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8月10日 10:2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郝敏 鄭元景
字號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2014年3月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審議同意,教育部印發了《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並明確提出:「促進思想政治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緊密結合,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切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教育原則,突出思想價值引領,強化思政育人實效,對新時代不斷拓展思政育人格局和改進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義。其一,有利於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和凝聚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厚度、展現思想文化魅力、凝聚主流價值共識的堅實根基。其二,有利於增強新時代「文化認同」和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進文化認同、情感認同和政治認同。其三,有利於滋養時代青年精神世界,增強學生人文素養和培育積極道德情感,塑造品質優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充分挖掘優秀傳統文化思想精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思想精華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想寶庫。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重點,以充分把握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契合點,以思想文化魅力激發思政教育活力。首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整理與研究闡釋。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以薪火相傳的韌勁積澱傳承著「民族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所蘊含的思想意志品質、倫理道德規範、人文精神素養,不僅是涵養大學生心靈,將崇高理想化為自覺追求的精神洗滌劑,更是新時代我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因此,要系統全面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內在淵源,厚培青年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價值認同與情感認同。其次,有效融合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飽含的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捨生忘死的愛國情懷、孝悌忠信的榮辱觀念都是中華文明得以不斷延續、不斷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是新時代堅定青年理想信念和加強愛國主義精神文明教育的絕佳素材。基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核心與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內在一致性,要善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中華精神、中華價值、中華力量,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學生思想教育教學過程,培養青年學生艱苦奮鬥、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積極有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充分活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靈魂生命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豐富活躍思政教育內容為根本,以強化思想教育引導、提升學生人文道德修養、鞏固高校意識形態安全防線為關鍵要旨。首先,立足學科優勢,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特色。深入研究專業學科的傳統文化淵源,結合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內容,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課堂,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色項目,構建飽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依託地域特有傳統文化資源,開發地域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打造飽含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課程。同時,深挖校史校情、校風校訓等校園文化育人資源,開發校本課程,引導學生自覺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並自覺踐行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要求。其次,面向學生成長,建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共享平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源泉,不僅要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要以保證主流文化供給、活躍主流內容,鞏固壯大高校主流思想輿論為側重點。立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供給側與需求側,基於青年學生身心發展規律,著重突出以愛國主義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重點,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開發制度的基礎上,利用高校互聯互通平臺,保障地域文化特色和高校文化特色轉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的互通互享。
充分創設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是促進學生理論認知轉化為道德行為的關鍵橋梁,完善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教學實踐,是新時代推動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的重要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培育時代新人的靈魂工程,如何做到傳統經典內容與時代教學精神融會貫通,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課題。首先,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優化思政育人軟環境。加強傳統文化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開發,打破學科壁壘,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與傳統文化課程的內在聯繫。在發揮課堂主渠道、課程主抓手作用的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思想政治課教師集體備課的作用,在集體備課中解決爭議、統一思想,在集體獻言獻策中商討如何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實踐中。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積極探索單向教育模式向雙向互動教育模式轉變的方式方法,增強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覺認同力和文化榮譽感。其次,創設文化意蘊深厚的思政教育實踐活動。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注重二者的有機融合,綜合校園文化資源,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元素,開展系列「傳頌國粹經典、文化沁潤心聲」主題活動,通過舉辦中華傳統節日紀念活動、經典著作閱讀周、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感悟、親自體驗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逐步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知識、情感、價值教育的升級轉換。
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介質載體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是豐富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思想政治教育途徑的重要方式,有利於充分利用新時代各式介質載體優勢提升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深度與廣度。首先,加強校園文化載體創新。校園是青年學習生活、成長發展的主要場所,新時代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載體和活動平臺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的廣泛傳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校園文化建設與規劃設計中。利用圖書館、校園廣場、校園食堂等公共空間創作具有鮮明特色的優秀傳統文化符號,利用校園書籤、筆記本、明信片、雨傘等物質實體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相互融合。加強校園文化設施與平臺搭建的同時,要充分挖掘中國特色紅色文化資源,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機制創新,不斷加強「思政實踐」校園文化建設,強化高校思政育人實效。其次,注重融媒體作用發揮。21世紀是「萬物互聯」全面開啟的時代,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傳遞正能量、推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提升主流文化、主流價值影響力和傳播力,是新時代高校利用優秀傳統文化滋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媒介。要善於利用網絡空間及時主動、海量傳播優勢,充分利用融媒體技術,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加強經典優秀文化產品製作與傳播,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主流價值精神」為主題,通過拍攝「微視頻」、展演「微電影」、運營雲微博、創製雲音樂等多種形式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紮根網絡傳媒領域,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行穩致遠。
【本文系福建省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新時代我國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研究」(FJ2018JDZ060)、福建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傑出人才支持計劃(閩委教思[2017])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姓名:郝敏 鄭元景 工作單位:福建農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