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東
任何一個國家想要穩健地走向未來,必須在緊跟時代步伐的同時傳承好傳統文化,用獨特的文化精神和價值理念感召人、激勵人。無論是對於國家治理還是凝聚人心來說,傳統文化的影響都是全面的、深刻的。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在歷史進程中,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大多煙消雲散,中華文明則是其中唯一具有連續性的文明,它不僅沒有間斷,至今依然在發展和壯大。可以說,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底牌。為什麼它可以在幾千年的漫長歷史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理探討,近年來一直是學界關注的焦點,在這一研究領域,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陳來無疑是重要學者之一,其新作《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集中呈現了近年來他對於中華文化的深度思考。
《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作者:陳來,出版單位: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時間:2020年11月
長期以來,陳來主要研究宋元明清理學和現代儒家哲學,出版過《朱熹哲學研究》《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等40多部學術著作。《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一書收錄了其20餘篇代表性文章,內容涉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華文化的時代價值、中華民族精神、孔孟思想的現代價值、儒學與時代意義等話題。這些話題都是當前我國傳統文化研究中的熱點,從學理層面釐清這些話題的來龍去脈,就能更加理解中華文化的起源與演進、內涵和外延。
文化是什麼?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中西方學者對此也有著不同的解釋。它有廣義和狹義之別,大到信仰和道德,小到對一草一木的態度,都可以是文化的一部分。但無論是從廣義層面還是狹義層面對之進行挖掘和梳理,都是有益的。在本書中,陳來並未在具體的物態文化方面展開探討,而是在精神文化層面進行多維闡述。
我們常說「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但「優秀」究竟體現在哪些方面?陳來認為,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崇德尚義是「優秀」的基本表現。天人合一,說的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道」與「天道」的一致,主張天人協調,不強調徵服自然、改造自然。以人為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顯著特徵之一,古人主張「天地之生人為貴」「人者天地之心」,尤其是以儒家為主流的文化系統不重視彼岸世界、不崇尚鬼神,相信人是創造世界的主體。而崇德尚義,正是中國人歷來的德行和品格,如孔子主張「殺身以成仁」、孟子主張「捨生而取義」,認為對道德信念的堅守和道德理想的追求可以不受物質條件的幹擾。在此基礎上,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演變中形成了獨特的價值偏好。《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一書認為,這種價值凝練起來講就是責任先於權利、社群高於個人、和諧高於衝突。這些價值取向對於現在的社會文化建設和價值觀引領而言,具有鮮活的生命力。
而說到文化自信,其背後其實就是文化價值觀念的自信。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念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理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表述的二十四個字,都深深紮根於優秀傳統文化。書中,陳來對於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關係作出了精彩論述。在他看來,仁義禮智信、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傳統道德理念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在新時代對它們進行重新闡釋,無疑會在社會道德建設中發揮新的威力。此外,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而不同」等主張,在當前的國際關係中依然閃耀著思想的光芒。
幾千年來,中國人對自己的傳統文化基本上是認同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以來,人們逐漸意識到,只有用本民族的優秀文化培根鑄魂,國家才有真正的未來。縱觀世界發展趨勢,國家和民族之間最後競爭的,也往往是各自的文化軟實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任何一本著作都無法在有限的篇幅中徹底講透,《中華文化的現代價值》也同樣如此。但閱讀本書,可以讓讀者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產生更加深入的、不一樣的理解。
《河南日報》2020年12月11日19版
編輯:河南日報文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