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2020-12-23 有夢花居

圖騰的藝術最早是起源於祖先對生活的解讀,以美的符號形式來表達他們所具有的獨特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這些花紋主要承載於各種生活用具及裝飾中,是人們抒發對自然的崇拜的重要形式,也是人們高度提煉和概括藝術的表現,反映了人類對精神生活的寄託。

圖騰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古人對自然、上天,乃至萬物的高度崇拜。上古人們無法解釋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但這些物質條件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基本條件,所以在他們的想像中出現了一種極其神秘、崇高的東西,他們將它稱之為「神靈」。

從中國民族傳統圖騰龍就可以看出,古人就對圖騰的審美有獨特的見解。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

傳統圖騰的美還反映了古人心態,濃縮了古人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希望。比如說歐洲國家喜歡用盾牌的圖文,代表著一種高尚的品格和受人尊敬的聲譽,而獅子則是象徵一種勇敢與拼搏的精神。狼圖騰是突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族的一種圖騰信仰,他們自古對狼既崇拜又害怕,把狼看成是最勇敢、最有力量和最吉祥的象徵,因而把狼敬若神靈。狼圖騰思想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有反映,而且在民間故事中也有反映,並流傳著人與狼姑成親、繁衍後代的傳說。而中國最為代表的龍,也是祖先將各種動物的優勢所結合,傳達出祖先在徵戰過程中渴望強大的強烈願望,反映了當時他們心中所想。圖騰最早的功能演變是文字。作為漢民族語言的記錄符號——以象形始創的漢字, 毫無疑問也滲透著圖騰文化,深入挖掘漢字的構成,可以窺見圖騰到漢字的演變過程。原始時代,中國還是有眾多氏族部落組成,不同的部落有著自己所崇拜的圖騰,他們會在自己的地界和所有物上標記上自己的圖騰,以此來區分不同的氏族,這便是最早的象形文字。傳統圖騰還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的發展狀況。隨著文明的進化,人與人之間開始出現物物交換的現象,商品隨之出現,為了區別於其他同類商品,人們創造出代表自己具有獨特特徵、審美的商標,這就是圖騰後來的功能演變。

圖騰發展到這個時期,都還只是代表事物本身或是一種符號。隨著生產技術的提升,經考古發現在後來的一些服飾上,出現了一些單純只為美而存在的圖案,這與現代的圖形設計差別不大,可見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圖騰文化是研究一段歷史的重要考證,是了解一種藝術文化起源和審美的明鏡,它代表著祖先對自然與生命的解讀與敬畏。一個圖騰,一段歷史,唱出的是一段無人問津的村志野史。

