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2021-01-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借鑑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素和有益經驗,既可以為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引導路徑,也可以弘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實現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直接關係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能否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思想價值、時代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不斷的精神血脈,也是培育青年學生樹立科學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沃土。

當代青年學生理想信念面臨哪些挑戰

當今世界,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深度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巨大進步,大部分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好的,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認同總體上呈現積極態勢。但也要認識到,當代青年學生中確實存在著理想信念缺失現象和功利化價值取向,理想信念教育面臨挑戰。

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對青年學生人生價值觀帶來巨大影響。利益觀念是市場經濟給人們帶來的最直接的價值取向,多元利益主體之間不可避免地出現矛盾衝突,導致部分青年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消極認同,出現文化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問題。

網絡媒體環境日新月異加速了青年學生精神文化的複雜性與多樣性。新媒體帶來的海量信息不僅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使得青年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追求愈發多樣。面對青年學生越來越受到網絡文化和外來文化影響的局面,我們要更加強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

教育模式的不合時宜導致理想信念教育面臨困境。面對媒介化和價值多元化的客觀社會環境,如果仍是採取居高臨下、直接灌輸的教育模式,忽略青年學生真實的情感需求、理性追求和價值判斷,缺乏人文關懷,就很難體現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教育語境下,對於傳統文化的價值進行充分闡釋轉化和挖掘創新,助力當今社會的理想信念教育,是我們必須深入開展並持續加強的工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為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帶來什麼

新時代背景下,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樹立理想信念。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大學階段是培養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和形成文化自信的重要階段,只有充分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理想信念相耦合,將個人理想信念和民族國家命運相耦合,才會進而轉化為鍥而不捨的、披荊斬棘的具體實踐。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理想信念教育資源。

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豐富內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它歷經五千多年的洗禮和積澱,外在形態、構成要素和傳承特徵不斷變化,但是,其中蘊含的一些精神內涵以及精神價值卻傳承至今,不僅不曾消亡,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在當代釋放出更加耀眼奪目的精神光芒。比如「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與自然界要保持和諧關係,不論是從今天的文化生態學還是社會生態學的觀點來看,仍然具有其價值合理性。《大學》中的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教育體系蘊含的價值意旨、思維方式和理想規範具有極強的規範性、傳承性和邏輯性。借鑑和吸收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要素和有益經驗,既可以為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引導路徑,也可以弘揚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文化自信,形成民族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

為青年學生樹立理想信念提供精神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了深厚而博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既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民族的靈魂。堅定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塑造民族品格和民族風貌的過程,又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過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社會群體為本位的價值取向,釐清了實現國家社會理想和個人理想的邏輯關係和先後順序,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凝聚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新時代,我們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將自己的個人理想與中華民族共同理想結合起來,紮根人民,奉獻國家,是當代青年學生實現個人理想的必經之路。

為理想信念提供精神動力。自古以來,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就具有為國家、民族和人民擔當的意識,為天下擔當的精神境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仁者愛人」的人本思想作為價值追求,以「為人」的奮鬥思想作為核心價值目標。「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講要成就崇高德行和人格,成長為經邦濟世的人才。「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是對人類大同世界的最樸素的想像。從「捨生取義」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等,都體現了為天下擔當的崇高精神,這為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資源和強大的內生動力。

如何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青年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遵循以下路徑。

厚植於中華文化的根基。理想信念教育本質是「知根、植根、育根」的問題,塑造與培育青年學生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自覺地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同時不斷吸納現代文明的精華。人作為文化的存在,不能只求物質上的滿足,而必須求得精神上的完善和完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性特徵,為青年學生理想信念培育了濃厚的人文環境和文化「植根」的精神土壤。

不斷地提高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和道德素質是青年學生提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法寶,也是實現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把美好理想信念變為現實的重要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強調提高自己的道德素養和精神境界,「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以提高自我修養,實現人生志向,建功立業、報效祖國。一方面,提高道德修養,做到慎獨和自省。當前,青年學生要針對自身實際,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精神動力。明德是傳統文化中對修身的要求。要明德,得修德。所謂明德就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所謂修德就是要勤學、篤實、明辨。《尚書·周書》中的名言,「功崇惟志,業廣惟勤」,提出了明確要求,不論從事何種職業,都要嚴肅對待自己的工作。要想建立大的功業,必須樹立遠大的志向。要想成就大的事業,必要下苦功夫,要勤奮更要勤勉。另一方面,倡導先義後利,樹立正確的義利觀。義和利既是辯證統一的,也是相輔相成的,但二者產生矛盾時就要處理好先後關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寧可窮而有志,不可富而失節」「君子以義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等義利觀,這些都告誡我們,國家民族的「大義」和個人的「小利」兩種關係發生矛盾時,必須舍小我而顧大局、大我,見利思義,有義才有利。也只有如此,個人的夢想才會實現。

