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歷史淡去的原始文化,解讀圖騰崇拜和其存在的生命意義

2020-12-16 科學漫遊者

「圖騰」一詞來源於印第安語中的「totem」,其本身的意思就是「它的親屬」或者說是「它的標誌」。而圖騰文化也是人類精神家園中最古老、最具有特色的文化現象之一。中華民族作為世界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在歷史上也曾經創造過十分具有特色的圖騰文化。但是很令人遺憾的就是其在漫長的歷史歲月的進程中,其和神話、史話等相互扭結,慢慢呈現出了神話化或者史話化的趨勢,而最終這一項文化漸漸被淡化,很少被我們所提及。

一.中國古代的圖騰崇拜現象

1.圖騰崇拜的起源

我們從文化學的角度來說,其實關於圖騰崇拜其實是人類早期混沌初開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帶有普及意義的文化現象。上古時期的時候,人類對於自然界其實就是充滿著好奇、恐懼和敬畏之情的,甚至可以說其對於人自己的本身也是充滿著種種的疑問的。由於生產力的低下,人類在那個時候智力的發展也是有限的,其一定程度地阻礙了人類科學地獲取答案。但是這些的問題也是存在也必須應該得到合理的一個解釋的,其會促使人們繼續有著動力去無限的探索世界並且勇敢地去面對問題和困難。圖騰崇拜的存在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其從一定的程度上來說,可以稱得上是人們對一切未知、恐懼來進行解釋的一個最佳方式。

圖騰崇拜是和母系氏族同時產生的,並且盛行於母系氏族的一個階段,而其早期母系氏族的經濟特徵是靠著最簡單的狩獵和採集來維持生活的,人類在那個時候最頻繁、最主要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大自然中,和大自然的各種生物一起共存。而這個時候產生的圖騰崇拜也就是說其實其就是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基於這個認知,我們可以認為其存在於人類早期,之後演變出了一些形式,其是有很多的主客觀的因素值得我們進行探索的。

上古時期的時候,伴隨著自然界生產力的發展,人們也就順勢擴大了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個影響力,其就使得人類逐步認識了自己和自然界是有著緊密的聯繫也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但是仍然有著很多的事物是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的,這個時期的人們表現出了一種對於外界自己所未知的事物的急迫的求知慾,然而其在龐大的自然界中,仍然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這個時候的境地是很尷尬的。人們很難對自然界進行了解和與此有著聯繫的關於對自然和人類本身的一種錯誤或者歪曲的理解,最終漸漸演變成了一種很獨特的解釋,他們選擇賦予未知的自然力以一種超越自然的性質,懷有一種恐懼和敬畏的心情,崇拜自然力和未知的強大的力量的情感在他們的意識中也漸漸地形成了。

他們沒有辦法把自己和自然界分離開,人類的生存依賴於自然界的生物中,但在採集和狩獵的時候又必須抗拒自然現象和自然力,比如說狂風暴雨等會給他們帶去極大的傷害,從而使得其沒有辦法獲得食物。他們存在於自然界中,從何而來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謎題,所以又並不能把這些自然界本來就存在的生物和自己完全對立起來,於是他們就開始希望在這樣的矛盾中得到一個解釋,使得自己可以徹底地擺脫這樣的一種矛盾,讓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存在有一個解釋和答案,最終使得其合理化,這其實從一定的意義上說也是對自己為何存在的一個解釋,於是一切自然力和我們之所未知的力量都被賦予了精神上的一種敬畏,從而實現了對於自然力的一種崇拜。

其為了把動植物和人類本身結合在一起,最終實現把這種崇拜用一種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其在採集和狩獵的過程中就逐漸對於自然界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其獲得了一定的經驗,其漸漸明白了一些動植物的生活習慣,甚至期會有意識地去學習一些其有興趣的動物的動作和神態亦或是植物的生長的狀態,並且其也會觀察天氣的變化。

伴隨著這樣的意識的活動的不斷繼續,其戰勝了很多過去不能解決的困難,漸漸其開始在採集和狩獵的過程中,處於一個優勢的地位。而這些人也會成功的變成其所在的那一群人中的佼佼者,人們對其的尊敬會促使其不斷地繼續探索,而其從動植物身上所學習來的一些動作和行為就會被人們記住。我們往往會稱這些早期就開始從大自然中「取經」的人們為「祖先」,其把知識傳遞下去,而在傳遞的過程中,一些儀式也就漸漸出現了。其認為這些祖先學習的是一種很高超的本領,而這些本領是可以幫助他們戰勝所有的困難以及獲得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