作者:陳秋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中國傳統文化把蛇當做圖騰
    在中國古代民俗文化中,蛇曾經是美好的象徵,因為它是華夏民族最早的圖騰,是一種原始宗教神,後被稱為始祖神。  原始的圖騰崇拜中,中國的東夷太昊族(太昊指伏羲)我們的祖先之一就崇拜蛇類動物,伏羲傳說也是人首蛇身。  在我國古代的一些浮雕作品中,女媧和伏羲是人面蛇身。說明蛇崇拜產生的歷史非常悠久。在我國家喻戶曉的女媧與伏羲的神話故事,漢代文獻中,記載女媧與伏羲是兄妹。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稱:「閩,東南越,蛇種。」這是說福建的閩越族是當時的東南越,他們的圖騰是蛇。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龍鳳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龍是神物,如向龍祈雨、龍鳳呈祥、望子成龍、雙龍掄寶等,龍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也是一種前進、向上、
  • 中國傳統文化,飲食文化,圖騰意識
    本文乃作者曉星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圖騰首先是一種觀念,一般認為這種觀念基於這樣的認識:本氏族的祖先與某種動物或植物有淵源關係,如自己氏族的男性祖先與某種雌性動物結合繁衍的後代就是本氏族人
  • 蚩尤文化中的七大圖騰文化——鳥圖騰
    圖騰文化,作為一種原始意象,它蘊含著民族遠古時代的記憶和信息,是民族的神性之源,價值之源,也是一個民族行為表達的潛在密碼。 我國著名的圖騰詞人南永前說:「遠古時代的氏族圖騰意識,它不是已銷聲匿跡的歷史煙雲,它融進現代人意識的浪花隨處可見,並對未來還將有著不可低估的影響和作用。」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服飾與人體之美
    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服飾美學思想也很重視實用性,但不是從與人為用,而是從與札為用的角度來關注服飾美醜的。中國傳統服飾在許多情況下,服飾的美醜往往不取決於服飾與人體的關係,而是取決於與統治者所制定的服制禮規以及與之相配合的傳統著裝觀念之間的關係。
  • 磚雕圖騰文化,中國風元素
    中國的圖騰文化豐富多彩,源遠流長,從古至今,都有圖騰文化痕跡的存在。無論在考古學資料中,還是在歷史學資料中;也無論是在文字學資料中或是在民族學資料中,都到處可見,俯拾即是。麒麟磚雕掛件麒麟,是仁慈和祥的象徵,瑞獸,是祥瑞之獸、吉祥神獸,主太平、長壽。在民間生活中常常會體現出它特有的珍貴和靈異。 常比喻為傑出之人,品德高尚、地位崇高,用麒麟的高潔祥瑞讚頌擁有者的高貴品質。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線上展(五):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②
    今天茶山仔給大家帶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線上系列展」第五期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大灣區傳統民俗影像系列邀請展該展覽由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民俗攝影委員會△漁村媽祖文化和龍文化是村民的精神寄託。△明代至解放前,調順是個海島漁村,民生困苦,買不起彩布龍,村民便以竹、木、幹稻草、舊漁網等材料扎作龍具。△從扎作草龍到扎作網龍,是龍具製作的一大改進。△製作材料的局限性,草龍和網龍都是粗大笨重不易舞動,且易腐爛不便保存。
  • 黎族圖騰與漢字交融創新 傳承古老黎族文化
    海南黎族圖騰文字創新創作的成員王芳告訴記者:「自2018年4月起,我們實地走訪了海南多個黎族地區,深入調研昌江、白沙、東方、五指山、保亭、陵水、三亞等地,發現圖騰文化符號的應用和傳播相對狹窄,許多織娘及黎錦、黎陶手工藝的從業者無法系統梳理黎族圖騰文化的脈絡及其含義。」她還表示,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漢字在黎族傳統手工藝製作中雖然大量應用,但作品的整體呈現較為突兀。
  • 中國圖騰文化的C位,你要不要pick一下?
    原始人普遍認為本氏族人都源於某種動物或者自然物,於是,圖騰信仰便與祖宗崇拜發生了關係,某種動物或植物便成了這個民族最古老的祖先,這就是圖騰文化的起源。 對於中國人而言,龍圖騰是意義最為深刻的一種圖騰,它承載了中國人數千年的精神與靈魂世界,也沉澱了中國寶貴而深厚的傳統文化。
  • 傳統文化之美:舞獅
    偶遇舞獅周末和家人去附近的商業廣場購物,偶遇傳統舞獅表演,很精彩。這種傳統文化之美難以言表,更多的是伴隨著舞獅表演的節奏,感觸博大的中華傳統舞獅文化。《黃飛鴻》精彩表演中國傳統舞獅分為南獅和北獅,南獅又稱醒獅,以廣東地區為代表,北獅則以河北地區為代表。舞獅技藝中,南獅重寫意,北獅重寫實,各有各的妙處。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湖北、山西等地原始文化遺址都出土了陶塑雞,說明我國馴養雞的歷史很早。湖北天門市鄧家灣出土的陶塑雞,是一隻養肥了的雞,昂著頭,尖嘴短尾巴,很是逼真。所以人們崇拜蛇,希望它帶來雨水,帶來穀物豐收和人口繁衍,還希望藉助它的內猛來驅除不祥之物。蛇逐漸就演變為龍,威力無比,能夠呼風喚雨,興風作浪,能使人間五穀豐登,驅除邪惡,帶來幸福和吉祥。龍的形象是蛇身,馬頭、魚鱗、鹿角、鷹爪,還融合鼉(鱷魚)等水族的特點,甚至還有龍捲風的飛旋。但龍最重要的特徵還是蛇身。從七八千年前的龍直到今天,龍為蛇身的特徵始終保持著。
