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著名地標性建築:西昌火把廣場,是一種原始的圖騰崇拜

2021-01-07 旅遊天下A

西昌火把廣場是2006年四川省冬季旅遊會的主會場、涼山州一號重點工程,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符合涼山州及本地少數民族特色。

西昌火把廣場以演藝中心為主,融學術交流、展覽、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文化建築,地處邛海西北側,佔地約1100畝。火把廣場為扇形建築,直線段長約400米,弧線長約650米,東側布置了民族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個斜插入山體的建築,西側是文化休閒公園,為自然隆起的山體。

在火把廣場的入口處,有一組九虎塑像,往裡是一組成弧形布置的56個直徑為2米的民族文化柱群,56根柱子表示56個民族大團結,而高6至9米、直徑2米的柱體表面,是反映彝民族的優秀文化、經典傳說的裝飾性浮雕。

每年農曆6月24日,來自大小涼山的數萬彝胞聚集到這裡,舉行一年一度的「都則」盛典--火把節。在彝族人民心中,火確實是光明,是詩篇,是力量,是精魂,是美好生活的象徵。天下彝人崇尚火,既是一種原始的圖騰崇拜,又是對幸福的嚮往與追求。

相關焦點

  • 西昌火把廣場 · 涼山火耀圖騰
    火把廣場西昌,一座春天棲息的城市。火把廣場暨涼山民族演藝中心就是這座城市四季春裝上一枚精緻的別針。整個黑虎陣既瀰漫著原始、古樸的氣息,又不乏現代美學元素、現代美學思想。而它的初原規劃設計之想,就是一座極具人文色彩、人文關懷的「城市玩具」。它是威猛的,卻也是馴順的、親切的,每天傍晚,有那樣多的孩子在這些老虎背上爬上爬下,跟這些猛獸們嬉戲玩耍,構成了西昌特有的民間風情畫。
  • 四川有座火把廣場,56根火柱象徵56個民族,遊客卻以為走進古羅馬
    西昌是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更是聞名海內外。作為一名旅行者,我曾有幸去過西昌!那裡迷人的山海風光讓人陶醉,那裡獨特的民族風情讓人神往!沒到涼山之前,關於彝族的唯一印象,大概就只有"火把節"了。初次抵達西昌的時候,已經接近傍晚時分,吃罷晚飯就想著去火把廣場看看。
  • 瀘山邛海之外 西昌火把廣場等夜間文化消費場所成遊客打卡地
    「月城」升起「月經濟」  8月29日晚8點,西昌火把廣場演藝中心門口,從全國各地遠道而來的遊客排起長隊。  這是停演大半年的國內首臺實景火秀《阿惹妞》的首場復演。身著彝族民族服飾,高舉火把圖騰,演員們為近200名觀眾獻上一場火與水、光與影、情與景、聲與舞的精彩演出。
  • 火把廣場將不再「看海」 西昌透水混凝土路面改造將達233萬平方米
    火把廣場將不再「看海」 西昌透水混凝土路面改造將達233萬平方米 7月12日,西昌市航天大道三段的一處彩色騎遊道,施工人員正在對路面噴射環氧樹脂彩色路面塗料。
  • 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瀘沽湖
    ◎ 摩梭女兒國  摩梭人信仰原始宗教——達巴教。達巴教經典中突出的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可歸結為萬物有靈論。原始社會的圖騰信仰,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原始宗教認為天、地、山、水、日、月、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物都有靈。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諸凡山、川、雷、電都有神靈主宰。據達巴經記載,摩梭人崇拜的圖騰較多,如樹木,石頭,孕婦在生孩子前請達巴念經,祈禱求石和求樹祭祀,求石和樹保佑孩子順利出生,孕婦平安。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圖騰與薩滿——原始崇拜
    2001年   天緣心曲    136x136cm         所謂圖騰崇拜,就是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或植物當作自己的祖先或保護神一樣加以崇拜。圖騰作為最早社會組織的一種標誌和象徵,具有密切血緣關係,對維繫氏族社會組織和文化延續起著重要作用,對氏族成員來說具有很大的凝聚力。通過圖騰標誌,本氏族成員會產生一定的內聚性,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       鄂溫克人的圖騰崇拜,主要體現在他們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
  • 你之所以「怕鬼」,是因為我國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與圖騰崇拜
    據考古發現,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是一種在大約12萬到3萬年前居住在歐洲及西亞的古人類,屬於晚期智人的一種】遺骸周圍常常散布著紅色碎石片及工具,遺骸位置也大多是頭東腳西。很顯然,這個重大發現可以直接說明,歐洲的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了原始宗教的雛形,否則他們不會用這種固定的喪葬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某種信仰。
  • 被歷史淡去的原始文化,解讀圖騰崇拜和其存在的生命意義
    一.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1.圖騰崇拜的起源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關於圖騰崇拜其實是人類早期混沌初開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文化現象。這就不難理解其採用自然界的動植物再加上自己主觀意識的改造,於是圖騰也就出現了。圖騰其實就是其祖先的一種象徵。在這個時候,圖騰的祖先其實是和動植物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其只是人們希望這些祖先可以幫助他們對抗自然力,其把祖先和動植物以及自然界的一種力量聯繫在了一起,於是圖騰的崇拜就出現了。
