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圖解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治理的獨特貢獻

2021-01-09 網易

2020-12-23 21:02:59 來源: 東北網

舉報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等文化資源,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家治理與社會治理中,我們要高度重視發揮文化的作用和功能,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精髓,通過文化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發展,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勁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圖解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國家治理的獨特...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升華,無不伴隨著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國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道德規範等文化資源,為人類文明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轉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主講人: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  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國水利歷史悠久,從大禹時期開始就有治水的傳統。治水的目的,實際上就是圍繞著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治水需要統一調配資源,會產生一種垂直分工的合作主義文化。正是由於水利工程的建設,中國成為農業大國。  第二個公共需求,就是「長城」。 在中國古代,國防、對外貿易等,都離不開長城。從國防來說,長城主要是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侵擾。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中國文化決定中國道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王東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處理「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關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個繞不開的問題「四個自信」當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都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獨特的文化傳統、歷史命運和基本國情依據,同時也闡明了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優秀的歷史文化的傳承之路、復興之路。所謂中國特色,主要源自中國獨特的傳統文化積澱。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中國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體系轉型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王君超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中國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與國家治理有著密切的關係。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國家治理也是一種產品,只不過它和市場當中的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不一樣,它是一種帶有公共性的產品。
  • 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 推進現代國家治理進程
    人民政協網北京12月21日電(記者 何方)12月19日,由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國家治理研究院、國家治理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治道:商鞅治秦與現代國家治理緣起》新書發布及研討會在京舉行。
  • 【解碼「中國之治」】道德之維:我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的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
    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始終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之上,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這深刻指明了中國制度和治理體系的先進性、地域性、歷史性、人民性,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提供了重要依據和支撐。  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識。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彭 林 清華大學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博導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優秀的文明之一。其實,嚴格意義上的國學,是指一國之學術,一國之學術必有其獨特之體系。一國之學術體系,必定是經由長期發展、多方匯通、反覆汰選,獲得學界廣泛認可之後方才確立的。中國傳統學術體系以經、史、子、集為總綱,所謂《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皆得名於此。四部之學,以「經學」為首,即以儒家《十三經》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以史為鑑,汲取國家治理的智慧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林慧平 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木蘭講師團講師 考古,一個看似冷門的領域,今年9月被習近平總書記頻頻關注河北康保興隆遺址,為研究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農業起源背景提供了重要資料;浙江餘姚井頭山遺址在中國海洋文化考古和海洋環境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確認了宮城內最大的宮殿建築,對推動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形成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進一步揭示了長江中遊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的生產專業化及社會分層化的總體趨勢......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文化根源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主講人:劉軍 山東大學法學院(威海)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如何在全球治理中貢獻中國智慧,這是個值得深入思考的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其實就是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全球治理中的拓展與應用,這也是中國領導人基於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入思考,為尋求人類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的新內涵給出的「中國答案」。
  • 善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世界上沒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治理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國家治理模式。穩定成熟的現代化國家治理體系,必然要以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傳統作為滋養,才能生根發芽、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融入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 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
    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要義精髓,準確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和時代意蘊,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建設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應有之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影響治理效率的文化因素人民論壇網  作者:王明進  2021-01-07 制度是深深嵌入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和現實之中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善用傳統政治文化精髓搞治理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作者:樊鵬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當代中國政治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建設的目標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與時俱進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高效能治理需要結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針對新形勢與新任務,對治理理念和方式進行深刻調整。堅持「惠而不費」「威而不猛」理念,善用傳統政治文化精髓搞治理。高效能治理的關鍵不是效率,而是效能,效能必須兼顧效率與成本,牢固樹立治理的成本意識,清晰意識到任何改革都是有成本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華本位文化的重建與認同
    作為人類軸心時代的幾大原生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為人類作出了傑出貢獻。鴉片戰爭之後,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問題日漸凸顯,成為當下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問題。  文化的先進落後是否就是以武器、技術、生產力乃至軍事勝敗來判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在何處?孔子究竟偉大在哪裡?文化自信的前提,是對這段歷史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正本清源、明辨是非的功夫,真正沉澱成型,發自內心地認可,然後理直氣壯地訴諸民眾。如此,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抬起頭、挺起胸,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支柱。  還「經學」以學科地位,是中國文化復興之關鍵  如今,不少人對「國學」的精神始終不能得其要領。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片 | 中國文化決定中國道路
    道路的選擇與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所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來建設社會主義。傳統文化本身就是中國國情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丟掉了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總結,那麼中國特色也是無法存在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選擇什麼樣的治理體系,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契合邏輯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這使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革命發展歷程中的精神譜系更加完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百年紅船精神歷久彌新,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道同契合,並以其精神之基的新姿態煥發勃勃生機。
  • 中國國家制度體系彰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中國的社會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和「中華文化根基」。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觀念,有助於進一步健全完善國家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國國家制度具有深厚的優秀傳統道德文化基礎,包含著豐富且系統化的優秀傳統社會治理思想資源。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紅船精神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契合邏輯
    本文轉自【人民論壇網】;【中國之治@文化解碼】【中國之治@文化解碼】專題作者:於洪波 瀋陽師範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教授這使得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的革命發展歷程中的精神譜系更加完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徵程中,百年紅船精神歷久彌新,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實踐道同契合,並以其精神之基的新姿態煥發勃勃生機。
  • 【中國之治@文化解碼】新時代家國情懷的獨特價值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發生了全面的深刻變革,但這並不意味著思想精神的決裂,家國情懷這一中國優秀傳統精神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並有其新的時代內涵與獨特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大變局主要表現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給了各個國家又一次歷史機遇,經濟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相互爭鋒使得全球經濟貿易發展體系加速變革,世界多極化與單級壟斷霸權地位的鬥爭使國際力量的對比更加平衡,大國之間的博弈也使得全球治理體系發生深刻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