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八、九則)

2020-12-12 文史醒言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掛小銀鉤,何遽不若霧失樓臺,月迷津渡也?

境界有大有小,但不依仗大小區分優劣。「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如何就比不上「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寶簾閒掛小銀鉤」,如何就比不上「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呢?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出自杜甫《水檻遣心二首》之一;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出自杜甫《後出塞五首》之一;「寶簾閒掛小銀鉤」出自秦觀《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霧失樓臺,月迷津渡出自秦觀《踏莎行·郴州旅舍》。

從王國維舉的例子來看,境界大小似乎跟作者取材視角的遠近和尺幅的大小有關。小景致自有小景致的優雅和婉麗;大景致自有大景致的雄闊和壯美。王國維此處舉的例子多偏向物境的大小,從物境大小的角度來說,確實比不出高下,也沒必要分出高下,各有各的美好。

心境的「大小」同樣難以分出軒輊。誰能說豪邁、曠達的心境就一定比平淡、悽厲的心境更高一籌?因時因事訴求不同而已。境界的優劣在《人間詞話》此前幾則中王國維認為是可以在境界的「真偽」和「有無」上見出分曉,雖然本人不怎麼贊同其 「有無」上的看法〔詳見本人《<人間詞話>妄評(二、三、四則)》中的評議〕。

〔九〕嚴滄浪《詩話》謂:盛唐諸公唯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澈玲瓏,不可湊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謂北宋以前之詞亦復如是。然滄浪所謂興趣,阮亭所謂神韻,猶不過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為探其本也。

南宋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道:「盛唐時期的各位詩人,寫詩時貴在逸興遠趣,就好像羚羊夜宿時把角掛在樹上,沒有痕跡可以找尋。因此他們的詩作高妙的地方,通透精巧,不生拼硬湊,物我合一,猶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鏡中之象』,言語有盡而意味無窮。」我王國維認為北宋以前的詞作也是如此。只不過嚴羽所講的「興趣」,王士禎所講的「神韻」,都只是談及了詩詞的表面,不如我王國維拈出的「境界」二字,探求觸達到了詩詞的根本。

此則王國維是拿嚴羽倡導的「興趣說」以及「王漁洋(士禎)倡導的」神韻說」來為自己倡導的「境界說」正名。其實不管是嚴羽「興趣說」、王漁洋「神韻說」、王國維「境界說」,還是袁枚「性靈說」、沈德潛「格調說」、翁方綱「肌理說」等,都是在中國傳統詩詞發展過程中矯正當時詩壇一偏或多偏提出的。各有各的道理,也各有各的偏頗,都非能成為千古一定論。但詩詞言近旨遠、語淡味濃、語麗不纖(弱),大家看法還是比較一致的。

