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0-12-2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0年08月10日 10: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郝敏 鄭元景

字號

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14年3月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同意,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並明確提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原則,突出思想價值引領,強化思政育人實效,對新時代不斷拓展思政育人格局和改進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其一,有利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凝聚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厚度、展現思想文化魅力、凝聚主流價值共識的堅實根基。其二,有利於增強新時代「文化認同」和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政治認同。其三,有利於滋養時代青年精神世界,增強學生人文素養和培育積極道德情感,塑造品質優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精華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寶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重點,以充分把握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契合點,以思想文化魅力激發思政教育活力。首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整理與研究闡釋。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以薪火相傳的韌勁積澱傳承著「民族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意志品質、倫理道德規範、人文精神素養,不僅是涵養大學生心靈,將崇高理想化為自覺追求的精神洗滌劑,更是新時代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因此,要系統全面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淵源,厚培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其次,有效融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飽含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捨生忘死的愛國情懷、孝悌忠信的榮辱觀念都是中華文明得以不斷延續、不斷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新時代堅定青年理想信念和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的絕佳素材。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核心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在一致性,要善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華精神、中華價值、中華力量,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教育教學過程,培養青年學生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有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充分活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靈魂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豐富活躍思政教育內容為根本,以強化思想教育引導、提升學生人文道德修養、鞏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為關鍵要旨。首先,立足學科優勢,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特色。深入研究專業學科的傳統文化淵源,結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堂,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項目,構建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依託地域特有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打造飽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課程。同時,深挖校史校情、校風校訓等校園文化育人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引導學生自覺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並自覺踐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求。其次,面向學生成長,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共享平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不僅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要以保證主流文化供給、活躍主流內容,鞏固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為側重點。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供給側與需求側,基於青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著重突出以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制度的基礎上,利用高校互聯互通平臺,保障地域文化特色和高校文化特色轉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互通互享。

  充分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是促進學生理論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關鍵橋梁,完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是新時代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靈魂工程,如何做到傳統經典內容與時代教學精神融會貫通,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課題。首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思政育人軟環境。加強傳統文化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打破學科壁壘,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傳統文化課程的內在聯繫。在發揮課堂主渠道、課程主抓手作用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課教師集體備課的作用,在集體備課中解決爭議、統一思想,在集體獻言獻策中商討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積極探索單向教育模式向雙向互動教育模式轉變的方式方法,增強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力和文化榮譽感。其次,創設文化意蘊深厚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二者的有機融合,綜合校園文化資源,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開展系列「傳頌國粹經典、文化沁潤心聲」主題活動,通過舉辦中華傳統節日紀念活動、經典著作閱讀周、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感悟、親自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逐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情感、價值教育的升級轉換。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介質載體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是豐富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重要方式,有利於充分利用新時代各式介質載體優勢提升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深度與廣度。首先,加強校園文化載體創新。校園是青年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主要場所,新時代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載體和活動平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廣泛傳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與規劃設計中。利用圖書館、校園廣場、校園食堂等公共空間創作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利用校園書籤、筆記本、明信片、雨傘等物質實體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相互融合。加強校園文化設施與平臺搭建的同時,要充分挖掘中國特色紅色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機制創新,不斷加強「思政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強化高校思政育人實效。其次,注重融媒體作用發揮。21世紀是「萬物互聯」全面開啟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傳遞正能量、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提升主流文化、主流價值影響力和傳播力,是新時代高校利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要善於利用網絡空間及時主動、海量傳播優勢,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加強經典優秀文化產品製作與傳播,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精神」為主題,通過拍攝「微視頻」、展演「微電影」、運營雲微博、創製雲音樂等多種形式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紮根網絡傳媒領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穩致遠。

 

  【本文系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新時代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研究」(FJ2018JDZ060)、福建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閩委教思[201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作者簡介