甚至他們也一直堅信著,其祖先教會他們的這些知識可以賦予他們更強大的一種力量,甚至還會化成某種動植物保佑他們。為了可以讓自己的祖先具有超自然的特性,人們會把祖先描繪成具有化身成動植物,釋放雷電以及有著呼風喚雨能力的神。

這就不難理解其採用自然界的動植物再加上自己主觀意識的改造,於是圖騰也就出現了。圖騰其實就是其祖先的一種象徵。在這個時候,圖騰的祖先其實是和動植物沒有太大的關係的,其只是人們希望這些祖先可以幫助他們對抗自然力,其把祖先和動植物以及自然界的一種力量聯繫在了一起,於是圖騰的崇拜就出現了。

2.圖騰崇拜的不斷進化

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我們可以發現祖先的力量也漸漸地加強了,其的神話色彩也越來越濃厚。其的主要內容就是人和圖騰的起源故事,這樣的故事通常會讓人們對於祖先的敬仰情感的加強,這也就使得圖騰崇拜得到了更多的信徒。

圖騰的起源就表現在對「祖先」的生活和奇異經歷的描述。據一些文獻的記載,在彝族的民間史詩《梅葛》記載,天神在剛剛創造世界的時候,就派遣了其的五個兒子去創造「天」。而完成了「天」的創造之後,便使用雷電來試天,可是令人遺憾的是,天不幸被裂開了,可是到底該用什麼來補天呢?當時的天神就給其出主意說世界上的東西虎是最威猛的,於是當時天神就派了五個兒子去將虎制服了,在這之後他們用虎的一根大骨做撐天柱,這樣「天」就實現了穩定。而之後其就用虎頭來擔當天頭,用虎尾來做地尾,虎鼻來做天鼻,虎耳來做天耳,左眼做太陽,右眼來做月亮,虎鬚來做陽光,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做成江,小腸做成河,虎肋來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做樹林,軟毛做青草等等,之後便有了今天的世間萬物。

到了氏族公社時代,這種「生殖力」與自然信仰相互結合在一起,在原始先民的頭腦中被具體化成了某種動植物或者其他的自然之神。而其很明顯地就是他們有意識開始尋找自己的生命來源的時候就很容易認為這個自然之神就是其氏族或者部落的一個「始祖神」而其也是他們的一個「保護神」,這就是我們這裡要提及的圖騰信仰。

我們其實在流傳下來的先秦典籍中可以看到一些例證,比如《山海經》中很多都是原始氏族和部落圖騰神的記載;而在《詩經》等中都是證據。在考古資料方面,中國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並沒有發現確鑿的圖騰痕跡,但是在圖騰文化開始漸漸走向衰落的時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新時期時代考古遺存中發現了很多的圖騰信仰,比如在半坡遺址中的人面魚紋;臨潼姜寨遺址出土的魚蛙紋等。再比如中國「龍」的來歷,其的頭像蛇;角像鹿;耳朵像牛;腹部像蜃,鮮似魚,爪似鷹,掌似虎,是各種動物綜合起來的圖騰現象。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開始不斷有意識地對於圖騰的不斷美化,使得圖騰更加具有力量和吸引力。在其的美化過程中,祖先漸漸地有了英雄的色彩,圖騰也慢慢地具有了更加強大的力量,圖騰也就和祖先漸漸合二為一。這些祖先被描繪成半人半獸或者半人半植物等等的形象,目的也就是為了突出其的強大力量,加深崇拜也可以使得人們自己更大的勇氣。

二.圖騰崇拜的社會影響

我們可以發現其實圖騰崇拜的影響力是多方面的,而這種影響其實是在社會組織中表現是很明顯的,印跡也是很明顯的,其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

1. 原始社會中人和人的關係受到圖騰崇拜的制約

我們現在說到原始社會就會下意識地認為其是生產力水平低下的一個現象,人們共同生產、共同分配,而且必須共同生活。所以在這樣的公社中人和人是必須要實現一個平等,於是其就有意識地建立了平等的原則。就比如說,《呂氏春秋》中的一部分所說的,一種平等的狀態,而我們看看原始社會這種的平等原則是怎麼建立起來的呢?

