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沒有依據

2021-01-17 北京周報

借《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否定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沒有依據

張海文 • 2011-06-24 • 來源:北京周報 2011年第23期 6月9日出版

 

近一兩年來,在國際學術界和媒體有關南海爭議的論述中,既有大量支持中國南海權利主張的觀點,也有一些質疑聲音,認為中國在南海的主張不符合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簡稱《公約》)。筆者認為,無論從歷史事實、法理依據還是基本常識看,這種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中國在南海的權利主張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堅實的法理基礎,得到其他國家承認或默認,完全具有國際法效力。

一、從歷史事實看,自古以來,中國通過最先發現、利用和實施管轄等歷史過程,對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這一權利主張是基於大量的有效管轄的歷史事實,完全符合國際法,包括時際法規則。有大量的古籍記載了中國人最早發現南海諸島、最早在南海從事漁業等生產活動,以及中國曆朝歷代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周邊海域實施了有效管轄等歷史事實。

在近、現代,中國政府多次派遣軍政官員前往南海諸島視察,樹立主權碑,升旗鳴炮;在官方出版的地圖上將南海諸島劃歸中國版圖;批准商人、漁民開發和經營南海諸島;對外國侵犯中國南海諸島及其海域的行為進行外交交涉,行使主權;設立行政機構等實施有效的管理。在南海周邊國家中,僅有中國對南海諸島實施了如此連續、細緻和有效的管轄。

中國歷代政府對南海諸島的管轄是延續不斷且不斷加強的。以地名管理為例,中國歷代政府曾多次統計和公布南海諸島的名稱,僅從清末至今,中國政府已於1909年、1935年、1947年和1983年四次對南海諸島地名進行命名、核定和正式公布,系統地對南海諸島實行具有主權管轄意義的地名命名事宜。

再以南海斷續線為例,歷史文獻清楚地記載,南海斷續線至遲於1914年就出現在中國民間一些私人出版的地圖上。國民政府於1947年對南海斷續線予以官方確認,於1948年2月公開出版的《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及附圖《南海諸島位置圖》上,標註有南海斷續線。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基本沿用了斷續線的標繪,後將調整確定的9段斷續線於1962年在官方地圖上公布並沿用至今,故又被稱為「九段線」或「U型線」等。對此,南海周邊國家和其他有關國家是承認或默認的,一些國家的地圖上也標繪著此線。

可見,南海斷續線的誕生遠遠早於1982年通過、1994年生效的《公約》,它絕不是中國政府在《公約》產生後才提出的新主張或新要求。南海斷續線作為一個客觀事實存在於世已近100年,官方公布的時間至今已達63年之久,早於《公約》生效時間46年。現在有人聲稱中國南海斷續線不符合《公約》的規定,那麼,按照這個觀點,豈不是要求中國人在一個世紀之前、中國政府在距今63年之前就應該預測到將會誕生一部《公約》、並且還得能預計出其內容嗎?

二、從法理角度看,那些認為「《公約》是解決南海爭議唯一的國際法依據」或「解決南海爭議只能依據《公約》」的觀點,如果不是有意的誤導誤讀,至少也存在片面解讀之處。

首先,《公約》僅可以解決國家之間的海洋爭端問題,不能被用來解決島嶼領土主權之爭端。這是由《公約》的立法宗旨和具體內容所決定的。《公約》明確指出其宗旨是「在妥為顧及所有國家主權的情形下,為海洋建立一種法律秩序,以便利國際交通和促進海洋的和平用途,海洋資源的公平而有效的利用,海洋生物資源的養護及研究、保護和保全海洋環境。」海洋法的基本常識是,《公約》不能作為解決島嶼主權爭端的法律依據。

其次,《公約》不能代替國際法。這是因為國際海洋法只是國際法中的一個部門法。《公約》雖然是國際海洋法的一部重要的成文法,甚至可以說是國際海洋法規則的集中體現,但是,《公約》不等於、更不能夠簡單地代替國際法

再次,《公約》並不直接解決海洋爭端,只規定了解決爭端的原則、方式和途徑。關於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劃界爭端問題,《公約》明確規定了沿海國有義務以協議方式來劃分;如果有關國家在合理期間內未能達成任何協議,可以訴諸《公約》第十五部分規定的爭端解決程序。

