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
距今13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青海湖周圍的山體迅速隆升,於是,青海湖變成了內陸湖。
由於喜馬拉雅山高大的山體阻擋了印度洋的潮溼氣流,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得乾燥起來,森林消失,動物逃亡。但比起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區,青海湖周邊地區的氣候依然相對溫潤,環湖地區優質的牧場不僅養育了高原的牧業文明,同時也造就了這裡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青海湖的生態意義重大
溼地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土的神奇功效。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但少有人知的是,青海湖還是中國最大的溼地,這片廣袤的溼地是數百種動植物賴以生息的家園。
提起青海湖的生態意義,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何玉邦先生打了這樣一個比喻,他說,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屏障,橫臥在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擋住了西部肆虐的風沙,使得整個河湟地區甚至更廣闊的區域得到了安寧。
青海湖所在的位置剛好處於我國西部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的交界處,青海湖在這一地區的出現,無意間為這樣一個比喻作出了完美的註解: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溼地就像是一個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須臾不能離開的器官,這個器官就是腎。溼地就是地球之腎。
何玉邦用「獨特」這個詞概括了青海湖這個地球之腎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據調查,總面積為4952平方公裡的青海湖保護區內一共生活著191種鳥類、41種獸類、5種兩棲爬行類動物、8種魚類、52科174屬445種野生植物。何玉邦說,如此豐富的物種集中在一個自然保護區內的現象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更加值得我們留意的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中華對角羚唯一的棲息地,是高原裸鯉的原生地,這兩種珍稀獨特的物種使得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可替代。」何玉邦這樣說。
天鵝棲息裸鯉暢遊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物種,使青海湖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青海湖的入約對於青海湖溼地的保護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青海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而拉開了青海湖溼地保護的新紀元。
2007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對青海湖自然資源的整合力度,並提出了「統一保護、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利用」的保護原則,這一原則反映出了我省對青海湖保護的嶄新理念。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本著「統一保護、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利用」的原則,農田逐步實現了退耕還草,人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達到恢復環湖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截至目前,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已經完成了50萬畝的退耕還草的任務。
「目前在保護區內,還有近十萬畝的耕地沒有完成退耕任務,這些耕地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南岸的油菜花觀賞區和青海湖北岸的個別地區。」何玉邦說,「我建議青海湖邊的耕地應該全部退耕還草,因為那裡集中了6條青海湖的補給河流,對於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十分重要。而南岸只有一條補給河流,完全可以保留部分觀賞用的油菜花地。」
退耕還草對環湖地區生態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何玉邦說,據上世紀80年代的統計資料顯示,青海湖共有88種水禽,兩年前,青海湖首次發現了白眉鴨、翹嘴鷸等多種水禽,目前青海湖的水禽種類已經增加到了一百多種。
2000年,據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來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鵝只有400隻—500隻,因為青海湖水生植物的恢復,為大天鵝提供了大量的食物,2009年來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鵝已經達到了4800隻,這一切都說明,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與此同時,青海湖裸鯉資源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呈現出水生魚類和水生植物、陸地動物、陸地草、灌木、樹木立體分布的態勢,這對維護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提出了挑戰。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規劃、三年見規模、五年樹品牌』的要求,我們力爭儘快將青海湖的生態面貌恢復到上世紀50年代的面貌。」何玉邦說。
黑頸鶴到青稞地覓食
何玉邦認為,保護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困難就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防治草場沙化、退化問題。
「青海湖一共有布哈河、沙柳河、黑馬河、泉吉河等7條河流,實際上,這些補給河能直接流到青海湖的只有3條,大部分河流上都因為建有水壩而時常斷流。」何玉邦這樣說。
南京湖泊研究所有這樣一組數據:1908年青海湖的水位是3205米,面積為4980平方公裡,到了1986年,青海湖水位下降到3193.78米,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截流。據南京湖泊研究所秦伯強先生測量,因人類活動造成的青海湖水量虧負達到了25%。
「問題是許多河流上的水壩至今仍是保障當地老百姓生活和家畜飲水的重要設施。」何玉邦說。記者了解到,如何解決這些老百姓和家畜的飲水問題至今仍然是困擾有關部門的一大難題。
「補給河流建水壩一個重大的危害就是湟魚洄遊受到了影響,進而使青海湖湟魚種群恢復受到了影響。」何玉邦這樣說。
「青海湖周邊地區的草場,是當地牧民的冬春草場,在這一地區放牧的時間長達9個月,載畜量過大、載畜時間過長,使得這一地區的草場充分恢復有一定困難。」何玉邦說。
草原鼠害也同樣威脅著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鼠害的危害之一就是破壞草場上的植被。
「為了不傷害其他物種,我們拒絕在保護區內使用藥物滅鼠和引進其他物種,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招鷹架,可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何玉邦心裡也有點打鼓。
2008年,在海晏縣三角城附近出現了40多隻黑頸鶴聚集在農民家的青稞地裡覓食的奇觀,對此何玉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長期的農業活動使得棲息在青海湖地區的鳥類養成了固定的覓食習慣,大面積退耕還草後,它們固定的覓食習慣遭到了破壞,這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何玉邦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青海湖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恢復,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何玉邦這樣說:「青海湖是中國的溼地之王,保護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已經被更多人所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青海湖的生物多樣性,實際上就是在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作者: 李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