其實,原始社會中低下的社會生產力、險惡的自然環境和兇狠的敵人,決定了原始時代的人們並不能單獨的生活,而其只能依靠氏族集體的合作來增強其生存的能力。我們在之前也說過了,原始的人們其實還不具有把自身和自然界劃分開來的能力,其把自己特化出來,而當其發現自身具有一種靈性,也就是我說的精神現象的時候,就以類比的方式來看到自己經常接觸的個別自然對象,特別是動物其實也是有著一定的靈性的,於是其會把自己的靈性等同於其,也就是對象化為個別的自然現象,取得一種幻想的同一性。

當作為人的靈性體化物的對象由個別到群體,也就是把自身的靈性同時對象化為許多自然物,這也就實現了人和自然對象特殊的同一,而這個作為人的靈性的一般體化物的對象,就是人所具有的圖騰。所以,圖騰意識的形成過程是一個由個別到特殊再到一般的認識過程,而圖騰的出現就是這個認識過程達到了一般形態的標誌。

2. 圖騰崇拜在區分並維繫社會組織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們之前也說過,在原始的時期,伴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廣泛,也就是說其各個群體之間的交往也就日漸頻繁。這也就會導致各個群體之間會互相混雜,很難對其進行分辨。於是,這個時候圖騰就會在其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可以幫助人們去識別不同的群體,防止各個群體的混合,免得使自己群體的力量被削弱了。

圖騰在這個時候就起到了一種凝合劑的作用,其把群體成員緊緊地凝合在了一起,從而維繫了社會組織的團結和穩定。

3. 圖騰崇拜推動了人類社會組織的進步

伴隨著圖騰的出現,圖騰的形式也就慢慢普遍化,氏族和氏族之間的界限就越來越分明,這個時候不同的氏族之間的兩性偶合就慢慢呈現出了淡化的趨勢。除此之外,圖騰意識的形成,也使得公社之間的成員流動基本處於停頓。而公社的圖騰其實也是每一個成員的圖騰,改變了社籍就必須改變自己的圖騰的歸屬,公社之間的流動已經不再容易了。

不同圖騰集團之間的兩性交往對打破這種惡性循環的局面,為人類自身種族的繁衍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正是這種情況,使得很多的圖騰集團之間的性關係得到了個圖騰集團內部的認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社會組織就這樣聯合併壯大了起來。

4. 圖騰禁忌約束人們的行為規範

圖騰在那個時期是原始人民的一種憲法,其是人們把圖騰當做親屬、祖先和神的一種表現。原始人相信圖騰具有保護等能力,這個時期的圖騰禁忌以及不僅僅是一般的生活規範,其具有「法」的一種職能。是原始時代的一種習慣法。

三.小結

其實我們可以發現信仰是每個人的一個靈魂,其也是社會群體的靈魂。圖騰崇拜在原始的時代發揮著很主要的作用,其是原始氏族部落的一個象徵,是人們的一個精神支柱,其是一個維繫各個氏族部落的紐帶。其對推動人類社會組織的進步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相關焦點

