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萃】新時代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法論探析

2020-12-27 中國社會科學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歷史和全局的高度,把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國家治理體系,納入「五位一體」社會總體布局以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布局之中,社會各界再次掀起了研究熱潮。但如何準確認識、科學把握和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者們見仁見智,並未達成共識,在一些重大問題上甚至各執一端、彼此對立,亟須加強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自覺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和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堅持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有性與鮮活性思考

  經過一個多世紀的探索,今天人們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爭論並未停息,而理清這些問題的關鍵,是從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整體性角度出發,深刻把握傳統文化自身發展演進規律和邏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任何文化都建立在一定物質基礎之上,反映和服務於特定的物質生產方式,並隨著生產方式的變化而不斷演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先民們的生產生活實踐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生產生活方式、社會結構的變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逐漸發展壯大和繁榮昌盛。從整個演化過程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雖然歷經歲月滄桑,卻從未中斷,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存系統,延續至今。在此意義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過去的、既有的,是我們無法迴避和逃避的力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所以具有如此強大的力量和生命延續力,更為重要的是,因為它是鮮活的、不斷發展的和與時俱進的文化形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有性和鮮活性特徵,並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從文化整體性角度來看,它們是辯證統一的。作為一個完整、獨立和一脈相承的思想文化體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澱與演變,已深深融入中華民族與中國社會的肌體和血液中,具有鮮活的生命力。新時代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需要將其置於人類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把握其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規律與趨勢,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

  馬克思主義認為,文化是人的類本質活動的對象化,是人區別於動物的類特徵,「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孕育到繁榮壯大,經過了一個漫長而複雜曲折的發展演化歷程,從上古時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端開始,經歷了殷商西周,從神本文化步向人本文化;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興起,學派林立;秦漢時期,統一帝國與文化一統,儒學獨尊與經學興起;魏晉南北朝時期,儒、玄、道、佛衝突融合,多元激蕩;隋唐時期,兼容並包,多元文化空前繁榮;兩宋時期,理學自覺內省,市井文化勃興,科技文化極盛;遼夏金元時期,內憂外擾,多元文化衝突融合;明清時期,文化專制空前,閉關鎖國。但是鴉片戰爭後,西方文化以血與火的形式打開了中國封閉的國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遭遇最深層危機,被推入了一個蛻變與新生的新階段。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是歷史的回音,又是現代化的號聲,是現代文化的最深厚的內蘊與根脈,需要我們結合時代發展要求,繼承創新、薪火相傳和代代守護。當然守護並不是原封不動,而是有揚棄的繼承,以古鑑今和古為今用。

  堅持交流互鑑、開放包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封閉性與開放性思考

  如果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既有性與鮮活性主要考察的是文化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傳承與發展問題,屬於文化在時間上的特性,那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封閉性與開放性,亦即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主要考察的則是文化在空間跨度上的碰撞與交流問題,屬於文化在空間上的特性。

  在馬克思看來,地理環境對於特定的文化而言不僅是一種外在條件,而且是一種內在的具有前提性的因素和永恆的必要條件,任何離開具體環境來談論文化,都不是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

  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成的自然地理環境來看,中國地域遼闊,地形地貌複雜。在氣候方面,中國地跨寒、熱、溫三帶,大陸性氣候強,季風氣候明顯,類型變化多樣。總體來講,相對隔絕的自然地理環境和相對穩定的社會人文環境,促成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相對封閉的特點,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典型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與民族氣派,讓它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在異彩紛呈的文化大舞臺熠熠生輝。但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誕生之日起,雖然生存在一個相對穩定、保守的空間,但是文化遷徙、文化聚合、文化傳播、文化交流從來沒有中斷過。

  在全球化新趨勢下,文化的相對封閉和開放性問題,集中表現為文化的民族性與世界性問題,它們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當今世界,「人類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徹底打破,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傳播與文化交流更加普遍與迅捷,形成了一種多樣而又統一的新文化景象。

  歷史和現實表明,自我封閉的文化禁錮之路只能是死路一條,而主動出擊、海納百川的文化開放之路,才是應對挑戰的唯一出路。文化開放和全球化的結果,不是文化的同質化,也不是文化的「西方化」,而是多樣化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爭奇鬥豔。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明性與被明性思考

  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有機整體,馬克思曾指出:「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人作為有生命的個體存在,其本質不在於他的自然性,而在於社會性,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認識和理解文化,關鍵就是要認識與理解人。由於人是一種自我反思、自我理解的自為的存在,而文化又是這一存在的本質規定性,因此任何文化都不可能是不言而喻、不證自明的事物,而必須要對其進行自我反省和自明性分析。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明性與被明性

  新時代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前提就是要對其進行深刻反思與科學評判,這是一個關係民族前途與國家命運的重大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方面有其自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發展演進規律,這是其在自然意義上的「自明」特性;另一方面「自明」並非是一個純粹自然的被動過程,它內含中華民族的主體精神,是世世代代生於斯、長於斯的先輩們在相當長的歷史進程中創造、積累與傳承的智慧結晶,人創造文化,文化又反過來創造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是一個在文化實踐過程中不斷反思、評判、創造與「被明」的過程,那種將傳統文化建立在主觀唯心和先驗觀念之上的思想是必須堅決反對的。

