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以「四個轉變」構建「大調解」新格局
近年來,臨沭縣堅持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建立健全各級調解組織、選優配強調解工作隊伍、細化完善銜接聯動機制和推廣運用智慧調解平臺,推動調解工作實現「四個轉變」,全力構建大調解工作新格局。今年以來,全縣各級調委會共調處各類矛盾糾紛1304件,調處成功率達98.3%。
建立健全各級調解組織,變「群眾找」為「我來調」
以縣人民調解中心為統領,縱向打通「縣-鎮-村」三級調解網絡,橫向連通公、檢、法、信訪等行業性專業性部門,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全覆蓋的調解組織體系,「讓群眾有說理的地方」。
一是打造縣級「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建成了集受理接待、分流轉辦、調處化解、跟蹤督辦為一體的縣人民調解中心,統籌調解資源、統一辦公場所、統一調處流程,將矛盾糾紛化解、信訪事項處置、公共法律服務有機結合,形成矛盾糾紛「閉環式流轉、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真正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二是完善鎮村兩級調解組織。全縣9個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全部入駐公共法律服務站,推進司法所和基層法律服務所「兩所共建」,實現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融合化」辦公。全縣236個村(社區)全部建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實現村級組織人民調解、司法行政事務、一村一法律顧問「一體化運行」,打通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後一公裡」。
三是健全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適應新時代社會矛盾糾紛新特點,有效整合司法、交通、人社、住建、衛健、市場監管等部門調解資源和力量,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糾紛、勞動糾紛、消費糾紛、醫療糾紛、物業糾紛、自然資源糾紛等17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拓寬行業性人民調解領域,提高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依法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及時研究解決行業新情況、新問題。
去年以來,臨沭縣人民調解中心堅持實行「一站式」化解群眾糾紛的工作模式,對矛盾糾紛做到統一受理、分流處理、限期辦理,落實登記、交辦、督辦、回訪等各個環節工作,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解決。目前,各級調委會共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346件,調解成功率達98.3%。(陳超)
選優配強調解工作隊伍,變「找誰調」為「選誰調」
按照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的要求,加強專職人民調解員配備,優化調解員隊伍結構,著力培養一批擅長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的高素質調解員隊伍,「讓群眾自己選擇放心的調解員」。
一是配強專職人民調解員。全縣各級、各行業領域調解組織專職人民調解員實現全覆蓋,縣人民調解中心配備15名專職調解員,縣直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鎮(街道)調委會均達到3人以上,村(社區)建立了以608名網格員為主體的專職人民調解員隊伍。推進人民調解員品牌調解室建設,推出更多的調解能手,目前已建立市級個人品牌調解室9個、縣級11個。
二是將社會力量納入調解隊伍。從法學、心理學、社會工作和相關行業、專業領域擇優組建共50人的縣人民調解諮詢專家庫,為矛盾糾紛化解提供專業支撐。鼓勵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參與一般矛盾糾紛調解和涉法涉訴信訪化解、代理申訴等,將「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部納入人民調解員隊伍。探索「第三方調解」,將矛盾糾紛以整體委託或分案委託的形式向第三方社會組織購買服務。
三是加強調解員的指導管理。加強調解員日常培訓,通過開設調解大講堂、現場觀摩、經驗交流、技能比賽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調解員的業務能力和水平。建立人民調解員等級評定製度,根據調解員的自身素質、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進行綜合考評,目前已評定金牌調解員15名。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考核辦法,實行日常考核、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對工作不稱職、考評不合格的調解員及時調整等級或解聘。
細化完善銜接聯動機制,變「單一調」為「多元調」
統籌各類調解資源和力量,實現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形成化解矛盾糾紛工作合力,「讓群眾無需轉場就地解決糾紛」。
一是健全訪調對接機制。有效整合縣、鎮(街道)兩級信訪與調解資源,實行信訪接待、人民調解、公共法律服務「閉環運行機制」,實現矛盾糾紛的有效分流和及時化解。創新開展信訪積案「摘牌調解」,對適宜調解的信訪案件公開掛牌,組織人民調解員積極響應摘牌調解,依法有效化解一批信訪積案。
二是強化訴調對接機制。完善訴前矛盾糾紛委託調解工作流程,依託縣人民調解中心和人民法院網上調解平臺,構建精準對接、深度融合、雙向流轉的新模式。對調解達成協議符合申請司法確認條件的,推送到法院進行司法確認;對經調解不能達成協議的,流轉到法院進行審判立案。
三是發揮警調對接機制。針對公安機關接處警中受理的非警務類民事糾紛、適用調解的輕微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經當事人同意後移交各級調委會或調解室,整合雙方資源,實現聯動調解,有效避免「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四是建立與12345熱線對接機制。依託全縣各級調解網絡,建立「12345+人民調解」矛盾糾紛處理機制,對12345政務服務熱線反映的土地糾紛、鄰裡糾紛、物業糾紛、消費糾紛等適合調解的各類矛盾糾紛,由屬地管轄調解或者行業主管部門委託調解。
推廣運用智慧調解平臺,變「群眾跑」為「數據通」
深入推進「網際網路+調解」工作,創新調解方法手段,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調解工作模式,全面提升調解工作便捷化、數位化和智能化水平,「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糾紛」。
一是推廣「智慧調解」平臺應用。全面推廣使用「山東智慧調解」應用系統,拓展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手機APP、電腦客戶端「四位一體」調解終端,實現矛盾糾紛在線受理、在線轉辦、在線調解、協議在線達成、結果在線公開、服務在線推送,實現對人民調解組織、隊伍和案件信息的動態管理,運用大數據進行社會矛盾風險熱點的動態監測、預警。
二是開發訴求糾紛多元化解閉環系統。從群眾來訪、來信、網上投訴和上級交辦四個方面受理群眾訴求,橫向到人民調解、行政複議、法律援助、法院訴訟立案和勞動仲裁等部門(單位),縱向到鎮街、村居等,讓群眾訴求「一口入多口疏」、「閉環式」流轉和辦理,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所有問題在縣內解決」。
三是探索調解新載體新手段。積極運用「視頻調解」「微信調解」「電視調解」等新形式新方法,將實體調解服務向網上移動終端拓展,隨時隨地把調解室搬到群眾面前,改變傳統的「等候調解」,既減輕當事人的奔波之累,又能使調解過程清晰留痕透明。
供稿:劉婧、孟凡義
原標題:《臨沭縣以「四個轉變」構建「大調解」新格局》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