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郭靜雯
邛瀘景區智慧旅遊平臺的工作人員最近發現了一個新變化:隨著跨省遊恢復開放,邛瀘景區遊客大幅增長。覆蓋全市主要景點的旅遊監測平臺顯示,景區周邊和城區的不少「新景點」正在「走紅」,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往打卡。
8月28日至30日,「一年看變化·首批天府旅遊名縣」採訪團走進西昌。遠眺瀘山,漫遊邛海,「必點」項目之外,主題街區、特色演出,從白天到晚上,採訪行程被各類新項目、新場景、新業態填充得滿滿當當。涼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書記馬輝說,借力天府旅遊名縣建設,有著「月城」「小春城」老名片的西昌正被賦予更多新的意義。
「月城」升起「月經濟」
8月29日晚8點,西昌火把廣場演藝中心門口,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的遊客排起長隊。
這是停演大半年的國內首臺實景火秀《阿惹妞》的首場復演。身著彝族民族服飾,高舉火把圖騰,演員們為近200名觀眾獻上一場火與水、光與影、情與景、聲與舞的精彩演出。
專程從成都飛來的遊客羅琳欣賞了這場震撼的火秀。為此,她特意在西昌多留了一晚,並在隔壁的彝族風情文創店購買了一件《阿惹妞》文創T恤衫。熱情的西昌市民還邀她加入篝火晚會,在浪漫的月色裡與當地人一起舞蹈。
熊熊燃燒的火焰點燃了羅琳的熱情,也點燃了西昌獨具特色的「月經濟」。
西昌又被稱為月城,這裡是賞月的絕佳地。但幾年前,遊客大多衝著邛瀘景區而來,較為單一的消費場景很難留得住客人。
「去年捧回天府旅遊名縣金字招牌後,如何持續擦亮叫響,成為我們思考的主要問題。」西昌市委副書記、市長馬廷貴說,西昌制定了項目引領,促進文旅融合和消費提質升級,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重點舉措。2019年,全市重點文旅項目完成投資90餘億元,籤約項目48個487億元,主打「月光經濟」的項目佔比很大。
如今,不僅是邛瀘景區,處於市區的火把廣場等不少夜間文化消費場所「新地標」也成為遊客必打卡的地方。沿海河兩岸打造的特色商業街——海河天街是觀賞城市夜景、聽音樂、休閒喝茶的好地方;在火把廣場看完演出,再到老海亭附近品嘗西昌的燒烤,到網紅公園——星月湖公園乘坐皮划艇夜遊,到西昌市旅遊文化科技創意產業園(邛海17度)購物……豐富的夜間消費場景讓「月城」正在升起「月經濟」。
「小春城」文旅消費迎「春天」
8月29日上午,乘船遊完邛海,記者在邛瀘景區的東部靠岸。以梅、蘭、竹、菊、合歡、三角梅為「主角」的六個大型七彩園林建設正加速推進,其中,菊園、蘭園、合歡園已完成建設,進入管護期。
採訪團隨機走進蘭園,這個佔地僅幾百平方米的地方,卻涵蓋了蘭草博物館、種植園、餐飲等豐富的業態,遊客不僅可品嘗特色美食、交流蘭草種植技術、欣賞名家蘭草畫作,夜間還可坐在花香馥鬱的院子裡體驗月色蘭園。西昌旅投公司董事長、蘭園負責人姚紅敏說,上周,一場蘭草協會組織的小型內部交易會在這裡舉行,交易額高達十幾萬元,其中,一盆品種名貴的蘭草交易價格達8萬元。這次小試牛刀,讓姚紅敏對今後的運營信心十足。
「包括蘭園在內,六個主題園林事實上都是無中生有的項目。」西昌市委副書記、邛瀘管理局局長宋莉介紹,去年起,圍繞西昌市委、市政府「全域旅遊、首位產業」的戰略目標,邛海旅遊度假區創新提出通過「全域化融合」方式,提升度假區與周邊的景觀協調性和互動性,充分發揮邛瀘景區在全域旅遊發展中的龍頭帶動作用。「一廊六園」由此誕生。「局面一下就活了。」姚紅敏為這個創意舉措點讚。
而在城區,類似的文旅消費也在加速釋放。為進一步放大城區藍花楹、溼地鬱金香等鮮花的「刷屏」效應,西昌以花為媒,布局涵蓋全年的「賞花經濟」,吸引廣大遊客來西昌四季旅遊「打卡」。在文旅產業拉動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49.64%,以旅遊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成為西昌國民經濟首位支柱。今年6月、7月,每月到西昌的遊客已突破百萬人次,「小春城」正迎來文旅消費的又一個「春天」。
西昌旅遊小貼士
一廊六園:
西昌市邛海溼地的夢尋花海溼地泛舟廊道,梅園、蘭園、竹園、菊園、合歡園及三角梅展示園等六個大型七彩園林。
十大月光經濟項目:
包含邛海17度、海河天街、古城片區、大涼山文化創意產業園4個「夜春城」地標;
時代廣場、沃爾瑪、達達超市、火把廣場等區域創新打造4個「夜春城」商圈;
航天路特色燒烤、海門漁村2大月光經濟示範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