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裡木河下遊斷流30年,生態救贖才剛開始|綠會羅布泊科考

2020-12-23 澎湃新聞

水興,則生態興、文明興。

發緣於天山南麓和崑崙山北麓的塔裡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其一路沿塔裡木盆地北緣曲折東流,後於恰拉水庫一帶折向東南,總河流裡程2486公裡,流域總面積102萬平方公裡,至今滋育著兩岸上千萬的人口和生態。

在新疆,塔裡木河被譽為南疆母親河,其生態地位名至實歸。而其下遊,由於塔裡木河流淌而形成的兩岸胡楊林帶,更是直接阻斷了塔克拉瑪幹沙漠與庫魯克塔格沙漠的合攏,從而保證了從中亞到歐洲絲綢之路的通暢。與孔雀河、車爾臣河一樣,塔裡木河的最終歸屬,也是塔裡木盆地低洼處的羅布泊。

10月12日—15日期間,中國綠髮會羅布泊科學考察隊對塔裡木河中下遊的生態及水文狀況進行了實地考察,親眼見證了河流對於生態、以及所承載人類文明興衰的直接影響。要知道,清代1823年的《西域水道記》尚記載:「塔裡木河,河水汪洋東逝,兩岸曠邈彌望阻澤」,足見水勢之大,然而到上世紀70年代時,塔裡木河下遊卻連續出現30年斷流,生態急劇惡化。2000年前後,在國家高度重視下,塔裡木河下遊的生態治理工程啟動,生態救贖就此展開。

中遊:開渠引水,農田生境澆灌萬畝棉田

10月12日,科考隊從孔雀河流域南下,趕往塔裡木河中遊。帶子般細長的公路一側,已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這裡常年年均降水量38毫米左右,年均蒸發量卻是降水量的10倍以上,氣候乾旱,越野車在鄉村公路上駛過時,掀起漫天的灰白色沙塵,讓人幾十米內根本看不清東西。

中國90%的胡楊林,都分布在塔裡木河兩岸。科考隊靠近塔裡木河時,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滿樹金黃燦爛的胡楊林。這一帶塔裡木河水還較大,離河床最近分布的是蘆葦及灌叢,稍遠是人們沿河開墾種植的大大小小的棉花田,而比較能耐旱耐鹽鹼的胡楊林,則遠遠退到了離河床1-2公裡之外的沙地上。

土壤與微生物調查組的兩位老師在胡楊林採樣。面對一株直徑約3-5釐米左右的胡楊,王老師有經驗地數了數其環莖幹對生的枝椏,判斷其年齡已超過30年。這對堅韌頑強、極度耐旱的胡楊家族而言,它算是比較年青的一代了。

去往河邊沒有路,但對走慣了山水的科考隊來說不是問題。科考隊按照不同的調查對象,沿河考察。陸生動物調查組穿過胡楊林,看到大片沿岸分布的棉花田,四名來自四川的民工正在採摘炸開的棉花。這一片地已經算是晚採摘的了。棉花田附近,有一處挖得很深的木架水井,看來這幾塊棉花田是靠地下水澆灌。棉田上空,一隻灰斑鳩撲騰著翅膀飛過,還有4隻鸕鷀排著隊向下遊飛去。這一帶的生境還不錯,陸生野生動物組開始沿樣線調查。

河岸邊高大茂密的蘆葦,一片金黃。一群嘰嘰喳喳的文須雀像子彈頭一樣掠過蘆葦叢,在前方消失了身影,隨後又再次飛起,將另一群麻雀趕走。儘管它們的速度夠快,有經驗的調查隊員還是第一時間弄清楚了它們的身份,而且數清一群是18隻。走出約1500米後,即見到泥沙混濁的塔裡木河急匆匆流向下遊,一個大的抽水渠口處,機器轟鳴著正在抽水,這些被抽出來的河水將去灌溉更遠處的農田。土壤與微生物組沿這條人工開闢的抽水灌渠採樣,明顯發現土層跟以往大不一樣,它的表層即已是土壤,而此前下挖40釐米通常還是沙子。

