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徐晴媛
【難逃「市場被主力牽著走」的怪圈?】
市場是在被主力牽著走!當你明白這點的時候,不要認為市場主力就能主宰一切。主力的概念是寬泛的,是無邊際的,是無國界的,如同人類無法戰勝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力量一樣。
那麼戰勝主力的砝碼是誰?不是技術指標,不是站無不勝的聖杯,而是你自己,只有遵守紀律,尊重市場尊重趨勢。沒有把握,偃旗息鼓;看準機會,果斷出機。動則如蛟龍,靜則如烏龜!
在金市待的這麼些年,所謂的主力控盤實則少之又少,因為在全球流通的國際性市場,僅憑一己之力在金市很難做到,那麼何為黃金市場?國際性主流市場又是哪些?他們背後的大佬到底是誰?筆者一個個為你解答疑惑。
【四大國際黃金交易中心——金市投資者狂歡的聖地】
黃金市場是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場所,世界各地的黃金市場就是由存在於各地的黃金交易所構成。黃金交易所一般都是在各個國際金融中心,是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市場在倫敦、蘇黎世、紐約、香港等地。
一、倫敦黃金市場
眾所周知,英國在歐洲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第一個實行金本位制的國家,在黃金投資與管理上經驗豐富。倫敦黃金市場歷史悠久,其發展歷史可追溯到 300多年前。1804年,倫敦取代荷蘭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黃金交易的中心,1919年倫敦金市正式成立,每天進行上午和下午的兩次黃金定價。由五大金行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該價格一直影響紐約和香港的交易。目前,倫敦仍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
1.倫敦是國際性的黃金現貨交易中心,全球各地的本地倫敦金的結算,都集中在倫敦金市進行。
2.交易制度別具一格。實際上並沒有實際的交易場所,其交易是通過無形方式--各大金商的銷售聯絡網完成。交易會員由具權威性的五大金商及一些公認為有資格向五大金商購買黃金的公司或商號所組成,然後再由各個加工製造商、中小商號和公司等連鎖組成。交易時由金商根據各自的買盤和賣盤,報出買價和賣價。
3.定價新穎。倫敦金市會在每個交易日的倫敦時間上午七點半,訂出上午定價(AM Fixing)。定價的目的,就是開出一個較為能夠被市場接受的金價。定價過高和過低,都會影響投資者的操作,倫敦五大金行也會做出相應調整。定價是黃金價格的買賣標準,而世界各地投資者均以定價為黃金投資的重要參考。倫敦黃金市場的下午定價則於倫敦時間下午三點開出。
4.靈活性強。黃金的純度、重量等都可以選擇,若客戶要求在較遠的地區交售.金商也會報出運費及保費等,也可按客戶要求報出期貨價格。最通行的買賣倫敦金的方式是客戶可無須現金交收,即可買入黃金現貸,到期只需按約定利率支付利息即可,但此時客戶不能獲取實物黃金。這種黃金買賣方式,只是在會計帳上進行數字遊戲,直到客戶進行了相反的操作平倉為止。
二、蘇黎世黃金市場
蘇黎世黃金市場,是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國際黃金市場。由於瑞土特殊的銀行體系和輔助性的黃金交易服務體系,為黃金買賣提供了一個既自由又保密的環境,加上瑞士與南非也有優惠協議,獲得了80%的南非金,以及前蘇聯的黃金也聚集於此,使得瑞土不僅是世界上新增黃金的最大中轉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黃金的存儲中心。
1.構成千絲萬縷。蘇黎世黃金市場沒有正式組織結構,由瑞土三大銀行:瑞士銀行(Swiss Bank)、瑞士信貸銀行(Credit Swiss Bank)和瑞士聯合銀行(union Bank of Switzerland)負責清算結帳、三大銀行不僅可為客戶代行交易,而且黃金交易也是這三家銀行本身的主要業務。蘇黎世黃金總庫(Zurich Gold Pool)建立在瑞土三大銀行非正式協商的基礎上,不受政府管轄,作為交易商的聯合體與清算系統混合體在市場上起中介作用。
2.無金價定盤制度,在每個交易日任一特定時間,根據供需狀況儀定當日交易金價,這一價格為蘇黎世黃金官價。全日金價在此基礎上的波動無漲停板限制。
三、美國黃金市場
美國黃金市場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主要原因是1977年後,美元貶值,美國為了套期保值和投資增值獲利發展起來的。美國黃金市場由包括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芝加哥國際商品交易所(IMM)、底特律、舊金山和水牛城共五家交易所構成。
1.做黃金期貨交易為主,目前紐約黃金市場已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和最活躍的期金市場。紐約商品交易所(NYMEX)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商品交易所,同時是全球最早的黃金期貨市場。根據紐約商品交易所的界定,它的期貨交易分為NYMEX 及COMEX兩大分部,NYMEX負責能源、鉑金及鈀金交易,其餘的金屬(包括黃金)歸COMEX負責。
2.交易品種多元化。COMEX目前交易的品種有黃金期貨、迷你期貨、期權和基金。COMEX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100盎司,交易標的為99.5%的成色金。迷你黃金期貨,每宗交易量為50盎司,最小波動價格為0.25美元/盎司。
四、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已有90多年的歷史。其形成是以香港金銀貿易場的成立為標誌。1974年,香港政府撤消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此後香港金市發展極快。由於香港黃金市場在時差上剛好填補了紐約、芝加哥市場收市和倫敦開市前的空檔,可以連貫亞、歐、美,形成完整的世界黃金市場。
目前,香港黃金市場由三個市場組成:
1.香港金銀貿易市場。以華人資金商佔優勢,有固定買賣場所,交易方式是公開喊價,現貸交易。以港幣報價,黃金成色以99.9%為標準,最少合約成交量為100司馬兩,最小的價格變動為一元。買賣數量如果不是很多,均可免付保證金。若買賣超過2000兩的信用額,則每手超額的黃金買賣需繳付保證金五萬元。
貿易場主要由二十一名行員組成理監事會,負責管理事宜,行員任期兩年。金銀貿易場亦授權三十二家會員金號,鑄造規格和成色劃一的金條。以作為場內行員間交收的用途。
2.倫敦金市場(Loco London Gold),從1975年開始初具規模。以盎司計算美元報價,實金交收在英國倫敦進行,在紐約進行美元結算。倫敦金的黃金成色必須在99.5%以上。
倫敦金買賣時間與金銀貿易場開市時間大致相同,以國外資金商為主體,沒有固定交易場所。倫敦金仍是現貨買賣市場,成交後下一個工作日便要進行交收。
3.黃金期貨市場,在上世紀80年代,香港曾有過自己的黃金期貨產品,當時是由香港商品期貨交易所(香港期貨交易所前身,目前已併入港交所)經營,但其後因為成交不足而在上世紀90年代取消。目前香港人所買賣的黃金期貨合約則均是海外交易所的舶來品。目前香港政府仍在考慮建立黃金期貨市場。
以上文字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金評媒立場,禁止轉載。
徐晴媛 專研原油、金銀、大宗商品以及外匯投資。和訊網、新浪財經、FX168、金融界、中金在線……等財經媒體特約分析師、撰稿人,現就任於眾思創研究院首席分析師一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