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2020-12-1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價值

  傳統文化是民族發展之根,任何一個民族都不能脫離自己的文化血脈獲得發展,都是在既有文化基礎上進行的文化傳承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濃重的道德色彩,其不勝枚舉的教育因素對德育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效用,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產生影響。我們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山西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其植根於黃河之脈,蘊含著豐富的德育資源及價值觀智慧。通過幾千年的積澱,主要形成了河東農耕文化、堯舜德孝文化、關公忠義文化、能吏廉政文化、晉商誠信文化等主要內容,挖掘其中優秀文化元素中的德育因子,是當前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課題。

  第一,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倫理道德教育的因素。隨著家庭及社會結構的變遷,自由民主的社會形態導致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極大的變化。家庭教育在父母更加尊重子代人格的平等和尊嚴的同時,出現了諸如啃老、不贍養父母等不孝的現象,孝順父母本是家庭的一種規範和要求,卻被上升為一種法律的制度和規範。在當前學校的道德教育中,有時片面強調學生對道德義務和責任的認同,某種程度上對學生的主體性教育重視不夠,對個人的獨立性缺乏應有的尊重,導致學生人生理想信念不堅定、缺乏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感恩意識不足等傳統美德的迷失。

  堯舜所倡導的德孝,是人類最根本也是最原始的道德,堯帝、舜帝的風範,以及他們教化天下的道理,對傳統教育的倫理性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中華文化中,孝道被視為是人類最大的美德,是一切道德規範的核心和母體,也是教育的邏輯起點以及人們立身處世的根本。同時,孝不僅僅是家庭血緣關係的紐帶,是我們民族基因當中對基本人性的讚美和感恩,更是被社會賦予了某些要求與準則。孝是所有道德規範中最高的道德規範,任何道德缺陷都可追溯到孝心,其內涵可以涉及到所有的其他道德內容,構成了人類文明的基點。孝道終究是一種倫理道德的意識和規範,對學生進行孝道教育、誠信助人的社會道德教育,可以讓學生由家庭內的道德規範逐步過渡到社會中,由家庭倫理道德引領社會道德規範教育。

  第二,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和諧觀教育的因素。當代學生主體意識越來越強烈,價值取向自我化,但此階段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還未完全定型,思維比較活躍。隨著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其思想有時會呈現出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相適應的因素,主要表現為自我管理能力差,崇尚個人主義、協作意識弱,缺乏資源共享意識、人際關係僵化等。

  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關於中和、泰和、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和諧相處等內容源遠流長且浸潤了中華民族的思想。炎帝帶領部落先民種五穀、嘗百草,開創中華農耕文明時就講求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楊先奎先生認為儒家的重要思想「中庸」就屬於炎帝文化體系;在晉商發展過程中,彼此之間相互協作,大家既是競爭對手也能和諧共處,貫穿「和」的思想及其延伸出來的信義、互助、寬容、仁愛、團隊主義等精神。將山西傳統文化中的和諧思想與德育相結合,使學生在長期薰陶下,形成文化共識,逐漸對「和」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並內化到自我思想深處,以此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

  第三,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誠信求真教育的因素。誠信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源遠流長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和人際交往的基本道德準則。黨中央歷來重視社會的誠信建設,明確提出「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然而近年來,大學生誠信滑坡現象明顯,考試作弊、簡歷作假等事件時有發生,加強誠信教育已是當務之急。

  山西晉商文化的核心即誠實守信,以義取利。晉商在長期的經營過程中,在對外行商和對內經營上均以誠信為基本原則,重信守約,同時提倡義利並重,見利思義,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的做法。正是將誠信守義與商業效益相結合,晉商才成為當時中國的商幫之首。以晉商文化為切入口,將晉商歷史典故、傳奇故事等案例和數據用於德育活動,題材生動具體、情感豐富、可信度高,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認可晉商文化思想精髓的同時,引發他們的共鳴,可提高教育的感召力和滲透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第四,探索山西優秀傳統文化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因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愛國主義思想,讓愛國主義傳統薪火相傳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在傳統道德教育中構建符合現代社會環境的德育體系,需要進一步強化德育工作,在發揚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的過程中,應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給予其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解讀,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文化的生命力,從而加強對學生思想維度的管理。

  關公文化核心最為精確的概括就是「忠義」。其中,「忠」是中國傳統儒家最為基礎的倫理要求。《論語》中對「忠」進行過具體論述,認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而「忠」正是關公文化最為重要的文化標籤。關公最可敬之處就在於一生身體力行一個「義」字,「義貫古今」「信義昭著」「義不苟取」,在我們今天看來,這種「忠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代精神交織在一起,逐漸與中華民族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相融合。對原有內容給予富有現代社會時代氣息的新內涵,延伸傳統文化基因,實現德育的價值導向。(作者為山西開放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荊媛;本文系山西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2020年度立項課題「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SXYJ202003)

(文章來源:山西日報)

(責任編輯:DF398)

