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縣「四力齊驅」構建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持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2021-01-09 湘湘帶你看社會

近年來,臨沭縣堅持以金融風險防範和化解為重點,全面構建良好金融生態環境,縣域金融風險得到有效管控,金融業態呈現總體向穩的良好態勢。2020年7月,獲評全省「2019年度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先進縣」,全省僅有2個縣區獲此殊榮。

一、完善機制落實責任,形成凝聚力。一是強化組織領導。先後成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等工作領導小組,初步建立了「屬地管理、條塊結合、分工明確、強化協作、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的工作機制。日常工作中,各成員單位互通信息,互相配合,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充分落實金融風險防範主體責任,穩步推進金融風險防範工作。今年來,已聯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次。二是強化比武考評。研究制定《臨沭縣鎮街防範金融風險量化考核辦法》,從不良貸款下降、企業風險處置、防範打擊非法集資、信訪維穩等方面對鎮街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進行考核,考核情況直接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結果,鎮街在處非機制建設、風險摸排等方面有了明顯提升。三是強化督導檢查。明確鎮街、行業部門對轄區、行業處置非法集資工作和維護金融穩定工作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做好宣傳教育、監測預警、風險隱患排查等工作。縣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協調和督導工作。

二、搶抓節點全域宣傳,形成免疫力。一是抓節點集中宣傳。抓住務工人員返鄉、節假日等關鍵時間節點,開展歲末年初和防範打擊非法宣傳月等集中宣傳教育活動,提升群眾防風險意識。在廣場、集市、車站等群眾聚集地點開展集中宣傳活動3次,共製作宣傳展板50餘張,發放宣傳單3萬餘份,出動宣傳車30餘車次。二是補短板定向宣傳。針對學生、社區老人等易受騙群體,出臺專項宣傳方案,開展打非宣傳進校園、進社區活動,發放《致廣大市民群眾的一封信》1萬餘份,張貼宣傳海報500餘張。三是重平時常態宣傳。充分利用「村村通」廣播、臨沭電視臺、臨沭發布微信公眾平臺等媒體,定期推送防範金融風險宣教短片、漫畫、文章等信息。今年以來,發布宣傳信息20餘條。利用農商行網點多、農金員貼近農村的優勢,通過張貼宣傳條幅、發放宣傳單頁、簡訊平臺和電子屏等方式開展打非宣傳。通過金融機構營業網點開展政策法規宣傳諮詢,發放遠離金融陷阱公開信、風險警示單等資料5000餘份。

三、全面摸排嚴厲處置,形成震懾力。一是實時摸排掌握線索。推動建立網格員防範非法集資巡查工作制度,將防範非法集資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在投資理財、網絡借貸、電子商務、消費返利等重點領域加強摸排力度。今年以來,先後開展金融領域涉疫矛盾糾紛排查、涉非涉穩專項排查、投資公司摸底整頓等活動,進一步摸清全縣風險底數。目前全縣總體形勢較為平穩。二是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全面梳理線索,分析重點風險分布,及時約談涉嫌從事非法金融業務的企業、商家及法人,並向群眾發出風險預警。截至目前,先後3次對重點線索相關人員進行約談,並對外發布風險預警提示。三是依法快偵快破。對已發生的非法集資案件,及時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制定案件專項處置方案,依法快偵、快訴、快判,促進「案結事了」。今年以來,公安機關立案非法集資案件3件;法院受案非法集資案件8件,其中,已審結生效7件、尚未結案1件。

四、強化企業風險化解,形成管控力。一方面,紮實開展監測分析工作。利用市重點企業金融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做好7家重點監測企業分析研判工作。按照「嚴控增量、化解存量」的總體工作思路,常態化開展全縣逾期類、關注類、不良類銀行貸款摸底排查工作,不斷提高銀行信貸資產質量。近年來,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始終控制在1%以內,低於全市平均水平。另一方面,穩步推進企業流動性風險化解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先後妥善協調處置常泰機械、大山鑄造、佛光照明等企業資金鍊風險問題。面對常林集團流動性風險,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強化政府「有形幹預」,採用聯合管理人模式,力促常林集團破產重整。截至目前,投資款已到位10.8億元。