下遊兩大水庫:由灌溉蓄水向生態放水轉變

由於塔裡木盆地相對地勢平坦,塔裡木河下遊基本漫流於沙漠之中。加上泥沙含量大,邊流淌邊沉積,其河床非常容易堆積變高,一旦洪水來臨,塔裡木河便極易發生改道。在歷史上,塔裡木河的這種特性,被形容為「脫疆之河」。為了灌溉農田,人們在塔裡木河上修建水庫,其下遊最有名的兩座水庫,分別是恰拉水庫和大西海子水庫。

這兩座水庫均修建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的軍墾戰士們在塔裡木河下遊開荒造田,新闢出了塔裡木墾區,共設有5個團場,這些新墾區的灌溉用水,就主要來自恰拉水庫和大西海子水庫。這兩座水庫對發展當地農墾經濟功不可沒,可對千百年來流淌的塔裡木河而言,卻幾乎是致命一擊。尤其是大西海子水庫的修建,更是直接造成了下遊30年斷流。

從歷史上看,沿河農業和人口用水量的增加,是塔裡木河水量驟減的一大主因。據記載,19世紀初,塔裡木河還水量很大;19世紀末,也依然常年有水可注入羅布泊;只是到了20世紀初,塔裡木河水量才大幅減少,出現季節性斷流。著於1910年的《新疆圖志》記載:塔裡木河下遊的羅布莊各屯,當播種時,上遊庫東以西,城邑遏流入渠,河水淺涸,難於灌溉,至秋冬始洩水入河,又苦泛濫。據此推之,凡西南上遊,近水田疇益密,則渠澮溢多,而水勢漸分流無復昔日浩大之勢。

「上世紀70年代起,塔河下遊滴水不剩,尾閭臺特瑪湖徹底乾涸,塔河沿岸的大片胡楊林死亡」,考察途中,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介紹,塔裡木河下遊迅速惡化的生態狀況,引起了國家高度重視,2003年起,國家批覆《塔裡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共投資107.39億元,對塔裡木河流域生態進行治理。除按需沿途分配水量外,另一個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將大西海子水庫徹底退出灌溉用途,改作生態補水,對塔河下遊進行生態補水。

10月13日上午,科考隊在恰拉水庫下遊塔裡木河沿岸的棉田及胡楊林,相繼記錄到了灰斑鳩、成群的灰藍山雀、麻雀、以及混雜在胡楊林小型林鳥中的白喉林鶯等。一隻躲藏在樹背後面的啄木鳥,由於距離遠,加上善隱蔽,讓調查隊員在辯識其身份時頗傷頗筋。「到底是大斑啄木鳥,還是白翅啄木鳥,從外表上很難判斷,二者區別甚小」,調查隊員反覆觀察,後從地理分布範圍上最終確定其為白翅啄木鳥。

而接下來14日的沿河調查,對陸生野生動物調查組而言無疑是個大日子。當科考隊接近大西海水庫附近時,陸生動物調查組先是路遇了一隻驚慌逃竄的塔裡木野兔,此後更是在大片湛藍的湖水區,調查並記錄到了成群的灰雁、赤嘴潛鴨、白眼潛鴨、綠頭鴨、鶺鴒、蒼鷺、鳳頭鸊鷉等10多種、300多隻野生鳥類。

斷壁殘垣,廢棄半個世紀的村莊和復甦的河流生態

愈往下遊走,塔裡木河流得越來越舒緩,連前幾日屢見不鮮的混濁也似乎清淺了不少。當科考隊離開恰拉水庫和大西海子水庫後,發現更下遊英蘇牧業村一帶的塔裡木河已舒緩了不少,水面寬度雖未減,但深度相對較淺,平靜地向東南流去。

負責植物調查的於老師在河岸敏銳地發現:這裡河岸一側出現了成片的駱駝刺群落。它們有著卵圓形的葉子,長著細而尖利的長刺。與沙漠中比較常見的另一種植物西伯利亞白刺一樣,這兩種植物都非常扎人,模樣兇悍,普通人一時還很難辯清。「白刺的尖刺是白色的,駱駝刺的尖刺是綠色的」,於老師講,記住這個明顯特徵,可以將這兩種植物區分開來。他認為,駱駝刺成片出現,很可能是受了人為幹擾地影響。同樣,在這片河岸附近,除了塔裡木河下遊常見的胡楊林、檉柳群落,還有著大片的花花柴群落。這些植物群落,都是受人為幹擾後留下來的生態印跡。

