係的發展,王毅認為,首先是牢記中菲友好的初心。中菲兩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雙邊關係曾歷經風雨,但友好合作是唯一正確選擇。
  • 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
    白皮書2萬餘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菲律賓一再採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等五部分。  白皮書說,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
  • 杜:菲中關係事關百年大計【語音摘要】
    周四晚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杜特爾特表示,菲中關係是百年大計,在香港問題上,菲律賓完全尊重中國的法律以及依法維護法治的權利。中方表示,在人權問題上,中方將繼續堅定支持菲方維護國家主權、抵禦外部幹預的努力。在南海問題上,中菲一直就相關問題保持有效溝通,聯合開發海洋資源,推動達成南海行為準則。
  • 新聞分析:中菲南海爭議的真相是什麼?
    中國13日發表了《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還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事實真相,重申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和政策,溯本清源,以正視聽。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 施乃康:菲中關係和則利、鬥則傷、信則達
    新華社北京6月14日電專訪:菲中關係和則利、鬥則傷、信則達——訪菲律賓僑領、亞太經濟與文化交流協會主席施乃康新華社記者凌朔 孫晶菲律賓僑領、亞太經濟與文化交流協會主席施乃康見證過中菲關係史上不少譜寫友誼的節點性事件
  • 華人世界:中國駐菲使館和菲中了解協會將舉行首屆「中菲-馬尼拉論壇」等
    菲律賓中國了解協會(APCU)訊:  2021年1月16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同菲中了解協會名譽主席, 菲前總統阿羅約以視頻聯機方式出席中國大使館和菲中了解協會共同舉行的「中國-菲律賓馬尼拉論壇」啟動儀式和「中菲相知獎」設立儀式。
  • ...中菲早已就妥善處理仲裁案問題達成共識,這是兩國關係轉圜的基礎
    鳳凰衛視記者:第一,歐盟成員國外長今天將開會討論香港國安法對中歐關係的影響。歐盟認為香港國安法實施會對中歐關係帶來長期負面影響,有人建議禁止向香港出口防暴器材。中方對此有何回應?第二,7月12日是南海仲裁案裁決4周年,菲方發表聲明稱裁決最終解決了南海的歷史和海洋權益問題,菲方立場較之前有所變化,中方對此如何看待?未來會如何應對?
  • 菲律賓中國了解協會舉辦「中國發展與中菲關係」線上論壇
    人民網曼谷9月25日電(記者趙益普)9月25日,菲律賓中國了解協會(簡稱「菲中了解協會」)舉辦了「中國發展與中菲關係」線上論壇。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菲律賓貿工部長洛佩茲以及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出席論壇並致辭,菲中了解協會主席蘭比諾等240多人出席論壇。 阿羅約表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特稿】二戰前的菲日關係
    二戰前的菲日關係作者:安貝特.奧甘布( Ambeth R.Ocampo)(譯自菲詢問者日報)日皇和皇后的國事訪問,讓我們能重新審視菲律賓和日本之間的漫長而複雜的關係。這種關係在恐怖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破壞。這兩個國家的歷史和文化關係,其實比1956年7月23日建立外交關係更為早遠。讓很多菲律賓人感到驚訝的是,本國夏季最受歡迎的「哈羅哈羅」(halo-halo)水果刨冰,其實源自日本刨冰kakigori。
  • 杜特爾特力挺中菲關係:我們是朋友 不可能開戰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馬尼拉公報)當地時間周二(2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再次站出來力挺中菲關係,稱中國是菲律賓的朋友。他還強調,自己不可能去和中國開戰。據《馬尼拉公報》報導,自從杜特爾特擔任菲律賓總統以來,選擇了跟中國建立更緊密的關係。不過有部分分析人士擔憂這可能會損害菲律賓與美國之間的「長期聯盟」關係。針對這種疑慮,杜特爾特2日在馬拉邦(Malabon)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公開力挺中菲關係,他感謝了中國對菲律賓的慷慨,稱中國對菲律賓提供援助而沒有要求任何回報。
  • 王毅:中菲關係實現轉圜
    中菲關係實現轉圜,南海問題重回對話協商解決的正確軌道。加強同周邊重要鄰國的交往與合作,盡力維護周邊環境及地區局勢的穩定。  ——保持主要國家關係的穩定。在美國大選年確保中美關係繼續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穩定前行。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邁向更高水平。奏響對歐外交「中東歐協奏曲」。堅定金磚成員國合作信心。  ——拓展發展中國家朋友圈。
  • 兩「禁」一「拒」,美菲關係緣何急轉直下?