  • 透過獨特的剪紙藝術,淺析壯族的圖騰崇拜和圖騰文化
    人們不僅認為世界上所有存在的事物都是有生命的,並且每類事物都還有一個統治神在駕馭它們。例如自然界發生雷電下雨的現象解釋不了就認為是有雷神在掌管、火有火神在掌管,生育有花婆神在掌管,等等。原始人群還相信自己是某一種動物或幻化物的後裔,並且認為它們就是自己這個氏族的守護神,因而有了圖騰崇拜,從而形成了圖騰文化。
  • 《盧平 敖魯古雅之戀》:圖騰與薩滿——原始崇拜
    因為他們相信這個保護神不僅會保護自己,還能使自己獲得超人的力量、勇氣和技能。圖騰作為最早社會組織的一種標誌和象徵,具有密切血緣關係,對維繫氏族社會組織和文化延續起著重要作用,對氏族成員來說具有很大的凝聚力。通過圖騰標誌,本氏族成員會產生一定的內聚性,對保留本民族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意義重大。       鄂溫克人的圖騰崇拜,主要體現在他們代代相傳的神話傳說。
  • 上午班第四組|中華民族圖騰崇拜和動物自喻
    民族將某種動物或者某種植物作為崇拜的對象,將其賦予特定意義。其作為一種特定的文化現象,源遠流長,屢見不鮮。具有深遠的影響與重大的現實意義;壯族歷來有花婆崇拜,因為壯族人民認同土地,認為土地是孕育人,而出生於大地的花則是人靈魂的休憩之處,因此壯族人民對花的崇拜是代表了他們對生命的尊敬與崇拜。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母性的神聖地位與圖騰崇拜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在人類朦昧意識產生初期,還有一種在科學的今天看來是歪曲了的意識(在當時視其為真理
  • 齊魯文化長廊聽我說 | 解說詞03——鳥圖騰崇拜
    齊魯文化長廊聽我說 | 解說詞03——鳥圖騰崇拜 2020-10-10 0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之所以「怕鬼」,是因為我國原始宗教的鬼魂觀念與圖騰崇拜
    所謂原始宗教,是指原始社會【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社會形態。這種存在了二三百萬年,是截至目前人類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社會發展階段】發展到一定階段產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為主要內容的初期狀態的宗教。因為當時的人們直觀地認為紅色代表鮮血,撒赤鐵礦粉末,表示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生處。
  • 圖騰崇拜——狼、鹿圖騰
    雖然狼如何成為他們的始祖父,鹿何以成為他們的始祖母,具體細節早已遺忘,然而狼、鹿兩個氏族聯姻以及從很遠的地方遷徙而來的影像仍然流傳下來。這裡所說的渡騰汲思海遷徙而來,可能不是指一般的遷徙,而是指這兩個有聯姻關係的氏族有過長期發展而逐步向外擴展的歷史痕跡。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蒙古秘史》中明確記載,「蒼狼白鹿」為乞顏部落孛兒只斤氏的鼻祖,但並不代表所有蒙古民族各部的祖先圖騰。在遼闊的北方,蒙古民族還有許多其他部族生息繁衍,他們都有各自崇拜的圖騰。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沉默的圖騰——彝族植物崇拜文化研究之馬纓
    但是,在彝族密岔人心目中,它是高貴純潔的,特別是白馬纓是作為祖先的軀幹而存在,其寄託了對逝者的追思,所以這同樣也應屬於原始植物圖騰崇拜的一部分。這裡的「白花樹」就是白馬纓,而「密岔」之由來之初應為「蒙岔」,意為「蒙舍川上的人」,其興衰徙走都和南詔有著密切關係。清代陸次雲的《峒溪纖志》也提及:「密岔,刻木人祀祖」。所以,對白馬纓的圖騰崇拜可謂延續了千年之久,不論地域變遷還是各族群間的風俗交替都未能使其褪色。
  • 從賈伯斯和蘋果的粉絲崇拜文化探尋企業IP產生的底層邏輯
    讓我們從人類崇拜文化的發展歷史之中去尋找答案吧! (本文節選自段王爺即將出版的新書《企業雙IP打造兵法》)一、原始崇拜根據考證,原始崇拜的跡象大致出現在舊石器中晚期。原始的「崇拜文化」的形成過程十分漫長,時間跨度大約在二十萬年左右,這說明人類的精神文化是一代代積累和傳承下來的。原始崇拜經歷了自然崇拜、靈魂崇拜、生殖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宗教崇拜等六個階段。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圖騰的藝術最早是起源於祖先對生活的解讀,以美的符號形式來表達他們所具有的獨特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這些花紋主要承載於各種生活用具及裝飾中,是人們抒發對自然的崇拜的重要形式,也是人們高度提煉和概括藝術的表現,反映了人類對精神生活的寄託。
  • 摩梭母系氏族社會的宗教信仰:原始宗教的圖騰崇拜|瀘沽湖
