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青海湖十分寒冷,還沒有千裡冰封,卻已是萬裡雪飄。
每年冬季我都會去青海湖,但只有這次趕上雪,而且是大雪。這似乎是一場覆蓋大半個西北的雪,我從朋友圈裡看到,寧夏在下,武威在下,天水也在下,大半個青海也在下。
南加一邊開車一邊說,去年一冬都沒怎麼下雪。是啊,缺少雨水的草原去年長勢很差,一個夏季,綠色始終沒有覆蓋住去年的枯黃。
車行至湖東,雪越下越大,草原已經被白色完全覆蓋,芨芨草憑藉個子高,還挺立在寒風中。就在這稀稀拉拉的芨芨草從中,5隻野生動物赫然出現在我的視野裡,我定睛一看,太熟悉了,是5隻普氏原羚啊,他們就在公路邊,據我們不到15米,這幾乎是我離它們最近的距離。
這次來青海湖,不是為巡護湟魚,因為青海湖還沒有結冰,但即使結冰,盜獵者也少多了,這是青海湖湟魚巡護隊與青海漁政共同努力,公眾支持的結果。在此謝謝所有人,湟魚巡護隊今年會繼續努力。
這次來青海,本意主要是去拜訪下跟普氏原羚保護的相關的政府部門,因為過去和他們的來往很不夠。在這間隙,正好聽南加說小泊湖基地有個關於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培訓,他邀請了周邊幾個州想做保護的人前來,也邀請了諸如周杰老師的本土專家,他希望我可以給大家講講河流,講講保護。我當然十分願意。
培訓的第一天,同事小亞,範博,志願者周伊曼分別分享了垃圾分類及利用,環境問題倡導的方法,攝影基本知識。我則著重分享了以下內容:中國江河現狀及保護力量,青藏高原河流域冰川及草原的緊密關係,青藏高原沙化對人類及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基本的環境監測方法。
雪在下午停了,取而代之的是呼嘯的寒風,它捲起雪花怒吼著,似乎要把高原最為猙獰的面目展現出來。
但高原大多數時候是可愛的。晚上的圍爐夜話,我們一直在聽來自國際組織FFI的昂項久美老講他們機構保護神山聖湖生物多樣性的故事。有意思的是,昂老師就是藏族人,他講起這些,當然是別有味道。神山聖湖的生態以前沒有問題,當地人保護的很好,現在遭遇到外來的破壞力量,採礦,修路,旅遊每一個都帶來棘手的問題。這考驗著當地人的保護能力和創新。他說FFI發現了當地人的力量,發現了神山聖湖的力量,他們想做什麼,FFI就去支持什麼,當地公眾永遠是主角,他們最多進行一些技能培訓和業務支持。當地人寫報告有困難,他們允許用藏語撰寫,給他們足夠的自由度。聽完這些,感覺這環保理念竟然和自然大學有異曲同工之妙。這也說明,環保的正確路徑也是類似的。
談起這次培訓,南加說主要是希望大家掌握實際的生物多樣性監測方法。比如,這次會有gps,樣線調查等培訓。GPS是個好東西,他打算拿著去把青海湖所有的沙漠圈一遍,然後再把退化最嚴重的地方標記出來,之後定期去監測。
培訓的第二日,是來自果洛的周杰堪布主講。周杰是享譽藏區的環保人士及資深的野生動物保護者,因為拍攝了第一張雪豹照片,並持續關注雪豹保護,被人稱為雪豹喇嘛。
周杰曾經是年寶玉則生態保護協會的負責人,現如今依舊活躍在環保領域。他拍了很多片子,關注垃圾,關注神山保護。我看過他的《朝聖》,以轉山人的視角展現阿尼瑪卿山遭受破壞的事實,發人深醒。
周杰主要講的是他們保護神山的經驗和與之相關的生物多樣性監測。年寶玉則神山生活著許多野生動物。光鹿就有水鹿、馬鹿、白唇鹿,梅花鹿、狍子等諸多品種。
周杰從保護年寶玉則的經驗出發,介紹了具體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的意見。比如首先要全面了解當地的地形,地貌及生態系統分布。分享是全藏語的,我只能看著圖片猜測,詳細的記錄,才讓吉會整理出來,屆時給大家分享。但我依舊聽出他對本土力量的激發,肯定和聯合,這是守護當地野生動物的中堅力量。
而在青海湖,南加顯然也要更多的聯合當地力量,從牧民的意願出發,引導,激勵和支持他們完成自己對保護家鄉生態的願望。