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要義精髓,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蘊,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應有之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緊密結合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要守住中華民族的命脈,首先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化以其強大的生命力綿延至今,在長期的生活生產實踐中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及所蘊含的精神、價值、追求、理念等歷經數千年的淬鍊洗禮和傳承,成為中華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底色、最厚重的基因圖譜、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獨特的民族氣節,對激勵中華兒女抵抗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都發揮了重大的作用。其次是創新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創造性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新形勢下我們黨對待傳統文化的基本態度和基本方針,其內涵是要在鑑別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條件和實際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改造和發展,不斷激活其生命力,增強其影響力和感召力。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使其注入時代內涵與精神,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在不斷豐富人們精神世界的同時,成為不斷推動國家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力量。新時代,我們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緊密統一起來,既喚醒中華文化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又賦予其時代靈魂,推動中華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斷鑄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輝煌。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解決中國的問題只能在中國大地上探尋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辦法。這充分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國家治理能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能量源。從生態治理來看,中華文化中的「天人和諧」精神,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來源,更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文化根基。建設美麗中國,既是對社會發展規律的遵循,也是「天人和諧」思想在生態治理和發展方式上的文化表達。從社會治理來看,中華文化強調家國同構,「家」和「國」是命運攸關的共同體,治好小家才能治好國之大家,才能實現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家國情懷以一種普遍的社會意識支配人的心理結構、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行為規範,在當今社會發揮著精神給養的重要作用,對中華民族的命運前途和未來走向都有著深刻的影響。從政治治理來看,中華文化蘊含著「人才」與「天下治」的辯證關係,強調人才對於安邦定國的關鍵作用。我們要延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深度挖掘其中蘊含的治國理政智慧,以文化的力量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堅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中國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堅定文化自信的基礎,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層次豐富,意涵寬廣,增強了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以和為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思想,在當今社會仍然散發著新的時代魅力,並逐漸被西方文化學習借鑑。從地域分布上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中原文化、齊魯文化、荊楚文化、東北文化、嶺南文化等揚棄的基礎上形成的,不同的地域文化共同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整體。從創造主體上講,中華民族是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具有多元一體的特徵,表現出極強的文化包容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汲取了各民族在長期生產實踐中所創造並延續的獨具風格的民族文化,在歷史演變的過程中相互交融、兼容並蓄,成為一個文化共同體,從而強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既指向歷史也指向現實。指向歷史的文化自信,即珍視我們擁有的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發掘其中穿越時空的當代價值;指向現實的文化自信,就是要實現文化的繼承創新,從中國國情出發,研究中國問題,建構中國話語體系,形成能夠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國思想」「中國主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中華民族曾經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寶貴的文化遺產,讓優秀傳統文化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步伐歷久彌新再現輝煌,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時代使命。

來源:中國教育報

相關焦點

  • 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與意義
    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和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在今天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不久前中辦、國辦聯合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體現了新形勢下中華文化固本開新的方向和指導思想。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理想信念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巨大的思想價值、時代價值和社會價值,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不斷的精神血脈,也是培育青年學生樹立科學而堅定的理想信念的精神沃土。當代青年學生理想信念面臨哪些挑戰當今世界,隨著社會轉型和經濟改革深度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取得了巨大進步,大部分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好的,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認同總體上呈現積極態勢。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指向,是國家文化方針政策的重要抓手,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新時代美育肩負的責任已超越了藝術知識學習和技藝傳授,也承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從美育角度,準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探索其傳承路徑。
  • 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昌工程學院中華優秀...
    原標題:優秀傳統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南昌工程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調查分為授課前調查與授課後調查,授課前調查主要目的在於獲取授課對象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的基礎數據,分析把握其認知水平和特徵;授課後調查則主要是在學期結束之後,以同一份問卷對相同授課對象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知再調查,然後對兩次調查數據進行對比分析,檢視課程開設的效果及問題,並根據結果進行策略式改良,為大學生傳統文化教學提供認知資料庫。
  • 在揚棄繼承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奇葆在求是雜誌發表署名文章《堅定文化自信傳承中華文脈》,強調要深刻領會「兩創」方針的重大意義、基本內涵和實踐要求,用以指導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部工作。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納入「五位一體」社會總體布局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之中,社會各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熱潮。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 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濃重的道德色彩,其不勝枚舉的教育因素對德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效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產生影響。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 時下復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點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非常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總書記勉勵文化工作者講好敦煌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做好各種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創新踐行應用,努力為構建「一帶一路」服務,並服務於國家建設與世界文化交流。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然而,中華五千年文明發展歷史及其積澱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哪些傳統文化是值得復興的優秀文化,如何復興優秀傳統文化,優秀傳統文化復興與當代中國的文化自信建設有什麼重大的關係?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直到《新經學講演錄》的出版[1]才比較客觀而全面地回答了上述問題。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濟寧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努力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兩創」上作出新的貢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首善之區、儒學研究與闡發「登峰」、儒學普及「落地」、幹部政德教育、孔子學院總部體驗基地……濟寧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上進行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持續性、長遠意義的實踐探索,打造了一批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活動品牌;濟寧文化中心、孔子博物館、尼山聖境、濟寧雜技城、濟寧大劇院、兒童公園、鳳凰臺公園等項目相繼建成使用,在文化場館、娛樂場所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搭建了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平臺
  • 優秀傳統文化「活」了
    不久前,一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會上,海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中國蘇軾研究學會副秘書長李公羽發言表示,文化強國,必須要有歷史文化作為堅實的基礎。同樣,文化自信的基礎也離不開歷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當代中國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精神內涵和文化資源,是文化強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銘刻方寸間——「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徽標(LOGO)誕生記
    詩: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弘揚、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並用六句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進行了概括,就是「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為此,「彩雲杯」組委會特將這6句話、18個字雕刻成印文,目的就是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書:在「彩雲杯」徽標(LOGO)上,書法藝術體現得淋漓盡致。
  • 評論:中華傳統文化 要有揚棄地繼承
    中國是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大國,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中強調的許多觀念都源於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例如,我們反覆強調的和平思想,實際上在 《論語》《道德經》和《孫子兵法》等典籍裡能夠找到出處。再如,強調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的觀念與《道德經》中的「道法自然」、儒家的「節用而愛人」等思想本質上是一脈相承的。
  • 讓古典詩詞融入當代生活: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傳統文化中最能展現中國人情感世界、審美世界,最能感受時代風雲、體現時代風雲變化的最敏感的藝術形式。系列活動通過豐富的藝術形式將中華優秀的詩詞及與之相關的文化知識,以及蘊藏其中的優秀價值觀念、理想道德,傳遞給社會大眾,與大家積極分享,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傳承了傳統詩詞文化。用傳統藝術形式展現詩詞魅力藝術家們將經典的詩作通過誦讀、吟唱等藝術形式展現,以詩歌的名義上演了一場視聽盛宴,共享中國傳統文化的詩詞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