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武術與文化
中華武術在幾千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精髓,逐步成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體現,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武術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和傳統的美學價值觀是中華武術千百年來澤惠大眾的本質。
在我國中華武術中,無論是在技擊攻防的形態特徵上,還是在節奏韻律、意境追求上,都體現了傳統文化美學的思想內涵。
一、技擊美
從美學角度來看,中華武術的美主要表現形式表現為兩大類:一種是剛陽之美,給人的感覺如急流猛浪,它表現了武術運動中的巨大威力與能量,能夠劇烈的激發情感,外家拳多屬此類,如少林寺少林拳。另一種是陰柔之美,如行雲流水,它更多的展現出事物的和諧統一,內家拳多屬此類,如陳家溝太極拳。
中華武術的剛陽、陰柔之美的形成,都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太極拳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是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武術文化中的體現。少林寺的少林拳則是受到佛教禪宗的哲學的影響,發展成為內外兼修的絕技。可見,武術之美的體現蘊含著傳統文化美的內涵,是通過習武者的動作、功架和神態等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來展現的,以此引起習武者自身的體驗和觀眾的感受,使人歡快而愉悅。
二、節奏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氣」是一種無形的、連續的存在。它通過「聚」而形成具形的萬殊,通過散而回歸起自己。「氣」對於人類來說就是生命、活力、人體美、人性美、人格美。中華武術中陰陽二氣的運用,使武術運動形神兼備,內外合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
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思想的影響,武術運動中的一舉手、一投足、一亮相,每個動作的變換,每次恰當的停頓,每個眼神的隨勢而動,無不來自於對自然界的洞察,無不能體現自身神、形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之美。
中華武術演練時體現動靜對立變化並相互作用,無論是飄逸靈巧、快如霹靂、動若疾風還是穩似磐石,都是使生命運動始終保持均衡和諧的狀態,這種美的狀態,也是中華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意境美
意境是中華民族尚「道」重「意」的文化心理在學藝術領域潛心營造的深幽的藝術境界,是中華民族於哲理思維的表現。所謂意境美,意者,是習武者主觀的思想感情;境者,是習武者所描繪的畫面形象景致。
意境則是習武者的思想感情在演練時所呈現的感人景象,它凝結著節奏、和諧、統一的結構,自我欣賞和被欣賞的美學價值,從而使武術藝術本質和價值不僅僅顯示在技術上的熟練,而且身心總是處在一種新的體驗之中,即達到了意境美。
中華武術之美
中華武術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剝離與凸顯出來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於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土壤中。在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下,中華武術文化內涵以技擊、強身養生、修身養性三者有機結合而體現出其獨特的審美觀、健身觀和道德觀。而在練習中凸顯出內外兼修、神形兼備、注重武德歷來為武術文化的第一要義。
本圖文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觸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及時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