從2000年起,為搶救下遊河流生態,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開始經大西海子水庫向下遊進行補水。據統計,截止至2019年已經補水了20次。而今年的塔裡木河生態補水,剛剛於今年9月份開始。有了水,兩岸的胡楊林開始得到補給,重新煥發生機。而在離河床更遠處的沙坡上,於老師開始做樣方調查:在一個10米╳10米的樣方內,共有7棵成熟大樹,樹高6米以上,蓋度達到60-70%,最大的一棵樹胸徑達到了27釐米,基本能肯定是百年以上的老樹了。為在缺水時活下來,林中胡楊自斷筋骨者甚多,地上遍落枯枝斷葉,而幼樹甚少,不遠處甚至可以看到不少生長了3-5年的幼樹枯死。「這片林子已經老熟或過熟,表明它們已經乾旱很久了,如果是健康的林子,其老中青不同樹齡的樹木會分布得相對均勻」,於老師稱。

這一天,科考隊在完成調查任務、即將離開塔裡木河時,扭頭發現一大片荒棄的村落遺址就矗立在河岸不遠處。只見到處斷壁殘垣,灰白色土牆上還殘留有煙燻過的黑色印跡。尉犁縣林業局工作人員正巧也在這一片林地巡護,他們講,這裡是英蘇牧業村,原先有200-300多戶人家,村莊在上世紀60-70年代時就廢棄了。

(圖源:綠會)

「我爺爺奶奶已去世30多年了,他們在世時聽講,村子有上百年的歷史,以前住在這裡的人們靠種麥子為生,後來塔裡木河沒水了,草都沒法活,人就都搬走了」,林業局依明稱,這裡已經幾十年沒人住了,以前河裡有魚,岸上有莊稼、有野豬野兔黃羊等,隨著塔裡木河斷流,這裡逐漸沙漠化,幸好前些年又開始季節性往下遊放水,部分植物開始重新回歸。

「已經連續10多年補水了,來得早的時候是7-10月,今年是9月份來水,但每年的11月至次年6月,這裡的塔裡木河都是幹的」,依明講。科考隊盧博詳細了解了當地的氣候狀況,他提出一個問題:水的回歸,是不是最先帶回來的是土壤微生物的變化,然後是植物回歸,以及其他水生生物和陸生生物的回歸?最後才是人類文明的回歸?在塔裡木河下遊,盧博選中了一處近岸胡楊林,打算作長期研究樣地。

塔裡木河下遊,由於季節性生態補水,科考隊雖然仍能目睹河流在緩慢流動,水樣依然可以取,但水中的魚蝦等水生生物卻少得可憐。13日正午,水生生物組在大西海子水庫調查時,特意在其他調查組離開後增加了一輪地籠調查。在白花花的日頭炙烤下,最終收上來的地籠依然一無所獲。後在下遊的水閘及英蘇村調查時,也大抵如此。只有在下遊一處引流的靜水區,總算捕到了兩條2釐米左右的小魚,一條上層麥穗魚,一條底層棒花魚。

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曾介紹,經過近20年的持續生態補水,塔裡木河下遊乾涸了30多年的臺特瑪湖一度面積恢復到500多平方公裡,塔裡木河兩岸逐漸恢復生機的綠帶,也最終了阻止了兩大沙漠的合龍。科考隊在實地調查時,則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即近年明顯加劇的全球暖溼化變化,將如何改變或助力塔裡木河流域生態的恢復進程?這些問題的答案,還將在後續的調查與研究中去探尋。

