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夫人 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看中華武術之美

2020-12-16 騰訊網

題記: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武術與文化

中華武術在幾千年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中國傳統的文化思想精髓,逐步成為中華文明的載體和體現,成為中國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在武術中所蘊含的中國傳統美學思想和傳統的美學價值觀是中華武術千百年來澤惠大眾的本質。

在我國中華武術中,無論是在技擊攻防的形態特徵上,還是在節奏韻律、意境追求上,都體現了傳統文化美學的思想內涵。

一、技擊美

從美學角度來看,中華武術的美主要表現形式表現為兩大類:一種是剛陽之美,給人的感覺如急流猛浪,它表現了武術運動中的巨大威力與能量,能夠劇烈的激發情感,外家拳多屬此類,如少林寺少林拳。另一種是陰柔之美,如行雲流水,它更多的展現出事物的和諧統一,內家拳多屬此類,如陳家溝太極拳。

中華武術的剛陽、陰柔之美的形成,都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太極拳的「以靜制動,以柔克剛」是老子的哲學思想在武術文化中的體現。少林寺的少林拳則是受到佛教禪宗的哲學的影響,發展成為內外兼修的絕技。可見,武術之美的體現蘊含著傳統文化美的內涵,是通過習武者的動作、功架和神態等外在形象與內在氣質來展現的,以此引起習武者自身的體驗和觀眾的感受,使人歡快而愉悅。

二、節奏美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氣」是一種無形的、連續的存在。它通過「聚」而形成具形的萬殊,通過散而回歸起自己。「氣」對於人類來說就是生命、活力、人體美、人性美、人格美。中華武術中陰陽二氣的運用,使武術運動形神兼備,內外合一,具有鮮明的節奏感。

由於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和諧」思想的影響,武術運動中的一舉手、一投足、一亮相,每個動作的變換,每次恰當的停頓,每個眼神的隨勢而動,無不來自於對自然界的洞察,無不能體現自身神、形的和諧,以及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之美。

中華武術演練時體現動靜對立變化並相互作用,無論是飄逸靈巧、快如霹靂、動若疾風還是穩似磐石,都是使生命運動始終保持均衡和諧的狀態,這種美的狀態,也是中華武術追求的最高境界。

三、意境美

意境是中華民族尚「道」重「意」的文化心理在學藝術領域潛心營造的深幽的藝術境界,是中華民族於哲理思維的表現。所謂意境美,意者,是習武者主觀的思想感情;境者,是習武者所描繪的畫面形象景致。

意境則是習武者的思想感情在演練時所呈現的感人景象,它凝結著節奏、和諧、統一的結構,自我欣賞和被欣賞的美學價值,從而使武術藝術本質和價值不僅僅顯示在技術上的熟練,而且身心總是處在一種新的體驗之中,即達到了意境美。

中華武術之美

中華武術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剝離與凸顯出來的民族文化形式,根植於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土壤中。在中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下,中華武術文化內涵以技擊、強身養生、修身養性三者有機結合而體現出其獨特的審美觀、健身觀和道德觀。而在練習中凸顯出內外兼修、神形兼備、注重武德歷來為武術文化的第一要義。

