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發布會上介紹相關情況。新華社發
浙江在線7月14日訊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發表《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
白皮書2萬餘字,除引言外,共包括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由來、中菲已就解決南海有關爭議達成共識、菲律賓一再採取導致爭議複雜化的行動、中國處理南海問題的政策等五部分。
白皮書說,中國人民在南海的活動已有2000多年歷史。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和在南海的相關權益,是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確立的,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承認,具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白皮書指出,中菲南海有關爭議的核心是菲律賓非法侵佔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而產生的領土問題。從歷史和國際法看,菲律賓對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領土主張毫無根據。此外,國際海洋法制度的發展導致中菲出現海洋劃界爭議。中菲兩國曾就妥善處理海上爭議進行多次磋商,就通過談判協商解決有關爭議達成共識,並在雙邊文件中多次予以確認。
白皮書說,菲律賓時任政府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違反中菲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的協議,侵犯中國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濫用《公約》爭端解決程序。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自始無管轄權,所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不承認該裁決,反對且不接受任何以仲裁裁決為基礎的主張和行動。
白皮書強調,中國一貫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堅定維護和促進國際法治,尊重和踐行國際法,在堅定維護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同時,堅持通過談判協商解決爭議,堅持通過規則機制管控分歧,堅持通過互利合作實現共贏,致力於把南海建設成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和合作之海。白皮書表示,中國堅持與地區國家共同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堅定維護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積極倡導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的努力,在維護南海和平穩定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
白皮書新聞發布會上,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表示:
所謂南海仲裁案:一個臭名昭著的案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3日舉行《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國與菲律賓在南海的有關爭議》白皮書新聞發布會,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系統介紹了白皮書主要內容,並就仲裁庭管轄權、裁決約束力及其對中菲、中國—東協關係影響等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劉振民表示,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仲裁不是一起單純法律案件,而是政治操作的結果。由5個人組成的仲裁庭不是國際法庭,不是聯合國框架下的國際法院,不是國際海洋法法庭,也不是常設仲裁法院,只不過是個利用常設仲裁法院相關服務的臨時拼湊的班子,其組成有明顯問題,不具有代表性,更沒有權威性,毫無公信力,根本代表不了國際法,所作裁決當然是非法、無效的。中方已表明不接受、不承認仲裁的立場。菲律賓和仲裁庭強行推進仲裁程序違背《公約》,不僅侵害中國的主權和海洋權益,也損害《公約》的完整性和權威性,與定紛止爭這一國際法宗旨背道而馳。該仲裁案將成為國際法歷史上一個臭名昭著的案例。
劉振民指出,中方歡迎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和菲新政府有關妥善處理中菲分歧、推動中菲關係改善的積極表態,期待菲新一屆領導人和新政府展現政治智慧,從中菲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出發,為中菲關係未來和兩國人民福祉做出正確選擇。劉振民強調,南海問題不是中國和東協之間的問題,希望有關東協國家與中方相向而行,通過談判協商解決南海爭議,通過制定規則管控南海分歧,通過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
極個別國家濫用國際法,目的不可告人
1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我們注意到,昨天南海仲裁庭公布仲裁結果後,一些國家公開表態,認為這個仲裁結果有法律約束力,中國應該執行,否則就是違反了國際法。中方同意這個說法嗎?
陸慷說,昨天,應菲律賓前政府請求單方面建立的所謂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公布所謂仲裁結果後,一些國家公開發表了看法。我們對那些贊同中國立場和主張的國家表示感謝。當然,我們也注意到,有那麼三四個國家不顧國際社會大多數成員的公正立場,還在主張這個所謂仲裁結果有「法律約束力」,還在執著地宣稱這個所謂仲裁結果「符合國際法」。
針對上述這三四個國家的表態,陸慷說:
一、我們注意到,自從中方提醒「七八個國家代表不了國際社會」後,上述這幾個國家在他們的表態中沒再以「國際社會」自居。這很好。
二、但我們注意到,這幾個國家面對國際社會多數成員從各種角度支持中方立場的事實,仍然自說自話地認為這個非法的仲裁庭的結論有「法律約束力」。這就不應該了。
三、中方是堅持維護國際法尊嚴和嚴肅性的,我們不會同意非法的仲裁庭的非法結論「有法律約束力」這種奇談怪論。
陸慷說,中方多次指出,菲律賓前政府所提仲裁事項,涉及領土主權爭議的,不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管轄。這是公約的明文規定。上述幾個國家如果誠實對待國際法,就應該正視《公約》的原義。
他說,中方多次指出,菲律賓前政府所提仲裁事項,涉及海洋權益劃分的,中國政府已根據《公約》第298條,作出了排除管轄的保留聲明。他強調,作出這樣排除管轄聲明的,不是只有中國一家,而是有幾十個國家。比如,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中,除了一個國家到現在也沒有加入《公約》,剩下的4個全都作出了排除管轄聲明;再比如,曾在南海問題上非議中國的七國集團成員中,除了一個國家到現在也沒有加入《公約》,剩下的6個成員中,4個根據第298條作了保留。所有這些保留,是構成《公約》完整性的組成部分。有關國家如果誠實對待國際法,就應該先回答好「這些保留是否有效」這個問題。
「我們是在真誠地講道理。我們希望上述三四個國家如果是誠實地對待國際法,也能夠把以上道理說清楚。我們希望他們能夠同中方、同國際社會多數成員一樣,嚴肅地對待國際法,而不是拿國際法當兒戲,更不能通過歪曲國際法、選擇性地濫用國際法為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服務。」陸慷說。
據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