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生物多樣性,亟需農業的改變

2020-12-22 科技工作者之家

人類依靠農業生存,農業活動在全球三分之一的陸地上進行。但它也對全球62%的瀕危物種產生了威脅。農業景觀能夠支持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但只有通過向農業生態生產的全球過渡才能實現。

在德國哥廷根大學和中國西湖大學的帶領下, 42個國家的360多名科學家呼籲將農業生態原則納入2020年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在第15屆締約方大會(COP15)上頒布。相關研究成果於7月20日發表在《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中。

扭轉物種減少的趨勢對人類和地球都至關重要,這需要協調行動和可持續發展的農業。過度依賴殺蟲劑和化肥的集約化農業活動方式,對生物多樣性有負面影響。

研究人員認為,農業景觀可以為生物多樣性提供棲息地,促進保護區之間的聯繫,並增強物種應對環境威脅的能力。

這項研究的議程包括加強全球研究網絡、擴大技術創新和改善交流,強調了與農民、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合作的重要性。此外,這些行動還可以支持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同時為所有人提供更有營養的健康食品。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COP15會議將推遲至2021年召開。這次會議將商定2020年後的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旨在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威脅,而這項研究恰好闡述了農業生態原則如何實現這些目標。

論文第一作者、中國西湖大學和哥廷根大學的Thomas Cherico Wanger博士說:「農業生態學對於改變農業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已經得到許多頂級組織、科學界和從業人員的認可。在與COP15的代表進行積極的討論之後,我希望這篇文章能夠促進政策領域的討論,並對農業生產體系產生真正的影響。」

論文作者、哥廷根大學農業生態學研究組負責人Teja Tscharntke教授補充說:「農業生態學有可能改變人類『做農業』的方式。我們希望全面的研究議程將有助於繪製未來可持續、多樣化農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路徑。」

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alone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自然·生態與進化》