南海爭議的核心是南沙部分島礁的主權爭議和南海部分海域的劃界爭議。從上述分析看,《公約》並不能解決所有海洋問題,因為它並非只是法律問題。海洋爭端通常會涉及到敏感的政治、外交、軍事、經濟、歷史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和問題,也涉及複雜多變的國家之間關係和地緣政治問題。尤其是島嶼領土海洋爭端問題,歷來都不是簡單的法律問題,常常還涉及到悠久複雜的歷史、政治和國際法領土取得規則等諸多方面,它們都已經超過《公約》所規定的內容。南海爭議問題也不例外,因有關國家之間爭端的內容和範圍不同,而分別或同時涉及到南海周邊國家的歷史、外交、政治、經濟、軍事和法律等諸多方面。因此,海洋法問題僅僅是南海爭議中所涉及的問題之一,《公約》只是解決南海海域主張範圍及其劃界問題的國際法依據之一。例如,解決南沙群島主權歸屬,就需要兩方面依據,一是歷史依據,領土爭議通常都涉及複雜的歷史事實和過程。二是國際法依據,特別是領土取得規則。這兩方面依據都已經超過了《公約》的規定。舉世公認,中國是南海爭議當事國之中擁有數量最多、時間最久遠的歷史證據的國家。因此,那些反覆強調「《公約》是解決南海爭議的唯一國際法依據」或「解決南海爭議只能依據《公約》」的人或國家,其實是企圖削弱或否定中國在南海島礁領土主權問題上所擁有的上千年歷史和其他一些問題上至少也有近百年的歷史事實。

三、從常理角度看,要求中國放棄其在南海權利主張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一般來說,對於任何爭端,未經當事方之間的談判,或未經當事方共同認可的第三方做出裁決,爭端一方就預判爭端另一方的權利主張沒有法理依據、要求其放棄,爭端另一方不可能接受這種要求。

要求中國放棄南海斷續線的觀點也是不尊重歷史事實的無理要求。歷史不是能隨意放棄或更改的。如果可以要求中國放棄南海斷續線的歷史權利主張,那麼,是否同樣可以要求其他南海周邊國家也放棄它們的權利主張?南海爭議應由當事國通過和平談判和友好協商予以解決。在此之前,任何人或任何國家都沒有權利要求中國放棄其在南海的權利主張;中國也沒有任何義務未經談判就放棄自己的權利主張。

儘管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之間存在錯綜複雜的南海爭議,但中國堅信和平共處、對話合作是妥善處理和解決爭議的根本之道。中國一直在努力不斷發展與其他國家的友好關係,增強政治互信,拓展各領域務實合作,對南海爭議一直持克制立場,努力維護南海地區的和平穩定。中國一方面始終堅持南海爭議當事國之間應以客觀的歷史事實和公認的包括《公約》在內的國際法為依據,通過雙邊和平談判,公平地解決南海爭議;另一方面也積極努力保障南海航行自由和安全,與其他南海國家一起,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問題和挑戰。事實上,中國與有關國家就南海爭議磋商的渠道一直是暢通的,有關磋商也一直在進行。而南海的航行自由和安全也從未因為有關爭議的存在而受到任何影響。(作者是法學博士、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中國海洋法學會秘書長)

