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垃圾分類,是要和人性進行對話溝通,重建新的文明,這是很大的挑戰」,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MBA企業家導師、小黃狗環保科技董事長王澤銘在與清華經管學院MBA18P4班師生交流時表示,垃圾分類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生活方式優化運動。小黃狗想做的,並不是強制用戶進行垃圾分類,而是希望通過有償激勵的方式和趣味化、科技感的用戶體驗,「溫柔地」感染用戶主動參與進來,形成長效機制,一起來為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清華經管學院MBA18P4班來訪合影
要理解居民 用更溫柔的方式來引導
中國全面推進垃圾分類,包括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個城市都已進入了垃圾分類的「強制時代」。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一年已經超過2億噸。從前期試點城市情況來看,垃圾分類的難點還是因為很多居民一時難以養成垃圾分類的習慣。
「做垃圾分類是要做人性對話溝通,重建新的文明,這是很大的挑戰」,王澤銘直言,垃圾分類是一項扭轉人性和習慣的工作,市民一開始的抱怨、迷茫、無所適從,都可以理解,任何人跨越舒適區都需要一個過程。為此,他向團隊強調,要理解居民,「用更溫柔的方式來引導、感染他們,這樣才能建立新的文明。」
例如,目前小黃狗環保科技就在多個城市擁有社區合伙人:小區裡注重孩子全面發展的媽媽群群主、高校裡有環保熱情的大學生等。這些高素質的人群,正在用他們的行動來感染周邊的居民,持續地宣導,喚起他們的環保意識,主動進行垃圾分類。
王澤銘說:「文明是能引導文明的。」在垃圾分類的推進進程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關鍵的。要破這個局,就得從人性出發。在垃圾分類「強制時代」的大背景下,小黃狗環保科技提供便於分類的設施和服務,在「剛性約束」之外提供正向引導,從而讓大家真正習慣分類、樂於分類。
小黃狗環保科技董事長王澤銘
用戶行為習慣已經在發生轉變
「我們不要低估自己的能量,中國如果想要幹成一件事,效率還是蠻快的。經濟基礎一旦達到一定程度,精神文明的建設也會很快跟上來。」 小黃狗環保科技COO王毅南也表達了樂觀的態度。
他直言,從最近兩年來,小黃狗環保科技營收上的增長就可以看出,好多用戶的行為習慣已經在發生轉變——新增投放到小黃狗智能回收機上的可回收垃圾量越來越多,也帶動了小黃狗的營收增長。
比如,在小黃狗的政府項目中,就出現了很明顯的自然增長。政府人員配合小黃狗科技快速落地,大量的督導員、志願者和社區物業都積極參與進來,大幅降低了小黃狗的整體宣導成本。居民習慣養成後,投遞的越來越多,良性循環,又進一步推動小黃狗整體的財務向上。
正在投遞紙盒的市民
當越來越多的用戶養成了這一習慣,大量原本被廢棄的資源都被利用起來,也帶動了小黃狗向好發展。王毅南說:「舉個例子,我們引導用戶把扔在垃圾桶裡的牛奶紙盒子撿起來,清洗後投遞到小黃狗的回收機中,收齊一噸我們就能賣6000塊錢,讓牛奶紙盒不被汙染地進入再利用流程,而不是被填埋和焚燒。」
王毅南介紹,目前小黃狗已經進駐全國41個城市,在超過9000多個社區鋪放了12000多萬臺設備。在用戶習慣養成後,小黃狗將成為一個「超級入口」:大大小小的可回收物品,垃圾分類回收這一產業鏈條上的各方資源都被連結進來,小黃狗將呈現出更大的商業想像力。
王毅南認為,伴隨著垃圾分類等方面的立法逐步完善,市民垃圾分類的意識一定會逐步形成。比如,深圳等城市目前就已經在學習新加坡、韓國等推出相應的措施,去引導市民垃圾分類等各方面的行為。「我們跟日本等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差距,一定能快速地彌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