相關焦點

  • 王國維《人間詞話》妄評(六二至六四則)終篇之評
    六十三則評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五十九則中有說道「五七言絕句為最尊……詞中小令如絕句」。而此則所舉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是元散曲中的小令。絕句、詞小令、曲小令的共同特點是字數少,要做好它們需要極高的藝術造詣。要有真景物真感情,還要有餘味,這樣的作品才具有自然、深遠、動人的絕妙的境界。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世上再無王國維,只留詞話在人間,國學大師王國維
    世人眼中的王國維,是一位優秀的文學理論家,他的《人間詞話》影響力十分大。繆鉞推王國維為近三百年學術第一人,未必是過譽。王國維的性格天賦,很有特點。總結起來就是:理性與感性兼長並美;個性憂鬱而悲觀 。他的《人間詞話》,貫注了他對人生的思考和體驗。
  •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三種意境
    王國維(1877-1927)字靜安晚號觀堂浙江海寧人,他的《人間詞話》在學界享有十分崇高的地位,得到了很高的評價。其中《人間詞話》裡王國維提出人生三大境界的這一說法,他在自己的著作人間詞話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第一境界出自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了天涯路。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覺得李清照是「詞別是一家」?
    王國維是近代詞學批評史上一位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其聲名最顯赫的評論著作莫過於《人間詞話》。《人間詞話》形式上雖然採用的是詩話詞話的傳統模式,但它所建立的批評體系,但是卻有十分明顯的開拓性——不僅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理論建構,而且幾乎使詞史上有成就的詞家以獨特而清晰的面目呈現在他所構建的批評格局中。
  • 王國維的《人間詞話》裡,究竟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呢?
    王國維是晚晴著名的學者,最為人所知的作品莫過於《人間詞話》,愛好詩詞的朋友幾乎沒有不知道這本書的,看過的也不在少數。在《人間詞話》裡,王國維縱論唐、五代、宋元及明清時期的代表性詞人。但有一個人,他卻故意隻字不提,這個人就是李清照。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竟然在一本專門論及詞的著作裡找不到蹤影。毫無疑問,這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
  • 王國維《人間詞話》名句賞析:有境界則自成高格
    1908年,清末的著名學者王國維在《國粹學報》上發表了《人間詞話》這一文藝批評論著,隨即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好評。在詞界裡,許多人將《人間詞語》奉為圭臬,把其中的論點作為詞學與美學的根據,所以,這部詞話成了當時最有影響的著作之一。王國維為何會寫出這部好作品?這與他從小受到良好的國學教育和青年時又出國受到西學教育分不開。
  • 國學大師王國維說錯了?細論人間詞話中的隔,學詩詞須搞懂這個字
    △ 王和尚細說王國維人間詞話之「隔」論比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39則,批評南宋詞人姜夔寫景之句「如霧裡看花,終隔一層」,並且他舉姜夔詞中「在《人間詞話》第40則,王國維更細論「隔」與不「隔」。比如,他指出:陶淵明、謝靈運,蘇東坡之詩「不隔」,而顏延之,黃山谷等人之詩則隔。王靜安認為:寫景「語語如在目前,便是不隔。
  • 《人間詞話》多次高度評價後主詞,王國維為何如此偏愛李煜?
    李煜、李清照向來被奉為「詞壇二李」,然而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這二位卻有不同的分量,相比較於對李清照的置若罔聞(詳情見上一篇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為何隻字不提李清照?),王國維對李煜表現了特別的喜愛。李煜詞歷來受到好評,作品因率真自然、哀婉感人而備受喜愛,而以王國維的評價最高。
  • 【品味書香】《人間詞話》話人間
    永組在線將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六名選手的讀書心得展播分享,今天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是獲得一等獎的作品《<人間詞話>話人間》。《人間詞話》是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所著的一部詞論名著,被譽為詞論屆的圭臬,同時也是一部深具影響力的文藝美學著作。
  • 《人間詞話》:人間年年歲歲又何其相似
    朱光潛曾評價《人間詞話》:"近二三十年來,就我個人所讀過的來說,似以王靜安先生的《人間詞話》為最精到。" 王攸欣在《選擇、接受與疏離--王國維接受叔本華、朱光潛接受克羅齊美學比較研究》寫到:"王國維寥寥幾萬字的《人間詞話》和《紅樓夢評論》比朱光潛洋洋百萬字的體系建樹在美學史上更有地位。"
  • 王國維《人間詞話》—古今成大事者,必然經歷這三種境界
    今天喬稀飯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著名學者王國維先生的著作:《人間詞話》。而在這裡面隱含著一個成就大事業的秘訣。喬稀飯就來帶大家慢慢深入了解。01作者簡介王國維於1877年出生在浙江海寧,迎接他的便是書香門第。
  • 王國維《人間詞話》:當文學遇上哲學,才是最唯美的人生三種境界
    最早聽聞《人間詞話》便是從這三句話開始的。那時人還年幼,只道詞是詞,詩是詩,美就可以了,怎還能上升到境界的程度。可如今再次偶遇這三句詞,卻也能夠品味其中的唯美與孤寂。王國維出生寒門,母親早逝,父親一人既當爹又當媽地將他撫養長大,一心想著他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奈何偏偏他厭惡八股文考試,止步秀才,便不再參加科舉。
  • 朱光潛在《詩的隱與顯—關於王靜安的〈人間詞話〉的幾點意見》?
    只寥寥幾句,便點明了王國維評論詩詞的一個核心觀點:以境界來評價詞的高下優劣。這也是《人間詞話》的核心理論,更是本書的靈魂所在。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可能會有如下好奇:《人間詞話》是一本怎樣的書?他對歷代著名詞家有哪些精妙點評?王國維是一個怎樣的人?下面,我將為大家揭開《人間詞話》的神秘面紗,領略中華傳統詩詞文學之美。何謂《人間詞話》?
  • 從「有我」與「無我」中體會王國維《人間詞話》的意境
    說到對於詞之境界的解讀,其中詞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段人生三境界論,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其實,詞作品想要表達的境界,正是人生境界的一種傳達的媒介: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學問者,罔不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
  • 入乎其內,出乎其外:《人間詞話》中所體現出的王國維的人生觀
    王國維的橫空出世為了實現強國夢想,一批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遠渡重洋,到大洋彼岸去探索未知世界。他們不僅僅學習西方的先進科學技術、政治體制,還將西方人在文學、宗教、藝術等諸多方面的成果也帶回國去,期望著能用這些新鮮的「西藥」去拯救奄奄一息的民族。他們當中就有一位後來在中國學術史上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王國維。
  • 《人間詞話》:對不起,南宋詞不配擁有姓名
    南宋詞究竟何罪之有,王國維如此不待見?以「真」論詞,詞體發展呈退化趨勢王國維以「真」論文學,從這個標準出發,他認為詞從晚唐五代、北宋到南宋是每況愈下的。《人間詞話》中說:「故謂文學後不如前,餘未敢信。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 詞的境界:《人間詞話》書評
    作為近代極富盛名的文學理論批評著作,《人間詞話》集中體現了王國維在文學美學等領域的思想。王國維王國維評論詩詞是以什麼為標準的?我不得不提到在《人間詞話》中最頻繁出現的一個詞——境界。境界高的就是好詞,其他的諸如格律、聲韻等都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 王國維115年前的一首詞,寫盡人間悲劇,末二句是經典名句
    近代學者王國維,深受叔本華哲學影響,對人生充滿深沉的悲劇意識,這在他的《人間詞》中,亦有所體現。蝶戀花閱盡天涯離別苦, 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 綠窗春與天俱暮。待把相思燈下訴, 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 朱顏辭鏡花辭樹。
  • 王國維《人間詞話》
    王國維(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國楨,字靜安,亦字伯隅,初號禮堂,晚號觀堂,又號永觀,諡忠愨。漢族,浙江省海寧人。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一,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詞所以獨絕者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