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

2020-12-16 湛江新聞網

關月(霞山):學拳腳功夫 更錘鍊精神

據《湛江日報》報導,近年我市積極推進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尤其是以「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活動作為重點,辦得有聲有色。

武術,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湛江人以「武」入「舞」,在舞龍舞獅中傳承薪火,將「東海人龍」和「遂溪醒獅」打造成家喻戶曉的湛江文化名片。讓有湛江特色的武術教育進校園,對增強學生體魄、提升文化自信,都將帶來積極作用。

說起武術進校園,筆者就不禁想起了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早兩年,在湛江特校30周年校慶典禮上的一場南拳表演,筆者至今難忘。

2010年,為讓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吸取力量,學會團結合作,凝聚自強精神,湛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組建了一支50多名聽障學生組成的人龍舞社團,其後在體育藝術組老師的建議下,加入南拳、醒獅等項目,更名「湛江特校龍獅團」。到2018年底,這支龍獅團已發展到70多人,成為該校藝術職業教育的一大亮點,也是我市特殊教育的一大品牌。

其後,筆者旁聽了湛江特校文康健、陳國能老師的醒獅課及容榆之老師的南拳課,大受感動。

站在醒獅練習場地,鑼鼓齊鳴,仿如平地起驚雷,頻頻鼓點就似電流自腳底直達心靈,精氣神在震撼中共鳴。如果不是聽文康健老師介紹,根本看不出舞獅的學生竟聽不見敲鑼打鼓,而配樂的是學生看不清醒獅起舞。師生之間的合作得天衣無縫,醒獅不僅提振了學生的精氣神,更喚醒了他們自信自強的人生態度。

而在南拳課堂上,令筆者印象深刻的,除了那硬橋鐵馬,更有學生腰間所纏的紅色腰帶。練武之人,要上腰帶。纏、拉、緊、縛,一條腰帶就是一口氣。上了腰帶,往後就憑一口氣做人,為師門爭光、為自己爭氣。老師教南拳,憑的是一口氣,要教會學生挺直腰杆做人,自信自立、自強不息。學生練南拳,憑的同樣是一口氣,困難面前不低頭,逆境之中不彎腰。

武術進校園,學生練的不僅僅是拳腳功夫,更應錘鍊精神。一方面,是要學會崇德揚善。中國傳統武術在長期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強調「未曾習武先學德」「學拳應以德為先」「文以評心,武以觀德」等理念,所以推動武術進校園,尤其要在武德上講清楚,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學習傳統武術。另一方面,是要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品格。學習傳統武術,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能堅持學習下來,需要始終堅定信念、不斷克服困難。而這過程,正是錘鍊自強不息品格的絕佳時機。

米蘇(霞山):武術進校園是「雙贏」

市文廣旅體局打響「體育項目進校園」工作品牌,其中的「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項目更是令人眼前一亮。據《湛江日報》報導,今年我市還將以市四中、市九小、市少林學校、市十六小等4所學校為重點,推進學校傳統武術課程開展。「新鮮上線」的武術課,令筆者很是期待。在筆者看來,武術進校園,無論對武術還是校園來說,都是「雙贏」。

我們一直講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在校園,體育課無論是排課比重又抑或是課程質量上,都遠遠比不上文化課。相比起文化課,體育課長期處於邊緣化狀態,不僅課時少,而且不時被「借用」,而且在很多家長和教育界人士眼裡,體育課就是讓體育老師帶著孩子們活動活動,只要學生不受傷就行了,所以體育課很難保證質量。這導致的結果大家有目共睹,就是學生身體素質的普遍下降。

而讓國人自豪的傳統武術,其實在孩子們的眼裡,也沒有多「寶貝」。現在的青少年兒童對中華傳統武術的印象和認識,大多來自影視作品、網路遊戲和武俠小說,帥氣的招式、誇張的效果是他們對武術感興趣的主要原因。武術背後的文化和精神,倒是得不到多少關注。而到課外培訓班一看,那些教跆拳道、國標舞的培訓班門庭若市,傳統武術的培訓班很少,給孩子報傳統武術培訓班的家長則更少。

所以,推動「武術進校園」,不僅為傳統武術及其文化的傳承和推廣難題開出良方,還能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多一項選擇,讓孩子們「野蠻體魄」,有條件的學校甚至可以把武術教學課打造成一校的特色品牌——無論對「武術」還是「校園」來說,都是一個互利的「雙贏」選擇。

更值得期待的是,相比現代體育項目,中華傳統武術有其獨到之處。武術注重精氣神的協調,所以習武的過程其實也是在煉心。例如自古流傳的「五禽戲」,是一門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奇妙功夫,不僅能強身健體,據說還有寧靜心神的功效。