    ◎ 摩梭女兒國  摩梭人信仰原始宗教——達巴教。達巴教經典中突出的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可歸結為萬物有靈論。原始社會的圖騰信仰,是人類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原始宗教認為天、地、山、水、日、月、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和自然物都有靈。天有天神,地有地神,山有山神,日有日神,月有月神。諸凡山、川、雷、電都有神靈主宰。據達巴經記載,摩梭人崇拜的圖騰較多,如樹木,石頭,孕婦在生孩子前請達巴念經,祈禱求石和求樹祭祀,求石和樹保佑孩子順利出生,孕婦平安。
  • 《山海經》中的怪物是人類原始的圖騰崇拜?現代研究提出了反駁
    《山海經》本來是我國一部記述古代志怪的古籍,書中的大部分內容均被認為是荒誕不羈的猜想,就連司馬遷都評價這部書說「餘不敢言之也」,可是隨著歷史的推移,書中不少看似荒誕的妖魔鬼怪,竟被發現卻有其物。《山海經》中記載了一種「白犀」:「琴鼓之山多白犀。」那麼白犀是什麼?
  • 試論藏族鳥圖騰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藏族;鳥文化;圖騰;社會結構藏民族作為一個全民信仰宗教的族群,其宗教信仰除了制度化的宗教,如藏傳佛教和雍仲苯教之外,還有一個非制度化的原始宗教信仰,即一般意義上的原始苯教,它是一種沒有系統的宗教文化體系的,以自然崇拜為主的土著宗教,依照社會學、文化人類學、宗教學等相關理論,圖騰崇拜發軔於原始氏族部落時期,爾後成為原始宗教信仰的重要組成部分
  • 探討東夷人鳥圖騰崇拜
    ;考古 內容摘要: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近日,就東夷先民的鳥圖騰崇拜現象,本報記者採訪了齊魯師範學院副院長劉德增。 關鍵詞:圖騰;崇拜;部落;劉德增;版本;掌管;氏族;刻劃;原始宗教;考古 作者簡介:   研究發現,圖騰崇拜是遠古時期不同地域和社會普遍存在的文化現象。在中國的遠古時期氏族部落中是否存在圖騰崇拜?
  • 中國歷史:圖騰的演變
    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中國歷史的精彩故事情節,千萬不要錯過噢!圖騰崇拜,是原始社會的一種宗教信仰,約與氏族公社同時發生。圖騰系印第安語,意為「他的親族。原始人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無生物有著親屬或其他的特殊關係,此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保護者和象徵等。圖騰照例為全族之禁物,禁殺禁食;且舉行崇拜儀式,以促進圖騰的蓄衍。
  • 蚩尤文化中的七大圖騰文化——鳥圖騰
    圖騰文化,作為一種原始意象,它蘊含著民族遠古時代的記憶和信息,是民族的神性之源,價值之源,也是一個民族行為表達的潛在密碼。 我國著名的圖騰詞人南永前說:「遠古時代的氏族圖騰意識,它不是已銷聲匿跡的歷史煙雲,它融進現代人意識的浪花隨處可見,並對未來還將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
  • 鄂溫克族蛇圖騰文化的變遷
    由於思維的落後,他們誤以為圖騰就是自己的祖先,自己是由圖騰繁衍而來的,於是產生了圖騰祖先崇拜。直到原始社會後期,人類終於開始意識到自己與周圍動植物之間的差別,圖騰物與他們並無血緣和親屬關係,但是由於對圖騰祖先的信仰已經深入其生活和精神信仰體系,圖騰就演逐漸變為氏族或部落的守護神。
  • 滿族文化形成的載體是什麼?「馬背、薩滿、圖騰」三者合一
    滿族文化形成的載體是什麼?「馬背、薩滿、圖騰」三者合一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族,在中國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和貢獻,已經被永遠鐫刻在時間長軸上。翻看女真族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這個民族既有分裂也有融合。這其實也是古代歷史的一個重要縮影。清朝時期的滿族人是建州女真族的後裔,他們繼承了滿族祖先的遊牧傳統。
  • 東夷文化的鳳鳥圖騰崇拜
    (圖5)青銅質明代碧霞元君像  青州,是東夷文化的中心。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即大汶口文化後期至龍山文化時期,青州這一廣大的區域內,生活著一群以鳳鳥為圖騰的原始居民。少昊統治時期,其所轄部族以鳥為名,以鳥為族徽,以鳥為官員的標識。在他的管轄範圍內有玄鳥氏、青鳥氏等二十四個氏族,這就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鳥為圖騰的氏族部落社會。「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是說只有鳳鳥來臨,洛河才驚現神圖,天下才是太平盛世。可見,當時鳳鳥在人們心目中就是一種神靈的代表體。  大汶口文化晚期、龍山文化時期,鳳鳥形態已經普遍地運用到了日常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