相關焦點

  • 健全現代文化產業 挖掘傳統體育文化價值
    體育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的傳統體育文化在體育全球化和奧林匹克運動全球發展的現代化語境中,需要具備創新轉化能力和產業化價值,才能在風雲突變的社會大環境實現「活態傳承」「發揚光大」。
  • 探索立足文化根基的區域德育新模式
    番禺區教育部門領導表示,文化德育中的「文化」一詞,是指「優秀文化」,是以「嶺南文化」為基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代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世界優秀文化相融合,形成豐富的文化內核,為番禺德育尋找新的生長點。    如何立足「文化」開展德育工作,是番禺教育人需要思考的第二大問題。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深刻闡述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內涵、時代價值和傳承理念,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富有思想深度、歷史厚度和理論高度,闡明了新時代我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立場,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轉化的基本方針,運用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承載的智慧和力量的重大意義。
  • 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政教育如何相融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0 【文獻標識碼】A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 優秀傳統文化「活」了
    不久前,一場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主題的論壇在北京舉行,多名專家學者暢所欲言,深入探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如何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家園。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時代闡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讀本》一書,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 【和合遄小】 立足優秀傳統文化 培育核心價值觀
    一、完善德育課程一體化體系     學校充分貫徹臨淄區教育局德育一體化工作實施要求,將傳統文化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開足課時,全面落實地方必修課程內容。學校根據不同年級需求分別編制了《雅頌之啟蒙篇》、《雅頌之孟子篇》、《雅頌之論語篇》三種刊物,積極組織開展經典誦讀、詩詞大會、成語故事會、國學小名士等一系列有特色、有影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成果展示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傳統文化氛圍。      學校派出10名骨幹教師赴先進學校參加「第五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交流活動」,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熟悉傳統文化教材。
  • 美育視角下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傳承
    深入挖掘美育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質和民族風貌的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新時代美育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了豐富的傳統美育資源,是我國新時代學校美育發展的文化沃土與根基,對於培育學生的文化認同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 在揚棄繼承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轉化創新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考察工作時提出,要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進一步提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要堅持這一基本方針。
  • 如何尋找中小學德育新生長點?在傳統文化和國際理解之間「尋根放眼」
    德育創新事關教育強國,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工程,不斷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才能更加堅定文化自信。今天(12月6日),由上海市文明辦、市教委、市教育學會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指導的「教育綜改背景下中小學德育創新論壇」在奉賢中學舉行。
  • ...銘刻方寸間——「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徽標(LOGO)誕生記
    2020年11月26日,「彩雲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徽標(LOGO)在昆明正式發布。徽標(LOGO)的誕生,意味著從第五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節起,這個全國規模最大的同類型活動和雲南省著名的德育品牌,擁有了自己的圖形標誌和活動標識。
  • 道德建設應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藏著豐富的道德文化資源,可為現代社會道德建設提供豐富給養。優秀傳統文化是道德建設的文化基礎,道德倫理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道德建設必須緊密結合傳統文化基因。為此,我們必須充分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使之與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青少年教育及文化產業發展等方面緊密結合。
  • 讓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裡詩意地棲居
    濟寧市北湖中學校長張國華在總結髮言中指出,青年教師的發展離不開學習,學習離不開讀書,讀書的厚度決定了青年人未來的格局、方向和高度。我們要做優秀的自己,去培養更優秀的人;我們的教育因讀書而美麗,因讀書而精彩。  建設一新的高標準智能化煤場。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為重點,以充分把握並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為契合點,以思想文化魅力激發思政教育活力。首先,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統整理與研究闡釋。
  • 挖掘張載關學思想內涵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民胞物與 和合天下...
    此次維修改造於2019年11月19日正式動工建設,項目佔地面積188畝,主要規劃建設「一核四區」,包含張載關學思想展陳館、關學論壇永久會址、正蒙之路、文化講堂等主要建築。橫渠書院是講好中國故事和陝西故事的重要載體,以此為起點,繼續挖掘張載關學思想蘊含的哲學智慧和博大精深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好張載思想當代價值的創新性闡發,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 海南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研討會
    李公羽認為,千年蘇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和重要組成;海南是蘇東坡最後的精神家園;東坡文化含蘊和展示著「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展示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三個方面主要內容:核心思想理念、中華傳統美德和中華人文精神。充分重視、利用和發揮海南豐富的東坡文化資源的作用,是海南自貿港建設進程中實現文化引領、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 在禮敬傳統文化中前進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如何禮敬優秀傳統文化呢?   禮敬優秀傳統文化,要在學習中理解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精髓,人們可以從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傳統文化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才能深入理解、好好把握。
  • 深挖大足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地
    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廖文麗日前以《蓮心足行》為題舉行講座,帶領與會人員共同領悟大足石刻的千年文化藝術魅力和時代風採,號召大家深入挖掘大足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打造國際知名旅遊地。區政協副主席吳洪奎及統戰領域各代表人士到場聆聽。
  •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節日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信仰、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規範等,以富有生命意蘊的節慶活動久久流傳。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源頭活水。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也是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中華民族在精神層面的具體標誌,是矗立於世界之林的「形象」。
  • 海口舉辦武術進校園活動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中新網海南新聞12月12日電(符少男) 海口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海口市教育局日前在海口市四個區開展主題為「傳承中華武術魂 爭做陽光好少年」的武術進校園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與學生體育、德育相結合,增強學生體魄,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學生練習武術。主辦方供圖學生練習武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