堅定不移地實踐。理想信念問題不僅是一個理論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理想信念只有通過堅定執著、鍥而不捨的砥礪篤行才會實現,篤行就是要持之以恆,要堅持不懈地去實踐。馬克思說:「一步實際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堅定理想信念,真正做到並不容易。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艱苦奮鬥是取得事業成功的基石,苦幹實幹是實現目標的根本途徑。

矢志不渝地堅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幸福不會從天而降,擼起袖子加油幹。理想信念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果理想信念堅定,那麼自然就會產生與此相匹配的行為方式。精神意志可以激發出改變世界的力量,青年學生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懷和氣度,因為中華民族奮鬥史、中國革命鬥爭史和中國改革開放史已經證明,理想信念的實現必須在矢志不渝的堅守中才能完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產生活中形成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只有樹立高度的價值觀自信,才能站穩價值立場,才能保持清醒認識,才能執著地堅守,才能自覺地踐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持續而溫潤的滋養下,始終堅守心中的理想不動搖,是青年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者單位:哈爾濱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0年02月06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重點,以充分把握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契合點,以思想文化魅力激發思政教育活力。首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整理與研究闡釋。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價值,需要釐清育人和育才相互統一的關係、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互動轉化的關係、內化和外化辯證統一的關係、守正和創新有機結合的關係、人化和化人相統一的關係。
  • 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三重邏輯
    從理論邏輯看,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理論和中國共產黨人關於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為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理論淵源、理論依據和理論遵循;從實踐邏輯看,新時代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理想信念教育,暢通學校教育主渠道,以網絡教育為補充,以社會實踐教育為驗證。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時下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總書記勉勵文化工作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各種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踐行應用,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並服務於國家建設與世界文化交流。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教育戰略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點的契合點,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薰陶和引導,使文化育人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武裝人才培養工作。
  • 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者
    一、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實踐中,自覺肩負起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責任,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更加自覺、更加主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強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凝聚力、影響力、創造力。
  • 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企業,為何「短命鬼」比較多
    現在是雲南正本傳統文化「人生百問」節目時間,今天我們一起研討:缺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企業,為何「短命鬼」比較多?從最新統計數據來看:中國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9年。因為企業沒有找到存在在這個世界的理由,只為賺錢而盯著短期利益。請問:如何打造百年企業?在當下,有沒有真正的企業家?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在當下的中國,打造百年企業實屬不易。
  • 華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範學校,落戶新鄉市冠英國際學校
    冠英教育集團創始人高冠英在會上進行了講話:「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對每個學生的道德修養、學習理解、思想品質、倫理觀念都有重要的作用,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可以幫助孩子在感知、體驗和創造中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提升民族自信,振奮民族精神,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課程思政潤無聲 弘揚傳統鑄根基——我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
    」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群建立的基礎,是全國最早建立的傳統文化課程之一,在1997年課程開設之初就吸引了很多外校學生來聽課。其中,《中國傳統文化精義》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點規劃教材,《中國文化精神與現代社會》獲西安市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教材群有效地配合課程群結構設計,努力打造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優秀人才。
  • 2020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師資研修班圓滿結束
    近日,由國際儒學聯合會主辦,尼山聖源書院承辦的《2020尼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師資研修班》圓滿結束。本期研修班旨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課本、進課堂、進校園,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為廣大一線教師提供經驗交流的機會。
  • 教育丨中南大學與江華籤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項目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月14日訊(通訊員 江教)1月12日,中南大學與江華瑤族自治縣籤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項目。張恆說,實施中南大學·江華瑤族自治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項目,是為了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聚焦江華瑤族自治縣教育發展的短板,發揮中南大學的學科優勢,全力構建高校與縣區合作的特色師訓模式,體現了高校的社會擔當,並希望,全體教育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為江華民族教育的發展再添動力。
  • 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走向世界、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中華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創造性繼承和發展,彰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價值?8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導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詮釋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昌工程學院中華優秀...
    原標題: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昌工程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打造一門精品課程,充分發揮課程育人主渠道作用課堂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學校堅持開設與傳統文化有關的通識任選課10餘門,其中重點打造「古典今讀」這門課,使其成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示範窗口。課程採取小班制教學,有利於課堂管理和互動交流。在教學形式上採用專題式教學,不同的專題由不同教師講授;專題設計既獨立成章,整體上又自成體系。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傳承創新優秀傳統文化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追求和歷久彌新的精神財富。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時期,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源流來自何處?在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過程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又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