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0-12-26 浙江在線

  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當日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承載著探索和使命的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將開啟中華武術與世界文化的交融新篇章。

  據悉,去年12月,「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就啟動了杭州首站籤約活動,旨在把大運河沿線武術組織和武術愛好者凝聚起來,共同舉辦非遺挖掘、競賽展演、武學論壇、科研培訓、武術旅遊、功夫影視等活動,使聯盟成為運河兩岸各省市共享的武術品牌。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將立足運河南,充分調動運河沿線城市資源和力量,激發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武術運動,不斷促進中華文化海內外交流和互鑑,使大聯盟成為運河兩岸各省市共享的武術品牌,為進一步推動武術健康工程做貢獻。國家武術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專家陳順安表示:」運河連接六省市穿越五大水系溝通南北地理,對古老國家的歷史演進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武術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是中國人特有的文化精神、思維定勢、行為方式和審美情趣,是跨越幾千年光陰的中華文化的河流。」

  武術不僅僅是我們國家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疫情期間,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義無反顧向全球發起「武術抱拳禮」倡議,向世界展示中國人的擔當和文化自信,受到全球範圍580多個組織和組織代表的積極響應。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會長蔣學基表示,中華武術是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中華武術文化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功夫」在全球家喻戶曉。講好中華優秀武術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載體。希望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和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共同做好有關工作,加強日常交流,為中華優秀武術文化走向世界作出貢獻。

  據介紹,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所在杭州市拱墅區拱宸橋街道也十分重視武術發展和全民健身。近年來,街道立足拱墅區政治經濟發展中心位置,也不斷推進拱墅人民幸福生活建設。2022亞運年,以拱墅區作為亞運分場館為契機,有效利用武術資源,深入挖掘武術的多功能性,大力開展武術進校園等。拱墅區傳統體育非遺項目鞏式通臂拳,與賣魚橋小學教育集團杭州市文瀾實驗學校、杭州市人民小學傳承學校授牌,是進一步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探索和實踐。

