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物多樣性看青海生態青海湖:魚鳥的天堂

2021-01-19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新聞網訊

  距今13萬年前,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使青海湖周圍的山體迅速隆升,於是,青海湖變成了內陸湖。

  由於喜馬拉雅山高大的山體阻擋了印度洋的潮溼氣流,青藏高原的氣候變得乾燥起來,森林消失,動物逃亡。但比起青藏高原的其他地區,青海湖周邊地區的氣候依然相對溫潤,環湖地區優質的牧場不僅養育了高原的牧業文明,同時也造就了這裡獨特的生物多樣性。

  青海湖的生態意義重大

  溼地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土的神奇功效。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但少有人知的是,青海湖還是中國最大的溼地,這片廣袤的溼地是數百種動植物賴以生息的家園。

  提起青海湖的生態意義,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何玉邦先生打了這樣一個比喻,他說,青海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屏障,橫臥在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之間,擋住了西部肆虐的風沙,使得整個河湟地區甚至更廣闊的區域得到了安寧。

  青海湖所在的位置剛好處於我國西部乾旱區和東部季風區的交界處,青海湖在這一地區的出現,無意間為這樣一個比喻作出了完美的註解:在地球生態系統中,溼地就像是一個最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須臾不能離開的器官,這個器官就是腎。溼地就是地球之腎。

  何玉邦用「獨特」這個詞概括了青海湖這個地球之腎生物多樣性的特點。

  據調查,總面積為4952平方公裡的青海湖保護區內一共生活著191種鳥類、41種獸類、5種兩棲爬行類動物、8種魚類、52科174屬445種野生植物。何玉邦說,如此豐富的物種集中在一個自然保護區內的現象在全世界都不多見。

  「更加值得我們留意的是,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是中華對角羚唯一的棲息地,是高原裸鯉的原生地,這兩種珍稀獨特的物種使得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可替代。」何玉邦這樣說。

  天鵝棲息裸鯉暢遊

  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獨特的物種,使青海湖在199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拉姆薩公約)》國際重要溼地名錄,青海湖的入約對於青海湖溼地的保護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青海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而拉開了青海湖溼地保護的新紀元。

  2007年,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對青海湖自然資源的整合力度,並提出了「統一保護、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利用」的保護原則,這一原則反映出了我省對青海湖保護的嶄新理念。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成立後,本著「統一保護、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利用」的原則,農田逐步實現了退耕還草,人們希望以這樣的方式,達到恢復環湖地區生態環境的目的。截至目前,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已經完成了50萬畝的退耕還草的任務。

  「目前在保護區內,還有近十萬畝的耕地沒有完成退耕任務,這些耕地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南岸的油菜花觀賞區和青海湖北岸的個別地區。」何玉邦說,「我建議青海湖邊的耕地應該全部退耕還草,因為那裡集中了6條青海湖的補給河流,對於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十分重要。而南岸只有一條補給河流,完全可以保留部分觀賞用的油菜花地。」

  退耕還草對環湖地區生態的作用已經開始顯現。

  何玉邦說,據上世紀80年代的統計資料顯示,青海湖共有88種水禽,兩年前,青海湖首次發現了白眉鴨、翹嘴鷸等多種水禽,目前青海湖的水禽種類已經增加到了一百多種。

  2000年,據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來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鵝只有400隻—500隻,因為青海湖水生植物的恢復,為大天鵝提供了大量的食物,2009年來青海湖越冬的大天鵝已經達到了4800隻,這一切都說明,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日益豐富。

  與此同時,青海湖裸鯉資源也呈現出逐年增加的態勢。

  「青海湖自然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呈現出水生魚類和水生植物、陸地動物、陸地草、灌木、樹木立體分布的態勢,這對維護保護區內的生物多樣性提出了挑戰。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規劃、三年見規模、五年樹品牌』的要求,我們力爭儘快將青海湖的生態面貌恢復到上世紀50年代的面貌。」何玉邦說。

  黑頸鶴到青稞地覓食

  何玉邦認為,保護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的困難就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以及防治草場沙化、退化問題。

  「青海湖一共有布哈河、沙柳河、黑馬河、泉吉河等7條河流,實際上,這些補給河能直接流到青海湖的只有3條,大部分河流上都因為建有水壩而時常斷流。」何玉邦這樣說。

  南京湖泊研究所有這樣一組數據:1908年青海湖的水位是3205米,面積為4980平方公裡,到了1986年,青海湖水位下降到3193.78米,其主要原因就是人類的截流。據南京湖泊研究所秦伯強先生測量,因人類活動造成的青海湖水量虧負達到了25%。

  「問題是許多河流上的水壩至今仍是保障當地老百姓生活和家畜飲水的重要設施。」何玉邦說。記者了解到,如何解決這些老百姓和家畜的飲水問題至今仍然是困擾有關部門的一大難題。