期刊編號:2397-334X

原文連結: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7/uog-cif072020.php

版權聲明:本文由科界平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科技工作者之家—科界App。

相關焦點

  • 生物多樣性保護之路在何方 | 分享《不二星球-中英共話生物多樣性...
    因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國大會(CBD COP15)將在雲南昆明舉辦,同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國大會(UNFCCC COP26)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辦,全球正期待著在這兩次最高規格的大會上形成政治及人文的共識,來積極改變全人類和地球的命運。
  • 打開「動植物王國」的奇妙大門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
    新華網 劉雲 攝  新華網昆明12月19日電(韓文萍 劉雲)「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啟動儀式19日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舉行。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第一期主講嘉賓,圍繞「生物王國密碼」進行演講。
  • 大事記:生物群落與多樣性
    生物群落重要的特徵之一就是生物多樣性,一個群落的小環境越是多樣,那麼其中的物種就越豐富。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一詞是在1986年才被提出,它涵蓋了所有從基因、個體、物種、種群、群落、生態系統到地景等各種層次的生命型式。
  • 世界巧克力日:巧克力和生物多樣性
    包括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等全球權威機構,都提前在線與綠會國際部分享了巧克力鮮為人知的一面:巧克力依賴生物多樣性。IPBES還專門發布了一則誘人的視頻,並表示:根據IPBES 2019年5月發布的著名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全球評估》(簡稱「全球評估」),世界上有十多個本土種植的可可品種,其中許多是由亞馬遜地區的土著人民和當地社區(IPLCs)管理的。
  •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本報訊 日前,由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財政局、築城海關聯合制定的《貴陽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方案(試行)》出臺。該《方案》立足貴陽市生物多樣性的特點和保護需求,從生態系統、物種多樣、遺傳多樣和景觀多樣四個層次出發,著力加強全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 第四屆「一個星球」峰會舉行 聚焦生物多樣性
    本屆峰會聚焦生物多樣性,旨在提高國際社會對自然保護等方面的認知,應對新挑戰。峰會在巴黎設主會場,法國總統馬克龍主持峰會並講話。茅利塔尼亞總統加祖瓦尼、摩納哥元首阿爾貝二世親王等政要在主會場參加峰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英國首相詹森、德國總理默克爾等政要,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等國際組織負責人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討論。
  • 大範圍的森林喪失促進群體和生物多樣性改變
    大範圍的森林喪失促進群體和生物多樣性改變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20 16:28:02 英國愛丁堡大學Gergana N.
  • 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攝影:Robert Clark但近幾個世紀以來,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從遺傳多樣性層面,在全球範圍內,本地栽培植物和馴化動物種類和品種正在消失,農業系統對害蟲、病原體和氣候變化等威脅的抵禦能力正在喪失。
  • 「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活動在昆明啟動
    央廣網昆明12月20日消息 12月19日,「探尋雲南生物多樣性之美」公益大課堂活動在昆明花之城婕珞芙南亞芳香植物資源圃正式啟動。雲南農業大學校長、雲南省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研究院院長盛軍作為首講人,帶大家解鎖「生物王國密碼」。
  • 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二、有機農業,如何給土壤注入生命力?當常規農業種植出的農作物無法滿足人們對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更健康的有機農業。那有機農業是如何給土壤注入更加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的呢?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與你我息息相關
    今年我國將圍繞《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確定的主題「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進行宣傳。下面與大家一起分享關於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篇一呵護共同的地球家園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藥材、水、能源、文化和精神支撐等。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 全球頂級銀行是損害生物多樣性的推手?
    日前,一份由環保倡議項目Portfolio Earth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金融體系相關活動損害生物多樣性,銀行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成為生物滅絕背後的資金推手。  報告表明,全球頂級銀行為破壞生態的商業活動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數據顯示,在過去的2019年,全球頂級銀行向政府和科學家視為造成生物多樣性破壞的主要行業投資超過2.6萬億美元。
  • 土壤生物多樣性:守望變化中的藍色星球
    土地利用方式變化極大改變甲烷排放量。田間觀測和室內模擬均發現,旱地改為水田後,土壤中產甲烷微生物數量增幅最少100倍,最高可達上萬倍。這些微生物的快速增加,主要與環境變化相關,如旱地土壤淹水後,有機物發酵過程增強,乙酸鹽和H2等物質含量顯著增加,刺激了不同類群的產甲烷菌生長。未來通過優化農業管理方式,將可能發展更合理的溫室氣體甲烷減排策略。
  • 生物多樣性須為氣候變化政策核心
    來源:科技日報英國《自然·通訊》雜誌在14日發表的一篇評論文章中指出,必須把生物多樣性擺在氣候變化政策的核心位置,否則將錯過挽救百萬物種,使之免於滅絕的最佳時機,並且妨礙我們對氣候變化施以影響。環境危機有兩個彼此息息相關的要素: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不過,公眾、媒體和政治關注的主要焦點一直是全球變暖。然而,去年5月6日,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IPBES)的《全球評估報告》警告稱,可能會有100萬個物種在今後數十年裡滅絕。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丨保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在行動
    清河路小學清河路小學通過雲課堂讓大家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相關知識並討論,同時在線上進行作品徵集。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物多樣性書法作品展「生物多樣性是生命,生物多樣性就是我們的生命」!倡議書親愛的隊員們: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生物多樣性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簡單來說,生物多樣性表現的是不同生物種類,生活在一個地球上,其相互交替、相互影響,從而令地球生態得到平衡。生物多樣性就在我們身邊,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 CBD執行秘書伊莉莎白·姆雷瑪:經濟復甦措施對生物多樣性具有極大...
    原標題:政府大流行支出措施繼續損害生物多樣性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討論了《生物多樣性公約》、「同一個健康」與應對COVID-19· 大流行風險與生物多樣性之間的聯繫加強了應對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驅動因素的必要性。
  • 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
    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危機——從源頭到河口長江的生物多樣性問題是全域性的,從高寒的源區一直到流入東海的河口。中下遊的旗艦物種紛紛告急——白鰭豚已經功能性滅絕,江豚也危在旦夕,中華鱘和白鱘的滅絕趨勢已無法挽回。
  • 「行業觀察」解鎖自然的力量|提升生物多樣性
    攝影:Robert Clark但近幾個世紀以來,生物多樣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喪失。從遺傳多樣性層面,在全球範圍內,本地栽培植物和馴化動物種類和品種正在消失,農業系統對害蟲、病原體和氣候變化等威脅的抵禦能力正在喪失。
  • 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
    5月22日,記者從雲南省2020年「5·22」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廣泛宣傳生物多樣性,同時為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COP15大會)在昆明舉辦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雲南發布全國首部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白皮書《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以下簡稱《
  • 多樣性喪失導致生態系統功能衰減 集約化生態農業或為治「病」良方
    農業農村部環境保護科研監測所生物多樣性與生態農業創新團隊在山東齊河現代生態農業試驗示範基地,進行玉米大豆寬幅輪間作試驗。趙建寧攝 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安全的保障。全球75%農作物遺傳多樣性已經喪失,亟須在保護農田生物多樣性、提高農田生態系統多功能性等相關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聯合攻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