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從「荒地」到「沃土」,有機農業拯救了大片土地!

2020-12-16 關於認證那些事兒

長期以來,人們對農業的印象都有個又髒、又累、收入又低的行業,並且農業的發展速度也較為滯後。但隨著有機農業的出現,這一切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

不得不說,我國的有機農業發展確實趕上了一個好的時候。

先是城鎮化進程加快,帶動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人們對食品安全、營養健康的關注度顯著增長;再者是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並且五次重點提到「有機農業」。

可以說,有機農業能有良好的發展,不僅得益於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更是利益於國家大力支持農業發展的各項政策。

一、有機農業,讓更多土地成為「沃土」

發展有機農業,第一步就是要培育符合有機標準的土壤,即對種植區的土壤進行改造。很多有機生產者在開始種植之前都必須要做這一步。

試想一下,如果用來發展有機農業的土壤養分失衡,那麼種植出來的農作物就容易營養不良;如果土壤被重金屬汙染,那種出來的農作物也可能被重金屬汙染。

因此培育健康、肥沃的土壤,對於發展有機農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大部分的有機生產者會直接挑選沒有開墾過的荒地進行培育;但也有一些種植者會等待種過的土地度過一定時間的轉換期之後,再將其培育成合適的沃土,進行有機種植。

二、有機農業,如何給土壤注入生命力?

當常規農業種植出的農作物無法滿足人們對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需求,人們就只能寄希望於更健康的有機農業。那有機農業是如何給土壤注入更加源源不斷的生命力的呢?

1、禁用化肥、使用有機肥,給予土壤更全面的養分

培育更肥沃的土壤,需要補充土壤中的各種營養成分。

有機生產者可以通過收集農場內的秸稈、樹枝、樹葉和雜草作為原料,通過科學的方法堆積腐熟成有機肥。

再將有機肥施用到土壤中,給土壤補充更加全面、充足的養分,並且這樣做不能收穫一定的防治病蟲害的效果。

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讓土壤更肥沃。

例如,在田地裡種植綠肥植物,將植物種植中不可缺少的氮引到土壤中,以及通過綠肥植物發達的根系提升土壤耕層的活力。

等到綠肥植物成熟之後,就可以再將其翻耕到土壤中,讓其自然腐解,成為土壤的營養成分。

2、休耕輪作,保持土壤肥沃

有機農業生產過程尤其注重土壤的健康。只有土壤健康,種出來的農作物才有足夠豐富的營養。因此,有機農業生產過程中要注意設置合理的休耕時間。

通常,土地在有連續3-4年的種植期之後,就應該休耕一年,並且根據作物的生長特性和季節,採用輪作的方式,輪換種植其他種類的作物。

這樣可以保障我們的土壤得到合理充分的修養,也就能夠讓土地保持肥沃。

3、禁用除草劑,保護微生物

常規農業是需要通過除草劑來消滅農作物周邊的雜草,以免雜草與農作物爭奪土壤中的營養成分。但,除草劑中含有化學物質,如果有機農業也使用它,就違背了「有機」的初衷。

因此,有機農業是禁止使用除草劑的。禁止使用化學全成的除草劑,以於土壤來說,還能夠避免殺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讓土壤保留豐富的微生物。

有了豐富的微生物群落,土壤也會更加肥沃。

4、維護生物多樣性,提升土壤環境

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足夠豐富,則說明土壤足夠肥沃、健康。

為了保持土壤中生物的多樣性,有機生產者們可以通過放養蚯蚓來幫助疏鬆土壤,利用蚯蚓糞良好的吸收和保持營養的能力來提升土壤的質量,保持土壤的肥沃。

另外,還可以通過利用害蟲的天敵,例如,瓢蟲和蜉蝣的幼蟲來保護植物不受到害蟲的侵害。通過維護生物多樣性來為有益微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打造更優質的土壤環境。

5、發展有機農業,拯救大片土地

有機農業未被大眾認識之前,很多耕地都荒廢了。年老的農民種不動地了,而年輕一代又不願意繼續留在農村種地了。因此,越來越多的耕地成為了荒地。

而有機農業為了保持真正的有機,反而需要發掘更多年久荒廢的土地來保持原生態的種植。有機農業對土壤的質量要求也非常高,因此通過一系列的改良之後,土壤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肥沃度也比之前更加高。