    02打拉結合,依然難免美菲關係陷困境《菲律賓星報》援引菲總統發言人帕內洛的話報導稱,因推動在美國政府預算案中加入幹涉菲國內有關司法案件的條款,菲律賓方面禁止美國參議員迪克•德賓及派屈克•萊希入境菲律賓。菲方禁止美國議員入境,與美國國會幹涉菲內政有關。
  • 專訪|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45年來中菲關係不斷走深走實
    (東博社記者/許俊豪)5月21日,在中菲建交45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在馬尼拉接受了東博社視頻專訪,就中菲建交45年雙邊關係發展、中菲合作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東博會對中菲關係的促進等方面回答了記者提問。
  • 百工坊受邀參加中菲國際經貿文化交流論壇
    陝西省商務廳、文旅廳、貿促會、各地市外辦、友協、專家學者及以百工坊為代表的中菲優秀企業出席會議,共同慶祝並見證這一盛舉。當日,菲律賓駐華大使何塞·聖地牙哥·羅馬納閣下向為以百工坊為代表的多家優秀中國企業頒發感謝狀,百工坊總經理臧微女士接收大使頒發的珍貴感謝狀。
  • 菲律賓計劃將中菲南海對峙事件訴諸國際法庭
    環球網記者譚利婭報導,目前中菲黃巖島對峙已經超過7天,而菲律賓不僅沒有採取讓局勢緩和的動作,反而計劃升級對抗。菲律賓外交部長德爾•羅薩裡奧4月17日宣稱,菲政府將尋求通過「國際仲裁」的方式,解決中菲在黃巖島的對峙一事。據菲律賓ABS-CBN新聞網17日報導,羅薩裡奧17日發表聲明稱,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比菲律賓擁有更多的艦船和戰機」。
  • 菲總統:不會參加美軍在南海、臺灣海峽的軍演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 資料圖「菲律賓不會參加美國11月在南海的軍演」,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羅克9日在記者會上表示,菲總統杜特爾特已向中方保證,菲不會參加美國海軍計劃11月在南海、臺灣海峽舉行的軍演據菲媒報導,菲律賓方面期待中國領導人11月訪菲。據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消息,10月8日,杜特爾特在總統府會見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趙鑑華,就中菲關係發展等充分交換意見。杜特爾特表示,菲律賓人民及他本人熱切期待習近平主席對菲進行首次國事訪問,相信此訪將成為菲中關係史上的裡程碑。
  •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論中國發展的新藍圖與中菲合作的新機遇
    今年是中菲建交45周年。45年來,兩國政治互信持續深化,務實合作碩果纍纍,人文交流蓬勃發展。面對新冠疫情的共同挑戰,兩國政府與人民守望相助、同舟共濟,構建了更加緊密的夥伴關係,為國際抗疫合作樹立了典範。面對疫情後經濟社會「新常態」,中方歡迎菲方搭乘中國發展快車,利用市場、開放、創新機遇實現共同發展。一是中國龐大的市場機遇。
  • 中菲師生「隔空對話」抗疫情,看51Talk好菲教如何俘獲人心
    近日,網絡上51Talk菲教和學員疫情下「隔空對話」的兩段視頻走紅,視頻中一方是疫情下的菲教老師們合唱麥可·傑克遜的《Heal the World》呼喚美好世界回歸,另一方是51Talk可愛樂觀的學員們,真誠地為最愛的菲教送上關心和祝福。
  • 中緬建交70周年、中泰中菲建交45周年紀念活動在南寧舉行
    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東博會)27日在南寧開幕,中緬建交70周年紀念活動暨2020中緬經貿合作論壇、中泰建交45周年紀念活動暨2020中泰經貿合作論壇、中菲建交45周年紀念暨2020中菲經貿合作論壇,作為東博會系列重要活動,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同期在南寧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