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銀行是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推手?

2020-12-14 中國環境

  11月初,通過線上公益項目,記者認識了家住日本東京都澀谷的大學生田中咲良。她告訴記者,今年她和同學參與了學校的一項調研項目,發現使用沐浴露時產生的泡沫,與棕櫚油息息相關。她了解到,因為棕櫚油在清潔類產品中的廣泛應用,棕櫚樹被大量砍伐,亞太地區最大的熱帶雨林——天堂雨林正在被嚴重消耗著。所以田中咲良開始使用無棕櫚油的清潔產品。但令她著急的是,她很難讓身邊其他的同學和朋友跟她一起更換替代產品,因為周邊的便利店、商場貨架上擺放的90%以上都是由棕櫚油作為起泡劑的沐浴液、肥皂和消毒劑,為此她很苦惱。

  那麼,誰來為被破壞的天堂雨林埋單?是破壞雨林發展的棕櫚油種植跨國公司,是大量採購棕櫚油的日化企業,還是消費者?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 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銀行金融業急需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衡量標準

  「當前,全球經濟增長模式急需轉型,急需將應對氣候變化和生態危機納入考慮。近年來,政府和企業一直是人們談及保護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焦點,但其實銀行和金融機構才處於全球發展投資的中心。我期待在未來世界裡,一個項目想要獲得銀行的資金支持,它就必須對生態修復、應對氣候變化有積極貢獻,在此基礎上才能籌得資金,我想這就是這份報告的初心和設想建立的未來。」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教授、IPBES全球評估報告的主要作者Kai Chan表示。

  此前,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失的金融投資活動躲過了有關監管,而全球頂級銀行的相關投資行為加劇了生物多樣性的風險。

  這份報告涵蓋的50家銀行都與增加生物多樣性風險的融資有關,平均每家銀行提供的融資額為520億美元,其中最高為2100億美元,最低為13億美元。

  在對生物多樣性造成最高風險的10家銀行中,前3家總部位於美國。在50家銀行的所有貸款和承銷中,約有26%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花旗集團(Citigroup)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有關。另一家美國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是生物多樣性高風險行業的第五大投資者。

  報告評估的前十大銀行中,還有3家日本銀行(瑞穗金融Mizuho Financial、三菱金融 Mitsubishi Financial 和三井住友銀行 Sumitomo Mitsui Banking Corporation)以及3家歐洲銀行(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 滙豐銀行HSBC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

  遺憾的是,在報告評估的銀行中,至今沒有一家銀行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以評估及衡量提供項目貸款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也沒有一家銀行制定全面的政策來阻止這種影響。在當前監管機構和規則的保護下,銀行不用承擔任何後果。

  因此,報告指出,銀行金融業急需將保護生物多樣性納入衡量標準。銀行的相關商業活動應從根本上減少對自然的影響,停止為新的化石燃料、毀林、過度捕撈和生態系統 破壞等項目提供資金。同時,各國政府應停止為銀行破壞生物多樣性的行為提供庇護,並重新制定金融規則,要求銀行對其貸款造成的生態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

  約66%的銀行投資活動會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

  當前,全球一半的GDP來自於大自然及其提供的相關功能,許多行業對自然的依賴性更是隱藏於供應鏈中。田中咲良的指導教授告訴她,多數經濟活動,如果能做到保護自然,那麼自然就會回饋人類。

  但是,Portfolio Earth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依然在破壞自然。這份報告首次嘗試對全球頂級銀行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相關活動進行量化分析。

  報告評估的資金中,約66%與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活動有關(如漁業、採礦等),34%的資金投資於間接造成生物多樣性流失的公司(例如,通過商品零售、加工和貿易,增加供應鏈各環節的需求,或者建築建材中對原材料加工升級等需求)。32%的貸款和承銷與基礎設施有關,25%與金屬和礦物開採活動有關,另外20%與化石燃料有關。儘管在這些頂級銀行的投資總量中,與糧食生產(農業和漁業)相關的商業活動僅佔10%,但農業和漁業對全球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卻最大。