  • 從圖騰崇拜到祖先崇拜——「人類的覺醒」,孝行的具體體現
    何謂圖騰崇拜?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一種最早的宗教信仰。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天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特殊關係,此物(多為動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如熊、狼、鹿、鷹等)。
  • 燃情七月,激情戶外 2017西昌大菁火把節率先燃爆今夏!
    以「清涼夏日•邛池流星」為主體的2017年中國(西昌大箐)火把節已經啟動 2017年7月15日上午十點舉行的2017年中國西昌大箐戶外越野場地推介會,拉開了2017年中國(西昌大箐)火把節的帷幕。7月15日至7月16日每晚18:00時至21:00時,2017中國(西昌大箐)火把音樂節依然在大箐鄉勝利村鵝掌河,邀請雲、貴、川知名彝族音樂組合和音樂人來參加活動,舉辦大箐鄉第四屆火把音樂節。15日至16日兩個晚上,還有能找回童年記憶的壩壩電影。
  • 《山海經》中的怪物是人類原始的圖騰崇拜?現代研究提出了反駁
    民國時期,文學家聞一多就在他的《伏羲考》中提出了圖騰說,即《山海經》神怪其實都是圖騰,它們本身的確是真實存在的,是原始人類對未知生物由全獸形、半人半獸形到全人形逐漸發展而來的一種崇拜模式。此後,張巖的《〈山海經〉與古代社會》、陳天俊《從〈山海經〉看古代民族的崇拜、信仰及其遺俗》、胡仲實《圖騰、神、神話——讀〈山海經〉》等文章都沿襲聞一多的觀點,均將這些怪物視為部落通過聯姻、戰爭、政治聯盟等多種原因造成的圖騰拼合。
  • 重磅,今天萬達廣場入駐樂薈城!推動西昌商業地產向前升級十年!
    西昌樓市網·攀枝花樓市網 600多萬攀西人的購房指南8月5日就在西昌人民舉起火把慶祝之日萬達廣場正式籤約入駐樂薈城在西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牽頭下萬達集團與通威集團強強聯手 問鼎繁華一個購物中心升級一個城市的商業改變一個城市的生活萬達廣場
  • 彝族虎圖騰崇拜與虎文化
    這只是彝族先民崇虎敬虎的想像和追憶,是反映彝族崇虎敬虎的文化傳統,是反映彝族人民與自然生態和諧發展的思想意識,並這種思想意識在彝族中根深蒂固,代代相傳相襲,成為彝族獨具特色的虎文化。三、虎為圖騰 「圖騰」一詞源於美洲印第安阿吉布窪人的原始語言音譯,原意指本部落奉為始祖的某種動物或植物。
  • 從西昌人民廣場到月城廣場,見證歷史之「變」
    1971年正在修建的體育館。 建州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冷登億 攝1994年國際火把節開幕式。今日月城廣場全景。2001年,當全國各大城市都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城市廣場建造運動時,西昌也邁開了腳步,廣場啟動改造工程。
  • 虎躍千年 淵源流長的彝族虎圖騰崇拜
    現今彝族尚殘存其遠古先民崇拜的虎圖騰,它曾為先秦道家、儒家、陰陽家所吸收、慨括、升華,可以進一步說明彝族虎圖騰崇拜淵源流長。彝族虎圖騰,是彝族人民崇信虎。彝族有多種自稱「羅羅」、「諾蘇」、「納蘇」、「尼蘇」等等;「羅羅」是「羅」的疊稱,意即虎人或虎族;男人自稱「羅羅頗」或「羅頗」,即公虎;女人自稱「羅羅摩」或「羅摩」,即母虎。
  • 探討東夷人鳥圖騰崇拜
    探討東夷人鳥圖騰崇拜 ——訪齊魯師範學院副院長劉德增 2018年01月19日 14:4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本報記者 張清俐 張杰 字號 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
  • ​ 視頻丨100公斤毒品在涼山州西昌火把廣場被公開銷毀
    隨著一聲令下,在涼山州西昌火把廣場,10口裝滿毒品的大鍋被逐一點燃。頓時,100公斤毒品燃起熊熊烈火,公開銷毀毒品只為呼籲人們: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蒙古秘史》中明確記載,「蒼狼白鹿」為乞顏部落孛兒只斤氏的鼻祖,但並不代表所有蒙古民族各部的祖先圖騰。在遼闊的北方,蒙古民族還有許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他們都有各自崇拜的圖騰。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爾蘇藏族和涼山彝族火把文化比較研究—— 王德和等
    王德和,古濤,周虹(西昌學院,四川西昌615013)【摘要】藏彝走廊東端有爾蘇藏族、彝族等多民族和諧共居。他們在栽種以後苦於蟲害,偶然發現火可以治蟲,於是扎火把遊行莊稼地,用松香粉或砟碎的細松樹枝葉撒在火苗上助燃,引得烈火熊熊。一方面反映了農業生產水平的顯著進步,是農耕民族原始生產勞動滅蟲害的方式,另一方面又表現出他們崇尚火神崇尚大自然,是大自然崇拜的本土信仰使然。進一步來講,與其說是勞動方式,不如說是祈求山神和天神的一種本土信仰祭祀活動,所以我們說爾蘇藏族的火把節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
  • 原始社會下的宗教意識產生後,人類的崇拜究竟經歷的何種演變?
    也因此出現了鬼神崇拜,這也屬於原始人類早期的一種宗教理念,但是與原始的自然崇拜相比更為高級。在原始社會初期,人們只為生存思考。到了後來伴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尤其是勞動剩餘產品開始出現,人類不需要再為了生計佔用全部的時間,也因此開始有餘地思考除生存以外的東西。他們看到了生老病死,也從剩餘價值裡開始考慮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