文/Gone 審/Shanlong 責編/angel

相關焦點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2020年10月,由中國綠髮會發起並組織,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羅布泊科學考察正式展開。科考隊孔追循雀河、塔裡木河、車爾臣河三條內陸河的流向,從上往下直抵尾閭羅布泊,全線進行生物多樣性和河流水文等的綜合性考察。
  • 塔裡木河
    【練習】近幾十年來,隨著塔裡木河流域人口和耕地面積不斷增長,塔裡木河出現了斷流現象。下圖示意新疆塔裡木河流域及2003-2012年塔裡木河斷流情況。據此回答1-3題 (13分)材料一:塔裡木河位於新疆的南部,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全長2486千米。是中國重要的棉花、石油化工基地,也是新疆特色果品的生產基地。「漫捲風沙埋河道,欲哭無淚哀胡楊」是塔裡木河下遊斷流、乾涸近30年的真實寫照。2001年,國務院批覆《塔裡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下面是一些具體做法:上遊:實施老灌區節水防滲改造,並在源流上建若干個山區水庫。
  • 綠會羅布泊科考最後一輪籌備工作就緒,10月9日啟程開啟首次科學考察
    綠會羅布泊科考最後一輪籌備工作就緒,10月9日啟程開啟首次科學考察 2020-10-09 2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羅布泊乾涸之後還有沒有可能恢復呢?它是如何乾涸的?
    羅布泊歷史面積變化盛況時羅布泊的面積達到了5000多平方公裡,甚至比現在的青海湖還要大,在公元前126年張騫從西域回來之後,羅布泊也仍然是浩浩蕩蕩的一片大湖。但是到東漢以後,由於塔裡木河中遊的一條重要支流改道,導致樓蘭古國嚴重缺水,甚至還召集了數千人來引水。
  • 塔裡木河重生記
    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塔裡木河一路奔騰。沿河兩岸,胡楊如簇鬱鬱蔥蔥,紅柳似火明豔濃烈,旖旎風光令人陶醉。難以想像,這裡曾是另一番樣貌:作為我國第一大內陸河,塔裡木河從上世紀70年代起斷流近30年,綠色走廊瀕臨消失,塔克拉瑪幹沙漠與庫木塔格沙漠幾乎合攏,沙進人退,生態告急!塔裡木河生命必須挽救!
  • 塔裡木河,發源於世界上最大的「山嶽冰川」,吸食南疆9大水系
    塔裡木河,全長約2179公裡,是我國最長的內陸河,也是世界上第五大內陸河,高空下的塔裡木河猶如月牙一般環繞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疆地區的大小綠洲幾乎都受到了塔裡木河的滋養與灌溉。塔裡木在維吾爾語中是「無疆之馬」的意思,位於塔裡木盆地的北部,沿著塔克拉瑪幹沙漠北部邊緣迂迴注入了臺特馬湖。
  • 羅布泊曾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60年代被核武器轟炸多次,現狀如何
    位於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因為其形狀像人的耳朵,所以被譽為「地球之耳」。它在塔裡木盆地東部的最低處,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東邊,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很早以前,羅布泊的湖水很多。被核武器轟炸了很多次的羅布泊,現在是什麼樣的?軍事實力對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軍事實力強大在國際上才有話語權,不會被人欺負。曾經的清朝,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二戰末期,美國研製出了原子彈,並在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加快了二戰的結束。人們見識到了核武器的厲害,所以各國紛紛開始研發核武器。
  • 這要從一條河說起
    葉爾羌河比喀什噶爾河流量大,流程長,所以一般把葉爾羌河視為塔裡木河的上遊,正因為如此,《漢書·西域傳》中的蔥嶺河稱為葉爾羌河。出自于闐的河今天叫作「和田河」,古代把葉爾羌河與和田河作為塔裡木河的兩個源流,兩河匯流後向東流,注入蒲昌海,蒲昌海就是今天我們所熟知的羅布泊。
  • 新疆塔裡木河下遊恰拉水庫生態環境改善 成鳥類樂園
    新疆塔裡木河下遊恰拉水庫生態環境改善 成鳥類樂園 2015-10-13 21:3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羅布泊大耳朵旁邊綠色建築之謎!