  非政府組織「亞馬遜觀察(Amazon Watch)」氣候與財務總監Moira Birss表示:「目前,在亞馬孫雨林中,農業綜合企業、化石燃料企業和礦業公司等向大面積的森林揮刀砍伐,都是由一些頂級銀行不加篩選和評估的項目投資造成。如果未來亞馬孫雨林還能成為多數物種棲息的家園,那麼金融機構必須停止將數萬億美元投入這些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行業。」

  田中咲良說,通過項目研究,她了解到在非法採伐、森林火災和棕櫚樹種植的蠶食下,天堂雨林已成為世界上森林消失最快的地區,造成了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不僅如此,全世界接近90%的棕櫚油產自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公司通過不受約束的油棕種植,將市場版圖擴張到全球各個角落。

  「這些棕櫚油公司通常的做法,就是先在原始森林裡挖出河道,通過河道排乾泥炭森林裡的水, 砍伐珍貴的木材從河道運出,然後再點一把火,將森林燒成灰燼。最後,種上棕櫚樹的幼苗。在這個過程中,無數珍稀動物失去了棲息地,過去在這個地區常見的紅猩猩、蘇門答臘虎等,都幾乎不見蹤影了。再不行動,可能更多的物種就等不到我們來救助了。」 田中說。

  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話,「全球民眾對自身資金的投資方式具有發言權,有權阻止銀行對民眾和地球造成嚴重傷害。世界各國需要釐清金融體系在生態系統面前應承擔的法律責任、職責及問責方式,對生態進行保護和修復。我們不能依靠銀行來尋找答案。」既然世界頂級銀行曾經的答案不正確,那我們理應去修正它。也許藍馬羚、朔姆布爾克鹿再難等到,但至少還有阿拉瓜亞河豚、伊犁鼠兔等著我們去保護。