所以,我們推動「武術進校園」,就是要從傳統優秀文化中汲取營養,將其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傳承武術文化的過程中,培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尚武精神,以武養德、以武勵志、以武悅心。筆者也希望「武術進校園」的活動能在全市各地更多學校中開展,讓各校百花齊放,打造出一批有湛江特色的武術課程。

人義(遂溪):多層次結合

2019年,市文廣旅體局為引導廣大未成年人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增強體魄,了解中華民族優秀體育文化傳統,培育愛國主義情懷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全年開展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工作品牌系列活動,重點推進「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項目落地。

如何去推進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特別是推進「中華傳統武術進校園」項目落地呢?我覺得必須是多層次結合推進。一是政府、學校、家庭三個層次推進,提高未成年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是各級政府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機制。一方面,免費提供場地和師資,如遂溪縣免費提供縣體育館和教師,指導民眾當然包括未成年學生學習太極拳。另一方面,定期舉辦各種賽事,如市長杯、縣長杯之類賽事。其次,學校建立切實可行長效機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學校場地,組織學生開展各項體育活動,特別是開展適合本校的傳統體育活動。另一方面,多舉辦各種比賽。再次,家長督促未成年人參與體育活動。事實上不少家長為了子女身體健康,認真督促自己子女參加體育活動。親戚兒子剛幾歲,她就讓兒子在暑假參加遊泳培訓,兒子稍微大一些就讓他參與跆拳道,最近又讓兒子參加了縣舉辦的免費太極拳學習班。

二是大眾化、中華傳統、當地傳統三方面內容推進,特別是注重有機三結合。首先,未成年人喜歡的項目,如,籃球運動普遍開展,提高他們對體育活動喜愛。其次,中華傳統項目。如,武術和太極拳運動開展,提高他們對中華傳統體育認識。再次,當地傳統體育學習,提高他們對當地傳統體育項目認識,如,遂溪黃略醒獅和北坡遊魚,提高他們對當地傳統體育項目認識。