  「補給河流建水壩一個重大的危害就是湟魚洄遊受到了影響,進而使青海湖湟魚種群恢復受到了影響。」何玉邦這樣說。

  「青海湖周邊地區的草場,是當地牧民的冬春草場,在這一地區放牧的時間長達9個月,載畜量過大、載畜時間過長,使得這一地區的草場充分恢復有一定困難。」何玉邦說。

  草原鼠害也同樣威脅著青海湖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鼠害的危害之一就是破壞草場上的植被。

  「為了不傷害其他物種,我們拒絕在保護區內使用藥物滅鼠和引進其他物種,目前我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在自然保護區內設立招鷹架,可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效嗎?」何玉邦心裡也有點打鼓。

  2008年,在海晏縣三角城附近出現了40多隻黑頸鶴聚集在農民家的青稞地裡覓食的奇觀,對此何玉邦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長期的農業活動使得棲息在青海湖地區的鳥類養成了固定的覓食習慣,大面積退耕還草後,它們固定的覓食習慣遭到了破壞,這對它們的生存造成了威脅。」何玉邦說。

  「但可以肯定的是,經過多年的保護和治理,青海湖周邊地區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恢復,生物多樣性保存完好。」何玉邦這樣說:「青海湖是中國的溼地之王,保護青海湖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已經被更多人所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保護青海湖的生物多樣性,實際上就是在保護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作者: 李皓)

