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東漢末年的五鬥米道、太平道算起,道教已經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沉浮了一千八百多年。它既承受過風雨如晦、暗無天日的打壓,也面對過晴空萬裡、光芒萬丈的追捧;既領略過平民百姓的黯淡無光,也見識過王公貴族的富麗堂皇。
天地之運行日夜流轉,四季之更替百轉千回,無情的狂風抹平了黃沙,道教的種子卻發了芽開了花。
這不僅表現在道教對中華傳統文化、道家思想、儒家倫理綱常、墨家思想、易學和陰陽五行思想、讖緯之學、古代鬼神思想、巫術和神仙方術、黃老思想的廣泛吸收。
而且,還表現在它對中國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中國學術思想、科學技術、政治、道德倫理、民族心理、民族性格、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風俗習慣、民間信仰等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進入近代以來,道教遭遇難以逾越的發展瓶頸和瀕臨滅絕的生存危機,一度沉寂下來,養精蓄銳,伺機而動。如今社會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它能否順利地完成復興大業呢?這關鍵得看道教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具有什麼樣的獨特價值了。
首先,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是現代社會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重要指導思想。
長期以來,人類驕傲地以萬物的主宰自居,無情地掠奪大自然的資源,肆意地破壞生態的平衡,親手造成了自身生存環境的惡化。
直到有一天人類突然發現,頭頂的天空不再湛藍如鏡,腳下的大地不再綠草如菌,身邊的湖水不再清澈明淨,眼前的陽光也不再燦爛如金。這些罪孽是誰造成的呢?是人類自己!
原來人類是不可能徵服自然的,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有人類的未來。這不正是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觀想要告訴人類的嗎?
道教認為,人、社會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天、地、人三才同為元氣所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的法則就是讓宇宙萬物自足其性,自然生長,人唯一要做的就是「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道教還主張萬物平等,人類與萬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不應該以人的標準來區分萬物的價值,應尊重和呵護每一條生命,「舉步常看蟲蟻,禁火莫燒山林」。
道教在大力提倡構建和諧外部環境的同時,也努力創建著自身和諧、寧靜的生養環境。為道教所津津樂道的「洞天福地」被譽為人間仙境,是道門中人居住、修身、養生之佳所。
四川的青城山、湖北的武當山、江西的龍虎山、江蘇的茅山、安徽的齊雲山等,即使到了現代社會,這些地區仍然是山清水秀、風景綺麗的人間天堂。
每年都有大批大批的遊人忘掉城市的塵器,放下人世的紛擾,來到這些道教勝跡,將自己的內心釋放到大自然的懷抱,獲得自我靈魂的一片淨土。這不正是道教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宇宙觀對現代人發出的構建和諧自然生態的強烈呼聲嗎?
第二,道教尊道貴德、濟世度人的倫理觀,是現代社會調節人與人和諧關係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社會的重大變革轉型時期,在市場經濟迅猛發展和外來文化大量湧入的雙重衝擊下,人們原來的信仰和道德規範正逐步走向崩潰的邊緣。社會價值評斷標準黑白顛倒,以善良為無能,以誠實為傻帽,以樸素為寒酸,以奢侈為榮耀。
人與人之間就像兩隻想要抱著取暖的刺蝟,稍不注意就會遍體鱗傷。這是多麼令人難受的社會現實!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道教告誡人們「舉頭三尺有神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鼓勵人們多做善事,少種惡果,否則就會被神靈懲罰,甚至殃及家人。道教還以「長生之本,唯善為基」作為積功累德的方法,號召人們功德成神,並提出一整套系統的倫理道德體系。
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內容:要忠君愛國、孝敬父母、敬教慈幼、恪守禮法;提倡濟貧救苦、隱惡揚善、祟實尚儉、苦己利人、公平和諧;鼓勵忍讓謙和、和順仁信、安貧守拙、愛財有道、憐孤恤寡,等等。
道教還主張濟世度人,強調在人與人之間要互助互愛,排斥強者欺負弱小、年少者不尊年老者,認為這是「天心不同,故後必兇也」。道教的這些倫理道德規範,曾經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產生了重要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也同樣具有不可小覷的價值。
第三,道教性命雙修、生道合一的養生觀,是現代社會修復人與自我和諧關係的重要工具。
人生俗世,孰能無欲?可是很多人不知不覺沉溺於欲望之中,忘卻了自我,失去了靈魂,只能從瘋狂獲取金錢、無度沉迷享受中獲取滿足感,這是一種內心的失控,一種與自我的對立。
人們不禁反問:我們為什麼與最初的夢想漸行漸遠?長期的壓力不僅破壞了人的心理健康,也損耗了人的軀體功能。如何使身、心和諧發展,成為了困擾整個社會的痼疾。
道教性命雙修、生道合一的養生觀給現代人提供了答案。道教以提倡長生不老、水久住世的教義而著稱,在對待人的生命問題上高唱「我命在我不在天」的豪情壯語,在增強人的體質、延長壽命方面強調修心與修身並重,即道教所說的性命雙修。
老子在《道德經》中講「見素抱樸,少思寡慾」,倡導返璞歸真、知足常樂的人生宗旨,不追求外在的功名利祿和榮華富貴,不為個人的私慾而妄圖不軌,保持人與自我的和諧一致。
在修身方面,道教還提出了一種全面而系統的養生方法,從精神修養、飲食、鍛鍊及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進行修養,從而達到身與心的和諧一致。因此,道教養生中的氣功、武術及醫藥等相關方法是現代人養生的重要寶藏。
總之,道教是一個具有豐厚人文內涵的宗教體系,它的思想文化體系中蘊含著大量可供當代人吸收、利用的資源,不但可起到指導人生的功用,還能造福社會、惠及民眾。
在21世紀的今天,文化軟實力的競爭已經成為了國家間實力比較的一個重要指標,道教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仍然是極具活力的一分子。
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作出不斷適應和調整的道教,其精華和營養會被更多的人吸收,其價值和內涵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掘,造福於更多的人群。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