【來源:地方金融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蘇州相城:構建全方位防控體系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近日,江蘇省政府辦公廳發布《關於對2019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其中「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誠實守信金融生態環境、維護良好金融秩序的地方」名單中,蘇州市相城區榜上有名。
  • 侯智傑等:構建綜合金融扶貧體系
    金融扶貧是精準扶貧的利器,金融扶貧發揮金融資源配置的核心作用,以產業幫扶為重點,通過構建包含信用體系、宣教體系在內的金融扶貧綜合體系,精準方略、綜合施策,實現短期快速脫貧和長效穩定脫貧的有機統一,助力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
  • 我市出臺粵東地區首個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三年行動計劃「四大行動...
    本報訊 (記者 李桂瑩 通訊員 黃子奇) 為進一步優化我市金融生態環境,近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揭陽市優化金融生態環境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分「強治理、化風險、建信用、優供給」四個重點領域開展主要行動,打造優良金融生態環境,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
  • 江西金溪:創建三重廉潔防控體系建設源頭防範金融風險
    正義網撫州8月24日電(通訊員 周霞)為進一步從源頭上治理商業賄賂,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公平競爭的金融秩序,日前,江西省金谿縣檢察院與轄區內包括縣農商銀行、工商銀行等七家銀行籤訂檢銀共建協議書,有效推動融資誠信,防控金融風險,創建金融系統從業人員廉潔風險防控體系建設。
  • 構建人民幣國際化風險防控體系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
    但是,在美元、歐元、人民幣、英鎊、日元等主要貨幣相互競爭、相互補充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下,人民幣國際化的未來道路並不平坦,特別是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人民幣國際化的順利推進面臨新挑戰。在這種形勢背景下,研究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金融風險防控非常有必要。
  • 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義烏金改"瞄準貿易金融創新
    製圖:張芳曼  9月17日,浙江省義烏市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金融專項方案(簡稱「方案」)對外公布,義烏金融專項改革正式啟動。  義烏是全國唯一的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此次義烏金改主要包括7個方面內容:一是完善金融組織體系建設,二是加快貿易金融產品創新,三是完善外匯管理機制,四是推動人民幣跨境業務創新,五是發展壯大本外幣兌換業務,六是促進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七是優化金融生態環境。
  • 臺江區檢察院金融檢察工作站揭牌儀式暨防控金融風險座談會在臺江...
    為貫徹黨中央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的決策部署,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響應最高人民檢察院落實「三號檢察建議」的號召及區委區政府打造「福建陸家嘴」推動轄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相關精神,服務轄區金融發展,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實現覆蓋面更廣的金融檢察服務
  • 何德旭:始終繃緊防控金融風險這根弦
    其一,作為金融發展基礎的經濟下行壓力明顯加大、持續加大,與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相比,我國經濟增長出現了顯著下滑趨勢,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來保增長、穩增長。其二,隨著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日益擴大,更容易受到外部市場、外部環境的影響和衝擊。
  • 金融時報:優化金融體系結構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來源:金融時報作者:李國輝《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並強調「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如何理解直接融資比重、金融體系結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的關係?
  • 上海銀行:構建金融科技體系下的全面風險管理新模式
    銀行傳統風控手段多是「從歷史看未來」,而隨著大數據新技術的運用,「從數據看當下,風險特徵看未來」正在銀行業務場景中發揮效應。在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中,上海銀行積極探索並構建金融科技體系下的風險管理模式,不斷提升業務發展、產品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匹配度,切實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近年來,該行各項軟指標、硬指標都取得長足進步,不良率遠低於同業平均水平。
  • 夜讀精選:易綱首次詳解現代央行制度 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推薦】易綱首次詳解現代央行制度 構建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體系 要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健全現代貨幣政策框架,包括優化的貨幣政策目標體系、創新的貨幣政策工具體系和暢通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 北京:持續推進建設法定數字貨幣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
