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

2020-12-23 澎湃新聞

「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開展函件獲當地有關部門積極回應 | 綠會羅布泊項目組致謝

2020-09-21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至中國綠髮會決定正式啟動以十年為期、以2020年為起始年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以來。綠會羅布泊項目組便立即聯繫當地職能部門,通過函件與當地部門進行溝通。當下,羅布泊項目組已收到塔裡木河流域管理局、新疆生產兵團、新疆大學積極的信息反饋,涉及疫情後期,參與羅布泊科學考察的人員應持證件、科學考察計劃的修訂意見,以及幫助聯繫當地主管部門。

為期十年的「羅布泊生物多樣性及水文生態科學考察」項目是一個宏大的項目,旨在挖掘過去、考察現在,深挖並紀錄羅布泊在基因、物種、生態系統的變化和現狀,切切實實把羅布泊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清楚,並從中了解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探尋生態變遷對中華民族文化與生命形態的影響,為西部地區發展和重大工程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羅布泊在地圖上的大概位置。來源/百度地圖

綠會羅布泊項目組在此向給予友好回應的有關部門表示誠摯的謝意!

文/Wendy 審/張明 編/Angel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綠會羅布泊科考最後一輪籌備工作就緒,10月9日啟程開啟首次科學考察
    今年7月上旬,為系統了解羅布泊生物多樣性現狀、尤其是在當前全球氣候暖溼化背景下可能發生的生態變化及趨勢,中國綠髮會決定開展為期十年的羅布泊科學考察,計劃全面考察並記錄羅布泊地區的基因、物種、生態系統變化及現狀,以探索該區域生態演替的規律、以及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以此為未來我國西部地區的發展和重大工程決策等提供科學支撐。
  • 歷時10天,跨越3萬多公裡,羅布泊科考(一期)帶回了哪些荒原重生的...
    這是一個大膽而強烈的猜想,也是一次艱險而執著的實地科學考察。2020年10月,由中國綠髮會發起並組織,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和廣東省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科研單位共同參與的羅布泊科學考察正式展開。
  • 「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央廣網昆明12月10日消息: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作為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室外展覽展示項目,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生物多樣性體驗園項目正有序推進建設。 豬腰豆與一般豆子的比較近年來,為保護生物多在性,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會同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率先在全國發布了《雲南省生物物種名錄(2016版)》、《雲南省生物物種紅色名錄(2017版)》、《雲南省生態系統名錄(2018版)》以及《雲南省外來入侵生物名錄(2019版)》等,為雲南省率先在全國出臺生物多樣性保護地方性法規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
  • 生態環境部回應每經:將從五方面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
    12月22日,國新辦就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提問:生物多樣性正在成為全球生態環境領域的熱門話題,特別是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出席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請問在當前形勢下對進一步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有何考慮?
  •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作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科學報告
    近日,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科學報告會,九三學社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應邀作「道法自然:從應對氣候變化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報告。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倡議各國堅持生態文明、堅持多邊主義、保持綠色發展、增強責任心,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家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彰顯了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擔當,為指導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受到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和高度讚譽。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1)從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在視頻中,吳女士還表示,2021年,英國和中國同為聯合國兩大公約的締約國大會主辦方,中英兩國已達成共識,在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通力合作,互幫互助,以此應對全球性的挑戰。隨後,針對各個主題,受邀的專家和學者們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內容和開展的工作,內容很豐富也很精彩。這裡,筆者主要跟大家分享第一個議題——「從科學的角度如何看待生物多樣性的減少?」下的精彩內容。
  • 科技部關於發布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綜合績效評價結果的通知
    國科發基〔2020〕353號各有關項目依託部門:按照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組織管理的有關規定
  • 2020年長江江源綜合科學考察