相關焦點

  • 美否定南海九段線主張,還要中國遵守仲裁結果,絕不能忍,回擊
    近段時間,南海局勢暗流湧動。7月13日,在所謂「南海仲裁案」鬧劇四周年之際,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聲明,宣布美國否認中國的南海「九段線」主張,他以非法且無效的「南海仲裁」結果為依據,聲稱中國對南沙群島、黃巖島、美濟礁、仁愛礁、萬安灘甚至曾母暗沙的主權和權益主張「完全不合法」。
  • 解決南海問題不能忽視歷史依據
    中國日報網消息:英文《中國日報》8月30日言論版文章:近日,隨著南海問題的升溫,周邊國家紛紛提出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來解決南海問題,而忽視歷史依據。這種提法顯然是錯誤的,它違反了國際法中的「時際法」。
  • 中國擁有南海主權的歷史和法理依據
    這對人口眾多的中國是不公平的,對世界和平也是危險的。中國對南海及更多領土擁有主權的歷史依據浩如煙海,而且這些史實還散見於很多國家的圖書館和檔案館。在越南文史出版社1957年出版的《越南地理》中,關於越南的「地界」的表述,也並沒有一個提到他們現在強烈要求主權的所謂的「黃沙群島」和「長沙群島」(即中國的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 金永明:現代海洋法體系與中國的實踐
    實際上,海洋法的發展史就是沿海國的權益和使用國的權利、公海自由尤其是航行和飛越自由權利的協調和平衡的歷史,或者說,海洋法的歷史就是沿海國家主張的管轄權和其他國家主張的海洋自由,沿海國的利益和國際社會的一般利益相互對立和調整的歷史。
  • 海洋局專家刊文駁越南海洋法:違反國際法
    這為越南非法主張披上「合法」外衣,為落實越南海洋戰略提供重要工具,為阻撓中國在南海的正常活動提供「法律依據」,為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創造法律環境。該法核心內容包括:第一,明確該法的適用範圍包括越南主張的各種管轄海域、各島嶼、黃沙群島(即中國西沙群島)和長沙群島(即中國南沙群島)及其他群島,強調「發揮越南全民族的力量,採取各種必要措施」保衛越南在海域、島嶼和群島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第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確定了越南的海域制度,規定採用直線基線法確定其領海基線,特別提及大陸國家很少使用的「群島」概念
  • 卻想阻止中國候選人擔任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據CNBC周一(8月3日)報導,中國提名一名中國候選人擔任解決海上爭端的國際法庭的法官。但美國試圖阻止中國,稱中國在有爭議的南海問題上藐視國際海洋法。國際海洋法法庭(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 )預計將在8月或9月舉行選舉,選出7名法官,任期9年。所有《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的168個籤署國將在選舉中投票。
  • 外交部副部長羅照輝:美國已成南海和平的最大威脅者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開發利用和有效管轄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1933年,法國侵入南沙群島部分島礁,中國政府提出嚴正交涉。二戰期間,日本非法侵佔中國南海諸島。二戰結束後,中國收回南海諸島,並於1948年公布了南海斷續線,此後很長時間沒有國家提出異議。上世紀70年代在南海發現油氣資源,有關國家才開始提出領土主張。
  • 澳大利亞用南中國海搞事情,大大增加了與中國關係惡化的風險
    澳大利亞7月23日向聯合國提交的聲明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反對任何與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相牴觸的中國主權主張,特別是不遵守公約對基線、海事區域及特徵分類規定的海洋主張。澳大利亞聲明反對中國對南海主權的歷史依據,稱根據2016年的南海仲裁案,這樣的歷史依據不符合海洋法國際公約,是「無效的」。
  • 評論丨美國自己未加入 卻拿海洋法公約指責中國 搗得什麼鬼?
    此前,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違背國際法,仲裁庭對此案沒有管轄權,中國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毫無疑問,這起仲裁案雖然由菲律賓阿基諾政府單方面提出,但絕非「獨角戲」,幕後推手一目了然,有美國出謀策劃、指點支招;有日本推波助瀾、顛倒黑白。
  • 中國發出強硬照會:南海仲裁庭名存實亡!
    2.從法理上,說明中菲南海問題實質是領土領海糾紛的劃界問題,因此是主權問題。而《國際海洋法公約》不涉及領土主權劃分問題。3.公約允許締約國排除適用強制仲裁等強制爭端解決程序,對於這一點中國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國際海洋法庭、世界各國、聯合國都作出多次聲明。
  • 「中國網評」蓬佩奧之流南海作妖:始於鬧劇,必終於恥辱