如果土地長期保持有機種植,那麼人們不僅能夠收穫健康的食物、綠色的環境,土地也能夠保持很高的肥沃度,得到良好的、可持續的利用。

當有機農業大規模發展起來之後,被科學合理利用的土地將越來越多,真正讓土地發揮一個良性、循環、持續的利用。

可以說,有機農業其實是拯救了更多的土地,讓更多的「荒地」成為了有價值的「沃土」。土地健康了,不僅是一件利於農業、利於消費者的事,更是一件利於地球環境的事。

相關焦點

  • 全市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現場推進會召開
    6月22日,全市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現場推進會在襄垣縣召開。副市長郜雙慶一行深入武鄉縣、襄垣縣實地觀摩並召開推進會,交流我市各縣市區在推進綠色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上的好經驗好做法,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差距,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郜雙慶在會議上講話,市農委主任秦志雲匯報全市綠色有機旱作農業工作進展並安排部署下一階段任務。市政府副秘書長馮紹波主持推進會。
  • 聚焦長春農博會: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吉林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700739人減少到10063人,貧困發生率由4.9%下降至0.07%,148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8個國貧縣和7個省貧縣已全部摘帽。 >>有機農業的「新生態」
  • 再淺談有機農業跟自然農法
    以一整年有限的時間與土地面積來說,施肥能提高整體產量與確保收益,這也是今日自然農法產品比有機農產品貴上許多的重要因素之一。自然農法更講究生態平衡,動植物的相互作用,同時田間的土地(部分雜草的保留)也提供了昆蟲生存的空間。最後所達成的,不僅僅是農業的永續,也包含了其它物種於生態上的永續。當我們在自然農法的土地上,聽見蟲鳴鳥叫,看見颱風吹不倒的水稻(因不施肥,為了尋求養分,水稻根系變得非常發達會牢牢抓住土壤),品嘗到蔬果原有的野性香味時,你就會明白自然農法的魅力所在。
  • 吳良農業生態園簡介
    吳良農業生態園地處六石街道、巍山鎮、歌山鎮接壤地段的吳良村村北丘陵地,現已開發千餘畝精品水果基地,有櫻桃、水蜜桃、梨、白枇杷、果桑、楊梅等六大系列水果生產種植功能區,力求一年四季有機水果不斷擋。園區地形從西北向東南如一隻手掌的形狀,園區內道路已形成網狀體系,各個功能區連成一體。園區內水泥路、田間作業道、礫石小道穿梭其中,路中不乏天然的路障,非常有利於開展山地自行車運動。園區內有多處底蘊豐厚的人文景觀。
  • 昔日荒田變沃土 致富路上稻花香
    近年來,廣州市委宣傳部駐壩心村幫扶工作隊創新基層黨建工作,通過黨建引領農業產業發展,帶領當地村民走出鄉村振興致富路。截至2019年底,壩心村全村脫貧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戶結對幫扶黨員幹部滿意率達100%。
  • 什麼是有機農業?有機食品真的像宣傳那樣神奇嗎?
    說起有機農業,相信大家一定並不陌生,前幾年鋪天蓋地的新聞報導說的都是有機農業。有機農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不斷湧現,純天然、無汙染、高品質、高質量、安全營養的有機農產品一下子就成了農業市場的「明星產品」。那麼到底什麼是有機農業?
  • 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的重要性
    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我國960萬平方公裡的陸地國土上,耕地不過佔12.68%,用全國1/10左右的土地,養活世界上1/5的人口,這實在是不小的挑戰。保持土壤健康對發展有機農業有何意義?1、保障有機產品安全大概有95%的食物都來源於我們的土壤,尤其是有機農業對土壤的要求更高。健康的土壤中含有的養分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土壤越健康,作物生長就越有機、越安全。健康的土壤可以生長出更健康的有機產品。
  • 有機農業,展現廣闊發展前景
    他說:「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種植業為畜牧業提供有機飼料,我們應該從更大的格局思考,通過合作達到互補和平衡。」得益於有機畜牧業發展,農場及周邊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草地鳥類、蝴蝶和其他昆蟲資源得到恢復。農場還與當地自然保護組織籤訂植物管理合同,共同保護草地和水生植物。截至2019年底,荷蘭已註冊的有機農業土地超過7.5萬公頃,其中大部分用於奶牛養殖。
  • 2020年新《土地管理法》即將實施,休閒農業土地政策有哪些呢?
    目前休閒農業用地選擇還是比較廣的,國家給與了足夠的用地政策保障。比如可利用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四荒地(荒山、荒溝、荒丘、荒灘)、閒置宅基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高標準農田、生態公益林以及林場和水面、邊遠海島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閒農業。
  • 神木:土地流轉 「轉」出農業發展新活力