相關焦點

  • CBD執行秘書伊莉莎白·姆雷瑪:經濟復甦措施對生物多樣性具有極大...
    原標題:政府大流行支出措施繼續損害生物多樣性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討論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同一個健康」與應對COVID-19· 大流行風險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聯繫加強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的必要性。
  • 拯救生物多樣性,亟需農業的改變
    人類依靠農業生存,農業活動在全球三分之一的陸地上進行。但它也對全球62%的瀕危物種產生了威脅。農業景觀能夠支持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但只有通過向農業生態生產的全球過渡才能實現。過度依賴殺蟲劑和化肥的集約化農業活動方式,對生物多樣性有負面影響。研究人員認為,農業景觀可以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促進保護區之間的聯繫,並增強物種應對環境威脅的能力。這項研究的議程包括加強全球研究網絡、擴大技術創新和改善交流,強調了與農民、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合作的重要性。
  • 重磅回顧:生物多樣性、同一個健康和COVID-19問題特別線上會議召開...
    2020年12月15日——負責保護地球生命多樣性的全球機構今日聽聞,儘管科學家們表示必須阻止自然損失以防止未來大流行,但政府的恢復支出仍在繼續損害生物多樣性。12月15日至16日召開了《生物多樣性公約》科學和執行機構特別線上會議,討論了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全球環境基金(GEF)、世界衛生組織(WHO)、《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及其他機構的工作,顯示大流行的根本原因與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全球環境變化是相同的。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5月22日是聯合國大會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在這一天,全球絕大多數國家將舉辦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共建美麗地球家園。
  • 「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符合我們的利益」
    日前在巴黎舉行的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上,與會各國政要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就全球氣候環境治理提出多項倡議、作出具體承諾,共同推動國際社會採取行動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為今年在中國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上達成「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創造條件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2010年以來全球森林面積每年減少470萬hm2(FAO,2020)。從1970年到2015年,全球溼地範圍趨勢指數平均下降35%(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DeWitt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自然對人類的許多貢獻持續下降,按照目前的軌跡,大多數國際社會和環境目標將無法實現,例如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系統評估了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在全球層面,20個目標沒有一個完全實現,只有6個部分實現(詳見下圖)。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因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CBD 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6)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全球正期待著在這兩次最高規格的大會上形成政治及人文的共識,來積極改變全人類和地球的命運。
  • 習近平: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為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推進全球環境治理貢獻力量國家主席習近平30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最後強調,中國將於明年在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我歡迎大家明年聚首昆明,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讓我們從這次峰會攜手出發,同心協力,共建萬物和諧的美麗世界!
  • 初中生物《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模擬題
    A.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的多樣性僅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D.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2.綿陽市平武縣王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脊椎動物200多種,冷杉、雲杉、紅樺等多種植物,這離不開人們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 全球首次:IPBES與IPCC聯袂主辦研討會|聚焦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科學
    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是人類不可分割的威脅,必須將它們結合起來共同應對。IPBES和IPCC召集了全球50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參加一場於2020年12月14日開始的、由雙方聯合主辦的研討會。該會議將全球兩大專家社區聚到一起——乃該級別的首次。
  • 生態文明論壇:人類生存的可持續發展依賴於生物的多樣性
    「保護好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現有的生態環境資源,這些資源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6月29日,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2018年年會第七場新聞通氣會在貴陽舉行。通氣會透露,在本次論壇年會期間將舉辦一場名為「生物多樣性與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舉辦此次論壇將進一步提高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意義的認識,處理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在全社會範圍內形成合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更大成效。
  • 外交部: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共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大計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2日表示,國務院副總理韓正11日在北京以視頻方式出席了「一個星球」峰會並發表講話,講話呼籲各方走合作共贏之路、雄心與務實兼備之路、共同提升之路,對推動《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進程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清河路小學清河路小學通過雲課堂讓大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並討論,同時在線上進行作品徵集。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書法作品展「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倡議書親愛的隊員們: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簡單來說,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是不同生物種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相互影響,從而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生物多樣性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行業觀察」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2010年以來全球森林面積每年減少470萬hm2(FAO,2020)。從1970年到2015年,全球溼地範圍趨勢指數平均下降35%(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2020)。DeWitt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功能以及自然對人類的許多貢獻持續下降,按照目前的軌跡,大多數國際社會和環境目標將無法實現,例如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目標。2020年,聯合國發布了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系統評估了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所取得的進展。在全球層面,20個目標沒有一個完全實現,只有6個部分實現(詳見下圖)。
  • 中國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作出積極貢獻——訪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
    「在人類和自然面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挑戰的背景下,中國採取積極行動,為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政策研究與發展主管吉多·布洛霍芬日前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森林消退是生物多樣性面臨的重大威脅。2019年底,中國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為阻止全球森林退化和非法採伐作出重要貢獻。」他說,中國實施大規模植樹造林計劃,取得了重大成就。布洛霍芬指出,中國各類自然保護地總面積佔國土陸域面積18%,提前實現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到2020年保護地面積達到17%的目標。
  • 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研討會召開
    12月17日,在自然資源部辦公大樓會議室,來自政界、學界、基金會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生物多樣性與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主題展開研討,旨在深化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相關管理決策提供科學支撐。
  • 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同時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大會)在昆明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以下簡稱《
  • 大滅絕致生物多樣性驟降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最近,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 當今生物多樣性最普遍、最具全球性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多樣性緯度梯度。多樣性緯度梯度是指地球物種多樣性具有從兩極向赤道增加的特徵,這一生物地理分布特徵在陸地和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
  • 世界巧克力日:巧克力和生物多樣性
    包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等全球權威機構,都提前在線與綠會國際部分享了巧克力鮮為人知的一面:巧克力依賴生物多樣性。IPBES還專門發布了一則誘人的視頻,並表示:根據IPBES 2019年5月發布的著名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簡稱「全球評估」),世界上有十多個本土種植的可可品種,其中許多是由亞馬遜地區的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IPLCs)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