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2020年12月17日,由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建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將在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正式成立。
該傳承基地由陝西省教育廳授牌,是集教學與科研為一體的研究機構。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賀詞
2020年8月,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以鍾明善教授為主的研究顧問團隊,提供專家諮詢的堅強學術後盾;以解安寧教授為主的研究團隊,以「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傳習研究」為主要內容,申請了陝西省教育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科研項目,在眾多申請項目中成功獲批。
北碑風骨,震鑠古今。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之成立應時代之所需,堪當代(陝西)書法之幸事。實為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福音也。
——鍾明善
「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傳習研究基地」依託藥王山北朝碑刻資源,以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書法學專業教師、專家為研究團隊,展開了北朝碑刻書法的傳播、學習和研究工作。已經有多篇關於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專業核心期刊。學院依此契機,成立「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與基地形成合力,協同國內北碑書法研究專家,全面深入展開北朝碑刻書法的研究。
日本翰墨書道會會長郭同慶賀詞
祁碩森賀詞
王智傑賀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必須世代傳承的的文化根脈、文化基因,也是我們堅定「四個自信」的深厚基礎。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要善於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
韓鈞(少巖)賀詞
陝西銅川耀州區藥王山因唐代醫學家孫思邈曾棲隱於此而盛名日顯。藥王山造像題記碑刻的搜集整理濫觴於清末,受乾嘉學派與金石學勃興的影響,當地文人志士將境內所存碑石造像統一整理歸置於此,之後多次增補,逐漸形成現存規模,在陝西僅次於西安碑林,1962年列入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刻主要有北朝造像碑百餘通,隋至明摩崖佛造像四十五尊,宋至民國歷代碑石近二百通,明清石牌坊十三座,大型摩崖題刻兩處。另有隋代石棺及石獅、石虎、望柱、欄板等古代石雕(國家一級文物28通,二級文物68通,三級文物143通)。清末書法家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盛讚北朝碑刻書法涵括了「魄力雄強、氣象渾穆、筆法跳越、點畫峻厚、意態奇逸」等「十美」。康氏此論誠然有偏愛北碑之嫌,但在清代乾嘉學派的學術背景影響之下,為學界重新審視北碑書法的藝術價值提供了新的歷史契機。其中《姚伯多造像》等碑刻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魯迅、于右任等人對此碑書法盛讚有加。藥王山北魏時期造像刻石題記書法與既有北魏時期的時代書風特徵,亦符合隸楷書體衍變過程中的客觀規律,在審美感知上表現為樸質厚重、率意簡真、爛漫稚拙等特徵。陝西藥王山北朝碑刻書法文字內容中佛教和道教融合的趨勢較為明顯,碑刻書寫中的「民間性」特點更為明確。對此展開研究傳播學習,對於擴展北朝碑刻的研究領域,深入挖掘陝西書法遺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有著重要的意義。
嶽紅記賀詞
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以傳承北朝碑刻書法項目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釐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價值與內涵,探索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的理念與路徑,並以此為起點,全面拓展北朝碑刻書法研究的新局面。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是中國北朝書法研究領域的鋪路者,任重而道遠。
北朝碑刻書法研究相關論文提要
「長安書風」藝術形式特點芻議
○ 解安寧
于右任將《姚伯多造像碑》與《廣武將軍碑》《慕容恩碑》並稱「三絕」。《姚伯多造像碑》書風自然質樸充滿天趣,有著較高的藝術價值,日本書家關野雄稱其為「一種罕見的楷書」。《姚伯多造像碑》書法「平畫寬結」,與平城時期、洛陽時期的書法既有相同之處,又存在著地域特色。本文以《姚伯多造像碑》為例,對相關學者提出的「長安書風」的藝術形式特點作進一步的闡述。
地域、時代與書風選擇
——藥王山北魏造像題記類型特徵與成因考論
○ 何慧斌
陝西銅川耀州藥王山北魏時期的碑刻造像題記的整理歸置始於清代後期,佛道造像的圖式與內涵,集中反映了此地在北魏時期多元的宗教信仰與民族融合的趨勢。與「平城體」「洛陽體」不同,受地域、時代和宗教等因素的重疊影響,藥王山北魏造像題記書法呈現出獨特的藝術價值。本文從書法審美本體為切入點梳理藥王山造像題記書法的風格類型,並對其成因予以考論。
「長安書體」的成因、特徵及影響
○ 嶽紅記
通過考察出土的北朝關中地區造像題記,分析了「長安書體」的成因、特徵及其影響。分析認為,「洛陽體」只是魏碑體中的一個地域書法概念;除「洛陽體」之外,魏碑體還包括北朝關中地區的「長安書體」和甘肅河西地區的「涼州書體」以及其他地方的造像題記書體。研究結果糾正了書法史上對魏碑體書法認識的局限性,拓寬了魏碑體書法的地域概念與研究範疇。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龐阿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暨中國北朝碑刻書法研究中心將成立》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