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臨沭縣堅持以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為重點,全面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縣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管控,金融業態呈現總體向穩的良好態勢。2020年7月,獲評全省「2019年度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先進縣」,全省僅有2個縣區獲此殊榮。
一、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形成凝聚力。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先後成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等工作領導小組,初步建立了「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工明確、強化協作、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的工作機制。日常工作中,各成員單位互通信息,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落實金融風險防範主體責任,穩步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工作。今年來,已聯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次。二是強化比武考評。研究制定《臨沭縣鎮街防範金融風險量化考核辦法》,從不良貸款下降、企業風險處置、防範打擊非法集資、信訪維穩等方面對鎮街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進行考核,考核情況直接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結果,鎮街在處非機制建設、風險摸排等方面有了明顯提升。三是強化督導檢查。明確鎮街、行業部門對轄區、行業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和維護金融穩定工作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做好宣傳教育、監測預警、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縣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和督導工作。
二、搶抓節點全域宣傳,形成免疫力。一是抓節點集中宣傳。抓住務工人員返鄉、節假日等關鍵時間節點,開展歲末年初和防範打擊非法宣傳月等集中宣傳教育活動,提升群眾防風險意識。在廣場、集市、車站等群眾聚集地點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次,共製作宣傳展板50餘張,發放宣傳單3萬餘份,出動宣傳車30餘車次。二是補短板定向宣傳。針對學生、社區老人等易受騙群體,出臺專項宣傳方案,開展打非宣傳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發放《致廣大市民群眾的一封信》1萬餘份,張貼宣傳海報500餘張。三是重平時常態宣傳。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臨沭電視臺、臨沭發布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定期推送防範金融風險宣教短片、漫畫、文章等信息。今年以來,發布宣傳信息20餘條。利用農商行網點多、農金員貼近農村的優勢,通過張貼宣傳條幅、發放宣傳單頁、簡訊平臺和電子屏等方式開展打非宣傳。通過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開展政策法規宣傳諮詢,發放遠離金融陷阱公開信、風險警示單等資料5000餘份。
三、全面摸排嚴厲處置,形成震懾力。一是實時摸排掌握線索。推動建立網格員防範非法集資巡查工作制度,將防範非法集資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在投資理財、網絡借貸、電子商務、消費返利等重點領域加強摸排力度。今年以來,先後開展金融領域涉疫矛盾糾紛排查、涉非涉穩專項排查、投資公司摸底整頓等活動,進一步摸清全縣風險底數。目前全縣總體形勢較為平穩。二是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全面梳理線索,分析重點風險分布,及時約談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的企業、商家及法人,並向群眾發出風險預警。截至目前,先後3次對重點線索相關人員進行約談,並對外發布風險預警提示。三是依法快偵快破。對已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及時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制定案件專項處置方案,依法快偵、快訴、快判,促進「案結事了」。今年以來,公安機關立案非法集資案件3件;法院受案非法集資案件8件,其中,已審結生效7件、尚未結案1件。
四、強化企業風險化解,形成管控力。一方面,紮實開展監測分析工作。利用市重點企業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做好7家重點監測企業分析研判工作。按照「嚴控增量、化解存量」的總體工作思路,常態化開展全縣逾期類、關注類、不良類銀行貸款摸底排查工作,不斷提高銀行信貸資產質量。近年來,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穩步推進企業流動性風險化解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先後妥善協調處置常泰機械、大山鑄造、佛光照明等企業資金鍊風險問題。面對常林集團流動性風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政府「有形幹預」,採用聯合管理人模式,力促常林集團破產重整。截至目前,投資款已到位10.8億元。
【來源:地方金融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