相關焦點

  • 激發本土力量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唯一途徑 青海紀實
    這次來青海湖,不是為巡護湟魚,因為青海湖還沒有結冰,但即使結冰,盜獵者也少多了,這是青海湖湟魚巡護隊與青海漁政共同努力,公眾支持的結果。在此謝謝所有人,湟魚巡護隊今年會繼續努力。我則著重分享了以下內容:中國江河現狀及保護力量,青藏高原河流域冰川及草原的緊密關係,青藏高原沙化對人類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本的環境監測方法。
  • 青海湖推進「水-魚-鳥」共生生態系統建設
    資料圖為青海湖。 羅雲鵬 攝中新網西寧8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記者9日從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獲悉,該局正與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推進青海湖「水-魚-鳥」共生的生態系統建設和青海湖水生態環境評估研究。
  • 邂逅天然調色板 看冬天的青海美成什麼樣子
    一抹黃、一抹綠、一抹藍…… 上帝把調色盤打翻在了青海,多彩的顏色渲染了這片土地。 青海是個富有色彩的地方,「青海青,黃河黃」,銀色的雪山,金色的廟宇,使得青海美麗動人。 冬天的青海高原,藍和白成了主色調。藍天藍湖,白雲白雪,每一幀的畫面都美得讓人心醉。無濾鏡,不P圖,青海的美可以直接霸佔朋友圈。
  • 青海1地入選國家第二批全域旅遊示範區
    特別是在文旅融合發展、旅遊扶貧富民、城鄉統籌、生態依託、景城共建共享、邊境開發開放等方面進行的實踐探索,對深化全域旅遊發展具有學習借鑑意義。海濱藏城剛察縣。新華網 董松松 攝剛察縣地處青海省東北部,青海湖北岸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文化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和諧又美好羊群在草原上奔馳。
  • 監測顯示:青海湖「水-鳥-魚」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3日,青海省發布《青海湖生態環境保護狀況》。多項指標表明:青海湖「水-鳥-魚」生態系統持續向好。青海湖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作為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維繫著青藏高原生態安全,被稱作「氣候調節器」和青藏高原物種基因庫。
  • 中科院開展青海湖第二次枯水期水生物調查
    中國園林網6月28日消息:6月14日至6月19日,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與青海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共同開展了第二次青海湖枯水期水體生態環境基礎性科研與調查工作,調查採集樣品達到648個。本次野外調查採樣點是在2011年的基礎上,增設了2個新的採樣點,共27個採樣點。
  • 「風景」青海湖
    ,青海湖由祁連山脈的大通山、日月山與青海南山之間的斷層陷落形成,具有高原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強烈;春季多大風沙暴,暖季短暫,夏涼冬寒,冷季漫長,雨熱同季雨量偏少,乾濕季分明。青海湖湖面略呈橢圓形,東西較長約105公裡,南北較窄約63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比太湖要大一倍還多;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青海湖區有大小河流近30條,東岸有兩個子湖,一個為面積約48平方公裡的鹹水系尕海,另一個為面積約8平方公裡的淡水系耳海
  • 青海,不止青海湖!
    ,都是為了看夏季的青海湖,看那半山半湖半花海無雙美景~其實當你走進青海,你會發現除了青海湖,這裡還有無數美麗的風景,江河源頭、天空之境、千裡祁連......是集森林、草原、冰川為一體的自然生態旅遊區,也是一座珍貴的自然寶庫。景區內的四季歷來不甚分明,所謂「祁連六月雪」,就是祁連山氣候和自然景觀的寫照。大柴旦水上雅丹在柴達木盆地邊緣隱藏著中國最大的一片水上雅丹地貌群,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片在水上的雅丹地貌。
  • 精準識魚、科學數魚,雲從科技用AI技術保護青海湖核心物種
    在平均海拔3300米的青海高原,人們常會說:青海湖裡有兩寶,一是湟魚(學名:青海湖裸鯉)二是鳥。其中,裸鯉更是青海湖「水-鳥-魚」生態鏈中的核心物種。為了能更好地保護青海湖物種的多樣性,12月1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獲悉,雲從科技攜手國家水利部水科院和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使用基於自主研發的AI技術,以多模態感知、智能化分析複雜自然環境,檢測青海湖裸鯉(湟魚)的繁育數量及生態分布,為青海湖裸鯉資源提供科學的數據支持,共同守護生態未來。
  • 青海湖馬拉松,天堂與地獄
    青馬賽道選擇在極具挑戰的高原青海湖畔,項目設置五日五個馬拉松和單日馬拉松,賽事更添難度,令人卻步。青馬五日賽,報名費12800元,參賽40餘人,全是大神。青馬單日賽,報名費1800元,參加不足50人,皆為發燒友。
  • 青海湖湟魚資源蘊藏量突破10萬噸
    近日,根據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監測數據,2020年青海湖湟魚資源蘊藏量恢復到10.04萬噸,較上年增加0.74萬噸。青海湖湟魚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中唯一的大型野生經濟魚類,在青海湖「魚鳥共生」生態系統中發揮著獨特、核心作用,對確保青海湖地區生態環境安全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直以來,青海湖低溫缺氧、浮遊生物匱乏,青海湖湟魚的生長十分緩慢,一般平均體重250克的青海湖湟魚平均年齡約為8至9年,一旦資源枯竭,恢復起來十分不易。
  • 遊玩||青海旅遊之青海湖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西寧市的西北部,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青海湖水平均深約21米多,最大水深為3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青海湖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中國最大的鹹水湖,中國最大的內陸湖。
  • 青海湖水不斷上漲,鹹水變淡水,青海湖中的鹹水魚會不會淡死?
    2020年1月19日新華社報導,我國內陸最大的湖泊青海湖水位在2019年度上漲0.56米,已經連續15年上漲,從2005年開始到2019年總共上漲了3.11米!業內專家表示,青海湖水位上漲,有利於周邊氣候溫暖溼潤,對候鳥棲息以及生態改善都有非常積極的影響!
  • 青海旅遊景點大全,值得收藏
    沒去青海,就無法想像大西北地區有多麼宏偉和奇特。當您到達青海並攀登「世界屋脊」時,您會有舉手觸摸天空的感覺。青海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山川遼闊。民風淳樸,民族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中國獨特而迷人的地方。青山高原的自然風光,有雄偉的美,有神奇的美,有歷史歷史悠久的濃厚的美,有民族文化融合的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之美在青海體現。
  • 綠色浩歌——青海草原總站生態建設的生動實踐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從五十年代的馬背、牛馱、羅盤、克稱,到如今的大道、坦途,3S、物聯網;當年的化學防治、粗放管理,到如今的生物技術、綠色防控、電子追溯、有機食品……自1957年青海省設立草原總站,一代又一代草原戰線的奮鬥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我省草原建設、退耕還草和退化草地改良嘔心瀝血,對保護和改善草地生態,促進草原畜牧業發展殫精竭慮,助力青海畜牧業得以闖出一條以轉變草地生態畜牧業發展方式為主線
  • 全球頂級銀行是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推手?
    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 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 保護鳥類資源 守護國家公園淨土 青海國家公園觀鳥協會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特別邀請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副局長高靜宇,省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恩光、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總工程師田劍、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總工程師張德海、青海省公安廳森林(國家公園)警察總隊四級高級警長黃海霞
  • 【大力弘揚新青海精神 深入實施五四戰略 奮力推進一優兩高】 湟魚...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建全介紹,青海湖的人工增殖放流是從2002年開始的,18年來,我們一共給青海湖裡放流了1億4千萬的青海湖裸鯉原種種苗,截至2019年,青海湖裸鯉資源量恢復到9.3萬噸,較保護初期的2592噸,增長了34.87倍。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我國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篇一呵護共同的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材、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撐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一年只長一兩肉的青海湟魚,被吃成瀕危物種,非法捕撈仍屢禁不止
    青海湖裸鯉救護中心主任史健全向記者笑稱。湟魚,全身裸露,幾乎無一鱗片。湟魚是青海高原特有的珍貴水生野生動物,也是青海湖中獨有的魚種。作為青海土生土長的60後,史健全對湟魚有著特殊的深厚感情。「別看湟魚個頭不大,看起來不起眼的樣子,它可是我們青海的寶貝。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整個青海面臨饑荒,糧食作物嚴重不足,除了藏民不吃魚以外,湟魚幾乎養活了大半個青海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