姓名:郝敏 鄭元景 工作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相關焦點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摘要】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的主戰場,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需要釐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係、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互動轉化的關係、內化和外化辯證統一的關係、守正和創新有機結合的關係、人化和化人相統一的關係。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高校要主動對標「雙一流」建設的總體要求,努力研製針對各項綜合改革的「靶向物」,精準推進各項措施,以高質量的工作水準踐行培育優秀人才的教育承諾。開展思政工作的基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高校黨委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不搞模糊化處理,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地開展工作。
  • 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召開
    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發揚光大。她談到,「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 2020年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召開
    中國教育在線訊 2020年12月18日-19日,2020年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會議由山東省高校教務與教學管理學會主辦,山東大學承辦。會議的主要目的是推進山東高校認真學習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示精神,落實教育部等八部門《關於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的意見》和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大力推進山東省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升育人能力和水平。  會議得到教育部和山東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徐青森副司長、山東省教育廳白皓副廳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 陝西省政協召開「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月度協商座談會
    7月16日,省政協圍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西部網訊(記者 李媛 趙昊)7月16日,省政協圍繞「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召開月度協商座談會,省政協主席韓勇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論述,切實加強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抓好思政隊伍建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水平,引導幫助高校學生健康成長,為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人才支撐。省政府副省長方光華出席會議並講話。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主持。省政協教育科技委員會主任劉斌作主題發言。
  • 課程思政潤無聲 弘揚傳統鑄根基——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立的基礎,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傳統文化課程之一,在1997年課程開設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來聽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設立足原典,主要以四書與《道德經》《莊子》《詩經》等傳統經典原著為主體,並延展至諸多領域。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70年視閾統攬
    196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批准試行廬山工作會議上通過的《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草案)》(簡稱《高教六十條》),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內容、途徑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並以細則規定下來,這實際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化的一種措施。如此慎重地把思想政治工作寫進條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二是革命傳統教育和理想教育進一步展開。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新媒體帶來的海量信息不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愈發多樣。面對青年學生越來越受到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局面,我們要更加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教育模式的不合時宜導致理想信念教育面臨困境。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思政教育 高校 有效路徑【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的素養核心,接受教育是人們提高素養的重要渠道。與初高中教學的相對封閉管理不同,大學大多堅持開放、自由的學術風氣,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比以往要多得多。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跟初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所區別,要契合大學生的思想實際。
  •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打鐵必須自身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必須做到「打鐵必須自身硬」,高校思政教師須自尊、自信、自強,思政理論課須有理、有情、有趣,思政教育效果須真學、真信、真用,不斷錘鍊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 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研討會在太原召開
    本次研討會以「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模式實踐探索」為主題,山西工商學院、西京學院、大連藝術學院、廣州華夏職業學院、北京城市學院、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和雲南大學滇池學院七所民辦高校,對民辦高校思政工作作了主旨報告。
  • 堅持黨對高校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全面領導的路徑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把高校課堂教學視為落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任務的有效方略。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所面臨的任務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要求高校也要因時而易、因地制宜地改變和完善既有的教學方式,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進而完成人才培育、知識傳承和科技創新的教育目標。同時,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高校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衝擊,亟待加以重構和創新,這種重構和創新已成為推進新時代高校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議題。
  • 發揚創新精神,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
    創新是發展的重要途徑,發揚創新精神也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重要舉措,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過程中想要提高思政教育水平,要從創新發展的角度出發,突出時效性、主動性、綜合性的特點。全面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水平需要我們從多個方面入手,如何發揚創新精神,提高思政教育水平是我們本文探索的重點,以下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的建設性意見。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教育戰略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點的契合點,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薰陶和引導,使文化育人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武裝人才培養工作。
  • 紮實推進「33566」全景式思政教育 方式方法創新 育人成效顯著
    著力打造內職「三大品牌」實踐活動:一是「弘揚紅色文化」實踐活動,充分利用主題班會、主題團課或暑期社會實踐,廣泛開展紅色實踐,傳承紅色基因;二是「傳承傳統文化」實踐活動,年均舉辦校園文化藝術節大型活動19場,2016年,「禮敬中華傳統文化」項目獲評教育部、光明日報社聯合主辦第二屆禮敬中華優秀文化特色展示項目,學生經典誦讀作品《滿江紅》獲四川省大學生中華經典美文誦讀大賽二等獎;三是「打造節日文化」實踐活動
  • 慶陽職業技術學院舉行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2月3日,慶陽職業技術學院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活動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活動啟動儀式在學院多媒體報告廳舉行,院黨委成員、全體教職工260餘人參會。
  • 教思政〔2020〕1號來了,關於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健全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文化知識、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通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內容完善、標準健全、運行科學、保障有力、成效顯著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二、理論武裝體系1.加強政治引領。
  • 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認知
    高校須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幫助青年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始終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不懈用馬克思主義思想武裝頭腦,不斷增強當代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為他們的成長成才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
  • 陝西省政協「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研組調研西安歐亞學院
    5月14日上午,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曉東帶領「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調研組,來到西安歐亞學院調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情況。上午9點半,調研組進校,首先觀摩了思政部老師們的集體備課。觀摩思政部集體備課之後,調研組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座談交流。西安歐亞學院校長助理王豔從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體情況、思政課建設現狀、未來建設思路三個方面向調研組進行了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