  • 古代傳統文化,圖騰對服飾起源的作用,原始裝飾對服飾的作用
    維斯託尼斯,這些文化並沒有就女子的面部進行深入的刻畫和塑造,而是著力於誇張女性的性特徵。而那些「遮羞布」似乎不存在「遮羞」的意義,而只有極強的表現和炫耀的意義,表現了母性的神聖和人們對母性的崇拜。 類似奧瑞那文化中的母性小雕像在世界各主要文化發源地都有發現,而且在表現上都有極其相似之處,都著力表現女性的性特徵,此外其他的細節無一刻畫。
  • 唐夫人 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看中華武術之美
    另一種是陰柔之美,如行雲流水,它更多的展現出事物的和諧統一,內家拳多屬此類,如陳家溝太極拳。 中華武術的剛陽、陰柔之美的形成,都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太極拳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是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武術文化中的體現。少林寺的少林拳則是受到佛教禪宗的哲學的影響,發展成為內外兼修的絕技。
  • 蒙古人的圖騰崇拜文化
    提起蒙古族,很多人就會想起姜戎那本紅極一時的書《狼圖騰》,還有蒙古族對狼的崇拜。然而,很多史料表明:僅僅說「狼是蒙古族崇拜的圖騰」並不很貼切。  圖騰崇拜是原始信仰的一種形式,「圖騰」詞義為「他的親族」,被認為是某個氏族的起源和祖先,並被當作是某個氏族的保護者,而受到尊敬、崇拜。圖騰文化是世界上所有民族或部落在一定歷史階段上普遍存在過的文化現象。
  • 專家溯源中國圖騰文化:「熊」是古代東亞大陸之神
    據中新社10月7日報導,在7日的上海圖書館講座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教授、中國神話學會會長葉舒憲表示,「我們自稱是『龍的傳人』,但古代沒有這個說法。在古代,熊才是東亞大陸的神。」 而現代關於熊的觀念,與古代相比有極大的出入,「華夏神話中,佔據中央主神位置的是一隻『神熊』;所有楚王登上王位的一刻都叫『熊王』,司馬遷共記載了二十多位『熊王』;如今河西走廊西邊的魏晉墓裡,『熊』更是一排一排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裡,赫哲人也拿出了世代珍藏的用魚皮縫製的熊圖騰」,葉舒憲說。
  • 試析從吉祥圖案看中國傳統文化
    在那時的巖畫或石刻創作中,它以圖騰的形式出現。而後經歷了商周的青銅器、秦漢的畫像石和畫像磚、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鳥畫、明清的織繡和瓷器等方方面面,大都反映祥瑞吉慶、美意延年的內容。它淵源久遠,內涵豐富,善禱善頌,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是 中國 傳統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
  • 中國傳統文化,唐代服飾文化研究,胡舞的奇麗之美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胡舞」舞服的奇麗之美自從開闢「絲綢之路」以後,來自西北兄弟民族這些外城樂舞所帶來的新奇的、具有鮮明異族文化的服飾形象,使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裙福、長袖、雲冠、錦屣式舞服有了很大的改變,表現出舞服「交融之美」的文化色彩。
  • 帶你走進中國古代蝙蝠圖騰文化
    人有喜怒哀樂,人盡皆知,但是「人情及物」,在中國民間傳統蝙蝠圖騰造型中,也是「喜怒哀樂」。著名的當代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曾經就說過:「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於『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只能為友,不能為敵。」02受中國傳統「陰陽」和諧文化影響,形成了蝙蝠圖騰形象的「喜怒有別」古代哲學著作《易傳》就有這樣的記載:「易有太極
  • PUMA X Jahnkoy 用民俗圖騰、流蘇細節賦予傳統文化新生命
    為深入體現復古新生的設計理念,今年冬天 PUMA 特別與震撼紐約時裝周的時尚工藝名品 Jahnkoy 攜手合作,以現代語言重塑傳統服裝,將先進科技概念和傳統工藝技法完美融合,推出 PUMA x Jahnkoy 限定聯名系列,期盼在古往今來的故事經驗中,用時尚的力量讓無價的文化永續,為世界的多元增添美麗色彩。
  • 中國文化中的「羊基因」:伏羲神農最早以羊為圖騰
    羊是人類最早開始狩獵和馴養的動物之一,中國傳統文化從誕生時起就與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據最新考古發現,距今大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以及距今約7000年前的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都已出現了陶羊……可以說,「羊的基因」幾乎滲透進中國傳統文化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