    8月11日,2020年長江江源綜合科學考察正式啟動。本次科考由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和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科學院共同組織,長江技術經濟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長江水利委員會總工程師仲志餘帶隊,聯合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和新華社等多家單位共同參與,旨在進一步掌握長江和瀾滄江源區的生態環境變化情況,為長江大保護、長江經濟帶發展及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更為豐富的基礎數據和更為堅實的科技支撐。
  • 紅河: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守好生物多樣性寶庫
    保護 生物多樣性寶庫更加牢固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為紅河州各族群眾提供了食物、藥物、能源和工業原料,更充分發揮著涵養水源、土壤保持、淨化環境、調節氣候等生態服務功能。近年來,在科學考察和研究中還在不斷有新物種被發現,如動物類有新物種兩棲類黃連山掌突蟾,植物類有錦葵科大圍山梧桐、苦苣苔科南溪蛛毛苣苔等相繼在紅河州境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發現,不斷豐富著生物多樣性寶庫。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出臺。該《方案》立足貴陽市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從生態系統、物種多樣、遺傳多樣和景觀多樣四個層次出發,著力加強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報告指出,2010-2020年間全球試圖落實愛知2020年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的努力或已全面失敗。同時,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持續惡化,將有損80%(44項中的35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這些目標與貧窮、飢餓、健康、水、城市、氣候、海洋和土地等有關(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
  • 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中應增加生物多樣性保護條款,強化生態環境...
    6月11日,綠會法律工作委員會(綠會法工委)在充分研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築市場監管司發布的《建設項目工程總承包合同示範文本》(徵求意見稿)後,專門致函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提出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切實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的三條建議。
  • 從生物多樣性看青海生態青海湖:魚鳥的天堂
    何玉邦說,「我建議青海湖邊的耕地應該全部退耕還草,因為那裡集中了6條青海湖的補給河流,對於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十分重要。而南岸只有一條補給河流,完全可以保留部分觀賞用的油菜花地。」  退耕還草對環湖地區生態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我國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篇一呵護共同的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材、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撐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靈探秦先生之地球「鬼域」羅布泊(下)
    此後中國學者陳宗器1929年至1935年間踏勘了羅布泊,進行了前人從沒做過的地理、水文、氣象等測量和考察。1957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理系,歷任中國科學院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天山託木爾峰登山考察隊負責人,新疆羅布泊綜合考察隊隊長等職。他長期從事沙調查、地學考察工作。其主編的《羅布泊科學考察與研究》和《神秘的羅布泊》,為正確認識羅布泊地區的自然環境和對絲綢之路進行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學依據。曾獲2002年7月中組部、中宣部、人事部、科技部聯合頒發的「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等榮譽稱號。
  • 「COP 15雲南省籌備情況暨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舉辦新聞發布會
    其中,《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旨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及其組成部分、公平合理地分享由利用遺傳資源而產生的惠益。2016年12月,在墨西哥召開的COP13大會批准由我國承辦COP15大會。2018年底,生態環境部組織對北京、海口、昆明、成都進行了考察調研。雲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積極向國家爭取大會在昆明舉辦。
  • 水利部水文司調研考察江蘇水文工作
    11月13日至14日,水利部水文司司長林祚頂一行到江蘇調研考察。省水利廳二級巡視員張春松陪同調研。  林祚頂一行先後來到泰州分局城區監測中心、高港水文站、水環境監測分中心及常州分局金壇監測中心調研考察,詳細了解分局站網布設、水文自動監測、水文信息化建設、實驗室安全管理、水文精細管理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情況,聽取金壇水文基層服務體系建設情況匯報,並圍繞「十四五」水文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紮實推進水文現代化建設開展座談調研。
  • 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結合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進一步增強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積極貢獻!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武夷山國家公園 攝影 / 劉達友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
  • [大國重器-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
    科學目標「科學」號通過開展全球範圍內(冰區除外)深海及洋區海洋科學綜合考察活動,實現以下 6 大科學領域的相關目標:大洋環流系統與氣候變化海洋動力過程與災害深海生物、基因資源及生物多樣性大洋生態系統與碳循環洋中脊與大陸邊緣熱液系統及地球深部過程深海海底油氣資源形成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