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s3開始看比賽,窩囊著死的日子我早就受夠了。直到橫空出世一個新的ig,敢打敢拼,我瞬間就被吸引了。我還記得s6還是s7的s賽出徵宣傳片,好像有個京劇臉譜在唱:敢打敢戰,我瞬間就淚目了。作為一個老觀眾,我不奢求拿冠軍,因為那麼多年我們都撐過來了。我只希望我們能站著死,即便自己輸了,也要啃下對手一塊肉。ts真的是太符合這個標準了,打出血性打出風採,這就是我最想看到的。
現在可以這麼說,但是18年中國隊在亞運會打敗了世界第一賽區的韓國,我個人覺得當時的含金量可以媲美s賽。這麼說吧,在籃球領域,我們中國隊拿到了亞運會冠軍,含金量的確比不上nba總冠軍。因為啥,世界上打籃球厲害的人絕大部分都在美國,不管什麼錦標賽,只要只要打敗了美國隊就拿得出手,冠軍的含金量我個人覺得就是很足的。lol領域,在s3到s7韓國人一家獨大,那時候說lol韓國隊是籃球的美國隊沒問題吧,當時的歐美敢問有幾個人看好的,所以我個人覺得含金量是夠的。
the shy個人沒毛病,但是有一些粉絲是真的誇張。我看一個李哥的ob,中路腕豪打辛德拉,被壓非常正常,但是就有人在那發「如果換了shy哥咋咋咋,shy哥玩的咋咋咋」,這種傢伙真的是太敗shy哥路人緣了真的。edg一直就是放養上路的戰術沒錯。同樣是s4起edg的粉絲,阿布-廠長從we時代起就是圍繞下路為核心,後來受韓國運營理念影響又把運營加了進去,但本質還是放養上路。這種戰術並不是說不對,只能說當時版本比較適合edg,尤其是s5前中期上路三幻神的時候,edg靠著雙c過人的硬實力把這一套發揮到了極致。
可惜s5比賽換成了重裝戰士的版本,我馬後炮的猜測當時edg為適應版本換上了aj,但仍然打算用自己最熟悉的東西,aj則是作為同樣對線重裝戰士的補強,而沒有打算圍繞上路作出戰術上的改變,一是因為低估了上路一旦優勢產生的影響。畢竟打了大半年的聯賽,對手上路優勢又不是沒碰到過,還不至於撼動他們,第二就好比打rank,為了適應版本去玩新東西可能還不如用你原來熟悉的那一套更容易上分。
老we的選手都在巔峰狀態,那時候lpl還沒開始。草莓那時候交一血大部分是被gank或者一級團的時候。當時貼吧裡的賽後復盤有說過,草莓送一個一血,對面交了幾個召喚師技能,當然,也可以說成是強行不虧。不過那時候草莓的抗壓做得很不錯,其抗壓處理和團隊貢獻可以參考貢子哥(不是論實力),而戰術上的犧牲是為了解放諾言保下路發育。阿布當時是推薦ts選劍姬的,這已經是很符合bp的選擇了,你換一百個教練都不會說要拿vn的,阿布的bp和思路一直是很不錯的,不然edg哪來這麼多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