  中華傳統文化極其特殊與複雜,既是歷史的存在又是現實的存在,既是顯性存在又是隱性存在,既有積極方面又有消極方面,既包含精華也包含糟粕,只有站在中華民族主體的立場上,對其進行自明性分析、自我反省和理性審視,才能夠真正「講清楚中華文化的獨特創造、價值理念、鮮明特色」。

  (二)以人民為中心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植根於中國人內心,是當代中國發展的突出優勢,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和工作導向,增強人民的文化參與感、獲得感和認同感,以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承載者和傳承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過去走到現在和邁向未來,是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不斷累積和承繼的結果。馬克思指出:「後來的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經取得的生產力並當作原料來為自己新的生產服務,由於這一簡單的事實,就形成人們的歷史中的聯繫,就形成人類的歷史。」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如何汲取豐富營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現代化,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現實問題。習近平明確強調,由於人們的認識水平、時代條件等制約,中華傳統文化「不可避免會存在陳舊過時或已成為糟粕性的東西」,只有「堅持有鑑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才能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年第5期,中國社會科學網 禹瑞麗/摘)

相關焦點

  • 海南人如何看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傳承與弘揚,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12月6日,為更好地探討這一話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一場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在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其中,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的千年蘇學,自然也不能被忽視。而海南省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東坡文化中,蘊含並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即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2020-12-04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為主流組成,為國人提供了立身處世的行為規範,以及最終的精神歸宿。海南傳統文化大講堂舉辦了多場講座,收穫了大量的「文化粉絲」。2020年12月6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在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南海世界貝殼文化博物館舉行。
  • 推進傳統文化落地生根 平度成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
    6月22日上午,平度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成立大會召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爽,市政協副主席劉明娟,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呂強,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志願者協會會長劉成愛等領導出席會議。郭爽代表平度市委市政府對協會的成立以及新當選的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和全體會員表示祝賀!向推動我市經濟和文明發展的志願者致以崇高敬意!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新時代風採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我們要好好保護、用心繼承,讓其在新時代中助力國家發展,展現中華文化的強大自信,煥發新時代風採。用科學保護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煥生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傳承與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今年以來在國內考察途中多次強調的領域。
  • 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高等學校應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方向,緊密圍繞國家教育戰略工作部署要求,通過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特點的契合點,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隱性薰陶和引導,使文化育人成為全面育人的重要途徑,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面武裝人才培養工作。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指向,是國家文化方針政策的重要抓手,更是美育教育的核心內容。新時代美育肩負的責任已超越了藝術知識學習和技藝傳授,也承載了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從美育角度,準確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探索其傳承路徑。
  • 【學理書簡】《新經學講演錄》詮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現代化新視角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強調「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復興優秀傳統文化」成了新時代文化發展的最強音。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版首語 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將成立
    實為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福音也。——鍾明善「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傳習研究基地」依託藥王山北朝碑刻資源,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專家為研究團隊,展開了北朝碑刻書法的傳播、學習和研究工作。已經有多篇關於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專業核心期刊。
  •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打響「四川品牌」
    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四川省中華經典誦寫講演系列活動已經走過兩屆,通過競賽、展演的方式,吸引海內外上千萬人次關注,打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四川品牌」,引導社會大眾特別是廣大青少年傳承中華文明,弘揚巴蜀文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 平頂山衛東:非遺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一名非遺人,做好非遺的傳承是我應該做,手藝人不僅是做手工,還要做好人,做好事,好的品德才能把好的技藝傳承下去。」 平頂山市級非遺項目「郭巧連刺繡」傳承人郭巧連感慨地說。
  • 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在中國走向世界、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中華傳統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創造性繼承和發展,彰顯新時代的文化自信與文化價值?8月15日下午,中山大學文化研究所所長、博導李宗桂做客屈子書院講壇,詮釋如何善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道德經新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的重磅力作
    本書是領導者核心能力理論創立者周新民先生擷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探索新時代治理之道的拓荒之作,它改變了2500多年來學術界、文化界、思想界對《道德經》經典基本偏重於注釋、解讀、釋義的傳統套路,創造性地對老子思想智慧進行了現代闡釋,既推動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又為世人認識世界、深化治理、塑造道德、修身養性提供了新理念、新觀點、新思路,還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智慧指正問題、指引治理、指導事業、指點人生提供了新鑰匙
  • 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原標題: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   【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公布了《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專題闡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作。
  • 濟寧: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走在前列—努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
    作為儒家文化發源地、中華文明重要發祥地,濟寧把貫徹落實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努力在服務國家文化戰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文化「兩創」上作出新的貢獻。□步瑤儒學普及推廣「落地」建設文明首善之區濟寧致力於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示範區,創新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推廣模式,把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全力推進文明創建,今年以全省第一、全國第五的成績,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市行列。堅持全域創建,建成省級文明縣市區9個、全國文明城市縣級提名城市2個,曲阜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 武漢聚師: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啟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武漢聚師了解到,11月24日,教育部網站發布了中央宣傳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聯合啟動實施「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工程」的文件,並制定總體規劃,傳承並弘揚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不知道當提到古文字的時候,大家腦海裡首先閃過的是什麼呢?甲骨文?小纂?還是隸書呢?
  • 怎樣做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怎樣做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去首先要看書,並對書中怎樣修德:包括修仁義禮智信或者泛指的德的內容好好看看。儒家修學大致包括立言,立功和立行,具體怎麼行持呢?首先是立言,學習不單單是為了升官發財,而是為了廣行仁義,救濟天下。然後是立功。立行。就是怎麼行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