    >南海大部分海域的離岸資源權利主張。事實上,中國也從來沒有承認過這個所謂「裁決」的合法性。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298條第1款,有關「大陸及島嶼陸地領土主權」的爭議不在仲裁法庭的管轄範圍之內。而早在2006年中國政府就已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作出了排除強制性仲裁的聲明。在此背景下,臨時組建的仲裁庭強行上馬,在中國強烈反對下強行仲裁,在令人倍感蹊蹺之餘,背後也一直閃現著美國政府的影子。
  • 中國堅持通過談判解決中菲南海爭議
    白皮書說,菲律賓時任政府2013年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違反中菲通過雙邊談判解決爭議的協議,侵犯中國作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締約國自主選擇爭端解決方式的權利,濫用《公約》爭端解決程序。應菲律賓單方面請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自始無管轄權,所作出的裁決是無效的,沒有拘束力。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仲裁裁決的影響。
  • 【南海研究】薛力:「門薩仲裁庭」裁決背離國際主流認知
    依據筆者的觀察,中國官方與中國國際法學界(的大部分文章)認為仲裁庭沒有管轄權主要理由是:這個案件違背了仲裁的合意原則;實質上是主權問題和海域劃界問題,主權問題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調整的事項而海域劃界問題則屬於中國2006年聲明排除的事項;菲律賓的做法未滿足公約第281條的要求以及已經達成的協議也沒有依據第283條的要求做必要的溝通
  • 中國南海研究院院長:對南海仲裁裁決必須斬草除根
    關於南海斷續線和歷史性權利,對於菲律賓所提訴求涉及中國在南海的歷史性權利和「斷續線」的主張,仲裁庭無管轄權。仲裁庭不是判斷「斷續線」及相關歷史性權利「有無法律效力」的適格機構。中國在南海的海洋權利與南沙群島島礁和水域的領土主權問題之間有著無法割裂的歷史和法理聯繫,而與領土主權有關的國際爭端,不屬於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稱《公約》)規範和調整的事項。仲裁庭認為《公約》「沒有留下可以主張歷史性權利的任何空間」,這一結論是錯誤的。歷史性權利能夠並且確實獨立於《公約》而繼續存在,這一結論已經由厄利垂亞訴葉門仲裁案的裁決所確認,甚至為《公約》某些條款所確認。
  • 新聞分析:中菲南海爭議的真相是什麼?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劉斐、吳植)中菲南海爭議的真相到底是什麼?說到底,是菲律賓侵佔中國南海部分島礁領土和製造相關海洋劃界爭端的問題,而不是有關《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理解和適用問題。
  • 連投票資格都沒有!美國卻想在這場國際選舉中給中國使絆
    至今仍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美國,現在卻想在國際海洋法法庭選舉中給中國使絆。選舉在即,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3日報導說,中國已經提名了一位候選人競選這一處理海上爭端法庭的法官,但美國卻試圖阻止中國,聲稱中國在南海問題上藐視國際海洋法。
  • 質疑九段線,印尼致函古特雷斯聲索南海權益,我駐聯合國代表反擊
    近年來我國與南海諸國存在的分歧爭議不斷升溫,原因在於原先維護該地區穩定的「九段線」劃分規則被相關國家質疑和不承認,這些國家中當屬越南在該問題上跳腳跳得最兇,一邊派出船隻損害我國利益,另一邊又向聯合國哭訴我國「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 南海九段線的前世今生
    中方提出的主要主張,就是中國人在南海的活動有2000多年歷史,南海諸島,是中國固有領土,圈出南海範圍的九段線,是戰後從日本手中收復的,1948年左右就公布了的。在南海上有9條段線,清晰地框定了中國的海上疆域,它一直是中國主張南海權益的邊界和依據。但是它出自何人之手,是在何種情形下,根據何種原則何種依據劃定,卻不為公眾知曉。
  • 【中英文對照】中國政府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
    Introduction1. 2013年1月22日,菲律賓共和國外交部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菲律賓大使館稱,菲律賓依據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下簡稱《公約》)第二百八十七條和附件七的規定,就中菲有關南海「海洋管轄權」的爭端遞交仲裁通知,提起強制仲裁。2013年2月19日,中國政府退回菲律賓政府的照會及所附仲裁通知。中國政府多次鄭重聲明,中國不接受、不參與菲律賓提起的仲裁。1.
  • 菲媒:南海仲裁案將於11月底進行理據口頭聽訊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韓梅】據菲律賓《商報》11月11日報導,菲律賓外交部於10日宣布,菲律賓對中國的南海仲裁案的理據口頭聽訊已安排在本月底進行。據報導,菲律賓外交部在聲明中表示,仲裁案理據的口頭聽訊將於11月24日至30日在荷蘭海牙進行。報導稱,常駐仲裁法庭於10月裁定其有權審理菲律賓就南海爭端向中國提出的仲裁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