    面對大量農村耕地撂荒和耕地分散的現狀,神木市推動閒置土地向種植大戶、民營企業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集中,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為了響應「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企業按照綠色優質農產品生產、生態農業示範、休閒觀光、產業帶動的「四大功能」定位,開發了一些列產業扶貧項目,帶動近百名村民創業就業,讓鄉親們嘗到了土地流轉的甜頭。
  • 武陵沃土育「金丹」
    河洲沃土育金丹。(武陵區委宣傳部供圖)卓 萌 胡昌國 熊 傑沅水彎彎,彎出一個丹洲。位於常德市城區西部的武陵區丹洲鄉,西、南、東三面被沅江環抱,形如一隻敞開的口袋。河洲有沃土,沃土育金丹。2019年,鄉、村幹部多次外出招商引資,最終同湖南沃寰生態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合作,今年該公司成立常德市金楠果品專業合作社,建立「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通過流轉農戶土地,發展桃種植。其中第一基地300畝,150畝土地覆蓋錦春黃桃、蟠桃、麗江雪桃等35個品種,以保證5月到10月均有果實產出供應;另外150畝則大量種植同一品種,作為工業果批量外銷。
  • 2020有機農業助推脫貧攻堅論壇
    正是心繫民生民情、心繫农企發展,故我們廣東省有機農業協會特於2020年12月7日舉辦本次有機農業助推脫貧攻堅論壇,探討交流、共謀發展,旨在傳播脫貧攻堅的信息,梳理脫貧攻堅的信心,表明脫貧攻堅的決心。廣東省有機農業協會執行會長、粵旺農業集團董事長——萬俊華先生,廣東省有機農業協會執行會長、廣東省紅十字會理事——李功強先生,廣東省有機農業協會監事長——謝家勝先生,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廣東省有機農業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黃壽山教授,
  • 「認養農業」與「土地認養」與農民之間的關聯
    認養農業是消費者預付生產費用,生產者為消費者提供綠色、有機食品。認養農業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了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生產方式,實現了農村對城市、土地對餐桌的直接對接。
  • 【沃土課堂】草又沒有長腳,吃了營養不會跑!
    草類多數為淺根的喜氮植物,在果園中大多數吸取的是表層10公分左右土壤中的氮素,通過刈割自然死亡後,草類本身會轉化為有機質。有人做過計算,大多數草類的養分回饋是索取的30-40倍,甚至更多。不少發達國家和地區,還利用土地休閒長草後翻耕來恢復地力可見果園生草「利」是大於「弊」的。2、生草能增加土壤通氣性。
  • 重慶永川仙龍鎮打造有機農業示範鎮
    記者了解到,仙龍鎮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打造川渝有機農業示範鎮,聘請了來自西南農業大學的有機農產品專家付建華教授以及江西贛南百萬畝有機柑橘專家前來指導,幫助村民掌握了這些技術要領,為發展有機農業奠定了基礎,再加上管永踏實肯幹愛鑽研,他也成為了仙龍鎮有機農業的示範戶,帶動了不少農戶採用有機技術發展種植、養殖,規模效應越來越突出。
  • 濰坊高密市井溝鎮福盛屯村果蔬農場:荒地變寶地 產出黃金果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1日訊 濰坊高密市井溝鎮福盛屯村辰隆果蔬農場通過土壤改良,發展高效農業,栽植果中極品維納斯黃金蘋果,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農場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片果園在三年前就是一片荒地,土質極差。他們在栽蘋果樹以前,每一行都先挖出一米多寬、一米多深的地溝,然後全部填上羊糞。辰隆果蔬農場場長劉書才說:「為什麼叫有機蘋果?全指著有機肥。通過連續這將近三年的改造,現在應該說廢地變好地了,要不的話咱產不出有機蘋果來。」
  • 農業英語詞彙匯總
    land / soil 土壤arable land, tilled land 耕地dry soil 旱田fertile soil 沃土
  • 拆遷中荒地利益歸誰所有?「開墾」就是幫他人做嫁衣!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耕地是農業的命根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我國法律法規規定了荒山、荒地、荒灘等一些土地的歸屬及利用問題。北京京康律師事務所主任史西寧律師有時會接到這樣的諮詢,開墾出來的荒山荒地,遇到徵收,應該給予開荒人怎樣的補償。
  • 奧地利的有機農業發展
    因此,奧地利具備發展有機食品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優勢     奧地利約有54.5萬公頃農業耕地種植有機農產品,63.1%的比例為畜牧業的牧場和人工草場,35.7%的有機認證面積為農業耕作面積,另外有1.2%的有機認證面積為果樹種植面積包括葡萄、蘋果和漿果類。
  • 如何把我國這個農業大國發展成為農業強國?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目前只是個農業大國,離農業強國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必須由農業大國發展成為農業強國。一、我國農業當前的主要問題儘管我國是個農業大國,農業發展也較快,但我國農業仍存在許多問題。一是糧食總量將長期處於「緊平衡」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