    編者按:一提起羅布泊,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荒涼和神秘,尤其是中國科學院科考隊長彭加木在羅布泊失蹤以後,更是讓人對這片區域的印象帶上神秘和恐怖的色彩;羅布泊的確是一個荒涼的地方,因為渺無人煙,自然環境惡劣,人們進去考察會困難重重,所以羅布泊有許多謎團,而這些謎總要人們去解釋
  •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部門積極回應 | 綠會羅布泊項目組致謝 2020-09-21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最大的盆地——塔裡木盆地的來龍去脈!
    第四紀(260萬年以來)的新構造運動導致羅布泊地區成為塔裡木盆地的低洼地區,造成一江春水向東流,成為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車臣河、若羌河、疏勒河等眾多河流的匯水區,遠古時期人類為生存生活方便,加之生產水平有限,只有遂水而居,這些河流和附近的綠洲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場地,僅在西漢朝曾經有二十多個小國在盆裡邊緣繁衍生息,羅布泊是一片水草豐美的大湖,滋養了樓蘭古國,也成為著名的
  • 羅布泊的「真相」你知道嗎?
    在塔裡木盆地東部,海拔780公尺左右,位於塔裡木盆地的最低處,塔裡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疏勒河等匯集於此,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公元330年以前湖水較多,西北側的樓蘭城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咽喉,之後由於氣候變遷及人類水利工程影響,導致上遊來水減少,直至乾涸,現僅為大片鹽殼。
  • 羅布泊消失的真相!
    塔裡木盆地內雖然極度乾旱缺水,但那裡也有眾多的溪流從周圍的山脈流出,匯集在一起流到中國最長的內陸河– 塔裡木河。塔裡木盆地內的河流分布及羅布泊的位置▼二塔裡木弱水出雪山,強蒸返雲間塔裡木盆地內的地表水大部分來自周圍的高山,西風帶掠過西部的山脈在迎風面形成降水,一部分溢入塔裡木盆地形成河流,匯集到塔裡木河。
  • 《中國國家地理》報導綠會卓乃湖科考,「獨一無二」的自然演變會不...
    2011年9月,青藏高原可可西裡卓乃湖潰決之後,多年後乾涸的湖床成為風沙源引發嚴重的沙塵暴,在三江源地區「獨一無二」的自然演變會不會引發連鎖反應?導致世界第三極生態環境出現變化?來自人類的幹預應扮演何種角色,值得人們深思和關注。
  • 靈探秦先生之地球「鬼域」羅布泊(下)
    引起遊移湖爭論的是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1876年他在塔裡木河下遊考察時,把羅布泊南面的喀拉庫順湖誤認為是羅布泊,引起了世人關於羅布泊是一個遊移漂動的湖的猜測。羅布泊真的是可以遊移的嗎?為了證實遊移湖的猜測,1899年,瑞典斯文·赫定決定進行塔裡木河的首次漂流,在經過了仔細的地質勘察和水準測量後,他確定了遊移說,並預言羅布泊將以1500年為周期地南北返遊移。
  • 黃河起源:塔裡木河真的是古代黃河上遊
    近些年,有一個結論,那就是現在位於新疆的塔裡木河在遠古時期是黃河的源頭,而現在的河西走廊在很久之前是黃河的河道。而這個結論得到中外很多學者的認可,但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說塔裡木河真得可能是黃河的上遊,那就是後來在青藏高原形成的時候,亞歐板塊之間的衝撞太厲害了。讓當時的大地有很大的變化,而正是這種變化才有可能讓塔裡木河成為古代黃河的上遊。
  • 打開一口棺木,公主竟是這樣...羅布泊究竟發生過什麼?
    ·赫定偶然驚醒再到1964年中國在此成功試爆第一枚原子彈(羅布泊核實驗基地遺存,攝影師@陳浪)▼民間關於它的傳說更是數不盡數、真假難辨以至於成為玄幻小說、盜墓文學的熱門地點(被盜的墓葬,孔雀河下遊紅山古墓,攝影師@魯全國)▼
  • 塔裡木河:讀懂了這條河,你就讀懂了新疆
    十六集紀錄片《塔裡木河》MV片尾解說詞:奇蹟無處不在總撰稿|張海龍河流尾閭,樓蘭還在,精神不滅。新疆若羌,地域遼闊,中國第一縣,相當於一個英國、兩個浙江那麼大。這裡分布著樓蘭古城、米蘭古城、小河墓地等等歷史遺址,大樓蘭文化正在這裡開始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