相關焦點

  • 廬江縣晨光小學開展中華武術進校園活動
    廬江縣晨光小學開展中華武術進校園活動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
  • 海口舉辦武術進校園活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符少男) 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海口市教育局日前在海口市四個區開展主題為「傳承中華武術魂 爭做陽光好少年」的武術進校園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體育、德育相結合,增強學生體魄,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學生練習武術。主辦方供圖學生練習武術。
  • 練武術 學射藝 抖空竹 傳統體育進校園助孩子健康成長
    練武術 學射藝 抖空竹傳統體育進校園助孩子健康成長金塔路小學學生習練武術我市的「特色體育進校園」工作,在體育局、教育局的主導下開展得非常活躍,尤其是近些年為了貫徹落實「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及「加強體育課和課外鍛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精神,市體育局更是將射藝、傳統武術等傳統體育項目作為亮點、重點引入「特色體育進校園」工作,讓孩子們從傳統項目的「德」與「行」中,充分了解傳統體育的魅力,由此積極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打造未成年思想道德的「特色體育進校園」工作品牌。
  • 芳瑜/傳統文化進校園,中華經典潤心靈
    題記:老師說,學武是為了強身健體,弘揚正義;不能逞強欺弱,要虛懷若谷;練武非常辛苦,要堅持不懈,需要堅強的意志……在正文:每逢周五下午三時,平堡中心小學校園活動生機盎然只見少年廣場上有一位精神矍鑠的教練正在專心致志的教孩子們學習武術,瞧,他虛步亮相,一拳一腳,穩健有力,他就是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武術名家——白尚寬老師傅。
  • 首屆「臺北公館杯」武術進校園比賽完美落幕!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首屆「臺北公館杯」武術進校園比賽總決賽於昨日在臺北國際廣場盛大開啟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近日, 全國政協在京召開「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 」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主持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從堅定文化自信高度認識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的重大意義,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整體設計和分類施策相統一、內容優化和形式創新相統一、問題導向與目標導向相統一,綿綿用力、久久為功,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心田 ,培養富有文化自信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 杭州蕭山舉行迎亞運「武術進校園」大展示活動
    以2022年杭州亞運會武術項目落地蕭山為契機,圍繞增強青少年身體素質這一目標,蕭山區大力啟動「武術進校園」活動。沒有武術的專業技術與技能,一直困擾著一線教師,為了解決了這一長久困擾武術進校園的難題,蕭山區「武術進校園」教學研修班於今年9月正式啟動。
  • 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 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月22日,「大運河武術文化聯盟」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揭牌。該聯盟由武術界專家、學者、武術愛好者、社團組織及企事業單位自願發起成立,旨在推進運河兩岸武術文化繁榮發展。當日還舉辦了浙江中華文化海外傳播促進會活動基地鞏式通臂拳傳承學校授牌儀式。承載著探索和使命的中國武術在大運河揚帆起航,將開啟中華武術與世界文化的交融新篇章。
  • 「傳統文化進校園」走進龍崗區學校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畢國學 何鑫11月17日,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深圳市龍崗區龍湖學校、龍崗區南園學校舉行。從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張河東的漢字書法展示到蒲藝之小朋友的古箏演奏《雪山春曉》,從葉氏正骨第四代傳承人葉穗堅講解的「關於青少年疾病預防與突發性挫傷的應急處理」到中國武術協會會員劉萍教練表演的「五禽戲」,從李子琦小朋友的笙演奏《草原騎兵》到深圳青年戲劇工作坊的劇本朗讀《王安石》,一個又一個精彩表演贏得師生們一片熱烈的掌聲。
  • 寧德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 培養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者
    為深入推動福建省「運動健身進萬家」活動,喜迎寧德撤地設市20周年,7月10日,寧德市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暨2020年寧德市首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寧德師院附屬小學新校區舉行。寧德蕉城籍世界武術冠軍周斌到場助陣。
  • 安徽宿州:中華優秀傳統體育項目進校園
    本報訊(記者 方夢宇 通訊員 高繼周)「在學校也可以學太極拳和武術了!」近日,安徽省宿州市第一小學掀起了學習太極拳、形意拳、功夫扇等傳統體育項目的熱潮。 體育課上,在宿州市武術運動協會會員李傳菊的指導下,學生們正在練習功夫扇,一招一式或剛或柔、穩紮穩打、虎虎生風。
  • 我市學校開展多樣化體育美育課程 武術醒獅入校園 京劇影視進課堂
    其中,關於學校體育工作,文件提出,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讓中華傳統體育在校園綻放光彩。關於美育工作,文件提出,義務教育階段豐富藝術課程內容,在開好音樂、美術、書法課程的基礎上,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
  • 湖南省第二屆校園武術段位比賽(決賽)圓滿落幕
    中國武術榮譽八段、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歐陽斌,省武術協會名譽主席、省詩歌協會會長梁爾源,省校園武術段位制推廣領導小組組長、省體育局副局長熊倪,省校園武術段位制推廣領導小組組長、省教育廳副廳長唐亞武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熊倪致開幕詞,他說:「武術,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也是一項深受廣大青少年學生喜愛的傳統體育項目。
  • 中華傳統項目在校園體育中綻放光彩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戲曲進校園」讓傳統文化在傳承中更自信
    為引導廣大師生堅定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堅持守正創新,同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內的傳播和普及,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戲曲的藝術魅力,營造廣泛學唱、愛唱戲曲的濃厚氛圍,11月25日,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兩名優秀演員來到金陵小學仙林湖校區,為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崑曲講學授藝活動。
  • 山西太谷:78歲太極拳師李國樑,讓傳統武術在校園裡綻放
    (統籌:人民周刊秦前松) 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職業中學校園有這樣一位老者, 耄耋的他精神矍鑠、身心矯健,正壓腿、側壓腿、後壓腿、弓步、僕步、虛步,一個個標準的武術動作讓人肅然起敬、佩服不已。學生們親切的叫他「太極爺爺」,老師們叫他李師傅,他就是王宗嶽太極拳第12代傳承人李國樑。
  • 武術進校園,長拳展風採——新化縣芙蓉學校舉行首屆段位長拳比賽
    婁底新聞網訊(通迅員 王娟)為弘揚中華民族武術傳統文化,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學生精氣神,培養學生爭先創優的團隊精神,豐富學生課間活動,提高大課間質量,12月11日上午,新化芙蓉學校開展段位長拳比賽活動。楓林街道中心學校校長譚康來及新化武術協會相關領導出席。
  • 中華傳統武術與西方搏擊術
    拋開影視劇和各種傳說的影響,我們得到一個可悲的事實:中華傳統武術雖然門派林立現在我要問:中華傳統武術與西方搏擊術到底哪個更實用,更有效?
  • 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受熱捧 舞龍舞獅武術融入大課間
    文件中提到了「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認真梳理武術、摔跤、棋類、射藝、龍舟、毽球、五禽操、舞龍舞獅等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因地制宜開展傳統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活動,並融入學校體育教學、訓練、競賽機制,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並針對此提出了「增強文化自信」,深入開展「傳承的力量——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果展示活動」,讓中華傳統體育項目在校園綻放光彩。
  • 「健康中國·絲綢之路」第三屆傳統武術精英大賽在西安市長安區...
    央廣網西安11月24日消息 傳承中華武術,弘揚民族精神。由西安市雁塔區文化和旅遊體育局、西安市長安區教育局和長安區第二中學聯合主辦的「健康中國·絲綢之路」第三屆傳統武術精英大賽,於11月22日在長安二中自強體育館圓滿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