本圖文資料和圖片來源於網絡。如觸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絡,我們會及時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說文解字》中說:「武者,止戈也!」國之術,修身之藝也!武術受儒、釋、道、墨以及《道德經》《孫子兵法》等傳統文化的影響,逐漸演繹為「以武止戈」之道。傳統中始終把武德列為習武教武的先決條件,要求所有習武者都要「尊師重道」,做到「孝悌仁義」,「技道並重」、「德藝雙修」,「切戒逞血氣之私,好勇鬥狠之舉」。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之:武術
    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總稱,是所有亞洲武術的始祖,他獨特的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使其獨具魅力。今天,武術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武術的中心思想: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當日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承載著探索和使命的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將開啟中華武術與世界文化的交融新篇章。
  • 籌建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劉軍(左) 楊純(右)中國優秀傳統武術文化,已經升華為融技擊性、健身性、藝術性於一體的文化形態,不僅是一種健身方式,更是一種教育手段、審美形態、生活方式、精神依託和財富基石,在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指數、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振興新型戰略產業等方面,凸顯出蓬勃的文化張力和巨大的潛在價值。
  • 佛漢無疆,縱橫天下,武術文化,耀世傳承----- 中華武術佛漢拳精英代表團赴美之旅
    應努力讓更多的武術文化交流活動成為國內外武術愛好者交流、展示的最大最好的平臺,向全世界展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佛漢拳又稱佛漢捶,俗稱佛拳。是一種中國傳統武術。此拳起源於河南嵩山少林寺,是寺內武僧徐修文取諸家拳法之精華創編的拳種,它一直為寺內高僧專練之術,秘不外傳,故流傳社會較晚。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深入挖掘美育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新時代美育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豐富的傳統美育資源,是我國新時代學校美育發展的文化沃土與根基,對於培育學生的文化認同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
    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理探討,近年來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在這一研究領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來無疑是重要學者之一,其新作《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集中呈現了近年來他對於中華文化的深度思考。
  • 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
    ,尤其是以「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作為重點,辦得有聲有色。武術,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湛江人以「武」入「舞」,在舞龍舞獅中傳承薪火,將「東海人龍」和「遂溪醒獅」打造成家喻戶曉的湛江文化名片。讓有湛江特色的武術教育進校園,對增強學生體魄、提升文化自信,都將帶來積極作用。說起武術進校園,筆者就不禁想起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早兩年,在湛江特校3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一場南拳表演,筆者至今難忘。
  • 歐洲被太極驚豔,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
    看了新華社視頻:中國太極驚豔歐洲!深有感觸!還有國人,仍在質疑中國功夫的時候!歐洲卻被中華武術的魅力驚豔而傾倒!莫道中華武術無魅力,國粹價值非打鬥價值所能及!以細枝末節否定根系的功勞,以苗木成樹否定大地的厚德,都是不正確的!本末不能倒置!深厚的中華傳承文化瑰寶內涵,不能以一時一事論而武斷!
  • 熊澗:人倫日用化的傳統文化及其價值
    原標題:人倫日用化的傳統文化及其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不斷演化而匯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色和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物質形態和思想觀念的總和,也是歷史的本質反映。認識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及其功用,有利於我們今天探討和借鑑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但也要認識到,當代青年學生中確實存在著理想信念缺失現象和功利化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教育面臨挑戰。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帶來巨大影響。利益觀念是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的最直接的價值取向,多元利益主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衝突,導致部分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消極認同,出現文化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
  • 以太極的名義,揚中華武術文化
    以太極的名義,揚中華武術文化2017-12-17 C3打金章2017年12月12日,一個美好的日子,集天時地利人和之大好,國際武道聯合會主辦的「2017年首屆香港國際武術太極拳公開賽」在香港修頓體育館如期舉行。
  • 中國傳統文化——武術
    中國武術,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礎的、停止(止)戰鬥(戈)的技術;是消停戰事、維護和平的技術;是物質文明的保障和導向,帶領修習者進入認識人與自然、社會客觀規律的傳統教化方式。上武得道 平天下 中武入喆 安身心下武精技 防侵害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是中華人民的優秀文化遺產之一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圖解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治理的獨特...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等文化資源,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圖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治理的獨特貢獻
    2020-12-23 21:02:59 來源: 東北網 舉報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
  • 光彩陸離 鋒尚文化以舞臺傳達中華文明之美
    何為東方之美?東方之美講究天人合一、和諧共生,它包羅萬象摒棄標準,無論出塵或入世,無論殘缺或完滿,皆可謂之美。東方之美完全是形上學,只可意會卻不可言傳。然而,有一家文創企業卻用光影把東方之美闡述得淋漓盡致,引來國內外的一片讚嘆——他就是北京鋒尚世紀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傳統武術的神奇之處——超強的實戰性
    這些武術簡單直接粗暴而樸素,沒有那麼多花架子確招招索命,是過去武者的立身之本。哪朝哪代都不能輕易傳到社會上來!一個家長可以允許自己孩子學學武術,因為可以強身健體,但你要交別人孩子殺人技術,看家長不把你告到公安局的!你說對吧!
  • 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之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舉辦
    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之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之河北石家莊網絡直播會場。長城網訊(記者 張曉明)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於11月28日啟幕,冀臺兩地80餘家武術社團參與活動,300餘名武術名家和武術愛好者參加了現場活動,兩岸觀眾逾50萬人次在線觀看了網絡同步直播。2020河北文化寶島行之冀臺雲端傳統武術交流會之臺灣高雄網絡直播會場。
  • 「聚焦學理中國」中國傳統民本文化的價值底蘊及繼承創新
    民本文化在推動中華文明發展、促進民族融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對近現代諸如「三民主義」以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的形成,對當代中國制度的建立、發展和完善產生了深遠影響。傳統民本文化強調以人為尊、以民為貴、以仁為本等理念。西周 「禮樂文化」是傳統民本文化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