相關焦點

  • 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 講好中國武術故事
    12月22日,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活動基地授牌儀式在杭州拱墅區舉行。原浙江省委統戰部副部長、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會長蔣學基為基地授牌。蔣學基表示,中華武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武術文化具有國際影響力,「中國功夫」在全球家喻戶曉。所以,傳播中華武術文化,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凝聚中國力量的重要載體。希望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增強文化自信,積極團結京杭大運河沿線各地武術界人士,共同為中華武術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不懈努力與應有貢獻。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濟寧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努力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兩創」上作出新的貢獻。搭建儒學交流平臺儒學傳播向深度廣度拓展濟寧市不斷搭建優秀傳統文化傳播交流平臺,促進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鑑。規劃建設了尼山片區及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尼山世界儒學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分中心、山東大學分中心揭牌成立。加強與國內外儒學研究機構聯合協作,與北京大學合作建設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實踐基地,曲阜師範大學在山東高校中成立了首家國學院。
  • 習總書記勉勵我們「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五湖四海...
    總書記提到暨南學子來自五湖四海,將來應該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這正是「暨南」兩字本身的含義。我們這一代正趕上一個機遇與挑戰並存的新時代,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祖國各方面的發展和強大,要求我們更應肩負起中國青年應有的責任,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之傳播到五湖四海。
  • 推進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平度成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
    6月22日上午,平度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爽,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強,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會長劉成愛等領導出席會議。郭爽代表平度市委市政府對協會的成立以及新當選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全體會員表示祝賀!向推動我市經濟和文明發展的志願者致以崇高敬意!
  • 籌建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傳承中華傳統武術文化
    2020年10月1日,四川省高科技產業化協會高級專家工作站常務副站長兼秘書長、全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工程,智樂享微運營師商學院全產業循環經濟分院院長楊純,巴蜀雄關文武學校(籌)總教練、世界武術冠軍、國家級武術教練、中華武狀元獲得者、江油市中劍體育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軍,在綿陽市涪城區涪城會館就巴蜀雄關文武學校
  • ...大運河|大運河文化|大運河文化帶|陳陸軍|大運河|中國新聞社|北京
    【讓世界遇見大運河】「大運河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在2020北京大運河文化節開幕式致辭時說,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和展示是一個動態的、活態的工作,其中有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新聞傳播。陳陸軍指出,歷史上,中國大運河氣貫朝野、運通天下、惠澤億眾,促進了廣袤大地上的經濟交換、人員交流、文化交融,是促進形成並凝聚呵護中華大一統的強大力量。北京舉辦本次大運河文化節、北京啟動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都是務實行動,必將凝聚更多力量,匯聚更多共識,喚起更多關注,讓古老的運河煥發更加勃勃的生機。
  • 唐夫人 說: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看中華武術之美
    題記: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內容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規律組成徒手的和器械的各種攻防格鬥功夫、套路和單勢練習。中華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 用英語去介紹茶,向全世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覺得這麼好的東西,應該有必要向世界各地傳播的同時,我們自己要把祖先留給我們的優秀文化基因傳承下去。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很優秀的一部分,用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們最應該拾起的內涵在哪裡?一、讀《茶經》讀陸羽,這是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開始一本書,一個人,是世界了解中國茶文化最為直接的,最有內容的傳承基因。一本書介紹了茶葉生產的歷史、淵源、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一個人習茶十餘年,考察三十二個州,歷時五年,又用五年增補修訂。用了二十六年著成《茶經》。
  • 傳承與發展中國武術文化
    中國武術是一個豐盈飽滿的文化載體,在一招一式中折射著中華智慧,在一拳一路中體現著中華精神,在一技一理中內隱著中華文明。新時代,傳承與發展好中國武術文化,應成為一種社會責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有中國武術,健康中國建設中有中國武術,文化強國、體育強國建設中有中國武術,文旅融合中有中國武術。可以說,無處不在的中國武術政治生態正在形成,新時代的中國武術「再出發」已勢在必行。那麼,怎樣按照優秀文化的發展思路開啟「再出發」的頂層設計,已到了必須應答的時代關口。
  • 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
    ,尤其是以「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作為重點,辦得有聲有色。武術,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湛江人以「武」入「舞」,在舞龍舞獅中傳承薪火,將「東海人龍」和「遂溪醒獅」打造成家喻戶曉的湛江文化名片。讓有湛江特色的武術教育進校園,對增強學生體魄、提升文化自信,都將帶來積極作用。說起武術進校園,筆者就不禁想起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早兩年,在湛江特校3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一場南拳表演,筆者至今難忘。
  • 海口舉辦武術進校園活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符少男) 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海口市教育局日前在海口市四個區開展主題為「傳承中華武術魂 爭做陽光好少年」的武術進校園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體育、德育相結合,增強學生體魄,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學生練習武術。主辦方供圖學生練習武術。
  • 最早在國外傳播中華武術文化,徵服美國武術教官的人是李小龍
    1950年開始入讀小學德信學校,第二年轉讀 喇 沙書院,其附近就有所英皇佐治王世學校,學生主要是留港英國人子女,當時英皇學校的學生經常欺負喇沙的學生,其中包括李小龍在內,當時大家會認為李小龍必定會跟英皇學生發生衝突,相反小龍一直強忍心中直到一次他們說:中國仔,你去死吧。小龍無法控制怒火,出拳打下去,雖然小龍寡不敵眾,但勇猛的行為使他們為之一驚。
  • 華中科技大學與央視洽談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法文化教育研究與傳播...
    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黨委書記姜芳於12月10日率隊赴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社會與法頻道《法律講堂》欄目就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法文化教育研究與傳播基地開展專題調研與洽談。《法律講堂》製片人蘇大為、副製片人陳德鴻、執行主編喻佳,法學院黨委副書記顧馨江,法律史學科教授、《法律講堂》主講人柯嵐,輔導員唐柳參與了洽談。
  • 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武術文化規範引導賽事活動健康發展
    7月8日,中國武術協會向廣大武術習練者、愛好者、工作者發布《關於加強行業自律弘揚武術文化的倡議書》,號召全體武術人團結起來,恪守武德、遵守規則、加強自律,大力弘揚優秀中華武術傳統文化,對損害中華傳統武術形象的行為予以堅決制止。
  •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國符號之:武術
    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和競技武術的總稱,是所有亞洲武術的始祖,他獨特的傳統運動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豐富的哲學內涵使其獨具魅力。今天,武術已經成為國際化的一項體育運動。中國武術的中心思想:上武得道,平天下;中武入喆,安身心;下武精技,防侵害。中國傳統武術伴隨著中國歷史與文明發展,走過了幾千年的風雨歷程,成為維繫這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魂、和承載中華兒女基因構成的魄。
  • 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標識和內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武術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代表,具有獨特的運動風格和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是承擔弘揚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重要載體,它對中華民族生存發展與文明進步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國傳統文化孕育了中國武術,並促進它不斷發展、完善,形成了具有完整體系的武術文化。
  • 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
    2020年11月28日上午由中國商業史學會為領導單位、上海交通大學為指導單位,中國商業史學會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安徽省社會科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城市文化傳播中心主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大運河文化建設研究》課題組、當代安徽研究所、安徽文化產業發展研究會、北京運河文明文化發展中心承辦的「中國大運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新時代大運河文化發展高端論壇」成功舉行
  • 世界VR產業大會報導:VR助力千年大運河文化傳承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世界VR產業大會報導:VR助力千年大運河文化傳承 今日,世界VR產業大會官方微信平臺【亮點】專欄報導了紅色地標公司承擔的《千年長河——京杭大運河上的文化地標VR》項目。
  • 時下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工作
    但近代國力衰微,文物慘遭浩劫,令人唏噓的是百年中國的寫照。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