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趙徐州 曾江 通訊員 劉紅芹 葉本乾)12月12日,四川省教育廳指導,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民族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西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攀枝花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四川文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阿壩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8所高校馬院聯合主辦的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召開,此次會議採取線上會議方式舉行。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申小蓉、阿壩師範學院校長向武、四川省教育廳宣統處副處長劉海峰出席開幕式並致辭。研討會開幕式由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吳滿意院長主持。研討會專家發言階段由阿壩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梁建東主持。
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召開 通訊員李貞海/供圖
申小蓉表示,紅色文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與改革中創造的,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強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紅色文化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不斷發揚光大。她談到,「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發揮紅色文化鑄魂育人功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不斷努力奮鬥。
電子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申小蓉致辭 通訊員李貞海/供圖
向武表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工作,是高校堅持社會主義方針的核心工程,是高等教育「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重大工程。他認為,要辦好現代化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為學生成長成材奠定基礎。在黨的領導下,阿壩師範學院將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充分利用汶川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思想教育,將紅色文化充分融入教學培養全過程。
阿壩師範學院校長向武致辭 通訊員李貞海/供圖
劉海峰就「如何將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提出「五個抓」解決方針。抓基因,植根四川紅色文化資源,從各途徑各方式抓紅色基因。抓基礎,抓好思政教師的配備資源。抓建設,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抓激勵,推動激勵政策的落實。抓績效,對民辦高校建立有效的評測機制。他表示,光榮傳統不能丟,紅色基因不能變,要立足於「兩個大局」確保初心不改、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確保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四川省教育廳宣統處副處長劉海峰致辭 通訊員李貞海/供圖
電子科技大學王讓新、西南民族大學徐學初、攀枝花學院朱雲生、電子科技大學吳燕、阿壩師範學院劉永國、電子科技大學劉宗靈、阿壩師範學院陳世英先後作交流發言,探討通過不同著力點如何將四川省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課建設。
王讓新從「如何看待文化、文化的本質、功能以及如何融入教學」四個方面作學術交流發言。他談到,紅色文化反映了實在的客觀規律,是中國人民新時代偉大創造的歷史見證,是中國共產黨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現。就紅色文化如何融入思政課教學,他向參會各高校提出三點建議:走出去,請進來,與紅色文化學院建立合作;積極開展網上虛擬教學;思政老師全面深刻地將紅色文化融入課堂。徐學初認為,四川紅色文化,廣義而言即川渝紅色文化的整合。現代高校要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紅色文化政治教育」兩大機遇,積極探索,將川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教學。朱雲生以「三線」廉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攀大實踐為例展開講述。他認為,「三線精神」基本內涵即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於創新,「四層邏輯」是三線建設的社會實踐。文化育人要研究整體思路,要融入課堂、融入實踐教育、融入社團教育。吳燕圍繞紅軍長徵的故事作學術交流。劉宗靈從四川紅色革命文化的發掘、研究與傳承等角度,探討了紅色文化的內涵及其當代價值,尤其是對當下「四史」教育的促進作用。劉永國和陳世英從挖掘阿壩紅色資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具體實踐進行了報告。
阿壩師範學院副校長毛英作研討會總結髮言。他認為,會議對四川省高校政治思想工作具有啟發和指導作用,有利於推進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參會各學校利用此次會議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對高校思政教學有了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有利於結合實際貫徹落實好思政教學工作,有利於推進紅色文化融入高校的工作進程,促進四川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學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