    記者從正在舉辦的2020北京國際金融安全論壇獲悉,北京將持續推進建設法定數字貨幣實驗區和數字金融體系,探索制定跨境數據流動和交易規則,支持金融機構和大型科技企業設立金融科技公司,支持在京設立國家金融科技風險監控中心、建設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實驗區等工作,構建富有定力、耐力和活力的現代金融體系。
  • 強化金融風險防控與監管的科技武裝,深圳金融科技如何探路先行?
    加快提升科技監管智能化水平中國人民銀行黨委委員、副行長範一飛在出席峰會的致辭中表示,披堅執銳,強化風險防控的科技武裝。金融業要利用科技賦能,加強金融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扎牢織密金融創新安全網。而今年以來,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作為工作重點,先後修訂了兩部銀行法以及出臺了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規範措施。
  • 前海匯聚金融企業,持續推進金融創新
    《前海法治藍皮書》顯示: 前海匯聚金融企業,持續推進金融創新 《前海法治藍皮書》指出:2019年,前海實現稅收428.1億元,其中金融企業納稅238.3億元,佔比55.7%,連續五年保持第一支柱地位,是前海經濟發展的「壓艙石」;納稅超十億元的企業均為金融企業,納稅超千萬的金融企業217家,佔比54.3%
  • 徐諾金:「一平臺四體系」普惠金融倡導者
    2016年12月26日,在徐諾金的奔走下,蘭考縣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國家級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下稱「蘭考試驗區」)。經過幾年發展,目前,已經形成了可複製推廣的「以數字普惠金融為核心,以金融服務、普惠授信、信用信息、風險防控為基本內容」的「一平臺四體系」模式。蘭考試驗區以體制機制創新釋放改革活力、以制度保障破解普惠金融發展難題,形成了有參考意義的制度創新樣本。
  • 央行:嚴密防控外部金融風險,穩步擴大金融雙向開放
    持續構建要素完備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建立逆周期資本緩衝機制。分步實施宏觀審慎壓力測試,完善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和預警體系。建立健全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框架。統籌監管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和金融控股公司取得重大進展。        四是金融風險攻堅戰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堅持市場化法治化不動搖,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不同階段金融風險處置的重點和優先序。
  • 高質量發展大家談|魏革軍:持續做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工作
    要想把握好新發展階段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就必須發揮制度優勢,持續優化和提升營商環境,才能增強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開創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就陝西如何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市場活力充分迸發,我們特邀請省市場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小寧和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黨委書記、行長魏革軍暢談如何在高質量發展中為企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和持續做好金融創新。 記者 曉霞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是陝西省金融行業發展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遵循。」
  • 徐諾金:從攻堅戰與持久戰的高度看待金融風險防控
    徐諾金:啟示一,金融風險防控必須堅持底線思維,主動出擊。黨中央、國務院對金融風險問題高度重視,高屋建瓴超前對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進行了全面安排、周密部署,為打贏攻堅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有力保障。一是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與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強化各自領域日常監管,做好金融風險監測、分析、預警,提高風險監測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力爭實現風險苗頭早發現、早溝通、早報告、早應對。尤其要進一步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評估體系,探索建立風險識別先期指標及配套預警機制,及時吹哨預警,防止偶發、局部金融風險轉變為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評價報告》編纂組訪談:科技金融生態的...
    ,並對其未來發展的優化路徑提出可行性建議,內容分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研究概述、解構、指標體系構建、指數分析、優化路徑、評價與展望六大部分。挑戰與突破:三大創新引領 前瞻專業優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科技金融生態評價報告》具備三大創新;首通四鏈,首個構建「四鏈」融合的科技金融生態評價體系;首納服務,首個加入「服務鏈」指標的科技金融生態評價體系;首立科技,首個立足「科技」領域的科技金融生態評價體系。這三大創新也是生態報告遇到的挑戰和難題。
  • 外灘金融峰會三大關鍵詞:開放、科技、生態
    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行政總裁王雲峰相信,「在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將建立起在制度建設、規則連接和人才聚集等各個領域都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投資與營商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下,外資機構也開始思考,如何在開放的中國更好發展。「作為外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在中國提供更平等競爭環境的同時,自身也需要克服水土不服,進一步適應中國的經濟體系以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